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5-21 09:25:26

文档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1.(2024六上·瓯海期末)用常见的物体来自制放大镜,下面方案可行的是(  )。
A.在固定好的塑料薄膜上滴一滴清水
B.将冰磨成中央凹、边缘厚的形状
C.在长方体的玻璃鱼缸里面装满水
2.(2024六上·瓯海期末)下图是一把多功能厨房剪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剪刀的主要材料是塑料
B.鸡脚放在①处剪较省力
C.剪刀的刀刃属于斜面
3.(2024六上·瓯海期末)下列生物中,(  )是变形虫。
A.
B.
C.
4.(2024六上·瓯海期末)小科用陶泥为自己做一个专属印章,陶泥上刻的样式应该是(  )。
A. B. C.
5.(2024六上·瓯海期末)全球性的通信网络使信息传播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古至今,信息传播的变革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文字的诞生 ②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③电报的发明 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⑤语言的形成
A.⑤①②④③ B.⑤②①③④ C.⑤①②③④
6.(2024六上·瓯海期末)观察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的位置相同
B.一年的影子是夏短冬长
C.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长
7.(2024六上·瓯海期末)“地心说”和“日心说”的相同观点是(  )。
A.地球在做圆周运动 B.地球绕着太阳转 C.地球是球体
8.(2024六上·瓯海期末)下面关于微生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B.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将成为垃圾世界
C.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解开了所有微小世界的秘密
9.(2024六上·瓯海期末)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指针会发生偏转。下列放置方式,让指针偏转最明显的是(  )。
A.上方并垂直
B.上方并平行
C.侧面并平行
10.(2024六上·瓯海期末)温州有多个发电站,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是(  )。
A.温州煤电站 B.温州瓯江水电站 C.温州风电站
11.(2024六上·瓯海期末)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直下的瀑布中蕴含的能量主要是(  )。
A.电能 B.机械能 C.热能
12.(2024六上·瓯海期末)以(  )为代表的科学家经过了22年的艰苦努力,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
A.钱学森 B.南仁东 C.哥白尼
13.(2024六上·瓯海期末)假如地球停止了自转,以下现象不会出现的是(  )。
A.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将在同一时刻看到太阳
B.昼夜交替现象不会消失
C.动物的睡眠规律和活动习惯发生改变
14.(2024六上·瓯海期末)人们修建水渠从高处引水,利用了(  )的原理。
A.轮轴 B.杠杆 C.斜面
15.(2024六上·瓯海期末)把两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观察纸巾撕开后的边缘,会发现边缘(  )。
A.平整 B.有细小绒毛 C.有长长的纤维
16.(2024六上·瓯海期末)观察微生物要用显微镜,请帮小科写出对应结构的名称。
A:    B:   
17.(2024六上·瓯海期末)显微镜的目镜有“10×”和“20×”两种镜片,物镜有“15×”和“25×”两种镜片,小科要想使视野范围最大,应该选择目镜   和物镜   镜片。
18.(2024六上·瓯海期末)小科在苹果新鲜处和腐烂处各取一点果肉,做成苹果果肉玻片标本。请按玻片标本制作过程排序:   、   、   、   。
A盖盖玻片 B染色 C展平 D滴清水
19.(2024六上·瓯海期末)装好苹果果肉玻片后,要先将镜筒下降,此时小科的眼睛应该注视(  )。
A. B. C.
20.(2024六上·瓯海期末)小科通过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在视野的左上角,他应该把载玻片往(  )移动,使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
A.左上角 B.右下角 C.左下角
21.(2024六上·瓯海期末)小科的观察记录腐烂苹果如下表所示,对比结果后,切除腐烂部分后的苹果能吃吗?说说你的理由。
腐烂处观察到的现象 新鲜处观察到的现象
显微镜下的苹果果肉 发黑,有许多蠕动的微生物,有大量菌丝 发灰,有2个蠕动的微生物,有少量菌丝
22.(2024六上·瓯海期末)以下是几种不同细胞图片,请你连一连。
23.(2024六上·瓯海期末)小科发现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都是由   组成,且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   。
24.(2024六上·瓯海期末)小科来到北极上空,看到地球一半暗一半亮,中国正处在黑暗中。
(1)请在下图用阴影“”表示黑夜。
(2)小科将看到   (北京/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3)小科在北极上空可以观察到(  )
A.地球自转一周365天
B.地球在逆时针自转
C.四季交替是由于地球在自转
(4)小科还会看到   (天然卫星)在绕着地球转。
(2024六上·瓯海期末)小科来到太阳系外,借助仪器观察到地球绕着太阳转,并画下了示意图。
25.关于公转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A.公转一周约365天
B.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圆形的
C.地球地轴的倾斜方向会改变
26.关于四季的成因,小科认为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夏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是冬季。后来收集信息得知:地球处于太阳近距点时,是北半球的一月初,地球处于太阳的远距点时,是北半球的七月初。这条信息对于小科的猜想属于(  )。
A.支持证据 B.反驳证据 C.无效证据
27.(2024六上·瓯海期末)模拟实验是科学家研究问题时的重要方法,小科制作了一个磁悬浮地球模型(如图),进行了一系列模拟实验。
(1)接通电流,地球悬浮,此时磁铁的下端是N极,电磁铁上端的磁极是   极。改变电池的连接磁铁方向后,地球模型   (能或不能)浮起来。
(2)通电后,该装置的能量转换正确的是(  )。
A.电能转化为磁能 B.磁能转化为电能 C.电能转化为动能
(3)这个模型无法呈现的地球信息是(  )。
A.地球是一个球体
B.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C.地球内部结构
(4)小科用手轻轻一转,使地球模型自己转起来,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下列生物行为是受昼夜交替现象影响的是(  )。
A.变色龙的体色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B.刺猬用冬眠的方式过冬
C.郁金香白天开放,晚上收拢花瓣
(5)如果让你来制作一个地球模型,你会如何设计呢?请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表示出来。
28.(2024六上·瓯海期末)关于油车和电车描述正确的是(  )。
A.纯电车没有尾气排放
B.油车更加环保
C.油车的燃料是可再生能源
29.(2024六上·瓯海期末)调查发现电车家用充电桩功率7000w,电车充电一小时,耗能是(  )。
A.0.7度 B.7度 C.70度
30.(2024六上·瓯海期末)小科发现,电车一个月费用约50元,不是电费增加的主要原因,他继续对家中电器进行调查(如下表)。
序号 用电器 功率(W) 数量 11月用时(h) 12月用时(h) 序号 用电器 功率(W) 数量 11月用时(h) 12月用时(h)
1 灯 30 10 150 145 5 冰箱 200 1 720 720
2 浴霸 3000 1 0 30 6 热水器 2000 1 30 45
3 电视 110 1 60 55 7 手机 20 4 60 60
4 电饭锅 1000 1 29 30 8 空调 2000 3 0 180
小科家12月电费突增的原因还可能是   。(至少2点)
31.(2024六上·瓯海期末)国家电网显示:凌晨0点至早上8点电价最低,下面做法能降低电费的是(  )。
A.空调温度调到30℃使用
B.洗衣机尽量在早上8点前使用
C.电车可以在8:00-22:00充电
32.(2024六上·瓯海期末)国家电网推出不同时段不同电价,提倡错峰用电,这样做的好处是(  )。
A.提高用电成本
B.不会对用户用电产生任何影响
C.减轻电网负荷
(2024六上·瓯海期末)2023年12月,全球单机容量最大海上风电机组在温州苍南下线,年发电量可达12亿千瓦时,可满足48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量。小科亲手制作一个风力发电模型来研究其原理。
33.图中实验材料A是(  )。
A.电磁铁 B.电动机 C.发电机
34.图中模型的能量转化正确的是(  )。
A.风能转化为电能 B.太阳能转化为光能 C.电能转化为风能
(2024六上·瓯海期末)为了让灯泡持续发光,增加了B风扇为模型提供动力(如下图),然而安装完成后发现A风扇没有转动,于是小科进行了以下实验。
35.更换B电动机和电池盒上导线的连接方向,发现(  )。
A.B风扇旋转方向改变,风力不变
B.B风扇旋转方向不变,风力变大
C.B风扇旋转方向不变,风力变小
36.增加电池节数,会发现(  )
A.B风扇旋转方向改变,风力不变
B.B风扇旋转方向不变,风力变大
C.B风扇旋转方向不变,风力变小
