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地下森林断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词语,掌握“瘠薄、沉湎、孱弱、遮天蔽日、浩瀚无垠、山崩地裂”等词语的语义并学会运用;了解张抗抗其人及作品。 www-2-1-cnjy-com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品引出的深刻哲理,并把它内化为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
二.教材分析
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森林奇迹,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歌颂了地下森林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文章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触,以强烈的感情打动了读者。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感知地下森林的形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受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体会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艺术手法,探明课文的主旨;探究文章震撼人心的奥秘,品析鉴赏本文的语言美、哲理美。 21*cnjy*com
三.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炼、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4.教学难点
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
五.教学准备(布置预习题)
1.搜集作者资料。
2.给生字词语注音释义。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 同学们,你看到过地下森林吗 ( http: / / www.21cnjy.com )?初唐诗人宋之间有诗曰:“两岩天作带,万壑林披衣。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晖。翳潭花似织。绿岭竹成圃。”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地下森林断想》,就是一首对火山峡谷和地下森林的赞歌。 21·世纪*教育网
(二)检查预习
作者简介(出示课件2)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出示课件3)
瘠薄 愤懑 孱弱 孱头 浩瀚无垠 万籁俱寂 沉湎
词语积累。 (出示课件4)
瘠薄: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
愤懑:气愤,抑郁不平。
孱弱:软弱无能。
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浩瀚无垠:形容广大;繁多。
万籁俱寂:形容非常寂静。
沉湎: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
(三) 初读感知
师:请同学们先标画出段落序号,大声朗读课文,在感知文章大致内容后,画出文章段落。
师:有谁愿意分享一下你初读的感受并分享一下你对段落的划分?请积极发言。(出示课件5)
第一部分(1~2段)
第二部分(3~20段)
第三部分(21~27段)
(四)课文品析
品析第一部分(1~2段)
师:同学们齐读第一部分,边读边画出你喜爱的词语和句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本段中的哪些句子 请说出好在哪里和为什么。(出示课件6)
示例: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作者用雄伟壮丽、遮天蔽日、浩瀚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垠这三个词来描绘森林,既简练又形象突出了地下森林繁密茂盛的特点。后面两个比喻句把森林比喻为“绿色的海”“坚固的墙”,很形象生动的展现了森林的动态美、静态美、颜色美、形状美等。21·cn·jy·com
师:第一部分还有一些优美的句子,请仿照老师的示例,说出你的理解。
生:略
师:请同学们课下将它们摘抄到笔记本上,涵咏品味,背诵仿写。
师:第一自然段是写地下森林吗?(出示课件7)
不,是写一般的森林,目的是由一般森林写到地下森林。
师:作者用第几人称称呼地下森林?为什么?(出示课件7)
第二人称。第二人称便于抒发强烈感情,使感情的表达更加强烈和充沛。
师:找出点明地下森林特点的语句,并概括地下森林的特点。(出示课件7)
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阴森 黑暗 顽强
师:作者写这些时流露出什么情感?为什么?(出示课件8)
惊讶与感叹。 惊讶“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着我的脚尖”;感叹大自然“不公平”;感叹“拥有珍贵的树木”,却“沉默寡言、与世无争”;感叹遭受了 “不幸”,却“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21cnjy.com
师:第二自然段最后连用几个问句,其作用是什么?(出示课件8)
表达自己思考与疑问?自然引出下文对其由来的描写与记叙。
师生共同总结:第一部分描写了地下森林阴森、黑暗、不幸、顽强的特点,表达了自己对其的惊讶与感叹。(出示课件8)www.21-cn-jy.com
品析第二部分(3~20段)
师:同学们自由诵读第二部分,边读边画出你喜爱的词语和句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本段中的哪些句子 请说出好在哪里和为什么。
