第20讲 气体的制备及性质探究(能力课)
1.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 2.根据实验目的,灵活掌握仪器的组装和连接。 3.气体制备与性质探究实验装置分析与评价。
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收集和尾气处理
1.气体制备实验的基本思路
2.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
依据制备气体所需的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可将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分为三类:
(1)固体+固体气体
制备气体:O2、NH3、CH4等。
(2)固体+液体(或液体+液体)气体
制备气体:Cl2、C2H4等。
(3)固体+液体(不加热)气体
制备气体:CO2、H2、SO2、NH3等。
3.常见气体的净化(包含气体的干燥)
(1)除杂(净化)试剂选择:被净化气体和除杂试剂不发生溶解、氧化、还原或其他反应。即①不损失主体气体、②不引入新的杂质气体、③在密闭装置内进行、④先除易除的杂质气体。
(2)气体干燥净化装置
类型 液态干燥剂 固态干燥剂 固体、加热
装置 (洗气瓶) Ⅰ (干燥管) Ⅱ (U形管) Ⅲ (硬质 玻璃管) Ⅳ
常见试剂 浓硫酸(酸性、强氧化性) 无水氯化钙(中性) 碱石灰(碱性) 除杂试剂 Cu、CuO、 Mg等
处理气体 干燥Cl2、CO2、CH4等;不宜干燥NH3等碱性气体或H2S等还原性气体 干燥H2、O2、Cl2、CO2等,不能干燥NH3 干燥NH3、CH4、H2、O2等;不能干燥CO2、Cl2、HCl等 除杂O2或转化H2、CO等
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P2O5):不能干燥NH3等碱性气体;碱性干燥剂(如碱石灰、NaOH、CaO):不能干燥SO2、Cl2等酸性气体;中性干燥剂(如CaCl2):不能干燥NH3。
4.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
(1)排水法:收集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如O2、H2、N2、NO、CO、C2H4等。
(2)排液法:收集难溶于所选溶液的气体,如Cl2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3)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相差较大又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的气体,如Cl2、CO2、NO2等。
(4)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的气体,如CH4、H2、NH3等。
“万能收集瓶”的使用
5.尾气处理的原因、方法及装置
(1)原因:有些气体有毒或有可燃性,任其逸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或者引发火灾、爆炸等灾害。
(2)处理方法:一般使其转化为非气态物质或无毒物质,如酸性有毒气体用碱溶液吸收,可燃性气体用点燃等措施处理。
(3)尾气处理装置(Cl2尾气—b,CO、H2尾气—ac)
尾气吸收防倒吸装置
1.(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内容改编)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收集NO2并制备Cu(NO3)2·6H2O的实验原理和装置正确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NO2
B.用装置乙收集NO2
C.用装置丙吸收NO2
D.用装置丁蒸干溶液获得Cu(NO3)2·6H2O
2.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除去Cl2中的NO2
B.制取收集SO2
C.制备无水MgCl2
D.制取NaHCO3
3.ClO2是一种极易溶于水且几乎不与冷水反应的黄绿色气体(沸点11 ℃),实验室制备纯净ClO2溶液的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下列反应:NaClO3+HClNaCl+ClO2+Cl2+H2O;NaClO2+HClNaCl+ClO2+H2O;NaClO2+Cl2NaCl+ClO2(均未配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中通入的N2可用CO2或SO2代替
B.b中NaClO2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
C.c中广口瓶最好放在冰水浴中冷却
D.d中吸收尾气后只生成一种溶质
气体制备与性质探究综合实验
1.“仪器连接顺序”正确思维流程
2.接口连接三个细节
(1)净化装置应“长”进“短”出,如图1。
(2)量气装置应“短”进“长”出,如图2。
(3)干燥管应“粗”进“细”出,如图3。
3.防堵塞安全装置
①制备的物质易潮解或水解时,制备装置前后必须有干燥装置。
②制备的物质易被氧化时,要注意用“惰气”排空并充满装置,同时防止空气从后面进入装置。
1.学习小组根据下述各装置制备NaN3。
查阅资料:
Ⅰ.氨基钠(NaNH2)熔点为208 ℃,易潮解和氧化;N2O有强氧化性,不与酸、碱反应;叠氮酸(HN3)不稳定,易分解爆炸。
Ⅱ.2HNO3+8HCl+4SnCl2===4SnCl4+5H2O+N2O↑,2NaNH2+N2ONaN3+NaOH+NH3。
回答下列问题:
(1)按气流方向,上述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接口字母)。
(2)实验时E中生成SnO2·xH2O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处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需继续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5·青岛模拟)三氯化硼可用于有机反应催化剂、电子工业等。其熔点为-107 ℃,沸点为12.5 ℃,易水解。模拟工业以B2O3、木炭和氯气为原料制备三氯化硼的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
实验步骤:
(ⅰ)连接仪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盛装试剂;打开K1,通一段时间N2;
(ⅱ)关闭K1,加入适量浓盐酸,接通冷凝装置,加热管式炉;