37.B风扇转动了5分钟后就停了,小科认为可能是电池没电了,可以用(  )制作一个电流检测器来检测电池是否还有电。(  )
A.铁芯、线圈 B.指南针、线圈 C.磁铁、线圈
38.(2024六上·瓯海期末)某校因没有食堂,需要将装满午餐的箱子从一楼搬运到各个楼层的教室。考虑到箱子的重量和数量,以及楼层的高度,需要寻找一种安全且省力的方法来完成这项任务。
(1)学校要向全体学生发起该挑战的设计比赛,从成本、效率等考虑,最合适的方法是(  )
A.让每个班主任开会通知
B.到每个班级发传单
C.通过钉钉或微信发送通知
(2)开始时,工作人员选择用扁担挑着两个箱子(如下图),此时,扁担相当于   的原理。假如前筐装着30份餐盒,后筐装着25份餐盒,工人的肩膀要更靠近扁担的   。
39.(2024六上·瓯海期末)为了解决平地上搬运问题,小科从网上购买了搬运神器(一个撬棍和四个万向轮)来协助。
(1)请在图上标出使用撬棍时的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
(2)小科发现撬棍的螺丝钉有些松动,最适合的工具是(  )。
A. B. C.
(3)小科提出搬运神器每次要将箱子翘起并装入万向轮,他建议在每个箱子上安装四个轮子,他的理由可能是   。
40.(2024六上·瓯海期末)学校本着人人参与的原则,请你设计一种能够安全、省力地将午餐箱子从一楼搬运到各个楼层的方案。画出你的设计图,并简要说明你的设计思路和所使用的工具或技术。
41.(2024六上·瓯海期末)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有怎样的工具和技术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搬运重物?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是用了凸透镜的原理,放大镜的镜片也叫凸透镜,它的特点是中央厚、边缘薄,而且镜片透明。我们可以用烧杯、烧瓶、玻璃杯、矿泉水瓶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容器加满水制作成放大镜。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膜或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制作成放大镜。
A.在固定好的塑料薄膜上滴一滴清水,可以制作放大镜。正确。
B.将冰磨成中央凹、边缘厚的形状,可以做出凹透镜。错误。
C.因为长方体玻璃鱼缸不符合中央厚、边缘薄的条件,所以在长方体的玻璃鱼缸里面装满水,不能制作放大镜。错误。
2.【答案】C
【知识点】斜面;剪刀
【解析】【分析】剪刀的刀刃是一个斜面,通过将刀刃设计成斜面,可以在切割物体时,利用斜面的原理,将力分解为垂直于物体表面的压力和沿着物体表面的摩擦力,使切割更加容易,C 选项正确。
3.【答案】A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变形虫属于单细胞生物,身体柔软且能不断改变形状。A选项中形态呈不规则、可伸出伪足移动的单细胞生物即为变形虫。
4.【答案】A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要制作专属印章,陶泥上刻的样式应该是反着的,这样盖出来的印记才是正常正向的。选项A符合题意。
5.【答案】C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在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从古到今的排列顺序是语言的形成、文字的诞生、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电报的发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故C符合题意。
6.【答案】B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一年中影子长度与太阳高度的关系可从太阳照射角度理解。夏季太阳直射点靠近观测地(如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光线接近垂直地面,物体遮挡光线范围小,影子较短;冬季太阳直射点远离,太阳高度角小,光线斜射角度大,物体影子被拉长。这种 “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 的对应关系,体现了两者的负相关性,是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典型地理现象。B正确。
7.【答案】C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来的,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太阳每天环绕地球一周,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而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第一次提出“日心说”。他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所有天体绕太阳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共同观点是地球是球体。
8.【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A、微生物对人类不都是有害的,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如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微生物还是人们制作美食不可缺少的,例如利用乳酸菌酿造酸奶、利用酵母菌发面蒸馒头等,A错误;
B、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将变成为垃圾的世界,B正确;
C、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解开了一系列自然界的秘密,还有很多秘密需要探索,错误。
9.【答案】B
【知识点】电能和磁能;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通电导线会产生磁场,当通电导线与指南针上方并平行放置时,通电导线产生的磁场方向与指南针所在位置的地磁场方向垂直,此时指南针受到的磁场力最大,指针偏转最明显。
当通电导线在指南针上方并垂直放置时,通电导线产生的磁场对指南针的作用力相对较小,指针偏转角度较小。
当通电导线在指南针侧面并平行放置时,由于距离相对较远,且磁场方向与地磁场方向的夹角不是最有利于使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所以指针的偏转也不如在上方并平行放置时明显。
10.【答案】A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常见的发电方式: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
A、温州煤电站是火力发电,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发电,A符合题意;
B、温州瓯江水电站是利用水力发电,属于新能源发电,是可再生能源,B不符合题意;
C、温州风电站是利用风力发电,属于新能源发电,是可再生能源,C不符合题意。
11.【答案】B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势能是储存于一个系统内的能量,也可以释放或者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意思是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飞流直下三千尺”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风格,飞流直下的瀑布中蕴含的能量主要是机械能。
12.【答案】B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
13.【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会产生太阳东升西落,地球不自转,那就没有日出和日落,太阳一直照射地球的同一面,地球的另一面无法被照到,所以不同地区的人根本不可能同一时间看到太阳。选项A符合题意。
14.【答案】C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可用于克服垂直提升重物之困难,省力但是费距离。距离比和力比都取决于倾角:斜面与平面的倾角越小,斜面较长,则省力越大,但费距离,斜面与平面的倾角越大,斜面较短,则省力越小,但省距离,斜面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盘山公路、搬运滚筒、斜面传送带等。人们修建水渠从高处引水,利用了斜面的原理。
15.【答案】B
【知识点】放大镜;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人类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实验室仪器。把两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观察纸巾撕开后的边缘,会发现边缘细小绒毛,这些绒毛是纤维。
16.【答案】目镜;载物台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目镜:位于显微镜的最上方,是眼睛观察的部位,用于放大物像。
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接近被观察的物体,有不同的放大倍数,对物体进行初次放大。
转换器:可安装多个物镜,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切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载物台:用于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通光孔,两旁有压片夹,用于固定玻片。
遮光器:在载物台的下方,其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可以调节进入显微镜的光线强弱。
反光镜:在显微镜的底部,可将光线反射到镜筒内,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种,凹面镜聚光能力强,在光线较暗时使用。