示例: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作者采用 “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 ( http: / / www.21cnjy.com )石飞腾,岩浆横流” “天昏地暗,山崩地裂”这几个整齐的主谓句结合,如同流水奔泻而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地质突变的壮观景象,使人犹如亲眼所见一般。(出示课件9)2·1·c·n·j·y
师: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里面有很多优美的句子,请仿照老师的示例,说出你的理解。
生:略
师:请同学们课下将它们摘抄到笔记本上,涵咏品味,背诵仿写。
师:作者笔下的地下森林经历了怎样的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程?(出示课件10)
经历了从毁灭、沉寂、没有生命,到山顶上有了泥土和种子、有了生命,峡谷里有了泥土和种子、发出了小苗,到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的艰辛历程。
师:在这个艰辛过程中它的遭遇如何?(出示课件10)
有不公也有帮助。
遭受的不公:阳光的不公和无情、寒冷的霜冻。
得到的帮助:长空的大风将石块碾成粉末,洁净的山泉将粉末滋润成泥土;山顶的鱼鳞松将种子撒入峡谷;时间也给予地下森林的生命从无到有的机会。
师:作者着意于极写环境的险恶和生命的艰辛,其用意是什么?(出示课件11)
映衬地下森林虽遭遇艰辛但坚强不屈,显示了生命力的神奇伟大。
师生共同总结:第二部分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历史,突出其艰辛顽强的特点。
品析第三部分(21~27段)
师:同学们齐读第三部分,边读边画出你喜爱的词语和句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本段中的哪些句子 请说出好在哪里和为什么。
示例1:秋日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瞧!阳光现在多么喜爱它们,好像它从来就是这么慷慨。 2-1-c-n-j-y
采用拟人手法,赋予“艳阳”以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命,如“欢乐地跳跃”“打扮”“喜爱”“慷慨”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地下森林历经磨难艰辛之后所收获的喜悦和馈赠。(出示课件12)
示例2: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的"种子"。愿你们创造更多的奇迹!
“黑暗”代指环境的恶劣,“种子”喻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顽强勇敢坚持不懈的人;无论环境多么的恶劣,“种子”依然坚忍顽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忍受漫长的生长过程的煎熬最终收获成功的喜悦;沧海横流,天地翻覆,方显英雄本色。本句言简义丰,哲理深厚,含蕴无穷。(出示课件13)【来源:21cnj*y.co*m】
师:这一部分有很多描写形象生动或者饱含哲理的句子,请仿照老师的示例,说出你的理解。
师:请同学们课下将它们摘抄到笔记本上,涵咏品味,背诵仿写,学以致用。
师:请大家试着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出示课件14)
坚忍顽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忍受漫长的生长过程的煎熬;
沉着谦逊,拥有无比丰富的财富,却与世无争,沉默寡言;
乐观豪迈,自信生命力的强大,终究能战胜一切困难,任何时候都不悲伤或消沉;
无私奉献,把伟岸的成材献给人类,用美丽的景色装点大自然等。
师: 为什么行文结束才正式对地下森林作正面描写 (出示课件15)
本来这些描写可以移置文章开头,展示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目击地下森林之后的强烈深刻的第一印象,也成为读者阅读本文的第一印象,但是作者似乎有意暂且不表,留待文尾展示出来,想来是要突出地下森林的黑暗、艰辛、险恶的经历。在极写这种经历之后顺势再现森林的壮观景象,劫后余生,庆幸之至,作者写来痛快淋漓,读者读来更觉新奇。
师:倒数第二段中“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请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出示课件16)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不怕命运不公平,只要努力,只要忍耐,终究能获得转机,获得应有的荣耀和尊敬。
师生共同总结: 第三部分描写地下森林的状貌,表达景仰之情,揭示悟出的深刻哲理。(出示课件16)
描写手法分析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仔细体会分析作者描写地下森林用了哪些手法。(出示课件16)
正面 侧面 实写 虚写(想象) 远近高低 动静结合 视听结合绘声绘色 拟人比喻 排比等。
以读促析
师:请同学们跳读精彩段落,体会作者描写手法的匠心独运。
(五)随堂检测
1、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 )(出示课件17)
A.幽深 峻岭 隐姓埋名 沉默寡言
B.罕见 悬崖 山崩地裂 依然如故
C.脾气 沉湎 万籁俱寂 遮天蔽日
D.漫长 娇艳 岩浆横溢 五采缤纷
答案:D(“采”应改为“彩”)
2、选出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错误的一项( )(出示课件18)
A.也许为它所感召,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它们勇敢的种子,都来了,来了。
B.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