(ⅲ)待反应结束,停止加热,打开K1,再通一段时间N2。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甲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剂X为________,F处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D的产物中含有极性的二元化合物分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该反应结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示装置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24·浙江6月卷,T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可用于铜与浓硫酸反应并检验气态产物
B.图②标识表示易燃类物质
C.装置③可用于制取并收集氨气
D.装置④可用于从碘水中萃取碘
2.(2023·北京卷,T8)完成下述实验,装置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Cl2
B.实验室收集C2H4
C.验证NH3易溶于水且溶液呈碱性
D.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
3.(2023·重庆卷,T5)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取NH3 B.转移溶液
C.保护铁件 D.收集NO
利用如图装置和化学试剂可以制备气体,其中合理的为________(填序号)。
①Ca(OH)2+NH4ClNH3
②MnO2+HCl(浓)Cl2
③KMnO4O2
④NaCl+H2SO4(浓)HCl
⑤Cu+H2SO4(浓)SO2
⑥NH4ClNH3
⑦Na2O2+CO2O2
⑧KClO3+MnO2O2
4.(2023·山东卷,T18)三氯甲硅烷(SiHCl3)是制取高纯硅的重要原料,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沸点为31.8 ℃,熔点为-126.5 ℃,易水解。实验室根据反应Si+3HClSiHCl3+H2,利用如图装置制备SiHCl3粗品(加热及夹持装置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SiHCl3时进行操作:(ⅰ)……;(ⅱ)将盛有硅粉的瓷舟置于管式炉中;(ⅲ)通入HCl,一段时间后接通冷凝装置,加热开始反应。操作(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制备反应结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示装置存在的两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电负性Cl>H>Si,SiHCl3在浓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iHCl3中Si和H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SiHCl3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0讲 气体的制备及性质探究(能力课)
考点一
[关键能力提升]
1.C [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A错误;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O2,长管进短管出,B错误;N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NO3、NaNO2和H2O,C正确;蒸干溶液不能获得含结晶水的Cu(NO3)2·6H2O,应该蒸发浓缩、冷却结晶,D错误。 ]
2.C [NO2与H2O反应生成新杂质NO,A错误;Cu与浓硫酸反应制SO2需加热,B错误;制取NaHCO3时,因氨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远大于二氧化碳的,应将二氧化碳通入溶有氨的饱和食盐水中,D错误。]
3.C [a中通入N2的目的是将a中产生的ClO2和Cl2吹出并进入后续装置,继续实验,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将ClO2、NaClO3等物质还原,故A错误;b中NaClO2的作用是吸收ClO2中混有的氯气和氯化氢杂质气体,用饱和食盐水可吸收氯化氢气体,但不能吸收氯气,故B错误;ClO2是一种极易溶于水且几乎不与冷水反应的黄绿色气体,故c中广口瓶最好放在冰水浴中冷却,有利于吸收ClO2,故C正确;d中氢氧化钠溶液和ClO2发生歧化反应生成NaCl和NaClO3,溶质至少两种,故D错误。]
考点二
[关键能力提升]
1.解析:(1)由实验目的和原理知,A用于制备N2O,D用于吸收N2O中混有的HNO3和水蒸气,C用于制备NaN3,B用于防止E中水蒸气进入C中干扰实验,E用于尾气处理。则按气流方向,上述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afg(或gf)debch。
答案:(1)afg(或gf)debch (2)SnCl2+N2O+(x+1)H2O===SnO2·xH2O↓+N2+2HCl (3)继续通入N2O至三颈烧瓶冷却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防止E中液体倒吸入B中
2.解析:A为制备氯气的装置,该方法制备的氯气中有HCl和水蒸气杂质,需要依次通过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除去,D为反应装置,F为尾气处理装置且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中;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三氯化硼熔点为-107 ℃,沸点为12.5 ℃,易水解。
答案:(1)三颈烧瓶 饱和食盐水 处理尾气中的氯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中
(2)B2O3+3Cl2+3C2BCl3+3CO 冷凝管中不再有液体流下
(3)将装置内的残留气体全部排出,防止污染空气 缺少CO处理装置
[高考真题 衍生变式]
1.C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2H2O+SO2↑,可用装置①制取,气态产物为SO2,可利用SO2的漂白性进行检验,故A正确;图②标识表示易燃类物质,故B正确;NH3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进行收集,故C错误;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进行分离混合物,装置④可用于从碘水中萃取碘,故D正确。]
