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检测(B)(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八年级上期末综合检测(B)(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12 16:3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综合检测(B)
第一至五单元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西方列强的炮声,惊醒了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开始了。“西方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在抗击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艰难岁月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为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关天培
3.下列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侵略和掠夺的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英商可以在上海倾销商品
②俄国人可以在库页岛自由自在地生活
③日本商人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④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可以见到法国士兵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4.晚清时期,清政府曾想自修铁路,遭到外国人嘲笑。一名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设计并主持修建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他是(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詹天佑
D.张謇
5.1902年,浙江乡试,有考生即堂“演说自由民权各种新理,环而听者如蜂屯蚁聚,几将堂前栅栏挤倒”。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科举取士考试内容发生变化
C.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地位
D.维新变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6.现在报纸的办报形式大多源自清朝末年。清朝末年,成为了大众传媒先驱的是(
)
A.《申报》
B.商务印书馆
C.《新青年》
D.《光明日报》
7.“照相与电影的出现”“剪发辫
改称呼”“中山装与高领服装的流行”,对于中国近代出现的这些现象,所归纳的一个恰当的主题是(
)
A.封建习俗的巨变
B.社会性质的变化
C.民族经济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变迁
8.“这场运动最重要的就是爱国主义……争回我国在青岛的主权;另一方面是促使青年人自我觉醒。”“这场运动”是指(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8.下图为漫画家沈伯尘的一幅《工商学打倒曹、陆、章》的作品。作品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斗争诉求(
)
A.五四运动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9.鲁迅先生对中国共产党诞生曾这样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共的诞生(
)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使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D.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10.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一大召开
B.遵义会议
C.工农武装割据
D.七届二中全会
11.陈独秀说:“总括起来,我们造国的程序是第一步组织国民军,第二步以国民革命解除国内国外的一切压迫,第三步建设民主的全国统一政府,第四步采用国家社会主义开发实业。”下列哪一事件与陈独秀所说的“造国的”“第二步”直接相关(
)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新文化运动
D.解放战争
12.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跃进大别山
13.采用年代尺是我们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小明在探究某两国关系发展简史时制作的年代尺。他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日美关系
B.中美关系
C.中日关系
D.英美关系
14.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以下评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是(
)
A.新世纪的曙光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5.下面是一张大会代表证。下列哪一选项与这张代表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无
关(
)
A.《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B.毛泽东思想的确立
C.转战陕北
D.“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16.右图是摄于1945年反映国共两党关系的
老照片。对该照片拍摄的时代背景解读正确
的是(
)
A.共创黄埔军校
B.商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共谋联合抗日
D.举行重庆谈判
17.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
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下列适合做这部小说书名的是(
)
A.《开启思想大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
B.《我眼中的西安事变》
C.《鸦片战争的烽烟》
D.《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18.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哪一解放区,全国性的内战从此开始(
)
A.山东解放区
B.东北解放区
C.陕北解放区
D.中原解放区
19.下图所示战役的意义在于(
)
A.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
B.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C.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D.解放南京,使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
20.如果下列图片可以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你会把它确定为(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国共关系的变化
C.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
D.毛泽东思想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9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3分,第24题15分,共50分)
21.识读下列图片:
浮雕是历史的画卷,碑文是历史的陈诉。下列是天安门广场前的浮雕,体现了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
请回答:
(1)浮雕1反映了虎门销烟的历史场景,请问是谁领导了这一事件?(1分)
(2)浮雕2展现了1919年爆发的一场爱国主义运动的情景,其名称是什么?(1分)有何历史意义?(2分)
(3)写出浮雕3反映的“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历史事件。(1分)
(4)浮雕4反映的是抗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是什么
(1分)
(5)浮雕5反映了解放军挥师南下,一举攻克南京的情景,请问这是什么战役?(1分)这次战役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
22.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了解它,牢记它,可以使我们勿忘国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材料三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材料四
重庆人民欢庆抗战胜利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分)这一事件发生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2分)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分)并举出一例在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1分)
(3)材料三中的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1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4)材料四中,重庆人民是在哪一年欢庆抗战胜利的?(1分)抗战胜利有何重要意义?(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东史郎君日记》(日)
材料二
日军侵华暴行
材料三
我们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胡锦涛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于哪一年?(3分)史料证据按照获取的途径和保存状态可以分为实物证据、文献证据和口传证据三类,请说出材料一、二分别属于哪类。(2分)
(2)除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日本侵华战争外,日本在19世纪还发动了哪一侵华战争?(2分)这两次侵华战争出现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当今中日关系。(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的思想家或革命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1)1840-1919年,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出现的进步思潮有哪些?同时分别指出在这些进步思潮指导下的重大社会实践活动。(3分)
材料二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
(2)材料二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2分)指导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中共七大上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是什么?(2分)
(3)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2分)
材料三
“109年(1840-1949)沧桑巨变,换了人间。……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经历无数的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复兴之路》解说词
(4)“109年沧桑巨变”,其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各是什么?(2分)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对你有何启示?(4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题干中的“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开始了”: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从此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开始了。
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世纪70年代,中亚浩罕国阿古柏侵占新疆,俄国趁机侵入伊犁。左宗棠击败阿古柏,随后以武力做后盾,震慑俄国,收复了新疆。
