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模拟试卷 (二)
语 文 试 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科技与人文齐飞,创新与传承同在。班级拟召开以“科技赋能成长”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邀请你参加。
1. 【活动一 点亮科技之光】下面是主持人小语同学设计的开场白,请你帮他完善。
(共4分)
大美中国,昌盛繁荣。今天的中国,改革开放蹄疾步稳,科技创新大潮①澎湃,区域发展活力四射,乡村振兴②万象更新……广袤大地上,处处洋溢奋斗激情,处处充满美好希望。蹲厉奋发、勇毅前行,一个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磨难而淬火成钢的百年大党正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可逆转地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③huàn发出新的④péng勃生机。
请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
①澎湃 ②万象更新
③huàn( )发 ④péng( )勃
2.【活动二 感悟科学精神】下面一段文字是小言同学观看《致敬科学家》微视频后的学习感悟,请你帮他修改和补充相关语句。 (共4分)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已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少年强则科技强,科技强则中国强。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科技后备人才,是不断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力。因此,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我们要从自身做起, 。
(1)语段中的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分)
(2)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段语意完整连贯。 (2分)
3. 【活动三 培养科学思维】世界互联网大会2025亚太峰会4月14日至15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班会交流中小智同学展示了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会徽,请你说说该会徽的构图要素和寓意。 (4分)
4.【活动四 欣赏科技之美】小慧同学在2025年春节看了动画剧《哪吒之魔童闹海》,欣赏到电影中新潮动画技术呈现的文化盛宴,生发出一些感慨,准备在班里分享,请你帮她补写。 (8分)
现代科技手段可以让我们沉浸式体验古诗文中的美景:塞外“① ,② ”(王维《使至塞上》)的雄浑壮阔,醉翁亭“③ ,④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四季风光,乡村“⑤ ,⑥ ”(陆游《游山西村》)的山水美景,泰山“⑦ ,⑧ ”(杜甫《望岳》)的秀丽巍峨,都能通过动画制作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眼前。
5. 【活动五 书写科技感言】班会活动进入尾声,班主任李老师给大家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大家了解了26岁造火箭的清华狂人姚颂(中国版马斯克)、深度求索(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AI大佬)、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机器狗研发者·春晚跳舞的人形机器人发明者·90后教父),这三个青年发明家的故事也许让你联想到这些词语:信念、创新、敬佩、骄傲、担当、青春……请任选其中两个,在班级留言簿上书写自己的感言。要求:主题鲜明,语句通顺,80字左右。 (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 阅读下文, 完成6——9题。 (共16分)
沉默的守望
①这里的一切都是土黄色的,唯有天上的白云,长长的一条挂在山尖,