2.D [MnO2固体加热条件下将HCl氧化为Cl2,该固液加热的反应装置可用于制备Cl2,A正确;C2H4不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B正确;挤压胶头滴管,水进入烧瓶将NH3溶解,烧瓶中气体大量减少,压强急剧降低,打开活塞,水迅速被压入烧瓶中形成红色喷泉,红色喷泉证明NH3与水形成碱性物质,C正确;Na2CO3与HCl、CO2发生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应该选用饱和NaHCO3溶液,D错误。]
3.B [氯化铵受热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两者遇冷又会生成氯化铵,不适合制取氨气,A不符合题意;转移溶液时玻璃棒应该伸入容量瓶刻度线以下,B符合题意;保护铁件应该连接比铁更活泼的金属使得铁被保护,而不是连接惰性电极石墨,C不符合题意;NO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适合用排空气法收集,D不符合题意。]
真题变式 ③⑧
4.解析:(1)本实验中产品易水解,实验时需隔绝空气,故连接实验装置后,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添加试剂,再通入一段时间的HCl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后开始实验;管式炉内反应生成的气态SiHCl3会在球形冷凝管中冷凝成液体滴入蒸馏烧瓶中,当球形冷凝管下端没有液体滴下时,表示反应结束。本实验需保证收集装置处于无水条件下,则需要在C、D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同时H2属于易燃易爆气体,需要进行尾气处理。(2)根据电负性顺序可知,SiHCl3中Si显+4价,H显-1价,该反应可看作SiHCl3先与H2O反应生成H2SiO3、HCl、H2后,H2SiO3、HCl再与NaOH反应,则化学方程式为SiHCl3+5NaOH===Na2SiO3+3NaCl+2H2O+H2↑。
答案:(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球形冷凝管下端无液体滴下 缺少H2的尾气处理装置;C、D之间缺少干燥装置
(2)SiHCl3+5NaOH===Na2SiO3+3NaCl+H2↑+2H2O
真题变式 +4 -1 SiHCl3+3H2O===H2SiO3+3HCl+H2↑
5/10(共69张PPT)
第一篇 考点突破
第二部分 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20讲 气体的制备及性质探究(能力课)
1.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
2.根据实验目的,灵活掌握仪器的组装和连接。
3.气体制备与性质探究实验装置分析与评价。
考点一 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收集和尾气处理
1.气体制备实验的基本思路
2.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
依据制备气体所需的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可将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分为三类:
(1)固体+固体气体
制备气体:O2、NH3、CH4等。
(2)固体+液体(或液体+液体)气体
制备气体:Cl2、C2H4等。
(3)固体+液体(不加热)气体
制备气体:CO2、H2、SO2、NH3等。
3.常见气体的净化(包含气体的干燥)
(1)除杂(净化)试剂选择:被净化气体和除杂试剂不发生溶解、氧化、还原或其他反应。即①不损失主体气体、②不引入新的杂质气体、③在密闭装置内进行、④先除易除的杂质气体。
(2)气体干燥净化装置
类型 液态干燥剂 固态干燥剂 固体、加热
装置 (洗气瓶)Ⅰ (干燥管)Ⅱ (U形管)Ⅲ
(硬质玻璃管)Ⅳ
类型 液态干燥剂 固态干燥剂 固体、加热
常见试剂 浓硫酸(酸性、强氧化性) 无水氯化钙(中性) 碱石灰(碱性) 除杂试剂Cu、CuO、Mg等
处理气体 干燥Cl2、CO2、CH4等;不宜干燥NH3等碱性气体或H2S等还原性气体 干燥H2、O2、Cl2、CO2等,不能干燥NH3 干燥NH3、CH4、H2、O2等;不能干燥CO2、Cl2、HCl等 除杂O2或转化H2、CO等
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P2O5):不能干燥NH3等碱性气体;碱性干燥剂(如碱石灰、NaOH、CaO):不能干燥SO2、Cl2等酸性气体;中性干燥剂(如CaCl2):不能干燥NH3。
4.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
(1)排水法:收集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如O2、H2、N2、NO、CO、C2H4等。
(2)排液法:收集难溶于所选溶液的气体,如Cl2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3)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相差较大又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的气体,如Cl2、CO2、NO2等。
(4)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的气体,如CH4、H2、NH3等。
“万能收集瓶”的使用
5.尾气处理的原因、方法及装置
(1)原因:有些气体有毒或有可燃性,任其逸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或者引发火灾、爆炸等灾害。
(2)处理方法:一般使其转化为非气态物质或无毒物质,如酸性有毒气体用碱溶液吸收,可燃性气体用点燃等措施处理。
(3)尾气处理装置(Cl2尾气—b,CO、H2尾气—ac)
尾气吸收防倒吸装置
1.(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内容改编)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收集NO2并制备Cu(NO3)2·6H2O的实验原理和装置正确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NO2
B.用装置乙收集NO2
C.用装置丙吸收NO2
D.用装置丁蒸干溶液获得Cu(NO3)2·6H2O
√