粗准焦螺旋:能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用于快速找到物像。
细准焦螺旋:较小幅度地升降镜筒,用于使物像更加清晰。
A是目镜,B是物镜。
17.【答案】“10×”;“15×”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要使视野范围最大,应选择放大倍数最小的目镜和物镜组合。目镜 “10×” 的放大倍数小于 “20×”,物镜 “15×” 的放大倍数小于 “25×”。所以小科要想使视野范围最大,应该选择目镜 “10×” 和物镜 “15×” 的镜片。
18.【答案】D;C;A;B
【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
【解析】【分析】D. 滴清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保持果肉细胞的正常形态,防止细胞失水变形。
C. 展平:将取得的苹果果肉放在载玻片的清水中,用镊子将其展平,避免细胞重叠,以便在显微镜下能清晰地观察到单个细胞。
A. 盖盖玻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B. 染色: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染液,如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
19.【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显微镜的使用规范,装好苹果果肉玻片后,将镜筒下降时,眼睛应该注视物镜。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物镜在下降过程中压碎玻片标本,同时保护物镜和玻片。
20.【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因为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微生物在视野的左上角,实际其在载玻片的右下角,所以要把载玻片往左上角移动,才能使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21.【答案】切除腐烂部分后的苹果不能吃。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苹果果肉,发现腐烂处发黑,有许多蠕动的微生物,有大量菌丝;新鲜处观察到发灰,有2个蠕动的微生物,有少量菌丝。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微生物扩散:虽然从观察记录看,新鲜处的微生物和菌丝比腐烂处少,但显微镜下仍能观察到新鲜处有微生物和少量菌丝。这表明微生物已在苹果内部扩散,只是在腐烂处更为严重,即便切除腐烂部分,剩余部分仍可能存在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
营养成分改变:苹果腐烂是由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苹果的营养成分会被破坏和分解,同时可能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代谢产物,导致苹果的品质和营养价值下降。
潜在健康风险:即使切除了腐烂部分,剩余部分可能看起来正常,但其中可能含有肉眼无法看到的微生物和毒素,食用后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食物中毒等健康问题。
22.【答案】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详解】不同类型的细胞,形状、颜色、大小各不相同。图中从左到右分别是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植物根尖细胞,人体神经细胞,叶肉细胞。
23.【答案】细胞;不同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小科发现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且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多种多样。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除病毒等少数生物外,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差异很大,例如植物的叶肉细胞呈扁平状,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神经细胞有许多突起,便于传递神经冲动;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有利于运输氧气等。
24.【答案】(1)
(2)北京
(3)B
(4)月球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1)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如图:
(2)小科将看到北京先迎来黎明。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太阳,即东边先迎来黎明。北京位于东经 116°E 左右,乌鲁木齐位于东经 87°E 左右,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从时区上看,北京位于东八区,乌鲁木齐位于东六区,北京比乌鲁木齐早 2 个小时左右迎来黎明。
(3)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是逆时针自转的,B 选项正确。
(4)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围绕太阳公转。
(1)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如图:
(2)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经度数越大,日出时间越早,西经度数越小,日出时间越早,越是东边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分析题干可知,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面,所以小科将看到北京先迎来黎明。
(3)观察上图,小科在北极上空可以观察到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现象。
(4)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围绕太阳公转。
【答案】25.A
26.B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四季成因
【解析】地球的公转会产生四季交替。
25.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365 天,精确来说是 365.24219 天,通常取 365 天,A选项正确。
26.小科认为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夏季,远时是冬季。但实际情况是地球处于太阳近距点时是北半球的一月初,此时北半球是冬季;地球处于太阳远距点时是北半球的七月初,此时北半球是夏季。这与小科的猜想正好相反,所以这条信息是反驳小科猜想的证据。
27.【答案】(1)N;不能
(2)A
(3)C
(4)C
(5)制作材料:乒乓球、小铁棒、铁丝;
模型效果图: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电磁铁的磁性;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1)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地球悬浮,说明电磁铁对地球模型产生了向上的排斥力,已知磁铁下端是 N 极,那么电磁铁上端也应为 N 极。改变电池的连接方向后,电磁铁的磁极会发生改变,变为 S 极,但此时电磁铁与地球模型之间是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只要吸引力足够大,能平衡地球模型的重力,地球模型依然能浮起来。只不过此时地球模型的受力情况与之前不同,是靠吸引力悬浮而不是排斥力。
(2)在这个装置中,通电后电磁铁产生磁场,是将电能转化为磁能,利用磁能使地球模型悬浮。而选项 B 磁能转化为电能,通常是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如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与该装置情况不符;选项 C 电能转化为动能,一般是电动机等装置,通过电能使物体产生机械运动,该装置中主要体现的不是电能到动能的转化,主要是电能转化为磁能来实现地球模型的悬浮,所以本题选 A。
(3)根据图片可知,通过此模型可以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而无法呈现地球内部结构。
(4)郁金香白天开放,晚上收拢花瓣,主要受光照条件影响,与昼夜交替现象一致。变色龙的体色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体现的是动物的自我保护。刺猬用冬眠的方式过冬体现了动物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5)制作地球模型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研究地球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用乒乓球、小铁棒、铁丝来制作地球模型。
28.【答案】A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纯电车使用电能作为动力来源,在行驶过程中不会产生尾气排放,A描述正确。
29.【答案】B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功率指的是工作时单位时间内耗电量的大小。7000w的充电桩工作一小时用电7度。选项B正确。
