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邹城市第二中学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4章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课件(15张ppt)+教学设计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邹城市第二中学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4章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课件(15张ppt)+教学设计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6-13 11:14:20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牛顿第三定律
一、教材分析
牛顿第一、二定律描述了一个物体受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是把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与其他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它独立的反映了力学规律的另一侧 面。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有了它就会把受力分析的对象从一个物体扩展到多个物体,拓宽了分析思路和解题范围。因此牛顿第三定律和牛顿 第一、二定律一起建立了一个完整了理论体系,奠定了整个力学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几个具体的力,学会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掌握了物体的运动规律。但 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往往有这样一种错误认识:当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在拔河比赛时,大人之所以会胜,是由于大人施加给小孩的力大于小孩施加给大人的力。如果直 接给出牛顿第三定律,学生的感觉是简单无味,实则理解不透,更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而当年牛顿便是经过大量的实验和前人的总结才得出“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中如果我们采取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的方法,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4、能充分让学生体会到牛顿第三定律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实验素养;通过对牛顿生平事迹的了解和讨论,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学会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习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牛顿第三定律》这节能够与日常生活联系的实例很多,在本节引入了生活中的一些学生能亲身体验过的视频、制作了课件,利用课件安排任务,具体,不用老师说话,能够节约时间。
引入环节:引入冰面上两人互推的一段视频、拔河一段视频,这些学生日常生活中自己就能做,或者以前就做过这些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明白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能指导生活;实验环节及探究环节:课件展示同学们得到的规律,起到总结规律的作用。物理兴趣的引导非常关键。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
?

?

?

?

联系生活实例引入:
(1)“在鼓掌时右手用力拍打左手,左手掌是否有感觉,右手掌是否也有感觉?”
总结:在这里我们就把两手间相互存在的一对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板书),如果左手受到的力叫做作用力,则左手给右手的力叫做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
(2)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其他实例。视频展示在冰面上两人互推、拔河比赛等
?教师总结,引入新课(板书:牛顿第三定律)。
?
?
学生鼓掌,并回答:“两只手同时都有感觉。”
?
?
?
学生观看一些视频画面,体验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播放视频材料:
1、? 冰上游戏——互推冰车。
2、? 鸡蛋敲瓦片。
3、? 手拉弹簧。
?
?
?
?
?
?
?
?
视频资源
?
?

?

?

?

?

?

?

?

?

?

一、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性关系:
实验一:定性探究两弹簧间的相互作用的拉力
请两位同学将两弹簧秤挂钩挂在一起,用力向相反的方向拉两弹簧,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变化情况。
实验二:在两块蹄形磁铁下面分别垫两个玻璃棒,相互靠近,先是同名磁极相对,然后异名磁极相对,分别由静止释放,观察两磁铁的运动情况。
实验三:将一底部垫有试管的长木板上面放一小木块,左端固结一个弹簧秤,该弹簧秤左端固定,在小木块右端用另一弹簧秤向右缓慢拉动小木块,提示学生通过观察两弹簧秤的示数变化,思考小木块和长木板间的摩擦力怎样变化?
提问:总结以上三个实验,可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总结:经过大量实验证明,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而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那么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间又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
?
两同学合作进行实验,总结得出:两弹簧间相互作用的弹力性质相同,有同时性。
?
学生实验,总结得出:两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力性质相同,有同时性。
???
?
学生观察并思考:两弹簧秤的示数缓慢变大,进一步说明小木块和长木板所受的静摩擦力逐渐变大。
?
?
?
学生分析得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性关系,如性质相同、有同时性、等等。
方法(课件展示学生观察到的规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量关系:
实验四: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关系
请两位同学将两个弹簧秤的挂钩挂在一起,然后对拉。拉到一定的状态,保持稳定,学生观察比较两弹簧秤的读数,看是否相等。改变几次读数,重复以上实验。
启发思考:本实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得出结论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实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实验五: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关系
甲橡皮筋一端挂在铁架台上,另一端通过细绳套与乙橡皮筋某一端相挂,乙橡皮筋另一端用手抓住.用力将两橡皮筋拉直.观察两橡皮筋的方向。多次改变拉力方向,重复以上实验。
启发思考:(1)本实验的现象又说明了什么?
(2)总结实验四和实验五,可得到什么结论?
总结: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板书)
牛顿第三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表述:
三、应用: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跟牛顿第三定律有关的实例。
?
?
?
?
两位同学相互配合,进行对拉,比较两弹簧秤的读数,并进行多次实验。
?
?
?
?
?
学生讨论、总结:作用力、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
?
?
?
?
学生实验,得出结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
?
?
?
?
??引导学生,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
?
?
?
?
体会牛顿第三定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方法(课件展示学生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引导、点拨
【例】如图所示,人站在木块上,通过滑轮拉动木块和人一起匀速前进。
?
(1)请分析人的受力,并找出各力的施力物体,和各力的反作用力。
(2)人所受的哪些力是一对平衡力。
(3)结合以上两问,比较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异同,结论填入下表。
?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大小
?
?
方向
?
?
是否共线
?
?
力的性质是否相同
?
?
作用点
?
?
能否抵消
?
?
方法(课件展示学生观察到的规律)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节课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亲身体验,体现了“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思想。其主要特点是:
1.安排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代替以前的演示实验,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结合生活实例,创设物理情景,启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认识,提高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3.在学法上突出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开展合作探究,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分析总结等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尤其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差异产生新的教学资源并较好地进行利用,运用评价手段不断引导学生学习,较好地将新课程理念结合于教学实际中
课件15张PPT。第3节 牛顿第三定律乙甲情景2 击掌情景1 手推桌子 力的作用总是相互作用的,一个物体受到了力,同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受到力,可见力是成对出现的,我们把其中任意一个力叫“作用力”,那么另一个力叫 反作用力 。生活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举例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猜想情景1 气球挤压情景2 磁铁相互作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作用点: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方 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问题: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是否相等?
下面,我们通过传感器实验探究作用利于反作用力的关系实验 :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关系1、上图反映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上图反映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有什么关系?3、上图反映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随时间变化有什么关系?
分析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1.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 直线上。 2. 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3. 两个力各有各的效果 4. 同时出现,同时消失思考:上述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总是存在吗?与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吗?二、牛顿第三定律 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
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
直线上。数学表达式:FAB=﹣FBA内容:问题1。甲乙两人拔河比赛,谁施加给谁的拉力大些?是不是谁胜了,谁的拉力就大些呢?2。人从地板上跳起时,地板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地板的作用力吗?MgFN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层理解:(1)定律中的“总是”这两个字是强调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这两个相等的关系都成立.即:不管物体大小形状如何,例如大物体与大物体之间,或大物体与小物体间,还是任何形状的物体之间,其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不管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例如静止的物体之间,运动的物体之间或静止物体与运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的.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产生和消失是同时的.因为两者中若有一个产生或消失,则另一个必须同时产生或消失.否则其间的相等关系就不成立了.可见认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产生有先后的说法是不对的.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层理解:分析人在走路时,有几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深入探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