C [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A错误;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O2,长管进短管出,B错误;N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NO3、NaNO2和H2O,C正确;蒸干溶液不能获得含结晶水的Cu(NO3)2·6H2O,应该蒸发浓缩、冷却结晶,D错误。]
2.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除去Cl2中的NO2
B.制取收集SO2
C.制备无水MgCl2
D.制取NaHCO3
√
C [NO2与H2O反应生成新杂质NO,A错误;Cu与浓硫酸反应制SO2需加热,B错误;制取NaHCO3时,因氨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远大于二氧化碳的,应将二氧化碳通入溶有氨的饱和食盐水中,D错误。]
3.ClO2是一种极易溶于水且几乎不与冷水反应的黄绿色气体(沸点11 ℃),实验室制备纯净ClO2溶液的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下列反应:NaClO3+HClNaCl+ClO2+Cl2+H2O;NaClO2+HClNaCl+ClO2+H2O;NaClO2+Cl2NaCl+ClO2(均未配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中通入的N2可用CO2或SO2代替
B.b中NaClO2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
C.c中广口瓶最好放在冰水浴中冷却
D.d中吸收尾气后只生成一种溶质
√
C [a中通入N2的目的是将a中产生的ClO2和Cl2吹出并进入后续装置,继续实验,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将ClO2、NaClO3等物质还原,故A错误;b中NaClO2的作用是吸收ClO2中混有的氯气和氯化氢杂质气体,用饱和食盐水可吸收氯化氢气体,但不能吸收氯气,故B错误;ClO2是一种极易溶于水且几乎不与冷水反应的黄绿色气体,故c中广口瓶最好放在冰水浴中冷却,有利于吸收ClO2,故C正确;d中氢氧化钠溶液和ClO2发生歧化反应生成NaCl和NaClO3,溶质至少两种,故D错误。]
考点二 气体制备与性质探究综合实验
1.“仪器连接顺序”正确思维流程
2.接口连接三个细节
(1)净化装置应“长”进“短”出,如图1。
(2)量气装置应“短”进“长”出,如图2。
(3)干燥管应“粗”进“细”出,如图3。
3.防堵塞安全装置
①制备的物质易潮解或水解时,制备装置前后必须有干燥装置。
②制备的物质易被氧化时,要注意用“惰气”排空并充满装置,同时防止空气从后面进入装置。
1.学习小组根据下述各装置制备NaN3。
查阅资料:
Ⅰ.氨基钠(NaNH2)熔点为208 ℃,易潮解和氧化;N2O有强氧化性,不与酸、碱反应;叠氮酸(HN3)不稳定,易分解爆炸。
Ⅱ.2HNO3+8HCl+4SnCl2===4SnCl4+5H2O+N2O↑,2NaNH2+N2ONaN3+NaOH+NH3。
回答下列问题:
(1)按气流方向,上述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接口字母)。
(2)实验时E中生成SnO2·xH2O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处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需继续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fg(或gf)debch
SnCl2+N2O+(x+1)H2O===SnO2·xH2O↓+N2+2HCl
继续通入N2O至三颈烧瓶冷却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防止E中液体倒吸入B中
[解析] (1)由实验目的和原理知,A用于制备N2O,D用于吸收N2O中混有的HNO3和水蒸气,C用于制备NaN3,B用于防止E中水蒸气进入C中干扰实验,E用于尾气处理。则按气流方向,上述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afg(或gf)debch。
2.(2025·青岛模拟)三氯化硼可用于有机反应催化剂、电子工业等。其熔点为-107 ℃,沸点为12.5 ℃,易水解。模拟工业以B2O3、木炭和氯气为原料制备三氯化硼的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
实验步骤:
(ⅰ)连接仪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盛装试剂;打开K1,通一段时间N2;
(ⅱ)关闭K1,加入适量浓盐酸,接通冷凝装置,加热管式炉;
(ⅲ)待反应结束,停止加热,打开K1,再通一段时间N2。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甲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剂X为____________,F处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D的产物中含有极性的二元化合物分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该反应结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颈烧瓶
饱和食盐水
处理尾气中的氯气,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中
B2O3+3Cl2+3C2BCl3+3CO
冷凝管中不再有液体流下
(3)反应结束后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示装置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装置内的残留气体全部排出,防止污染空气
缺少CO处理装置
[解析] A为制备氯气的装置,该方法制备的氯气中有HCl和水蒸气杂质,需要依次通过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除去,D为反应装置,F为尾气处理装置且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中;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三氯化硼熔点为-107 ℃,沸点为12.5 ℃,易水解。
高考真题 衍生变式
1.(2024·浙江6月卷,T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可用于铜与浓硫酸反应并检验气态产物
B.图②标识表示易燃类物质
C.装置③可用于制取并收集氨气
D.装置④可用于从碘水中萃取碘
√