C.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出那么大的脾气,或许仅仅是因为它喜欢运动。
D.种子便毅然跳进了峡谷的怀抱,献身于那没有阳光的地下。(出示课件19)
(答案:D项中的“地下”上应加引号。)
3、2003年5月21日,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登山队员再次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一壮举给全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请仿照下面例句,再写出一个赞扬他们的句子。21教育网
答案:你们的精神是那样的不屈和崇高。
(六)拓展延伸
问题:“地下森林,我们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试用一句恰当的格言警局来概括作者受到的“启迪”,并找出一两个事例来印证这一道理。
沧海横流,天地翻覆,方显英雄本色。 司马迁 史铁生 霍金 海伦凯勒 (出示课件20)
(七)课堂小结(出示课件21)
(八) 布置作业(出示课件22)
(九).板书设计
探寻 (惊讶) 坚忍顽强 想象(虚写)
地下森林 想象 (艰辛) 品格 沉着谦逊 手法 反衬
感悟(人生启迪) 乐观豪迈 拟人
无私奉献
咏物 咏人
(十).教学反思
1.从感悟重点词句入手, 注重语言锤炼;
2.从分析手法入手,分析景物特点,切入写作训练,举一反三,注重实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3张PPT)
地下森林断想
张抗抗
张抗抗,1950年 ,浙江杭州人。 1972年 发表第一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反映边疆农场建设和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分界线》,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198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 。
后在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任职,成为专业作家。1988年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中将其收入“世界名人录”。
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为划线字注音
jí mèn chán càn
瘠薄 愤懑 孱弱 孱头
yín lài miǎn
浩瀚无垠 万籁俱寂 沉湎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词语积累
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
气愤,抑郁不平。
软弱无能。
软弱无能的人。
形容广大;繁多。
形容非常寂静。
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瘠薄:
愤懑:
孱弱:
孱头:
浩瀚无垠:
万籁俱寂:
沉湎:
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2段)
第二部分(3~20段)
第三部分(21~27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品析第一部分(1~2段)
示例: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作者用雄伟壮丽、遮天蔽日、浩瀚无垠这三个词来描绘森林,既简练又形象突出了地下森林繁密茂盛的特点。后面两个比喻句把森林比喻为“绿色的海”“坚固的墙”,很形象生动的展现了森林的动态美、静态美、颜色美、形状美等。
品读课文,深研精钻
第一自然段是写地下森林吗?
不,是写一般的森林,目的是由一般森林写到地下森林。
作者用第几人称称呼地下森林?为什么?
第二人称。第二人称便于抒发强烈感情,使感情的表达更加强烈和充沛。
找出点明地下森林特点的语句,并概括地下森林的特点。
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阴森 黑暗 顽强
品读课文,深研精钻
作者写这些时流露出什么情感?为什么?
惊讶与感叹。 惊讶“那充满生机的树梢,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感叹大自然“不公平”;感叹“拥有珍贵的树木”,却“沉默寡言、与世无争”;感叹遭受了 “不幸”,却“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第二自然段最后连用几个问句,其作用是什么?
表达自己思考与疑问?自然引出下文对其由来的描写与记叙。
第一部分描写了地下森林阴森、黑暗、不幸、顽强的特点,表达了自己对其的惊讶与感叹。
品读课文,深研精钻
品析第二部分(3~20段)
示例: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作者采用 “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流” “天昏地暗,山崩地裂”这几个整齐的主谓句结合,如同流水奔泻而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地质突变的壮观景象,使人犹如亲眼所见一般。
品读课文,深研精钻
作者笔下的地下森林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
经历了从毁灭、沉寂、没有生命,到山顶上有了泥土和种子、有了生命,峡谷里有了泥土和种子、发出了小苗,到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的艰辛历程。
在这个艰辛过程中它的遭遇如何?
有不公也有帮助。
遭受的不公:阳光的不公和无情、寒冷的霜冻。
得到的帮助:长空的大风将石块碾成粉末,洁净的山泉将粉末滋润成泥土;山顶的鱼鳞松将种子撒入峡谷;时间也给予地下森林的生命从无到有的机会。
品读课文,深研精钻
作者着意于极写环境的险恶和生命的艰辛,其用意是什么?
