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押密卷】贵州省中考化学模拟卷1(答题卷+答题卡+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考前押密卷】贵州省中考化学模拟卷1(答题卷+答题卡+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5-21 10:34:3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贵州省中考化学模拟卷1
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
1.(2分)天然钙钛矿()导电性极低,由其制备的高性能陶瓷材料可用于制作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中的电容器。下图为钙钛矿中钙、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钙和钛均属于金属元素
B.1个钛原子比1个钙原子多2个质子
C.钙和钛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差数值约为7.79
D.含金属元素的物质都具有良好导电性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钙和钛名称带“钅”,均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1个钛原子比1个钙原子多2个质子,不符合题意;
C、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最下面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钙和钛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差数值约47.87-40.08=7.79,不符合题意;
D、由题中信息可知,天然钙钛矿含有钙、钛金属元素,但其导电性极低,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A、根据名称带“钅”的为金属元素分析;
B、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分析;
C、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D、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分析。
2.(2分)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成功提取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蒿素属于氧化物
B.青蒿素中含有O5分子
C.青蒿素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青蒿素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而青蒿素中有三种元素,A选项说法错误;
B、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青蒿素中不含O5分子,B选项说法错误;
C、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青蒿素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C选项说法正确;
D、青蒿素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5×12):(1×22)=180:22=90:11,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B、根据青蒿素的化学式进行分析;
C、根据青蒿素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3.(2分)“丹霞绝壁,天下奇观”,贵州赤水丹霞是世界自然遗产,其岩石中含较多氧化铁(Fe2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化铁呈红棕色
B.氧化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2
C.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D.氧化铁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3
【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氧化铁呈红棕色。A答案正确;
B、氧化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X=+3。B答案错误;
C、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铁会引起贫血。C答案正确;
D、氧化铁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氧化铁呈红棕色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C、根据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分析;
D、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分析。
4.(2分)“胜哥”仔细阅读 “便携式制氧器”的使用说明书,了解了它的工作原理(如图)和所用的药品。下列关于“便携式制氧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仓可能是由H2O2溶液在MnO2催化下产生O2
B.加湿过滤仓可以用来来保持O2湿润
C.此仪器用于医疗急救,也可用产生的气体作燃料切割金属
D.可根据加湿过滤仓中气泡的多少,来说明氧气排出的快慢
【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从反应装置图可知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产生氧气,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在常温下就能产生氧气,所以反应仓可能是由H2O2溶液在MnO2催化下产生O2,故A正确。
B、氧气通过加湿过滤仓时,氧气从水中上浮使氧气保持湿润,所以加湿过滤仓可以用来来保持O2湿润,故B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所以不能作燃料,故C错误。
D、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可以通过加湿过滤仓中气泡的多少,来说明氧气排出的快慢,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在常温下就能产生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氧气从水中冒出会变得湿润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氧气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氧气无色无味,通过气泡产生的快慢来判断氧气的快慢进行分析解答。
5.(2分)如图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B. 向一定量的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碳酸钠溶液
C. 水的电解
D. 加热碱式碳酸铜
【答案】B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溶液碱性减弱,pH变小,但不会减小到小于7,不符合题意;
B、 向一定量的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盐酸先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沉淀在加入碳酸钠一定质量之后产生 ,符合题意;
C、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不符合题意;
D、 加热碱式碳酸铜 ,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会随反应的发生减小,但氧化铜仍是固体,不会减小至0,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碱溶液中加水碱性变弱,接近于7分析;
B、根据向一定量的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盐酸先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分析;
C、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的现象分析;
D、根据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6.(2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铁丝分别浸入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
B 除去CO中少量的CO2 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和浓硫酸
C 实验室制取CO2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
D 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灼烧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气体的净化(除杂、除水);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A、铁丝浸入CuSO4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铁的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与硫酸铜反应,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铁丝和AgNO3溶液反应,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银的强,但是不能证明铜和银的强弱,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而一氧化碳不反应,再利用浓硫酸除去水分,能达到除杂目的,不符合题意;
C、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水,不符合题意;
D、灼烧时,蚕丝有烧焦羽毛气味,而人造纤维没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取中间金属和两边金属和盐溶液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和两边金属
B、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
C、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分析
D、根据天然纤维燃烧有焦羽毛气味分析
7.(2分)小华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中的图文课程及科学视频掌握了许多实验操作技能。关于以下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水无明显变化而汽油变紫色,证明碘和汽油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不和水反应
B.图2中b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图3中反应后总质量减小,说明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图4滴有浓硫酸的部位变黑,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
【答案】D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稀释浓硫酸;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A、分别将碘加入水和汽油中,水无明显变化而汽油变紫色,可证明溶剂种类不同,溶解性不同,该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
B、b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说明生成了氧气;a处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符合题意;
C、图3中发生的是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总质量减小,是因为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不符合题意;
D、图4滴有浓硫酸的部位变黑,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实验目的是探究溶剂对溶解性的影响分析;
B、根据纯净物由元素组成分析;
C、根据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D、根据浓硫酸的腐蚀性分析。
二、非选择题(共7题;共46分)
8.(6分)厨房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小世界。
(1)(2分)“柴”:家用燃料的变迁主要经历了(木材→煤→天然气)等阶段。
燃料 主要成分 热值/(J/kg)
木材 碳、氢、氧等元素 1.2×107
烟煤 碳、氢、硫、氮等元素 2.9×107
天然气 甲烷 5.56×107
根据上表可得天然气代替其他燃料的原因是   (写出一点),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1分)“米”:大米是我们的主要粮食,富含的营养素是   。
(3)(1分)“盐”:区分食盐和纯碱样品,可用厨房中的   (填物质名称)。
(4)(1分)“净”:厨房净水器滤芯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
(5)(1分)“余”:可回收垃圾中的塑料瓶属于   (填“合成材料”或“合金”)。
【答案】(1)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热值高;CH4+2O2CO2+2H2O
(2)糖类
(3)食醋
(4)吸附色素和异味
(5)合成材料
【知识点】水的净化;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根据上表可得天然气代替其他燃料的原因是: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热值高,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2)大米中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
(3)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氯化钠与醋酸不反应,碳酸钠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此区分食盐和纯碱样品可用厨房中的食醋;
(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厨房净水器滤芯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使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5)三大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分析】(1)根据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热值高,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2)根据大米中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分析;
(3)根据氯化钠与醋酸不反应,碳酸钠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4)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5)根据三大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分析。
9.(7分)一种“贴身暖宝宝”的使用说明书如图,“胜哥”围绕袋内物质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袋内是否含有铁粉?
