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小骆驼》
湖南文艺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教学模式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资源开发
说课流程
教学模式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资源开发
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
《小骆驼》以朴实、口语化的歌词,生动地描绘了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定而乐观的小骆驼形象。
全曲以2/4拍子、六声羽调式和带扩充的一段体结构写成。
歌曲以×0 ×0 ︱×××0︱×× ××︱× -︱和×. ×︱× - ︱节奏和乐句完全重复的手法,表现了沙漠跋涉的单调和艰难,刻画了小骆驼坚强而乐观的性格。歌曲结束句以×× 0×︱× -︱节奏,描绘了清脆的驼铃声渐渐远去的情景,表达了小骆驼完成大沙漠艰苦的跋涉后,心中充满了快乐和自豪的情感。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参与到情景创设活动中;在学唱歌曲《小骆驼》的过程中,感受乐曲中的情绪变化,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习惯。
2.过程与方法:体验小骆驼沙漠跋涉过程中的心情和步伐;探究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达音乐作品。
3.知识与技能:感受八分休止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学习通过声音的控制来表达不同的情绪。
教学模式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资源开发
说课流程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骆驼有了较深的认识,他们对骆驼那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树立起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信念。
教学模式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资源开发
说课流程
教学模式:
我采用了我们学校的:
阅读——对话——联想——应用的教学模式。
阅读:沙漠中的脚印。
对话:沙漠中的风沙。
联想:沙漠中的绿洲。
应用:沙漠中的演出及收获。
教学模式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资源开发
说课流程
教学设计:
本课以“沙漠之旅”为情景主题,依次按照沙漠中的脚印——沙漠中的风沙——沙漠中的绿洲——沙漠中的演出及收获这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对话
阅读
联想
应用
教学设计
沙漠中的脚印
谜语:
头像绵羊颈似鹅,
不是牛马不是骡,
戈壁滩上万里行,
能耐渴来能忍饿。
(打一动物)。
骆驼
铃铛一:2/4 3 3 ︳66 6 ︳63 12| 3 —||
铃铛二:2/4 30 3 0 | 66 6 0 | 63 12 | 3 — ||
3 0 3 0 | 6 6 6 0 | 6 3 1 2 | 3 - |
一 只 小骆 驼 要 过 大 沙 漠,
3 0 3 0 | 6 6 6 0 | 6 3 1 2 | 3 - |
赶 路 不回 头 一步 一脚 窝。
对话
阅读
联想
应用
教学设计
沙漠中的风沙
2 . 1 | 2 - | 1 . 6 |6 -
走 啊 走, 走 啊 走
. .
. .
. .
. .
.
.
对话
阅读
联想
应用
教学设计
沙漠中的绿洲
对话
阅读
联想
应用
教学设计
沙漠中的演出及收获
我 也 来 演 奏
不怕困难
勇往直前
坚定乐观
教学模式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资源开发
说课流程
板书设计:
不怕困难 勇往直前 坚定乐观
教学模式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资源开发
说课流程
教学评价:
1、本课我将歌曲中的两个难点:八分休止符和附点四分音符巧妙地设计 在沙漠中的脚印和沙漠中的风沙这两个教学环节中,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知识点的难度,使学生得到充分体验,边玩边学会这两个知识点。
2、整堂课在沙漠中的演出这一环节中达到高潮,即用小组讨论合作的形式用各种打击乐器模拟“沙漠之旅”三个场景 ,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并使他们乐在其中。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信念。
教学模式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资源开发
说课流程
资源开发:
1、谜语。
2、网上下载图片。
3、光盘上的音乐。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