映衬地下森林虽遭遇艰辛但坚强不屈,显示了生命力的神奇伟大。
第二部分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历史,突出其艰辛顽强的特点。
品读课文,深研精钻
品析第三部分(21~27段)
示例1:秋日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瞧!阳光现在多么喜爱它们,好像它从来就是这么慷慨。
采用拟人手法,赋予“艳阳”以人的生命,如“欢乐地跳跃”“打扮”“喜爱”“慷慨”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地下森林历经磨难艰辛之后所收获的喜悦和馈赠。
品读课文,深研精钻
示例2: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的"种子"。愿你们创造更多的奇迹!
“黑暗”代指环境的恶劣,“种子”喻指顽强勇敢坚持不懈的人;无论环境多么的恶劣,“种子”依然坚忍顽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忍受漫长的生长过程的煎熬最终收获成功的喜悦;沧海横流,天地翻覆,方显英雄本色。本句言简义丰,哲理深厚,含蕴无穷。
品读课文,深研精钻
地下森林的“品格”:
坚忍顽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忍受漫长的生长过程的煎熬;
沉着谦逊,拥有无比丰富的财富,却与世无争,沉默寡言;
乐观豪迈,自信生命力的强大,终究能战胜一切困难,任何时候都不悲伤或消沉;
无私奉献,把伟岸的成材献给人类,用美丽的景色装点大自然等。
品读课文,深研精钻
为什么行文结束才正式对地下森林作正面描写
本来这些描写可以移置文章开头,展示作者目击地下森林之后的强烈深刻的第一印象,也成为读者阅读本文的第一印象,但是作者似乎有意暂且不表,留待文尾展示出来,想来是要突出地下森林的黑暗、艰辛、险恶的经历。在极写这种经历之后顺势再现森林的壮观景象,劫后余生,庆幸之至,作者写来痛快淋漓,读者读来更觉新奇。
品读课文,深研精钻
倒数第二段中“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请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不怕命运不公平,只要努力,只要忍耐,终究能获得转机,获得应有的荣耀和尊敬。
第三部分描写地下森林的状貌,表达景仰之情,揭示悟出的深刻哲理。
描写地下森林用了哪些手法。
正面 侧面 实写 虚写(想象) 远近高低 动静结合 视听结合绘声绘色 拟人比喻 排比等。
品读课文,深研精钻
1、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 )
A.幽深 峻岭 隐姓埋名 沉默寡言
B.罕见 悬崖 山崩地裂 依然如故
C.脾气 沉湎 万籁俱寂 遮天蔽日
D.漫长 娇艳 岩浆横溢 五采缤纷
D(“采”应改为“彩”)
随堂演练,巩固提升
2、选出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错误的一项( )
A.也许为它所感召,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它们勇敢的种子,都来了,来了。
B.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
C.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出那么大的脾气,或许仅仅是因为它喜欢运动。
D.种子便毅然跳进了峡谷的怀抱,献身于那没有阳光的地下。
(D项中的“地下”上应加引号。)
随堂演练,巩固提升
3、2003年5月21日,中国登山队员再次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一壮举给全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请仿照下面例句,再写出一个赞扬他们的句子。
例句:你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答案:你们的精神是那样的不屈和崇高。
随堂演练,巩固提升
问题:“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试用一句恰当的格言警局来概括作者受到的“启迪”,并找出一两个事例来印证这一道理。
沧海横流,天地翻覆,方显英雄本色。
司马迁 史铁生 霍金 海伦凯勒等
拓展延伸
课文题目“断想”,意即“片断感想”。感想虽呈片段,但作者感受强烈,主题开掘得深,蕴含哲理,具有感动人心和启人深思的魅力。而且本文精心构思,描写细致生动,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因而成为作者的代表作,并成为当代散文名篇。希望同学们课下认真体会文章语言之美、结构之美、哲理之美。
课堂小结
写一段关于某个植物的描写性文字,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蕴含某个人生哲理。不少于400字。
课后作业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地下森林断想》习题
一.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沙砾(lì) 深渊(yuān) 樵夫(qiáo) 沉湎(miǎn)
B.浩瀚(hàn) 峡谷(xiá) 袅袅(niǎo) 瘠薄(jī)
C.吝啬(sè) 徘徊(pái) 崛起(jué) 窥测(ɡuī)
D.愤懑(mǎn) 无垠(yín) 嶙峋(lín) 孱弱(chán)
二.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
B.上课铃声响了,原本还在交头接耳的学生都静了下来,教室里鸦雀无声。
C.从我所知道的一切来看,他可能是一个隐姓埋名的亲王。
D.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摇头晃脑地点头。
三.选出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
A.也许为它所感召,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它们勇敢的种子,都来了,来了。
B.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
C.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或许仅仅是因为它喜欢运动。
D.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的种子。愿你们创造更多的奇迹!