【进行实验】①取出袋内粉末于滤纸上,与磁铁充分接触。②将少量磁铁吸出的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中。
【收集证据】磁铁吸出的粉末与稀硫酸剧烈反应得到浅绿色溶液、同时   。
【得出结论】袋内含有铁粉。
【做出猜想】被磁铁吸出的铁粉能在空气中燃烧。
【获取事实】将少许铁粉撒在酒精灯火焰上,铁粉立即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反思交流】铁粉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铁丝不能而铁粉能在空气中燃烧的原因是   。
【拓展探究】用不同燃料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分别在图甲所示装置的燃烧匙内放置铁粉、红磷(均足量),电加热引燃。氧气含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图丙:
(1)温度传感器显示,实验过程中瓶内温度均   (填“升高”或“降低”)。
(2)待铁粉熄灭并恢复至室温后,“胜哥”打开弹簧夹,进入瓶内的水约占原水面上方空间体积的   。
(3)分析图乙、图丙可知,实验中消耗氧气更彻底的是   (填“铁粉”或“红磷”,下同),消耗氧气速率更快的是   。
【答案】产生气泡;;铁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升高;;铁粉;铁粉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收集证据】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还可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反思交流】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铁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要比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故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而铁粉能在空气中燃烧;
【拓展探究】①铁粉和红磷燃烧均放热,故实验过程中瓶内温度均升高;
②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待铁粉熄灭并恢复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进入瓶内的水约占原水面上方空间体积的;
③乙图氧气剩余0.05%,丙图氧气剩余3%,故实验中消耗氧气更彻底的是铁粉;乙图氧气减少的更快,故消耗氧气速率更快的是铁粉。
【分析】根据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放热,火星四射,物质的燃烧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或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有关,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来解答。
10.(6分)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在光照的条件下可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人类对二氧化碳的捕获和封存主要采用的做法有:①海洋封存,即利用二氧化碳在水等溶剂中的溶解性来吸收二氧化碳;②地质封存,即直接将二氧化碳压入地下的地质构造当中;③矿石碳化,指的是二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稳定的碳酸盐,从而将二氧化碳永久性地固化起来,如氧化钙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④工业利用,即将二氧化碳作为反应物来生产含碳的化工用品而达到封存的目的,如生成尿素、甲醇等,也可以用于冷藏冷冻、食品包装、饮料和灭火材料等。
(1)(2分)写出一种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   。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2)(1分)海洋封存二氧化碳造成海洋酸化的原因是   。
(3)(1分)地质封存时,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会   。
(4)(1分)矿石碳化时,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5)(1分)如图所示是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化石燃料燃烧(合理即可);加剧温室效应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
(3)减小
(4)化合反应
(5)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化石燃料的燃烧,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的加剧;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封存二氧化碳会造成海洋酸化;
(3)地质封存时,压强增大,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4)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
(5)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化石燃料的燃烧,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的加剧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分析;
(3)根据压强增大,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分析;
(4)根据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分析。
11.(6分)水及溶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2分)农业生产中,常用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在实验室若要配制该溶液100g,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加快氯化钠溶解的操作是   。
(2)(2分)如图是氯化钠和氯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①由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溶解度曲线你能获得的信息有   (写一条)。
②20℃时,将100g氯化钠溶液蒸发掉10g水,恢复到20℃,析出3g氯化钠。若继续蒸发掉10g水,又恢复到20℃,此时析出氯化钠的质量是   。
(3)(2分)生活中常用氯化钠和氯化钙作融雪剂。某小组同学准备探究NaCl、CaCl2溶液浓度对融冰效率的影响。分别取大小、形状相同的冰块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组别2 1 2 3 4 5 6 7 8
试剂及用量 24%的NaCl溶液质量/g 2 4 6 8 6 4 2 x
24%的CaCl2溶液质量/g 0 0 0 0 2 4 6 8
水的质量/g 6 4 2 0 0 0 0 0
90min时冰融化所得水的质量/g 3.57 6.77 9.44 14.19 12.84 11.54 9.97 9.52
①由实验第1一4组,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②若通过第4和第8组实验对比,其他条件相同时,24%的NaCl溶液的融冰效率高于24%的CaCl2溶液,则x=   。
【答案】(1)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搅拌或用热水溶解
(2)氯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或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略有增大,但变化不大;3.6g/3.6克
(3)其他条件相同时,在实验研究的NaCl溶液浓度范围内,NaCl溶液的浓度越大,融冰效率越高;0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农业生产中,常用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在实验室若要配制该溶液100g,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加快氯化钠溶解的操作是用玻璃棒搅拌或用热水溶解。
(2)①由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溶解度曲线你能获得的信息有氯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②20℃时,将100g氯化钠溶液蒸发掉10g水,恢复到20℃,析出3g氯化钠,则此时氯化钠溶液为饱和溶液,由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可知,若继续蒸发掉10g水,又恢复到20℃,此时析出氯化钠的质量是3.6g。