30.【答案】使用了浴霸和空调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11 月浴霸使用时间为 0 小时,12 月使用了 30 小时。浴霸功率为 3000W,属于大功率电器,使用时间的增加会使耗电量大幅上升。热水器使用时间增加:11 月热水器使用 30 小时,12 月使用 45 小时,使用时间增加了 15 小时。热水器功率为 2000W,长时间使用会消耗较多电能。
空调使用:11 月空调未使用,12 月使用了 180 小时,且空调功率为 2000W,三台空调同时使用或频繁使用,会使耗电量显著增加。
31.【答案】B
【知识点】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洗衣机尽量在早上 8 点前使用,利用了凌晨 0 点至早上 8 点电价最低的时段,能有效降低电费,B做法正确。
32.【答案】C
【知识点】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国家电网推出不同时段不同电价,提倡错峰用电,可以减轻电网负荷:通过价格杠杆引导用户在用电低谷时段增加用电,高峰时段减少用电,使电力负荷在不同时段得到更合理的分布,避免高峰时段电网过载,从而减轻电网的负担,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选项 C 正确。
【答案】33.C
34.A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电动机;能量的转化
【解析】(1)观察图片可知,小科制作的是一个风力发电模型,其中实验材料A是一个发电机。(2)自制风力发电机模型可以通过风能转化为电能。
33.在风力发电模型中,通常是通过风力带动风车转动,风车再带动发电机转动,从而将风能转化为电能。而电磁铁是通电产生电磁的一种装置,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均不符合风力发电模型中把风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所以实验材料 A 是发电机,选 C。
34.在风力发电模型中,风车在风力作用下转动,具有了机械能,然后带动发电机运转,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整个过程是风能转化为电能,A 选项正确。
【答案】35.A
36.B
37.B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电动机;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特点之一就是可以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和磁力大小,电池的正负极接法、线圈缠绕方向都会影响电磁铁的南北极,同时改变这两个条件,则通电后电磁铁的磁极不变。
35.在电动机中,改变电流方向会改变电动机的转动方向,而电动机的转速主要与电压、电动机本身的性能等因素有关,在电池盒及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导线连接方向,即改变电流方向,不会影响电动机的转速,所以风扇产生的风力也不变。因此,更换 B 电动机和电池盒上导线的连接方向,B 风扇旋转方向改变,风力不变,选 A。
36.当增加电池节数时,电池组提供的电压会升高。风力会增大。
37.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线圈绕在指南针附近,当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会产生磁场,从而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如果电池还有电,用它连接线圈后,线圈中会有电流通过,进而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如果电池没电,线圈中没有电流,指南针就不会偏转。所以可以用指南针和线圈制作一个电流检测器来检测电池是否还有电,选项B正确。
38.【答案】(1)C
(2)杠杆;前筐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1)通过钉钉或微信发送通知,能够快速、及时地将信息推送给每一位学生或家长,几乎不需要额外的成本,且学生或家长可以随时查看通知,效率高、成本低,是从成本和效率等方面考虑最合适的方法。
(2)扁担在使用时,以肩膀为支点,两端受到箱子重力的作用,力臂不同,符合杠杆的工作原理。开始时,工作人员选择用扁担挑着两个箱子(如下图),此时,扁担相当于杠杆的原理。假如前筐装着30份餐盒,后筐装着25份餐盒,工人的肩膀要更靠近扁担的前筐。
(1)学校要向全体学生发起该挑战的设计比赛,用钉钉或微信发送通知最省时、省力,而且能够通知到每一位同学。A、B选项的方法效率较低,而且成本较高。
(2)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是一个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杆。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扁担相当于杠杆,肩挑的位置是是支点。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前筐较重,前筐到支点的距离就应该短些,工人的肩膀应该更靠近前筐,担子才能保持平衡。
39.【答案】(1)
(2)C
(3)轮轴可以省力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1)杠杆有支点、阻力点和用力点三个点。图中撬棍工作时应用的即杠杆原理,根据杠杆的结构特征,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手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箱子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如图:
(2)螺丝刀是专门用于拧紧或松开螺丝钉的工具,它有不同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螺丝钉的类型和大小选择合适的螺丝刀来将松动的螺丝钉拧紧,从而解决撬棍上螺丝钉松动的问题。
(3)万向轮是由轮和轴组成,利用的是轮轴原理,半径较大者是轮,半径较小的是轴,可以省力。
(1)图中撬棍工作时应用的即杠杆原理,根据杠杆的结构特征,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手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箱子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如图:
(2)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小科发现撬棍的螺丝钉有些松动,最适合的工具是螺丝刀。
(3)万向轮是由轮和轴组成,利用的是轮轴原理,半径较大者是轮,半径较小的是轴,可以省力。
40.【答案】在楼梯上用木板搭一个斜面,然后用手拉推车拉午餐箱子,比较省力。用到的工具是平板和手推车,用到的技术是斜面和车轮,车轮是一种轮轴比较省力。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不同的工具具有不同的作用,有的工具能够省力。根据题目所示,设计一种能够安全、省力地将午餐箱子从一楼搬运到各个楼层,利用斜面和车轮会比较省力。在楼梯上用木板搭一个斜面,然后用手拉推车拉午餐箱子,比较省力。用到的工具是平板和手推车,用到的技术是斜面和车轮,车轮是一种轮轴比较省力。
41.【答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悬浮式气垫搬运车正成为重物搬运领域的未来趋势。
【知识点】科技
【解析】【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以下是一些未来可能出现的帮助我们更高效搬运重物的工具和技术:磁悬浮与反重力技术、无人机与空中搬运系统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悬浮式气垫搬运车正成为重物搬运领域的未来趋势。这种创新的搬运工具利用悬浮气垫技术,将重物搬运变得轻松高效,为人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悬浮式气垫搬运车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而高效。它利用悬浮气垫的原理,在车底安装了一系列的气垫,通过充气和排气来控制车辆在地面上的悬浮高度。这样一来,搬运车就能够减少与地面的摩擦力,轻松滑动,将重物快速、安全地搬运到目的地,不会产生噪音和尘埃,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较小。
1 / 1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1.(2024六上·瓯海期末)用常见的物体来自制放大镜,下面方案可行的是(  )。
A.在固定好的塑料薄膜上滴一滴清水
B.将冰磨成中央凹、边缘厚的形状
C.在长方体的玻璃鱼缸里面装满水
【答案】A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是用了凸透镜的原理,放大镜的镜片也叫凸透镜,它的特点是中央厚、边缘薄,而且镜片透明。我们可以用烧杯、烧瓶、玻璃杯、矿泉水瓶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容器加满水制作成放大镜。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膜或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制作成放大镜。
A.在固定好的塑料薄膜上滴一滴清水,可以制作放大镜。正确。
B.将冰磨成中央凹、边缘厚的形状,可以做出凹透镜。错误。
C.因为长方体玻璃鱼缸不符合中央厚、边缘薄的条件,所以在长方体的玻璃鱼缸里面装满水,不能制作放大镜。错误。
2.(2024六上·瓯海期末)下图是一把多功能厨房剪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剪刀的主要材料是塑料
B.鸡脚放在①处剪较省力
C.剪刀的刀刃属于斜面
【答案】C
【知识点】斜面;剪刀
【解析】【分析】剪刀的刀刃是一个斜面,通过将刀刃设计成斜面,可以在切割物体时,利用斜面的原理,将力分解为垂直于物体表面的压力和沿着物体表面的摩擦力,使切割更加容易,C 选项正确。
3.(2024六上·瓯海期末)下列生物中,(  )是变形虫。
A.