②我们边防连驻扎在河谷,战士们每天都要上山巡逻。巡逻路上,有一个连续下坡的急穹,路面常年结冰,路边立着一块墓碑。基碑简易朴实,但周围十分整洁,这里安葬着4名烈士。战士们常来扫墓,把长长的、洁白的哈达系在墓碑上,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③山脚下,有一家小小的茶馆。石砌的屋子四处漏风,几把破旧的桌椅擦得锃亮,所有物品都整齐有序,倒是有几分军营的味道。坐在那个靠窗的位置上,天气好时,能看到一条薄薄的云带围在山尖
④茶馆是一个跛脚的汉族大叔开的,大家都叫他老赵,指导员却喊他赵哥。老赵头戴一顶摘掉帽徼的军帽,上身穿着一件藏袍,下身是一条旧军裤。黑里透红的脸被岁月犁出了道道深沟,满脸褶皱中隐约可见几道伤疤。走路虽然一瘸一瘸的,但他的脊背依然挺得笔直。没客人的时候,老赵会久久地坐在窗前。
⑤我们乘车到县里办事,正好老赵也要到县里看病。指导员说,把老赵捎上,万一路上有情况老赵也能帮衬。
⑥从连队到县里,路上需要翻越好几个海拔5000多米的山口。阿里地区的天,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上午出发还阳光灿烂,越往山上走,风越大,不一会儿竞飘起了雪。老赵摇下车窗,看了看山顶,一片雾蒙蒙,又嗅了嗅冷飕飕的空气,说,估计过不去了。
⑦果然,山口上漫天风雪,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雪。悬崖边,有一辆越野车已经陷进了雪沟,动弹不得。我们赶忙拿出铲子,清除越野车周边的积雪。尽管腿脚不方便,老赵却冲锋在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老乡的车辆终于脱困。
⑧前行道路已经阻断了,老赵联系了乡里负责道路保通的道班,我们要等铲雪车开路。坐在车里,我们闲聊起来。驾驶员忽然问老赵:“当年牺牲的那几名战士您认不认识 ”老赵
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认识。随后,给我们讲起了当年那场雪。
⑨那天的雪比今天还大。连队接到乡里的电话,请求救援陷进雪里的老乡车辆。连长带上4名战士,拿着铁锹就驾车冲上了山。在山口找到被困车辆时,雪已经没过了小腿,只能一步一步走过去。
⑩战士们用铁锹把轮胎周围和汽车底盘下的雪一锹一锹铲出来。5000多米的山口上,人活动一会儿就气喘吁吁。老乡的车上拉着煤,车子本身动力弱,轮胎陷进雪里一直空转。连长带头推车,猛地大喝一声,所有人一齐发力,车辆终于爬出雪坑。但是眼前还有几百米积雪路段,连长带着4名战士轮流铲雪开路,2个多小时后,老乡的车终于脱困。
为了安全,下山时连队的车在前带路,老乡的车跟在后面,沿着军车的车辙前进。行驶至一处连续下坡的急弯,山上积雪突然崩塌,军车驾驶员不由猛打方向,加上路面结着一层厚厚的冰,军车瞬时失控滑下了山崖。
老乡急忙联系乡里,附近的百姓都拿着工具赶来救援。大伙儿把受伤的战士抬下山的时候,一路上还有不少乡民往山上赶。可惜,4名年轻的战士还是牺牲了。
最先从车里甩出去的是连长。老乡来救他的时候,他咬牙说自己没事,让老乡先去救其他战士。连长是最后一个被抬下山的,他受了重伤,但侥幸活下来了。老赵望着山崖,神情木然地说。
老赵所说的那条路,就是我们每次巡逻的必经之路……
铲雪车来了,我们的车跟在铲雪车后面,慢慢翻越山口。经过一个弯道,车辆突然失控,啊,打滑了!”驾驶员一声大喊。车子朝着万丈悬崖滑去。我们紧紧抓住车辆扶手,冷汗湿透了全身。美键时刻,老赵扑过去双手死死把住方向盘,车子最终在悬崖边上停住了。驾驶员脸色苍白,不停地喘着粗气,握着方向盘的双手止不住地颤抖……
到山脚休整,惊魂落定后,我们想起老赵刚才讲的故事里的细节,问老赵,那个连长姓啥,后来咋样了 老赵淡淡地说,那连长姓赵,受伤后就退伍了
我们似乎明白了什么。
回望来路,远方土黄色的大山沉默地矗立着,唯有天上的白云挂在山尖。
(作者:梅世雄、郑茂琦。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6.文中主要写了老赵参与的两次救援遇险,请按先后顺序,简明扼要地概括。 (4分)
①当年,
②如今,
7.小说开头、结尾都写到挂在山尖的白云,有何用意 (4分)
8.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是本文一大特色。请找出一处,结合内容说说是如何前后照应的。 (4分)
9.小说为什么以《沉默的守望》为题 请说说你的理解。 (4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0—12题。 (共11分)
[文本一]
读书之乐
①“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这是明代良臣于谦的诗作《观书》中的几句。于谦把好书比作心仪的老友,在读书中排遣忧愁、找到快乐。
②宋代诗人尤袤说,自己可以不吃不穿,但不可以一日不读书:“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装;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读书时的这些独特之乐,是不喜读书的人无法感受和体会到的。