3.【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可以在上海等地倾销商品。1860年,俄国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因此,俄国人可以在库页岛自由自在地生活。1895年的《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1901年的《辛丑条约》规定,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因此,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可以见到法国士兵。故选A。
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04年,詹天佑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5.【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时间“1902年”和“演说自由民权各种新理”。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新文化运动是以1915年9月《新青年》的创办为兴起标志。而作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的科举取士,考试内容显然不可能涉及自由民权的内容。1898年的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6.【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世纪70年代,《申报》在上海创刊,它的办报形式大都为后来的报纸所继承,是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
7.【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与归纳能力。由于西方社会工业文明的传入,近代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题干中描述的现象就是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剪发辫
改称呼”“中山装与高领服装的流行”是封建习俗变化的表现,但“照相与电影的出现”不能体现这一点。B、C两项内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来。
8.【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爱国主义”“青岛的主权”,以此辨析备选项,C项与此相关,1919年战胜国召开的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在国家主权遭受侵犯之时,青年学生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
8.【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干中的“曹、陆、章”是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由此可知,作品反映了五四运动时期的斗争诉求。
9.【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A、B、D分别是辛亥革命、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0.【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与辨析能力。秋收起义中,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城市,改向农村进军,并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此后全国各地纷纷建立根据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1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干材料中的“国民军”“国民革命”是有效信息。黄埔军校建立了国民军。1926年,为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高潮。
12.【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长征历史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根据题干中的“工农红军”“战略转移”可判断是红军长征。井冈山会师改编形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秋收起义的队伍是工农革命军,跃进大别山的部队是人民解放军。故选C。
13.【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链接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故选C。
1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1931年,日本侵占东三省;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日军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识记能力。由图中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并结合所学可知,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等,这次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C项发生在1947年。
16.【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辨析能力。题干中关键信息是“1945年”。A项发生在1924年,B项发生在1936年,C项发生在1937年,D项发生在1945年。
17.【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1945年的重庆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A项开始于1915年,B项发生在1936年,C项发生在1840-1842年。
18.【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46年,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19.【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识记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可以判断该战役是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A与挺进大别山有关,B是平津战役的意义,D是渡江战役的意义。
20.【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与归纳能力。黄埔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重要成果;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国共由合作变成对峙;重庆谈判,国共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大决战是共产党对国民党发动的战略决战。四幅图片反映的国共关系是:合作-对峙-合作-对峙,故选B。
2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第(1)题,由“虎门销烟”可知是林则徐。第(2)题,由“1919年”“爱国主义运动”可知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第(3)题,为抵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第(4)题,为粉碎日军的围攻,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发起了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即百团大战。第(5)题,渡江战役,“攻克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
答案:(1)林则徐。
(2)名称:五四爱国运动。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南昌起义。
(4)百团大战。
(5)战役:渡江战役。影响:渡江战役,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22.【解析】本题围绕抗日战争,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较容易,在掌握抗日战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即可回答。
答案:(1)事件:九一八事变。结果:东北三省沦陷。
(2)标志: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暴行:南京大屠杀。
(3)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影响: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4)时间:1945年。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3.【解析】第(1)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史料辨析能力。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二问回答时可依据问题提示。第(2)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由第一问中的“19世纪”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屈辱的条约。而抗日战争中,已经觉醒了的广大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御侮,从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第(3)题考查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南京大屠杀;1937年;分别为:文献证据、实物证据。
(2)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原因: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封建制度的落后;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战。
(3)我们不能有盲目的民族复仇情绪;要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等。(言之有理即可)
24.【解析】第(1)题,注意“1840-1919年”这个时间。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进步的思潮及其在某一思潮指导下的运动。比如,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在洋务运动中得到了实践);实业救国的思想(如张謇创办民族工业);维新思想(戊戌变法是其实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等。第(2)题,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诞生了毛泽东思想。第(3)题,注意回答时侧重能体现历史阶段的事件,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第(4)题第二问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师夷长技”思想——洋务运动;维新思想(或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戊戌变法;三民主义思想(或民主共和思想,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辛亥革命;民主与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答对其中三项且相对应即可)
(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思想:毛泽东思想。
(3)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4)开始标志:鸦片战争。结束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启示: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自己的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等。(答对其中一项即可,答其他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且价值观正确都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