B.
C.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变形虫属于单细胞生物,身体柔软且能不断改变形状。A选项中形态呈不规则、可伸出伪足移动的单细胞生物即为变形虫。
4.(2024六上·瓯海期末)小科用陶泥为自己做一个专属印章,陶泥上刻的样式应该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要制作专属印章,陶泥上刻的样式应该是反着的,这样盖出来的印记才是正常正向的。选项A符合题意。
5.(2024六上·瓯海期末)全球性的通信网络使信息传播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古至今,信息传播的变革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文字的诞生 ②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③电报的发明 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⑤语言的形成
A.⑤①②④③ B.⑤②①③④ C.⑤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在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从古到今的排列顺序是语言的形成、文字的诞生、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电报的发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故C符合题意。
6.(2024六上·瓯海期末)观察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的位置相同
B.一年的影子是夏短冬长
C.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长
【答案】B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一年中影子长度与太阳高度的关系可从太阳照射角度理解。夏季太阳直射点靠近观测地(如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光线接近垂直地面,物体遮挡光线范围小,影子较短;冬季太阳直射点远离,太阳高度角小,光线斜射角度大,物体影子被拉长。这种 “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 的对应关系,体现了两者的负相关性,是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典型地理现象。B正确。
7.(2024六上·瓯海期末)“地心说”和“日心说”的相同观点是(  )。
A.地球在做圆周运动 B.地球绕着太阳转 C.地球是球体
【答案】C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来的,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太阳每天环绕地球一周,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而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第一次提出“日心说”。他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所有天体绕太阳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共同观点是地球是球体。
8.(2024六上·瓯海期末)下面关于微生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B.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将成为垃圾世界
C.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解开了所有微小世界的秘密
【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A、微生物对人类不都是有害的,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如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微生物还是人们制作美食不可缺少的,例如利用乳酸菌酿造酸奶、利用酵母菌发面蒸馒头等,A错误;
B、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将变成为垃圾的世界,B正确;
C、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解开了一系列自然界的秘密,还有很多秘密需要探索,错误。
9.(2024六上·瓯海期末)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指针会发生偏转。下列放置方式,让指针偏转最明显的是(  )。
A.上方并垂直
B.上方并平行
C.侧面并平行
【答案】B
【知识点】电能和磁能;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通电导线会产生磁场,当通电导线与指南针上方并平行放置时,通电导线产生的磁场方向与指南针所在位置的地磁场方向垂直,此时指南针受到的磁场力最大,指针偏转最明显。
当通电导线在指南针上方并垂直放置时,通电导线产生的磁场对指南针的作用力相对较小,指针偏转角度较小。
当通电导线在指南针侧面并平行放置时,由于距离相对较远,且磁场方向与地磁场方向的夹角不是最有利于使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所以指针的偏转也不如在上方并平行放置时明显。
10.(2024六上·瓯海期末)温州有多个发电站,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是(  )。
A.温州煤电站 B.温州瓯江水电站 C.温州风电站
【答案】A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常见的发电方式: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
A、温州煤电站是火力发电,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发电,A符合题意;
B、温州瓯江水电站是利用水力发电,属于新能源发电,是可再生能源,B不符合题意;
C、温州风电站是利用风力发电,属于新能源发电,是可再生能源,C不符合题意。
11.(2024六上·瓯海期末)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直下的瀑布中蕴含的能量主要是(  )。
A.电能 B.机械能 C.热能
【答案】B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势能是储存于一个系统内的能量,也可以释放或者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意思是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飞流直下三千尺”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风格,飞流直下的瀑布中蕴含的能量主要是机械能。
12.(2024六上·瓯海期末)以(  )为代表的科学家经过了22年的艰苦努力,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
A.钱学森 B.南仁东 C.哥白尼
【答案】B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
13.(2024六上·瓯海期末)假如地球停止了自转,以下现象不会出现的是(  )。
A.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将在同一时刻看到太阳
B.昼夜交替现象不会消失
C.动物的睡眠规律和活动习惯发生改变
【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会产生太阳东升西落,地球不自转,那就没有日出和日落,太阳一直照射地球的同一面,地球的另一面无法被照到,所以不同地区的人根本不可能同一时间看到太阳。选项A符合题意。
14.(2024六上·瓯海期末)人们修建水渠从高处引水,利用了(  )的原理。
A.轮轴 B.杠杆 C.斜面
【答案】C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可用于克服垂直提升重物之困难,省力但是费距离。距离比和力比都取决于倾角:斜面与平面的倾角越小,斜面较长,则省力越大,但费距离,斜面与平面的倾角越大,斜面较短,则省力越小,但省距离,斜面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盘山公路、搬运滚筒、斜面传送带等。人们修建水渠从高处引水,利用了斜面的原理。
15.(2024六上·瓯海期末)把两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观察纸巾撕开后的边缘,会发现边缘(  )。
A.平整 B.有细小绒毛 C.有长长的纤维
【答案】B