(3)① 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实验①~④中,加入24%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别为2g、4g、6g、8g,水的质量分别为6g、4g、2g、0g,所以加入的水越少,混合后NaCl溶液的浓度越大,即NaCl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可以看出,冰融化所得水的质量分别为3.57g、6.77g、9.44g、14.19g,即冰融化所得水的质量与NaCl溶液的浓度呈正比。故填:其他条件相同时,在实验研究的NaCl溶液浓度范围内,NaCl溶液的浓度越大,融冰效率越高。
② 该探究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所以加入的试剂总质量要保持一致,即每组实验中加入NaCl溶液、CaCl2溶液和水的总质量要一致;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每组加入试剂的总量为8g,即x+8+0=8,求得x=0,故填:0。
【分析】(1)根据实验室配制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分析。
加快固体溶解的操作是用玻璃棒搅拌或用热水溶解。
(2)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3)根据控制变量法,结合实验、题意分析。
12.(6分)天然气(主要成分)经预处理后与水蒸气反应制氢,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制氢技术之一,主要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1分)天然气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2分)“重整”:800℃、2.0MPa时,和水蒸气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CO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研究发现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和压强对反应中转化率的影响如图所示,由图可得结论   (写一条即可)。
(3)(1分)“CO变换”:在一定条件下,CO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和,则参加反应的CO和水蒸气的质量比为   。
(4)(1分)“洗涤分离”:洗涤塔内,混合气体从底部通入,而水从塔顶进行喷淋,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5)(1分)“变压吸附”:吸附分离后的其他气体中仍有一定量的,可用右灰乳[主要成分是]吸收进行“碳捕捉”,该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答案】(1)不可再生
(2);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中的转化率越大:或其他条件相同时,压强越大,反应中的转化率越小
(3)
(4)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
(5)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800℃、2.0MPa时,和水蒸气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CO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图示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中的转化率越大:或其他条件相同时,压强越大,反应中的转化率越小;
(3)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CO和水蒸气的质量比为28:18=14:9;
(4)洗涤塔内,混合气体从底部通入,而水从塔顶进行喷淋,这样操作的目的是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
(5)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分析;
(2)根据800℃、2.0MPa时,和水蒸气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CO和及图示中信息确定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分析;
(3)根据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物质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之比分析;
(4)根据增大接触面积可加快反应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

(1)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800℃、2.0MPa时,和水蒸气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CO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图示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中的转化率越大:或其他条件相同时,压强越大,反应中的转化率越小;
(3)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CO和水蒸气的质量比为28:18=14:9;
(4)洗涤塔内,混合气体从底部通入,而水从塔顶进行喷淋,这样操作的目的是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
(5)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8分)“雪龙2”号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也是世界上首艘具有双向破冰能力的破冰船。
(1)(1分)破冰船中主体材料为特种钢,钢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1分)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1分)为探究“雪龙2”号中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实验可行的是____(填序号)。
A.向氯化铝溶液中先加入足量铜丝,再加入足量铁丝
B.向氯化亚铁溶液中先加入足量铜丝,再加入足量铝丝
C.向氯化铜溶液中先加入足量铁丝,再加入足量铝丝
D.向稀盐酸中先后加入足量铜丝、铁丝、铝丝
(4)(5分)回收金属资源有利于金属资源的保护,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回收部分生锈的生铁并制备硫酸亚铁,设计流程如下。
已知:Fe+Fe2(SO4)33FeSO4。
①黑色粉末1是由   元素组成的。
②操作Ⅰ和操作Ⅱ的名称是   ,在这两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③溶液1中需加入过量铁粉,目的是   ,加入铁粉后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混合物
(2)
(3)B;C;D
(4)碳;过滤;引流;将硫酸铁转化为硫酸亚铁,并除去过量的硫酸;Fe+H2SO4FeSO4+H2↑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铁的合金有生铁和钢,故钢属于混合物。
(2)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利用金属活泼性顺序表中,铝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的鉴别方案是选择强弱单质,中间溶液,或者强弱溶液中间单质,或者三种金属分别放入酸中观察有无气泡产生,且产生速度。
A:向氯化铝溶液中先加入足量铜丝,再加入足量铁丝,均无现象,方案错误,不符合题意;
B:向氯化亚铁溶液中先加入足量铜丝,再加入足量铝丝,铜的表面无现象,铝的表面有黑色物质析出,该方案正确,符合题意;
C:向氯化铜溶液中先加入足量铁丝,再加入足量铝丝铁丝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接着伸入铝丝后观看到铝丝的表面有黑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无色,故该方案正确,符合题意;
D:向稀盐酸中先后加入足量铜丝、铁丝、铝丝,可以观察到铜的表面无现象,铝的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铁的表面虽然有气泡产生,但速度较缓慢,该方案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D.