③“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余把笔痕。”一本好书就是一扇等待你开启的门。打开它,里面有精彩纷呈的世界,有营养丰富的美味。走进一本好书,就像是一次难忘的旅游,让人流连忘返、畅怀开心;阅读一本好书,犹如阅读四季,让人心随年轮、情牵草木。读春的蓬勃朝气,读夏的火热执着,读秋的丰硕灿烂,读冬的朴实无华;读清晨的灵动,读黄昏的绚丽;读月夜的静谧,读雨夜的涟漪;读高山的秀美,读大海的澎湃;读屈夫子的清高独洁,读鲁迅的横眉冷对……展开一篇篇华章妙文,吟诵一首首佳词好诗,品读一本本名著良卷,似置身浩瀚的历史长河里,如身临美妙的社会画廊中。
④“腹有诗书气自华,立德增智净心怀。”书籍,是照亮心路的明烛,是点燃理想的火炬,是陶冶情操的伴侣,是攀登向上的阶梯,是拼搏奋进的动力。好书,有智慧结晶,有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有作者别样的人生体验。一部部宏著良卷,是一座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藏。书中的知识,是勤奋聪明者在历史长河中掘取的璀璨之珠;书中的精神,是勇敢坚毅者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的生命之花;书中的思想,是善积乐思者在人生田园里深植的永恒之果:书中的智慧,是探索创新者在开拓领域里闪耀的灵魂之光……
⑤人生因读书而变得美丽,生活因读书而变得精彩。让我们在读书中享受快乐时光,在读书中放飞理想希望,在读书中收获饱满人生,给精神补充坚强的钙质,给灵魂输入高洁的养分,给心田播撒甘甜的雨露,从而使我们走向宁静致远,走向宠辱不惊,走向卓然独立。
(作者:徐映珉 有删改)
[文本二]
至乐无如读书
①言及读书之乐,古人有很多记载。尤其他们书斋里的那些自题联,或诙谐自嘲,或借其言志,皆言简意赅且妙趣横生。
②陆游一生以书为伴,特将书斋取名“书集”。书巢,书之家也。他还欣然自题一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其中,“万卷”指其藏书的数量之多,“古今”则指书的内容之广博。每日置身于书籍林立的“家”中,竟不知黄昏晨晓,又暗送了多少岁月年华。
③杨万里亦深得读书之乐,最经典的就是他那首《读书》:“读书不厌勤,勤甚倦且昏。不如卷书坐,人书两忘言。”如此神会,也只有深得读书之乐且乐而不疲者方能有之。
④“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这是苏州留园五峰仙馆的馆联,作者是清末的陆润库。陆润庠曾是清同治年间的状元,后任东阁大学士,还当过皇帝的老师,学问了得。
⑤民间也有一联很有韵味:“认天地为家休嫌室小,与圣贤共语便见朋来。”寥寥数语便向人们展示了一片博大的空间,吞天地气,读圣贤书,联意与“室小乾坤大,寸心天地宽”有异曲同工之妙。
⑥自题联中有境界且寓意深刻的还有民族英雄郑成功的这两句:“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唯有静心方能真正走进书的世界,而书中又恰是一个人寡欲清心的最好去处。
(作者:刘世河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两个文本都多次引用古人谈及“读书之乐”的诗文和对联,但目的和论述的侧重点不同。
B.两个文本都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论证结构,摆事实、讲道理,思路清晰。
C.文本一第④段比喻、排比句创造出美的意境,既有较强的说服力,又使得行文典雅。
D.两个文本引用的诗文和对联都具有典范性,既写出了古人读书之乐的情趣,又富有时代性。
11.下面链接材料放在哪个文本中比较合适 请简述理由。 (4分)
读书之乐,唯有读书人才能体味到。清晨,在体味读书的隽永时放飞惬意的梦想;静夜,在灯下细细品闻好书良卷的芬芳之香.读书是一种轻松而安逸的享受,不知不觉间便沉浸于字里行间。夜晚昏黄的灯光下,手捧一本书,灯光斜照在书面上,泛起一丝丝暖意,便会让人忘掉一天的烦心事,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