【知识点】放大镜;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人类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实验室仪器。把两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观察纸巾撕开后的边缘,会发现边缘细小绒毛,这些绒毛是纤维。
16.(2024六上·瓯海期末)观察微生物要用显微镜,请帮小科写出对应结构的名称。
A:    B:   
【答案】目镜;载物台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目镜:位于显微镜的最上方,是眼睛观察的部位,用于放大物像。
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接近被观察的物体,有不同的放大倍数,对物体进行初次放大。
转换器:可安装多个物镜,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切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载物台:用于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通光孔,两旁有压片夹,用于固定玻片。
遮光器:在载物台的下方,其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可以调节进入显微镜的光线强弱。
反光镜:在显微镜的底部,可将光线反射到镜筒内,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种,凹面镜聚光能力强,在光线较暗时使用。
粗准焦螺旋:能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用于快速找到物像。
细准焦螺旋:较小幅度地升降镜筒,用于使物像更加清晰。
A是目镜,B是物镜。
17.(2024六上·瓯海期末)显微镜的目镜有“10×”和“20×”两种镜片,物镜有“15×”和“25×”两种镜片,小科要想使视野范围最大,应该选择目镜   和物镜   镜片。
【答案】“10×”;“15×”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要使视野范围最大,应选择放大倍数最小的目镜和物镜组合。目镜 “10×” 的放大倍数小于 “20×”,物镜 “15×” 的放大倍数小于 “25×”。所以小科要想使视野范围最大,应该选择目镜 “10×” 和物镜 “15×” 的镜片。
18.(2024六上·瓯海期末)小科在苹果新鲜处和腐烂处各取一点果肉,做成苹果果肉玻片标本。请按玻片标本制作过程排序:   、   、   、   。
A盖盖玻片 B染色 C展平 D滴清水
【答案】D;C;A;B
【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
【解析】【分析】D. 滴清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保持果肉细胞的正常形态,防止细胞失水变形。
C. 展平:将取得的苹果果肉放在载玻片的清水中,用镊子将其展平,避免细胞重叠,以便在显微镜下能清晰地观察到单个细胞。
A. 盖盖玻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B. 染色: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染液,如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
19.(2024六上·瓯海期末)装好苹果果肉玻片后,要先将镜筒下降,此时小科的眼睛应该注视(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显微镜的使用规范,装好苹果果肉玻片后,将镜筒下降时,眼睛应该注视物镜。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物镜在下降过程中压碎玻片标本,同时保护物镜和玻片。
20.(2024六上·瓯海期末)小科通过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在视野的左上角,他应该把载玻片往(  )移动,使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
A.左上角 B.右下角 C.左下角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因为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微生物在视野的左上角,实际其在载玻片的右下角,所以要把载玻片往左上角移动,才能使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21.(2024六上·瓯海期末)小科的观察记录腐烂苹果如下表所示,对比结果后,切除腐烂部分后的苹果能吃吗?说说你的理由。
腐烂处观察到的现象 新鲜处观察到的现象
显微镜下的苹果果肉 发黑,有许多蠕动的微生物,有大量菌丝 发灰,有2个蠕动的微生物,有少量菌丝
【答案】切除腐烂部分后的苹果不能吃。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苹果果肉,发现腐烂处发黑,有许多蠕动的微生物,有大量菌丝;新鲜处观察到发灰,有2个蠕动的微生物,有少量菌丝。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微生物扩散:虽然从观察记录看,新鲜处的微生物和菌丝比腐烂处少,但显微镜下仍能观察到新鲜处有微生物和少量菌丝。这表明微生物已在苹果内部扩散,只是在腐烂处更为严重,即便切除腐烂部分,剩余部分仍可能存在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
营养成分改变:苹果腐烂是由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苹果的营养成分会被破坏和分解,同时可能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代谢产物,导致苹果的品质和营养价值下降。
潜在健康风险:即使切除了腐烂部分,剩余部分可能看起来正常,但其中可能含有肉眼无法看到的微生物和毒素,食用后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食物中毒等健康问题。
22.(2024六上·瓯海期末)以下是几种不同细胞图片,请你连一连。
【答案】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详解】不同类型的细胞,形状、颜色、大小各不相同。图中从左到右分别是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植物根尖细胞,人体神经细胞,叶肉细胞。
23.(2024六上·瓯海期末)小科发现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都是由   组成,且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   。
【答案】细胞;不同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小科发现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且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多种多样。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除病毒等少数生物外,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差异很大,例如植物的叶肉细胞呈扁平状,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神经细胞有许多突起,便于传递神经冲动;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有利于运输氧气等。
24.(2024六上·瓯海期末)小科来到北极上空,看到地球一半暗一半亮,中国正处在黑暗中。
(1)请在下图用阴影“”表示黑夜。
(2)小科将看到   (北京/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3)小科在北极上空可以观察到(  )
A.地球自转一周365天
B.地球在逆时针自转
C.四季交替是由于地球在自转
(4)小科还会看到   (天然卫星)在绕着地球转。
【答案】(1)
(2)北京
(3)B
(4)月球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1)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如图:
(2)小科将看到北京先迎来黎明。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太阳,即东边先迎来黎明。北京位于东经 116°E 左右,乌鲁木齐位于东经 87°E 左右,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从时区上看,北京位于东八区,乌鲁木齐位于东六区,北京比乌鲁木齐早 2 个小时左右迎来黎明。
(3)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是逆时针自转的,B 选项正确。
(4)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围绕太阳公转。
(1)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如图:
(2)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经度数越大,日出时间越早,西经度数越小,日出时间越早,越是东边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分析题干可知,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面,所以小科将看到北京先迎来黎明。
(3)观察上图,小科在北极上空可以观察到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现象。
(4)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围绕太阳公转。
(2024六上·瓯海期末)小科来到太阳系外,借助仪器观察到地球绕着太阳转,并画下了示意图。
25.关于公转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A.公转一周约365天
B.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圆形的
C.地球地轴的倾斜方向会改变
26.关于四季的成因,小科认为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夏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是冬季。后来收集信息得知:地球处于太阳近距点时,是北半球的一月初,地球处于太阳的远距点时,是北半球的七月初。这条信息对于小科的猜想属于(  )。
A.支持证据 B.反驳证据 C.无效证据
【答案】25.A
26.B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四季成因
【解析】地球的公转会产生四季交替。
25.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365 天,精确来说是 365.24219 天,通常取 365 天,A选项正确。
26.小科认为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夏季,远时是冬季。但实际情况是地球处于太阳近距点时是北半球的一月初,此时北半球是冬季;地球处于太阳远距点时是北半球的七月初,此时北半球是夏季。这与小科的猜想正好相反,所以这条信息是反驳小科猜想的证据。
27.(2024六上·瓯海期末)模拟实验是科学家研究问题时的重要方法,小科制作了一个磁悬浮地球模型(如图),进行了一系列模拟实验。
(1)接通电流,地球悬浮,此时磁铁的下端是N极,电磁铁上端的磁极是   极。改变电池的连接磁铁方向后,地球模型   (能或不能)浮起来。
(2)通电后,该装置的能量转换正确的是(  )。
A.电能转化为磁能 B.磁能转化为电能 C.电能转化为动能
(3)这个模型无法呈现的地球信息是(  )。
A.地球是一个球体
B.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C.地球内部结构
(4)小科用手轻轻一转,使地球模型自己转起来,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下列生物行为是受昼夜交替现象影响的是(  )。
A.变色龙的体色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B.刺猬用冬眠的方式过冬
C.郁金香白天开放,晚上收拢花瓣
(5)如果让你来制作一个地球模型,你会如何设计呢?请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表示出来。
【答案】(1)N;不能
(2)A
(3)C
(4)C
(5)制作材料:乒乓球、小铁棒、铁丝;
模型效果图: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电磁铁的磁性;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1)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地球悬浮,说明电磁铁对地球模型产生了向上的排斥力,已知磁铁下端是 N 极,那么电磁铁上端也应为 N 极。改变电池的连接方向后,电磁铁的磁极会发生改变,变为 S 极,但此时电磁铁与地球模型之间是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只要吸引力足够大,能平衡地球模型的重力,地球模型依然能浮起来。只不过此时地球模型的受力情况与之前不同,是靠吸引力悬浮而不是排斥力。
(2)在这个装置中,通电后电磁铁产生磁场,是将电能转化为磁能,利用磁能使地球模型悬浮。而选项 B 磁能转化为电能,通常是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如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与该装置情况不符;选项 C 电能转化为动能,一般是电动机等装置,通过电能使物体产生机械运动,该装置中主要体现的不是电能到动能的转化,主要是电能转化为磁能来实现地球模型的悬浮,所以本题选 A。
(3)根据图片可知,通过此模型可以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而无法呈现地球内部结构。
(4)郁金香白天开放,晚上收拢花瓣,主要受光照条件影响,与昼夜交替现象一致。变色龙的体色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体现的是动物的自我保护。刺猬用冬眠的方式过冬体现了动物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5)制作地球模型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研究地球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用乒乓球、小铁棒、铁丝来制作地球模型。
28.(2024六上·瓯海期末)关于油车和电车描述正确的是(  )。
A.纯电车没有尾气排放
B.油车更加环保
C.油车的燃料是可再生能源
【答案】A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纯电车使用电能作为动力来源,在行驶过程中不会产生尾气排放,A描述正确。
29.(2024六上·瓯海期末)调查发现电车家用充电桩功率7000w,电车充电一小时,耗能是(  )。
A.0.7度 B.7度 C.70度
【答案】B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功率指的是工作时单位时间内耗电量的大小。7000w的充电桩工作一小时用电7度。选项B正确。
30.(2024六上·瓯海期末)小科发现,电车一个月费用约50元,不是电费增加的主要原因,他继续对家中电器进行调查(如下表)。
序号 用电器 功率(W) 数量 11月用时(h) 12月用时(h) 序号 用电器 功率(W) 数量 11月用时(h) 12月用时(h)
1 灯 30 10 150 145 5 冰箱 200 1 720 720
2 浴霸 3000 1 0 30 6 热水器 2000 1 30 45
3 电视 110 1 60 55 7 手机 20 4 60 60
4 电饭锅 1000 1 29 30 8 空调 2000 3 0 180
小科家12月电费突增的原因还可能是   。(至少2点)
【答案】使用了浴霸和空调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11 月浴霸使用时间为 0 小时,12 月使用了 30 小时。浴霸功率为 3000W,属于大功率电器,使用时间的增加会使耗电量大幅上升。热水器使用时间增加:11 月热水器使用 30 小时,12 月使用 45 小时,使用时间增加了 15 小时。热水器功率为 2000W,长时间使用会消耗较多电能。
空调使用:11 月空调未使用,12 月使用了 180 小时,且空调功率为 2000W,三台空调同时使用或频繁使用,会使耗电量显著增加。
31.(2024六上·瓯海期末)国家电网显示:凌晨0点至早上8点电价最低,下面做法能降低电费的是(  )。
A.空调温度调到30℃使用
B.洗衣机尽量在早上8点前使用
C.电车可以在8:00-22:00充电
【答案】B
【知识点】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洗衣机尽量在早上 8 点前使用,利用了凌晨 0 点至早上 8 点电价最低的时段,能有效降低电费,B做法正确。
32.(2024六上·瓯海期末)国家电网推出不同时段不同电价,提倡错峰用电,这样做的好处是(  )。
A.提高用电成本
B.不会对用户用电产生任何影响
C.减轻电网负荷
【答案】C
【知识点】节约能源
【解析】【分析】国家电网推出不同时段不同电价,提倡错峰用电,可以减轻电网负荷:通过价格杠杆引导用户在用电低谷时段增加用电,高峰时段减少用电,使电力负荷在不同时段得到更合理的分布,避免高峰时段电网过载,从而减轻电网的负担,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选项 C 正确。
(2024六上·瓯海期末)2023年12月,全球单机容量最大海上风电机组在温州苍南下线,年发电量可达12亿千瓦时,可满足48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量。小科亲手制作一个风力发电模型来研究其原理。
33.图中实验材料A是(  )。
A.电磁铁 B.电动机 C.发电机
34.图中模型的能量转化正确的是(  )。
A.风能转化为电能 B.太阳能转化为光能 C.电能转化为风能
【答案】33.C
34.A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电动机;能量的转化