(4)含有氧化铁的生铁与过量的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黑色固体粉末1是碳粉,溶液1是硫酸铁、硫酸亚铁和硫酸;向硫酸铁、硫酸亚铁和硫酸的混合溶液1中加入过量铁粉,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故过滤得到固体黑色粉末2是铁粉,溶液2是硫酸亚铁。
①黑色粉末1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
②操作Ⅰ和操作Ⅱ的名称是过滤,在这两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③溶液1中需加入过量铁粉,目的是将硫酸铁转化为硫酸亚铁,并除去过量的硫酸 ,加入铁粉后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分析】(1)根据钢是铁的合金,合金是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来解答;
(2)根据工业炼铁的原理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3)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强者置换弱者来解答;
(4)根据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铁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生铁是铁中含有少量碳的混合物,固体和液体分离方法是过滤,过滤中的玻璃棒是引流来解答。
14.(7分)为了验证氯化钙是不是食盐潮解的原因之一,“胜哥”做了两个对比实验,分别取10g的氯化钠和10g的氯化钠与氯化钙的混合物,同时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氯化钠与氯化钙的混合物潮解了,而纯的氯化钠基本无现象。于是得到了氯化钙是食盐潮解的原因之一、并邀请班上小王同学对10g混合物中氯化钙的含量进行测定,小王同学将小张实验后的那份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物放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50g,再将30g碳酸钠溶液分三次加入烧杯中,其实验流程及数据如下图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
(1)(1分)“胜哥”的实验说明氯化钙具有   性。
(2)(1分)上述图示中的X=   
(3)(5分)10g氯化钠与氯化钙的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吸水
(2)68
(3)分析图可知,产生的沉淀质量为1.5g+0.5g=2g,
设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为x,则
解得x=2.22g
答:10g氯化钠与氯化钙的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为2.22g。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分别取10g的氯化钠和10g的氯化钠与氯化钙的混合物,同时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氯化钠与氯化钙的混合物潮解了,而纯的氯化钠基本无现象,可判断氯化钙具有吸水性;
(2)第一次在50g溶液中加入10g碳酸钠,得到的烧杯中的溶液是58.5g,可分析生成的沉淀质量为50g+10g-58.5g=1.5g,最后一次加入10g碳酸钠之后,所得溶液质量为78g,可分析第二次加入10g碳酸钠之后,所得溶液质量为78g-10g=68g,第二次加入10g碳酸钠之后没有产生1.5g沉淀,是因为二次反应已经完全进行,则x的值为68;
【分析】(1)根据分别取10g的氯化钠和10g的氯化钠与氯化钙的混合物,同时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氯化钠与氯化钙的混合物潮解了,而纯的氯化钠基本无现象,可判断氯化钙具有吸水性分析;
(2)根据第一次在50g溶液中加入10g碳酸钠,得到的烧杯中的溶液是58.5g,可分析生成的沉淀质量为50g+10g-58.5g=1.5g,最后一次加入10g碳酸钠之后,所得溶液质量为78g,可分析第二次加入10g碳酸钠之后,所得溶液质量为78g-10g=68g,第二次加入10g碳酸钠之后没有产生1.5g沉淀,是因为二次反应已经完全进行,则x的值为68分析;
(3)根据产生的沉淀质量为1.5g+0.5g=2g,将沉淀质量带入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可计算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分析。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6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14.0(23.3%)
主观题(占比) 46.0(76.7%)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7(50.0%)
主观题(占比) 7(50.0%)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 7(50.0%) 14.0(23.3%)
非选择题 7(50.0%) 46.0(76.7%)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78.6%)
2 容易 (14.3%)
3 困难 (7.1%)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7.0(11.7%) 9
2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0(3.3%) 3
3 酸的化学性质 2.0(3.3%) 7
4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2.0(20.0%) 10,12
5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7.0(11.7%) 9
6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6.0(10.0%) 12
7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2.0(3.3%) 2
8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6.0(10.0%) 10
9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8.0(13.3%) 13
10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2.0(3.3%) 6
11 氧气的化学性质 2.0(3.3%) 4
12 水的净化 6.0(10.0%) 8
13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2.0(3.3%) 3
1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8.0(13.3%) 13
1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6.0(10.0%) 11
16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6.0(10.0%) 8
17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2.0(3.3%) 1
18 物质的元素组成 2.0(3.3%) 2
19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0(3.3%) 6
20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6.0(10.0%) 10
2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2.0(3.3%) 4
22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13.0(21.7%) 12,14
23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2.0(3.3%) 2
24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9.0(15.0%) 5,14
25 酸碱盐的溶解性 2.0(3.3%) 7
26 气体的净化(除杂、除水) 2.0(3.3%) 6
27 反应类型的判定 6.0(10.0%) 10
28 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2.0(3.3%) 2
29 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2.0(3.3%) 3
30 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6.0(10.0%) 12
31 纯净物和混合物 8.0(13.3%) 13
32 电解水实验 2.0(3.3%) 5
33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8.0(13.3%) 13
34 盐的化学性质 2.0(3.3%) 7
35 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6.0(10.0%) 8
36 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2.0(3.3%) 7
37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2.0(3.3%) 5
38 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2.0(3.3%) 6
39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7.0(11.7%) 9
40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2.0(3.3%) 1
41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6.0(10.0%) 1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贵州省中考化学模拟卷1
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
1.(2分)天然钙钛矿()导电性极低,由其制备的高性能陶瓷材料可用于制作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中的电容器。下图为钙钛矿中钙、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钙和钛均属于金属元素
B.1个钛原子比1个钙原子多2个质子
C.钙和钛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差数值约为7.79
D.含金属元素的物质都具有良好导电性
2.(2分)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成功提取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蒿素属于氧化物
B.青蒿素中含有O5分子