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 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 。( )
2. 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 )
3. 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 )
4. 气愤,抑郁不平。( )
五、 结合作者对地下森林的描写,简要说说地下森林有怎样的“品格”?
六、 作者极力描写峡谷的幽暗、阳光不至、没有生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七、 文章最后一句话?“大自然每一次剧 ( http: / / www.21cnjy.com )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会屈服啊!?”饱含深刻的哲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八、文中““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21·cn·jy·com
九、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是孕 ( http: / / www.21cnjy.com )育人类文明的摇篮。城市与森林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当今世界生态化城市的时代潮流和发展方向。某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www.21-cn-jy.com
假如你是“森林城市与居民生活”综合性学习的小组成员,请你为“市民意见调查表”设计一个问题。
十、调查问题:【写法借鉴】这篇散文运用了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的写作手法,如用山坡上“得意”的小草,衬托出“地下森林”深沉的性格,用山顶与谷底的环境做对比,表现谷底环境的恶劣,对表达中心起到了重要作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片段仿写】请你仔细观察一处景致,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写一个片段。(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 选A。
解析:【分析】B项,“瘠”应读jí;C项,“窥”应读kuī; D项,“懑”应读mèn;
【点评】这是考查学生对生字生词掌握的题,这样的题需要在课堂读课文的认真记忆,生字只有放在词语里面记忆才更容易。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选D。
解析:【分析】“摇头晃脑”应为“装模作样”。
【点评】这是考查词语运用的题,需要逐个把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词语的意思,看放在句子中是否合适即可。21cnjy.com
三、选B。
解析:【分析】A项中“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中的“,”应为“、”;C项中的“?”应为“。”;D项中的“种子”应加引号。2·1·c·n·j·y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需要平时多积累,掌握好各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四、 瘠薄 沉湎 隐姓埋名 愤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词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认读的基础上准确理解词义,避免望文生义,平时多做积累。对词语里面的关键词素要重点理解把握,如“沉湎”的“湎”,“愤懑”的“懑”等。 21·世纪*教育网
五、坚忍顽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 ( http: / / www.21cnjy.com )忍受漫长的生长过程的煎熬; 沉着谦逊,拥有无比丰富的财富,却与世无争,沉默寡言; 乐观豪迈,自信生命力的强大,终究能战胜一切困难,任何时候都不悲伤或消沉; 无私奉献,把伟岸的成材献给人类,用美丽的景色装点大自然; 2-1-c-n-j-y
解析:考查从文中提取信息对形象特点的概括能力。
六、描写峡谷的阳光不至、幽暗、没有生机,从侧面烘托出地下森林在恶劣的条件下顽强生长、绽放生命色彩的勇气。 21*cnjy*com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及对表现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的认识能力。
七、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常常会堕入低 ( http: / / www.21cnjy.com )谷,像大自然的风云变幻、地质变迁考验森林、禽兽的生命适应性一样,考验人群的品质、适应性、耐力,锤炼人群的意志、生命力。历史与现实,个体与群体,莫不如此。【来源:21cnj*y.co*m】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
八、 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葱葱郁郁的地下森林在我的脑海中蔓延开来景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及手法及其作用理解能力。
九、示例:①你认为被评为森林城市对我市有何好处?②你认为成为森林城市能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吗?
解析:【分析】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森林城市与居民生活”,所以在提问题是只要紧扣主题,有实际意义就可以,答案不唯一。21教育网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口语交际能力,实用性很强,在作答时一定要联系实际,紧扣主题。
十、答案(示例):月亮的光芒是柔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她不似太阳那般耀眼夺目,热情四射,但她的宁静之美却深深地吸依着我。她总是在寂静的夜晚默默地为大地添上一抹光亮,让在外的人们能够看清回家的路,她也总会给人们的心头添上一抹温馨之感。
解析:【分析】此题要求“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写一个片段”,在写作中要体现出对比的修辞方法,还要注意字数的要求。www-2-1-cnjy-com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只要按照题目要求来写,有一定文采即可,答案不唯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