【解析】(1)观察图片可知,小科制作的是一个风力发电模型,其中实验材料A是一个发电机。(2)自制风力发电机模型可以通过风能转化为电能。
33.在风力发电模型中,通常是通过风力带动风车转动,风车再带动发电机转动,从而将风能转化为电能。而电磁铁是通电产生电磁的一种装置,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均不符合风力发电模型中把风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所以实验材料 A 是发电机,选 C。
34.在风力发电模型中,风车在风力作用下转动,具有了机械能,然后带动发电机运转,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整个过程是风能转化为电能,A 选项正确。
(2024六上·瓯海期末)为了让灯泡持续发光,增加了B风扇为模型提供动力(如下图),然而安装完成后发现A风扇没有转动,于是小科进行了以下实验。
35.更换B电动机和电池盒上导线的连接方向,发现(  )。
A.B风扇旋转方向改变,风力不变
B.B风扇旋转方向不变,风力变大
C.B风扇旋转方向不变,风力变小
36.增加电池节数,会发现(  )
A.B风扇旋转方向改变,风力不变
B.B风扇旋转方向不变,风力变大
C.B风扇旋转方向不变,风力变小
37.B风扇转动了5分钟后就停了,小科认为可能是电池没电了,可以用(  )制作一个电流检测器来检测电池是否还有电。(  )
A.铁芯、线圈 B.指南针、线圈 C.磁铁、线圈
【答案】35.A
36.B
37.B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电动机;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特点之一就是可以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和磁力大小,电池的正负极接法、线圈缠绕方向都会影响电磁铁的南北极,同时改变这两个条件,则通电后电磁铁的磁极不变。
35.在电动机中,改变电流方向会改变电动机的转动方向,而电动机的转速主要与电压、电动机本身的性能等因素有关,在电池盒及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导线连接方向,即改变电流方向,不会影响电动机的转速,所以风扇产生的风力也不变。因此,更换 B 电动机和电池盒上导线的连接方向,B 风扇旋转方向改变,风力不变,选 A。
36.当增加电池节数时,电池组提供的电压会升高。风力会增大。
37.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线圈绕在指南针附近,当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会产生磁场,从而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如果电池还有电,用它连接线圈后,线圈中会有电流通过,进而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如果电池没电,线圈中没有电流,指南针就不会偏转。所以可以用指南针和线圈制作一个电流检测器来检测电池是否还有电,选项B正确。
38.(2024六上·瓯海期末)某校因没有食堂,需要将装满午餐的箱子从一楼搬运到各个楼层的教室。考虑到箱子的重量和数量,以及楼层的高度,需要寻找一种安全且省力的方法来完成这项任务。
(1)学校要向全体学生发起该挑战的设计比赛,从成本、效率等考虑,最合适的方法是(  )
A.让每个班主任开会通知
B.到每个班级发传单
C.通过钉钉或微信发送通知
(2)开始时,工作人员选择用扁担挑着两个箱子(如下图),此时,扁担相当于   的原理。假如前筐装着30份餐盒,后筐装着25份餐盒,工人的肩膀要更靠近扁担的   。
【答案】(1)C
(2)杠杆;前筐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1)通过钉钉或微信发送通知,能够快速、及时地将信息推送给每一位学生或家长,几乎不需要额外的成本,且学生或家长可以随时查看通知,效率高、成本低,是从成本和效率等方面考虑最合适的方法。
(2)扁担在使用时,以肩膀为支点,两端受到箱子重力的作用,力臂不同,符合杠杆的工作原理。开始时,工作人员选择用扁担挑着两个箱子(如下图),此时,扁担相当于杠杆的原理。假如前筐装着30份餐盒,后筐装着25份餐盒,工人的肩膀要更靠近扁担的前筐。
(1)学校要向全体学生发起该挑战的设计比赛,用钉钉或微信发送通知最省时、省力,而且能够通知到每一位同学。A、B选项的方法效率较低,而且成本较高。
(2)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是一个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杆。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扁担相当于杠杆,肩挑的位置是是支点。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前筐较重,前筐到支点的距离就应该短些,工人的肩膀应该更靠近前筐,担子才能保持平衡。
39.(2024六上·瓯海期末)为了解决平地上搬运问题,小科从网上购买了搬运神器(一个撬棍和四个万向轮)来协助。
(1)请在图上标出使用撬棍时的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
(2)小科发现撬棍的螺丝钉有些松动,最适合的工具是(  )。
A. B. C.
(3)小科提出搬运神器每次要将箱子翘起并装入万向轮,他建议在每个箱子上安装四个轮子,他的理由可能是   。
【答案】(1)
(2)C
(3)轮轴可以省力
【知识点】轮轴
【解析】【分析】(1)杠杆有支点、阻力点和用力点三个点。图中撬棍工作时应用的即杠杆原理,根据杠杆的结构特征,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手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箱子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如图:
(2)螺丝刀是专门用于拧紧或松开螺丝钉的工具,它有不同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螺丝钉的类型和大小选择合适的螺丝刀来将松动的螺丝钉拧紧,从而解决撬棍上螺丝钉松动的问题。
(3)万向轮是由轮和轴组成,利用的是轮轴原理,半径较大者是轮,半径较小的是轴,可以省力。
(1)图中撬棍工作时应用的即杠杆原理,根据杠杆的结构特征,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手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箱子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如图:
(2)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小科发现撬棍的螺丝钉有些松动,最适合的工具是螺丝刀。
(3)万向轮是由轮和轴组成,利用的是轮轴原理,半径较大者是轮,半径较小的是轴,可以省力。
40.(2024六上·瓯海期末)学校本着人人参与的原则,请你设计一种能够安全、省力地将午餐箱子从一楼搬运到各个楼层的方案。画出你的设计图,并简要说明你的设计思路和所使用的工具或技术。
【答案】在楼梯上用木板搭一个斜面,然后用手拉推车拉午餐箱子,比较省力。用到的工具是平板和手推车,用到的技术是斜面和车轮,车轮是一种轮轴比较省力。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不同的工具具有不同的作用,有的工具能够省力。根据题目所示,设计一种能够安全、省力地将午餐箱子从一楼搬运到各个楼层,利用斜面和车轮会比较省力。在楼梯上用木板搭一个斜面,然后用手拉推车拉午餐箱子,比较省力。用到的工具是平板和手推车,用到的技术是斜面和车轮,车轮是一种轮轴比较省力。
41.(2024六上·瓯海期末)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有怎样的工具和技术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搬运重物?
【答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悬浮式气垫搬运车正成为重物搬运领域的未来趋势。
【知识点】科技
【解析】【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以下是一些未来可能出现的帮助我们更高效搬运重物的工具和技术:磁悬浮与反重力技术、无人机与空中搬运系统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悬浮式气垫搬运车正成为重物搬运领域的未来趋势。这种创新的搬运工具利用悬浮气垫技术,将重物搬运变得轻松高效,为人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悬浮式气垫搬运车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而高效。它利用悬浮气垫的原理,在车底安装了一系列的气垫,通过充气和排气来控制车辆在地面上的悬浮高度。这样一来,搬运车就能够减少与地面的摩擦力,轻松滑动,将重物快速、安全地搬运到目的地,不会产生噪音和尘埃,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较小。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