C.青蒿素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青蒿素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
3.(2分)“丹霞绝壁,天下奇观”,贵州赤水丹霞是世界自然遗产,其岩石中含较多氧化铁(Fe2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化铁呈红棕色
B.氧化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2
C.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D.氧化铁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3
4.(2分)“胜哥”仔细阅读 “便携式制氧器”的使用说明书,了解了它的工作原理(如图)和所用的药品。下列关于“便携式制氧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仓可能是由H2O2溶液在MnO2催化下产生O2
B.加湿过滤仓可以用来来保持O2湿润
C.此仪器用于医疗急救,也可用产生的气体作燃料切割金属
D.可根据加湿过滤仓中气泡的多少,来说明氧气排出的快慢
5.(2分)如图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B. 向一定量的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碳酸钠溶液
C. 水的电解
D. 加热碱式碳酸铜
6.(2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铁丝分别浸入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
B 除去CO中少量的CO2 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和浓硫酸
C 实验室制取CO2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
D 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灼烧
A.A B.B C.C D.D
7.(2分)小华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中的图文课程及科学视频掌握了许多实验操作技能。关于以下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水无明显变化而汽油变紫色,证明碘和汽油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不和水反应
B.图2中b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图3中反应后总质量减小,说明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图4滴有浓硫酸的部位变黑,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
二、非选择题(共7题;共46分)
8.(6分)厨房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小世界。
(1)(2分)“柴”:家用燃料的变迁主要经历了(木材→煤→天然气)等阶段。
燃料 主要成分 热值/(J/kg)
木材 碳、氢、氧等元素 1.2×107
烟煤 碳、氢、硫、氮等元素 2.9×107
天然气 甲烷 5.56×107
根据上表可得天然气代替其他燃料的原因是   (写出一点),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1分)“米”:大米是我们的主要粮食,富含的营养素是   。
(3)(1分)“盐”:区分食盐和纯碱样品,可用厨房中的   (填物质名称)。
(4)(1分)“净”:厨房净水器滤芯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
(5)(1分)“余”:可回收垃圾中的塑料瓶属于   (填“合成材料”或“合金”)。
9.(7分)一种“贴身暖宝宝”的使用说明书如图,“胜哥”围绕袋内物质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袋内是否含有铁粉?
【进行实验】①取出袋内粉末于滤纸上,与磁铁充分接触。②将少量磁铁吸出的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中。
【收集证据】磁铁吸出的粉末与稀硫酸剧烈反应得到浅绿色溶液、同时   。
【得出结论】袋内含有铁粉。
【做出猜想】被磁铁吸出的铁粉能在空气中燃烧。
【获取事实】将少许铁粉撒在酒精灯火焰上,铁粉立即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反思交流】铁粉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铁丝不能而铁粉能在空气中燃烧的原因是   。
【拓展探究】用不同燃料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分别在图甲所示装置的燃烧匙内放置铁粉、红磷(均足量),电加热引燃。氧气含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图丙:
(1)温度传感器显示,实验过程中瓶内温度均   (填“升高”或“降低”)。
(2)待铁粉熄灭并恢复至室温后,“胜哥”打开弹簧夹,进入瓶内的水约占原水面上方空间体积的   。
(3)分析图乙、图丙可知,实验中消耗氧气更彻底的是   (填“铁粉”或“红磷”,下同),消耗氧气速率更快的是   。
10.(6分)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在光照的条件下可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人类对二氧化碳的捕获和封存主要采用的做法有:①海洋封存,即利用二氧化碳在水等溶剂中的溶解性来吸收二氧化碳;②地质封存,即直接将二氧化碳压入地下的地质构造当中;③矿石碳化,指的是二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稳定的碳酸盐,从而将二氧化碳永久性地固化起来,如氧化钙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④工业利用,即将二氧化碳作为反应物来生产含碳的化工用品而达到封存的目的,如生成尿素、甲醇等,也可以用于冷藏冷冻、食品包装、饮料和灭火材料等。
(1)(2分)写出一种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   。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2)(1分)海洋封存二氧化碳造成海洋酸化的原因是   。
(3)(1分)地质封存时,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会   。
(4)(1分)矿石碳化时,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5)(1分)如图所示是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1.(6分)水及溶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2分)农业生产中,常用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在实验室若要配制该溶液100g,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加快氯化钠溶解的操作是   。
(2)(2分)如图是氯化钠和氯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①由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溶解度曲线你能获得的信息有   (写一条)。
②20℃时,将100g氯化钠溶液蒸发掉10g水,恢复到20℃,析出3g氯化钠。若继续蒸发掉10g水,又恢复到20℃,此时析出氯化钠的质量是   。
(3)(2分)生活中常用氯化钠和氯化钙作融雪剂。某小组同学准备探究NaCl、CaCl2溶液浓度对融冰效率的影响。分别取大小、形状相同的冰块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组别2 1 2 3 4 5 6 7 8
试剂及用量 24%的NaCl溶液质量/g 2 4 6 8 6 4 2 x
24%的CaCl2溶液质量/g 0 0 0 0 2 4 6 8
水的质量/g 6 4 2 0 0 0 0 0
90min时冰融化所得水的质量/g 3.57 6.77 9.44 14.19 12.84 11.54 9.97 9.52
①由实验第1一4组,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②若通过第4和第8组实验对比,其他条件相同时,24%的NaCl溶液的融冰效率高于24%的CaCl2溶液,则x=   。
12.(6分)天然气(主要成分)经预处理后与水蒸气反应制氢,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制氢技术之一,主要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1分)天然气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2分)“重整”:800℃、2.0MPa时,和水蒸气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CO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研究发现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和压强对反应中转化率的影响如图所示,由图可得结论   (写一条即可)。
(3)(1分)“CO变换”:在一定条件下,CO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和,则参加反应的CO和水蒸气的质量比为   。
(4)(1分)“洗涤分离”:洗涤塔内,混合气体从底部通入,而水从塔顶进行喷淋,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5)(1分)“变压吸附”:吸附分离后的其他气体中仍有一定量的,可用右灰乳[主要成分是]吸收进行“碳捕捉”,该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13.(8分)“雪龙2”号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也是世界上首艘具有双向破冰能力的破冰船。
(1)(1分)破冰船中主体材料为特种钢,钢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1分)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1分)为探究“雪龙2”号中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实验可行的是____(填序号)。
A.向氯化铝溶液中先加入足量铜丝,再加入足量铁丝
B.向氯化亚铁溶液中先加入足量铜丝,再加入足量铝丝
C.向氯化铜溶液中先加入足量铁丝,再加入足量铝丝
D.向稀盐酸中先后加入足量铜丝、铁丝、铝丝
(4)(5分)回收金属资源有利于金属资源的保护,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回收部分生锈的生铁并制备硫酸亚铁,设计流程如下。
已知:Fe+Fe2(SO4)33FeSO4。
①黑色粉末1是由   元素组成的。