C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2H2O+SO2↑,可用装置①制取,气态产物为SO2,可利用SO2的漂白性进行检验,故A正确;图②标识表示易燃类物质,故B正确;NH3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进行收集,故C错误;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进行分离混合物,装置④可用于从碘水中萃取碘,故D正确。]
2.(2023·北京卷,T8)完成下述实验,装置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Cl2
B.实验室收集C2H4
C.验证NH3易溶于水且溶液呈碱性
D.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
√
D [MnO2固体加热条件下将HCl氧化为Cl2,该固液加热的反应装置可用于制备Cl2,A正确;不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B正确;挤压胶头滴管,水进入烧瓶将NH3溶解,烧瓶中气体大量减少,压强急剧降低,打开活塞,水迅速被压入烧瓶中形成红色喷泉,红色喷泉证明NH3与水形成碱性物质,C正确;Na2CO3与HCl、CO2发生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应该选用饱和NaHCO3溶液,D错误。]
3.(2023·重庆卷,T5)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制取NH3 B.转移溶液
C.保护铁件 D.收集NO
B [氯化铵受热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两者遇冷又会生成氯化铵,不适合制取氨气,A不符合题意;转移溶液时玻璃棒应该伸入容量瓶刻度线以下,B符合题意;保护铁件应该连接比铁更活泼的金属使得铁被保护,而不是连接惰性电极石墨,C不符合题意;NO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适合用排空气法收集,D不符合题意。]
利用如图装置和化学试剂可以制备气体,其中合理的为________(填序号)。
①Ca(OH)2+NH4ClNH3 ②MnO2+HCl(浓)Cl2
③KMnO4O2 ④NaCl+H2SO4(浓)HCl
⑤Cu+H2SO4(浓)SO2 ⑥NH4ClNH3
⑦Na2O2+CO2O2 ⑧KClO3+MnO2O2
③⑧
4.(2023·山东卷,T18)三氯甲硅烷(SiHCl3)是制取高纯硅的重要原料,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沸点为31.8 ℃,熔点为-126.5 ℃,易水解。实验室根据反应Si+3HClSiHCl3+H2,利用如图装置制备SiHCl3粗品(加热及夹持装置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SiHCl3时进行操作:(ⅰ)……;(ⅱ)将盛有硅粉的瓷舟置于管式炉中;(ⅲ)通入HCl,一段时间后接通冷凝装置,加热开始反应。操作(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制备反应结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示装置存在的两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球形冷凝管下端无液体滴下
缺少H2的尾气处理装置;C、D之间缺少干燥装置
(2)已知电负性Cl>H>Si,SiHCl3在浓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iHCl3+5NaOH===Na2SiO3+3NaCl+H2↑+2H2O
[解析] (1)本实验中产品易水解,实验时需隔绝空气,故连接实验装置后,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添加试剂,再通入一段时间的HCl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后开始实验;管式炉内反应生成的气态SiHCl3会在球形冷凝管中冷凝成液体滴入蒸馏烧瓶中,当球形冷凝管下端没有液体滴下时,表示反应结束。本实验需保证收集装置处于无水条件下,则需要在C、D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同时H2属于易燃易爆气体,需要进行尾气处理。(2)根据电负性顺序可知,SiHCl3中Si显+4价,H显-1价,该反应可看作SiHCl3先与H2O反应生成H2SiO3、HCl、H2后,H2SiO3、HCl再与NaOH反应,则化学方程式为SiHCl3+5NaOH===Na2SiO3+3NaCl+2H2O+H2↑。
SiHCl3中Si和H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SiHCl3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
SiHCl3+3H2O===H2SiO3+3HCl+
H2↑
课时数智作业(二十) 气体的制备及性质探究
题号
1
3
5
2
4
6
7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15分)
1.(2025·辽阳模拟)已知O2与焦性没食子酸(含KOH)反应很快,利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建议用时:30分钟 总分:40分)
题号
1
3
5
2
4
6
7
√
A.选择①装置制备氧气
B.选择②装置干燥并收集氧气
C.选择③装置探究焦性没食子酸(含KOH)与氧气的反应
D.选择④装置分离MnO2和K2MnO4
题号
1
3
5
2
4
6
7
D [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可采用“固+固加热”装置(①装置)制备氧气,A能达到实验目的;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与碱石灰反应,则选择②装置干燥和收集氧气,B能达到实验目的;已知O2与焦性没食子酸(含KOH)反应很快,则可进行喷泉实验,故选择③装置可探究焦性没食子酸(含KOH)与氧气的反应,C能达到实验目的;MnO2和K2MnO4都不升华,不能用④装置分离,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题号
1
3
5
2
4
6
7
2.(2025·广州模拟)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备Cl2,按照制备、净化、性质检验、收集及尾气处理的顺序进行实验。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
题号
1
3