12.两个文本都引用了一些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警句、对联、诗文,可谓妙语连珠。请你也举出一句体现读书之乐或读书好处的名言、警句,或格言、诗文,并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这句读书名言对你的教育意义。 (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3—16题。 (11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①;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②,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③,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节选自郑燮《板桥自叙》)
【注释】①激:激励,激发。②委蛇yí:曲折前进。③奥区:深奥区域。
13.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援疑质理 质:提出。 B.俟其欣悦 俟:等待。
C.主人日再食 再:两次。 D.腰白玉之环 腰:在腰间佩戴。
14.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5.在甲文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求学的艰苦的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分)
16.如何学习才能取得成功 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 (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4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7.诗的颔联可谓神来之笔,试从以小见大的写法及诗句的象征意义两个方面分析其精妙。 (4分)
四、名著阅读 (5分)
18.学校举行“排除万难,向阳而生”主题演讲比赛,小文想以名著中人物的事迹作为论据撰写演讲稿,你认为以下哪个人物的事迹适合拿来做论据 请结合人物的事迹说明理由。
(5分)
①青年鲁迅《朝花夕拾》②阿廖沙《童年》
五、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50分)
风把种子带到戈壁,种子埋怨戈壁炎热干燥,环境恶劣;风又把种子带到河边,种子埋怨河边阴冷潮湿,环境艰苦;风再次把种子带到草原,种子埋怨草原草势茂盛,竞争激烈,生存艰难.……就这样,种子一次次折腾、不满意,风无奈地离去。最后,种子被淹没在尘埃里,再也无法生根发芽……过于苛求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1)请以“改变,从现在开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5年中考模拟试卷 (二)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①pài②gēng③焕④蓬
2.(1)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科技后备人才,是不断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基础。(2)传承科学家精神
3.(1)来源于汉字“互”,上下两笔用书法体现,表明本届互联网大会在中国召开。
(2)会徵中心由几个圆圈交织而成。寓意互联网信息纵横交错。
(3)整体构图像一只眼睛。代表全球互联网精英的真知灼见。
4.①大漠孤烟直②长河落日圆③野芳发而幽香④佳木秀而繁阴⑤山重水复疑无路⑥柳暗花明又一村⑦造化钟神秀⑧阴阳割昏晓。
5.示例一:当代青年人是科技强国的希望。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勇于追求科学真理,为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4分)
示例二:无数有坚定信念的科研者,迎难而上。南仁东默默耕耘23年建成中国天眼,刘永坦坚守海防一线致力雷达技术研发,华为突破美国封锁推出Mate 60Pro,中国人砥砺奋进,推动科研创新。(4分)
6.①连队接到救援陷在雪里老乡车辆的请求,老赵(连长)带领4名战士前往救援 ,他们铲雪、推车,使老乡车辆脱困。下山途中,军车因积雪崩塌和路面结冰失控滑下 山崖,4名战士牺牲,老赵(连长)重伤。
②“我们”与老赵乘车去县里途中,遇到一辆陷在雪沟的越野车,老赵虽腿脚不便仍冲锋在前参与救援。之后车辆在翻越山口弯道时失控,关键时刻老赵扑过去把住方向盘,让车子在悬崖边停下 。