②操作Ⅰ和操作Ⅱ的名称是   ,在这两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③溶液1中需加入过量铁粉,目的是   ,加入铁粉后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7分)为了验证氯化钙是不是食盐潮解的原因之一,“胜哥”做了两个对比实验,分别取10g的氯化钠和10g的氯化钠与氯化钙的混合物,同时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氯化钠与氯化钙的混合物潮解了,而纯的氯化钠基本无现象。于是得到了氯化钙是食盐潮解的原因之一、并邀请班上小王同学对10g混合物中氯化钙的含量进行测定,小王同学将小张实验后的那份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物放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50g,再将30g碳酸钠溶液分三次加入烧杯中,其实验流程及数据如下图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
(1)(1分)“胜哥”的实验说明氯化钙具有   性。
(2)(1分)上述图示中的X=   
(3)(5分)10g氯化钠与氯化钙的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钙和钛名称带“钅”,均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1个钛原子比1个钙原子多2个质子,不符合题意;
C、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最下面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钙和钛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差数值约47.87-40.08=7.79,不符合题意;
D、由题中信息可知,天然钙钛矿含有钙、钛金属元素,但其导电性极低,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A、根据名称带“钅”的为金属元素分析;
B、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分析;
C、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面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D、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分析。
2.【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而青蒿素中有三种元素,A选项说法错误;
B、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青蒿素中不含O5分子,B选项说法错误;
C、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青蒿素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C选项说法正确;
D、青蒿素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5×12):(1×22)=180:22=90:11,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B、根据青蒿素的化学式进行分析;
C、根据青蒿素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氧化铁呈红棕色。A答案正确;
B、氧化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X=+3。B答案错误;
C、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铁会引起贫血。C答案正确;
D、氧化铁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氧化铁呈红棕色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C、根据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分析;
D、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从反应装置图可知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产生氧气,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在常温下就能产生氧气,所以反应仓可能是由H2O2溶液在MnO2催化下产生O2,故A正确。
B、氧气通过加湿过滤仓时,氧气从水中上浮使氧气保持湿润,所以加湿过滤仓可以用来来保持O2湿润,故B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所以不能作燃料,故C错误。
D、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可以通过加湿过滤仓中气泡的多少,来说明氧气排出的快慢,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在常温下就能产生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氧气从水中冒出会变得湿润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氧气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氧气无色无味,通过气泡产生的快慢来判断氧气的快慢进行分析解答。
5.【答案】B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溶液碱性减弱,pH变小,但不会减小到小于7,不符合题意;
B、 向一定量的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盐酸先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沉淀在加入碳酸钠一定质量之后产生 ,符合题意;
C、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不符合题意;
D、 加热碱式碳酸铜 ,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会随反应的发生减小,但氧化铜仍是固体,不会减小至0,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碱溶液中加水碱性变弱,接近于7分析;
B、根据向一定量的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盐酸先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分析;
C、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的现象分析;
D、根据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气体的净化(除杂、除水);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A、铁丝浸入CuSO4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铁的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与硫酸铜反应,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铁丝和AgNO3溶液反应,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银的强,但是不能证明铜和银的强弱,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而一氧化碳不反应,再利用浓硫酸除去水分,能达到除杂目的,不符合题意;
C、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水,不符合题意;
D、灼烧时,蚕丝有烧焦羽毛气味,而人造纤维没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取中间金属和两边金属和盐溶液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和两边金属
B、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
C、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分析
D、根据天然纤维燃烧有焦羽毛气味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稀释浓硫酸;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A、分别将碘加入水和汽油中,水无明显变化而汽油变紫色,可证明溶剂种类不同,溶解性不同,该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
B、b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说明生成了氧气;a处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符合题意;
C、图3中发生的是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总质量减小,是因为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不符合题意;
D、图4滴有浓硫酸的部位变黑,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实验目的是探究溶剂对溶解性的影响分析;
B、根据纯净物由元素组成分析;
C、根据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D、根据浓硫酸的腐蚀性分析。
8.【答案】(1)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热值高;CH4+2O2CO2+2H2O
(2)糖类
(3)食醋
(4)吸附色素和异味
(5)合成材料
【知识点】水的净化;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根据上表可得天然气代替其他燃料的原因是: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热值高,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2)大米中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
(3)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氯化钠与醋酸不反应,碳酸钠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此区分食盐和纯碱样品可用厨房中的食醋;
(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厨房净水器滤芯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使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5)三大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分析】(1)根据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热值高,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2)根据大米中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分析;