5
2
4
6
7
D [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备氯气,A能达到实验目的;生成的氯气中混有HCl气体和水,用稀硫酸中的水吸收HCl气体,用浓硫酸吸收水,B能达到实验目的;氯气本身没有漂白性,遇水后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通过观察到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可得出相应的结论,C能达到实验目的;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时应长口进短口出,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选项 气体(杂质) Q
A SO2(CO2) 碳酸钠溶液
B C2H4(H2S) 氢氧化钠溶液
C C3H8(SO2)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 NO(NO2) 氢氧化钠溶液
题号
1
3
5
2
4
6
7
3.如图为除去气体中少量杂质并收集相应气体的装置,能实现相应目的的是( )
√
题号
1
3
5
2
4
6
7
C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均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A不符合题意;硫化氢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乙烯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是乙烯的密度和空气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B不符合题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够氧化二氧化硫,而丙烷的性质稳定,其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能够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符合题意;一氧化氮的密度与空气接近,且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不符合题意。]
题号
1
3
5
2
4
6
7
4.(2025·丽江模拟)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所选试剂、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均合理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7
C [A.CO2不能用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备,错误;B.Cl2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错误;D.受热易爆炸,不能用于制NH3,错误。]
选项 气体 试剂 制备装置 收集方法
A CO2 块状石灰石+稀硫酸 c d
B Cl2 MnO2+浓盐酸 a f
C O2 KClO3+MnO2 b f
D NH3 NH4NO3+Ca(OH)2 b e
√
题号
1
3
5
2
4
6
7
5.(2025·成都模拟) 已知:NCl3为黄色、油状、易水解的液体,熔点为-40 ℃,沸点为71 ℃,95 ℃以上易爆炸。实验室可用Cl2和NH4Cl溶液反应制取NCl3,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7
A.仪器a的名称是蒸馏烧瓶
B.装置B需控制水浴温度为71~95 ℃
C.应先对装置B进行加热,再由仪器b的下口通入冷水
D.装置D的作用只是除去尾气
√
题号
1
3
5
2
4
6
7
B [装置A中制备Cl2,装置B中Cl2和NH4Cl溶液反应制取NCl3,装置C中收集NCl3,装置D的作用是除去尾气Cl2和防止空气中的H2O进入装置C使NCl3水解。仪器a的名称是圆底烧瓶,A项错误;NCl3沸点为71 ℃,95 ℃以上易爆炸,为使装置B中生成的NCl3挥发出来而又不发生爆炸,装置B需控制水浴温度为71~95 ℃,B项正确;为防止NCl3损失,应先由仪器b的下口通入冷水,再对装置B进行加热,C项错误;Cl2有毒,NCl3易水解,装置D的作用是除去尾气Cl2和防止空气中的H2O进入装置C使NCl3水解,D项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7
6.(11分)五氧化二氮(N2O5)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绿色硝化剂。N2O5常温下为白色固体,可溶于CH2Cl2等氯代烃溶剂,微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强酸,高于室温时不稳定。
(1)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臭氧(O3)氧化法制备N2O5,反应原理为N2O4+O3===N2O5+O2。实验装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题号
1
3
5
2
4
6
7
①装置C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颈烧瓶
防止倒吸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C中
Cu+4HNO3(浓)===
+2NO2↑+2H2O
题号
1
3
5
2
4
6
7
③实验时,将装置C浸入________(填“热水”或“冰水”)中,打开装置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一段时间后C中液体变为红棕色。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活塞K,通过臭氧发生器向装置C中通入含有臭氧的氧气。(8分)
(2)判断C中反应已结束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冰水
红棕色褪去
题号
1
3
5
2
4
6
7
[解析] (1)①由仪器构造可知,装置C为三颈烧瓶;装置D是安全瓶,可以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由N2O5“微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强酸”可知,装置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C中。②装置A中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结合守恒原则即可写出化学方程式。③装置C用于制备N2O5,由于N2O5“高于室温时不稳定”,故实验时应将装置C浸入冰水中。(2)装置C中发生反应:2NO2 N2O4、N2O4+O3===N2O5+O2,NO2溶于CH2Cl2,使溶液变为红棕色,N2O4反应生成N2O5时,促进NO2转化为N2O4,平衡正向移动,故当红棕色褪去,可推断NO2完全转化为N2O4,即C中反应已结束。