7.“挂在山尖的白云”交代了边防驻地的环境险恶,渲染了宁静祥和的气氛,衬托出边防战士们在艰苦的环境下默默奉献的精神;“白云”象征了战士们纯洁美好、勇于牺牲的高贵品格;文章开头、结尾均提到“挂在山尖的白云”,首尾呼应,照应标题,使文章结构严谨;凸显小说诗性,雅致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8.碑文中“无悔的目光”和落款的“无悔敬书”为下文情节“无意间瞥见了他的病历本,原来老赵叫赵无悔”埋下伏笔,前后形成照应,完成了对“老赵”这个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1分)突出了小说主题;(1分)使情节发展合理,不至于产生突兀之感;(1分)避免了平铺直叙,使小说情节曲折多姿,文脉灵动。(1分)(共4分)
9.①既指老赵对4名辆牲战士的默默守望与怀念,又指4名牺牲战士、老赵等对边疆的守望:②军民同心,守望相助;③凸显了小说赞美老赵等战士默默无私奉献精神的主题:④表达了对边防战士默默守望边疆的崇敬(或“敬仰”)之情;⑤耐人寻味,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0.B
11. 放在文本一比较合适。这则链接材料与文本一论述的读书能给人独特而美妙的乐趣相吻合;文本二阐述读书之乐则是围绕古人书斋里的那些自题联展开的。
1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强调了读书对于个人成长和知识积累的重要性,意味着通过阅读书籍,人们可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逐步达到更高的认知水平和精神境界。
13.A(2分)【解析】A项的“质”在句中的意思是“询问”。
14.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意思对即可。“加冠”,1分;大意,1分。共2分)
15.①用路途艰难、天气寒冷来衬托作者外出从师的艰苦不易。②2用同舍生服饰的华美与自己衣着的破旧进行对比,反衬作者精神上的富足。(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16.①跟从名师虚心求教。②不怕吃苦,以学为乐。③自我奋发努力。④不苟同俗,潜心钻研。(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
17.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景象,船只随着江流漂荡,视野开阔。诗人通过“潮平”和“风正”这两个细节,展现了江面的平静和船只的顺利航行。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使得诗句不仅描绘了具体的景象,还传达了更广阔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心境。
18.示例二:2阿廖沙。理由:阿廖沙经历了失去亲人、寄人篱下生活,家庭中常受虐待、学校里被歧视和刁难的苦难磨炼,但他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阿廖沙的事迹符合演讲比赛的主题。
19.
改变,从现在开始
湛蓝的天穹下,教室外的柳树上, 一截枯枝上结了一个茧。茧很丑陋,也很卑微, 已经到了破茧而出的季节了,但那只还是不肯出来,不是不肯,而是不敢……
面对试卷上那红得刺眼的分数,我的大脑一片空白。这是我最为擅长的科目,怎么就考成这样了呢 想着考试前爸爸千叮咛万嘱咐的样子,想着爷爷期待我回家等着好消息的样子,想着老师的时刻提醒: “”这是你们在初中的最后一年你们一定要考上理想中学。 ”我的心开始疼起来。
那些鼓励我的面容和话语刺痛了我的心,让我惭愧。得到这样的成绩,我第一次感到前途的迷茫,我该何去何从 这样的日子浑浑噩噩地过着,我一直忘不掉那不如人意的成绩!心里沉甸甸的。
有一天,爸爸把我带出来,说是到湖边放松下, 我便去了。
我们划着小船,在湖中游荡,那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叶密密压匝,把我的视野全遮任了我愈加感觉自己的渺小,整个身子仿佛只剩下虚空,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这时, 爸爸说: “孩子, 你站起来! ”我虽然迷感不解,但还是按照色爸说的在船中站了起来。忽然,我的眼前开阔了起来。从高处往低处看去,那翠绿的荷叶,一片一片仿佛绿色的盖毯,盖在微微荡漾的琅波上我仿佛感受到了自由,轻松和快乐,我努力呼吸着这自由,轻松和快乐的气息, 闭上眼睛,感受着……
这时,爸爸问我:这与刚才看的风景有什么不同 ”是呀, 坐着就一叶障目,只有站起来才能望得远,看得真切。我做出了改变, 向前迈了一大步。成长就是一个不断改皮,不断进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只盯着理想化的终点,而应该认请自己,调整自己,做出改变,呈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