(3)根据氯化钠与醋酸不反应,碳酸钠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4)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5)根据三大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分析。
9.【答案】产生气泡;;铁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升高;;铁粉;铁粉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解析】【解答】【收集证据】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还可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反思交流】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铁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要比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故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而铁粉能在空气中燃烧;
【拓展探究】①铁粉和红磷燃烧均放热,故实验过程中瓶内温度均升高;
②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待铁粉熄灭并恢复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进入瓶内的水约占原水面上方空间体积的;
③乙图氧气剩余0.05%,丙图氧气剩余3%,故实验中消耗氧气更彻底的是铁粉;乙图氧气减少的更快,故消耗氧气速率更快的是铁粉。
【分析】根据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放热,火星四射,物质的燃烧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或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有关,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来解答。
10.【答案】(1)化石燃料燃烧(合理即可);加剧温室效应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
(3)减小
(4)化合反应
(5)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化石燃料的燃烧,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的加剧;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封存二氧化碳会造成海洋酸化;
(3)地质封存时,压强增大,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4)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
(5)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化石燃料的燃烧,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的加剧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分析;
(3)根据压强增大,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分析;
(4)根据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分析。
11.【答案】(1)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搅拌或用热水溶解
(2)氯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或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略有增大,但变化不大;3.6g/3.6克
(3)其他条件相同时,在实验研究的NaCl溶液浓度范围内,NaCl溶液的浓度越大,融冰效率越高;0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农业生产中,常用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在实验室若要配制该溶液100g,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加快氯化钠溶解的操作是用玻璃棒搅拌或用热水溶解。
(2)①由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溶解度曲线你能获得的信息有氯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②20℃时,将100g氯化钠溶液蒸发掉10g水,恢复到20℃,析出3g氯化钠,则此时氯化钠溶液为饱和溶液,由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可知,若继续蒸发掉10g水,又恢复到20℃,此时析出氯化钠的质量是3.6g。
(3)① 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实验①~④中,加入24%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别为2g、4g、6g、8g,水的质量分别为6g、4g、2g、0g,所以加入的水越少,混合后NaCl溶液的浓度越大,即NaCl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可以看出,冰融化所得水的质量分别为3.57g、6.77g、9.44g、14.19g,即冰融化所得水的质量与NaCl溶液的浓度呈正比。故填:其他条件相同时,在实验研究的NaCl溶液浓度范围内,NaCl溶液的浓度越大,融冰效率越高。
② 该探究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所以加入的试剂总质量要保持一致,即每组实验中加入NaCl溶液、CaCl2溶液和水的总质量要一致;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每组加入试剂的总量为8g,即x+8+0=8,求得x=0,故填:0。
【分析】(1)根据实验室配制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分析。
加快固体溶解的操作是用玻璃棒搅拌或用热水溶解。
(2)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3)根据控制变量法,结合实验、题意分析。
12.【答案】(1)不可再生
(2);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中的转化率越大:或其他条件相同时,压强越大,反应中的转化率越小
(3)
(4)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
(5)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800℃、2.0MPa时,和水蒸气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CO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图示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中的转化率越大:或其他条件相同时,压强越大,反应中的转化率越小;
(3)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CO和水蒸气的质量比为28:18=14:9;
(4)洗涤塔内,混合气体从底部通入,而水从塔顶进行喷淋,这样操作的目的是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
(5)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分析;
(2)根据800℃、2.0MPa时,和水蒸气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CO和及图示中信息确定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分析;
(3)根据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物质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之比分析;
(4)根据增大接触面积可加快反应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

(1)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800℃、2.0MPa时,和水蒸气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CO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图示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中的转化率越大:或其他条件相同时,压强越大,反应中的转化率越小;
(3)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CO和水蒸气的质量比为28:18=14:9;
(4)洗涤塔内,混合气体从底部通入,而水从塔顶进行喷淋,这样操作的目的是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
(5)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答案】(1)混合物
(2)
(3)B;C;D
(4)碳;过滤;引流;将硫酸铁转化为硫酸亚铁,并除去过量的硫酸;Fe+H2SO4FeSO4+H2↑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铁的合金有生铁和钢,故钢属于混合物。
(2)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利用金属活泼性顺序表中,铝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的鉴别方案是选择强弱单质,中间溶液,或者强弱溶液中间单质,或者三种金属分别放入酸中观察有无气泡产生,且产生速度。
A:向氯化铝溶液中先加入足量铜丝,再加入足量铁丝,均无现象,方案错误,不符合题意;
B:向氯化亚铁溶液中先加入足量铜丝,再加入足量铝丝,铜的表面无现象,铝的表面有黑色物质析出,该方案正确,符合题意;
C:向氯化铜溶液中先加入足量铁丝,再加入足量铝丝铁丝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接着伸入铝丝后观看到铝丝的表面有黑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无色,故该方案正确,符合题意;
D:向稀盐酸中先后加入足量铜丝、铁丝、铝丝,可以观察到铜的表面无现象,铝的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铁的表面虽然有气泡产生,但速度较缓慢,该方案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D.