题号
1
3
5
2
4
6
7
7.(14分)(2025·南宁模拟)三氯化铬是常用的媒染剂和催化剂,易潮解,易升华,高温下易被氧气氧化。实验室可利用下面装置模拟制取三氯化铬(K1、K2为气流控制开关)。
题号
1
3
5
2
4
6
7
原理:Cr2O3+3CCl43COCl2+2CrCl3
已知:COCl2气体有毒,遇水发生水解产生两种酸性气体
题号
1
3
5
2
4
6
7
(1)实验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仪器接口字母标号)。(2分)
(2)步骤如下:
ⅰ.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试剂并通N2;
ⅱ.加热反应管至400 ℃;
ⅲ.控制开关,加热CCl4溶液,温度保持在50~60 ℃;
ⅳ.加热石英管继续升温至650 ℃,直到E装置中反应基本完成,切断管式炉的电源;
h→i(或i→h)→d→e→b→c→f(g)
题号
1
3
5
2
4
6
7
ⅴ.停止A装置水浴加热,……;
ⅵ.装置冷却后,结束制备实验。
①步骤ⅰ中,开关K1、K2的状态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补全步骤ⅴ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K1开,K2关
继续通入N2一段时间
将COCl2完全排入D装置被充分吸收
题号
1
3
5
2
4
6
7
(3)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整套装置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D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升华的三氯化铬易凝华,
堵塞导管
COCl2+4OH-===+2H2O
+2Cl-
题号
1
3
5
2
4
6
7
[解析] 三氯化铬易潮解,易升华,高温下易被氧气氧化,所以实验过程中要确保装置内不能存在氧气和水蒸气。A装置的作用是用N2将CCl4导入装置参与反应,B装置的作用是防止水蒸气进入反应装置,C装置的作用是收集气体,D装置的作用是处理COCl2尾气,E装置是发生装置。整个反应流程先用干燥的N2排除装置内的空气,然后再通入N2将CCl4带入E装置,与E装置中的Cr2O3反应,生成的COCl2有毒,用C装置收集,与D装置中的NaOH溶液反应从而进行吸收处理,为防止D装置中水蒸气进入反应装置,还需在C装置和D装置中间加一个干燥B装置。
谢 谢 !课时数智作业(二十) 气体的制备及性质探究
(建议用时:30分钟 总分: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15分)
1.(2025·辽阳模拟)已知O2与焦性没食子酸(含KOH)反应很快,利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选择①装置制备氧气
B.选择②装置干燥并收集氧气
C.选择③装置探究焦性没食子酸(含KOH)与氧气的反应
D.选择④装置分离MnO2和K2MnO4
2.(2025·广州模拟)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备Cl2,按照制备、净化、性质检验、收集及尾气处理的顺序进行实验。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3.如图为除去气体中少量杂质并收集相应气体的装置,能实现相应目的的是( )
选项 气体(杂质) Q
A SO2(CO2) 碳酸钠溶液
B C2H4(H2S) 氢氧化钠溶液
C C3H8(SO2)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 NO(NO2) 氢氧化钠溶液
4.(2025·丽江模拟)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所选试剂、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均合理的是( )
选项 气体 试剂 制备装置 收集方法
A CO2 块状石灰石+稀硫酸 c d
B Cl2 MnO2+浓盐酸 a f
C O2 KClO3+MnO2 b f
D NH3 NH4NO3+Ca(OH)2 b e
5.(2025·成都模拟) 已知:NCl3为黄色、油状、易水解的液体,熔点为-40 ℃,沸点为71 ℃,95 ℃以上易爆炸。实验室可用Cl2和NH4Cl溶液反应制取NCl3,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仪器a的名称是蒸馏烧瓶
B.装置B需控制水浴温度为71~95 ℃
C.应先对装置B进行加热,再由仪器b的下口通入冷水
D.装置D的作用只是除去尾气
6.(11分)五氧化二氮(N2O5)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绿色硝化剂。N2O5常温下为白色固体,可溶于CH2Cl2等氯代烃溶剂,微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强酸,高于室温时不稳定。
(1)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臭氧(O3)氧化法制备N2O5,反应原理为N2O4+O3===N2O5+O2。实验装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C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时,将装置C浸入________(填“热水”或“冰水”)中,打开装置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一段时间后C中液体变为红棕色。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活塞K,通过臭氧发生器向装置C中通入含有臭氧的氧气。(8分)
(2)判断C中反应已结束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7.(14分)(2025·南宁模拟)三氯化铬是常用的媒染剂和催化剂,易潮解,易升华,高温下易被氧气氧化。实验室可利用下面装置模拟制取三氯化铬(K1、K2为气流控制开关)。
原理:Cr2O3+3CCl43COCl2+2CrCl3
已知:COCl2气体有毒,遇水发生水解产生两种酸性气体
(1)实验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接口字母标号)。(2分)
(2)步骤如下:
ⅰ.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试剂并通N2;
ⅱ.加热反应管至400 ℃;
ⅲ.控制开关,加热CCl4溶液,温度保持在50~60 ℃;
ⅳ.加热石英管继续升温至650 ℃,直到E装置中反应基本完成,切断管式炉的电源;
ⅴ.停止A装置水浴加热,……;
ⅵ.装置冷却后,结束制备实验。
①步骤ⅰ中,开关K1、K2的状态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补全步骤ⅴ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整套装置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D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课时数智作业(二十)
1.D [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可采用“固+固加热”装置(①装置)制备氧气,A能达到实验目的;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与碱石灰反应,则选择②装置干燥和收集氧气,B能达到实验目的;已知O2与焦性没食子酸(含KOH)反应很快,则可进行喷泉实验,故选择③装置可探究焦性没食子酸(含KOH)与氧气的反应,C能达到实验目的;MnO2和K2MnO4都不升华,不能用④装置分离,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2.D [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备氯气,A能达到实验目的;生成的氯气中混有HCl气体和水,用稀硫酸中的水吸收HCl气体,用浓硫酸吸收水,B能达到实验目的;氯气本身没有漂白性,遇水后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通过观察到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可得出相应的结论,C能达到实验目的;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时应长口进短口出,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3.C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均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A不符合题意;硫化氢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乙烯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是乙烯的密度和空气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B不符合题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够氧化二氧化硫,而丙烷的性质稳定,其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能够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符合题意;一氧化氮的密度与空气接近,且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不符合题意。 ]
4.C [A.CO2不能用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备,错误;B.Cl2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错误;D.NH4NO3受热易爆炸,不能用于制NH3,错误。]
5.B [装置A中制备Cl2,装置B中Cl2和NH4Cl溶液反应制取NCl3,装置C中收集NCl3,装置D的作用是除去尾气Cl2和防止空气中的H2O进入装置C使NCl3水解。仪器a的名称是圆底烧瓶,A项错误;NCl3沸点为71 ℃,95 ℃以上易爆炸,为使装置B中生成的NCl3挥发出来而又不发生爆炸,装置B需控制水浴温度为71~95 ℃,B项正确;为防止NCl3损失,应先由仪器b的下口通入冷水,再对装置B进行加热,C项错误;Cl2有毒,NCl3易水解,装置D的作用是除去尾气Cl2和防止空气中的H2O进入装置C使NCl3水解,D项错误。]
6.解析:(1)①由仪器构造可知,装置C为三颈烧瓶;装置D是安全瓶,可以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由N2O5“微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强酸”可知,装置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C中。②装置A中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结合守恒原则即可写出化学方程式。③装置C用于制备N2O5,由于N2O5“高于室温时不稳定”,故实验时应将装置C浸入冰水中。(2)装置C中发生反应:2NO2 N2O4、N2O4+O3===N2O5+O2,NO2溶于CH2Cl2,使溶液变为红棕色,N2O4反应生成N2O5时,促进NO2转化为N2O4,平衡正向移动,故当红棕色褪去,可推断NO2完全转化为N2O4,即C中反应已结束。
答案:(1)①三颈烧瓶 防止倒吸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C中 ②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③冰水 (2)红棕色褪去
7.解析:三氯化铬易潮解,易升华,高温下易被氧气氧化,所以实验过程中要确保装置内不能存在氧气和水蒸气。A装置的作用是用N2将CCl4导入装置参与反应,B装置的作用是防止水蒸气进入反应装置,C装置的作用是收集气体,D装置的作用是处理COCl2尾气,E装置是发生装置。整个反应流程先用干燥的N2排除装置内的空气,然后再通入N2将CCl4带入E装置,与E装置中的Cr2O3反应,生成的COCl2有毒,用C装置收集,与D装置中的NaOH溶液反应从而进行吸收处理,为防止D装置中水蒸气进入反应装置,还需在C装置和D装置中间加一个干燥B装置。
答案:(1)h→i(或i→h)→d→e→b→c→f(g)
(2)①K1开,K2关 ②继续通入N2一段时间 将COCl2完全排入D装置被充分吸收
(3)升华的三氯化铬易凝华,堵塞导管
(4)COCl2+4OH-===C+2H2O+2Cl-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