(4)含有氧化铁的生铁与过量的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黑色固体粉末1是碳粉,溶液1是硫酸铁、硫酸亚铁和硫酸;向硫酸铁、硫酸亚铁和硫酸的混合溶液1中加入过量铁粉,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故过滤得到固体黑色粉末2是铁粉,溶液2是硫酸亚铁。
①黑色粉末1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
②操作Ⅰ和操作Ⅱ的名称是过滤,在这两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③溶液1中需加入过量铁粉,目的是将硫酸铁转化为硫酸亚铁,并除去过量的硫酸 ,加入铁粉后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分析】(1)根据钢是铁的合金,合金是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来解答;
(2)根据工业炼铁的原理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3)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强者置换弱者来解答;
(4)根据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铁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生铁是铁中含有少量碳的混合物,固体和液体分离方法是过滤,过滤中的玻璃棒是引流来解答。
14.【答案】(1)吸水
(2)68
(3)分析图可知,产生的沉淀质量为1.5g+0.5g=2g,
设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为x,则
解得x=2.22g
答:10g氯化钠与氯化钙的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为2.22g。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分别取10g的氯化钠和10g的氯化钠与氯化钙的混合物,同时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氯化钠与氯化钙的混合物潮解了,而纯的氯化钠基本无现象,可判断氯化钙具有吸水性;
(2)第一次在50g溶液中加入10g碳酸钠,得到的烧杯中的溶液是58.5g,可分析生成的沉淀质量为50g+10g-58.5g=1.5g,最后一次加入10g碳酸钠之后,所得溶液质量为78g,可分析第二次加入10g碳酸钠之后,所得溶液质量为78g-10g=68g,第二次加入10g碳酸钠之后没有产生1.5g沉淀,是因为二次反应已经完全进行,则x的值为68;
【分析】(1)根据分别取10g的氯化钠和10g的氯化钠与氯化钙的混合物,同时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氯化钠与氯化钙的混合物潮解了,而纯的氯化钠基本无现象,可判断氯化钙具有吸水性分析;
(2)根据第一次在50g溶液中加入10g碳酸钠,得到的烧杯中的溶液是58.5g,可分析生成的沉淀质量为50g+10g-58.5g=1.5g,最后一次加入10g碳酸钠之后,所得溶液质量为78g,可分析第二次加入10g碳酸钠之后,所得溶液质量为78g-10g=68g,第二次加入10g碳酸钠之后没有产生1.5g沉淀,是因为二次反应已经完全进行,则x的值为68分析;
(3)根据产生的沉淀质量为1.5g+0.5g=2g,将沉淀质量带入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可计算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分析。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6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14.0(23.3%)
主观题(占比) 46.0(76.7%)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7(50.0%)
主观题(占比) 7(50.0%)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 7(50.0%) 14.0(23.3%)
非选择题 7(50.0%) 46.0(76.7%)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78.6%)
2 容易 (14.3%)
3 困难 (7.1%)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7.0(11.7%) 9
2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0(3.3%) 3
3 酸的化学性质 2.0(3.3%) 7
4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2.0(20.0%) 10,12
5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7.0(11.7%) 9
6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6.0(10.0%) 12
7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2.0(3.3%) 2
8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6.0(10.0%) 10
9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8.0(13.3%) 13
10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2.0(3.3%) 6
11 氧气的化学性质 2.0(3.3%) 4
12 水的净化 6.0(10.0%) 8
13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2.0(3.3%) 3
1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8.0(13.3%) 13
1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6.0(10.0%) 11
16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6.0(10.0%) 8
17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2.0(3.3%) 1
18 物质的元素组成 2.0(3.3%) 2
19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0(3.3%) 6
20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6.0(10.0%) 10
2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2.0(3.3%) 4
22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13.0(21.7%) 12,14
23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2.0(3.3%) 2
24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9.0(15.0%) 5,14
25 酸碱盐的溶解性 2.0(3.3%) 7
26 气体的净化(除杂、除水) 2.0(3.3%) 6
27 反应类型的判定 6.0(10.0%) 10
28 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2.0(3.3%) 2
29 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2.0(3.3%) 3
30 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6.0(10.0%) 12
31 纯净物和混合物 8.0(13.3%) 13
32 电解水实验 2.0(3.3%) 5
33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8.0(13.3%) 13
34 盐的化学性质 2.0(3.3%) 7
35 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6.0(10.0%) 8
36 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2.0(3.3%) 7
37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2.0(3.3%) 5
38 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2.0(3.3%) 6
39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7.0(11.7%) 9
40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2.0(3.3%) 1
41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6.0(10.0%) 1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贵州省中考化学模拟卷1答题卡
(





(正面朝上贴在此虚线框内)
)试卷类型:A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
缺考标记
考生禁止填涂缺考标记
!只能由监考老师负责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涂。
) (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

请将准考证条码粘贴在右侧的[条码粘贴处]的方框内
3

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
4

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卷上作答无效。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6
、填涂样例
正确
[

]
错误
[
--
][

] [
×
]
)
一、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
1 2 3 4 5 6 7 9.1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8.(1) ; ;
(2) ;
(3) ;
(4) ;
(5) ;
9. ; ;
; ;
; ; ;
10.(1) ; ;
(2) ;
(3) ;
(4) ;
(5) ;
11.(1) ; ;
(2) ;

(3) ;

12.(1) ;
(2) ;

(3) ;
(4) ;
(5) ;
13.(1) ;
(2) ;
(3) ; ; ;
(4) ; ; ;
; ;
14.(1) ;
(2) ;
(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