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达标训练·提升作业2.7维新变法运动(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达标训练·提升作业2.7维新变法运动(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12 15:5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堂达标训练·提升作业2.7维新变法运动
一、选择题
1.《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 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太平天国运动
2.某同学将所学内容整理如下。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 )
3.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如右图,此译著的主要
写作目的是( )
A.介绍西方科学知识
B.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C.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
D.繁荣祖国的文学事业
4.甲午海战的惨败,再次将中华民族推到危亡的关头。《天演论》的问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发出“眼中未见有此等人”的赞叹。下面各项不属于《天演论》观点的是( )
A.用西方思想来解释维新变法,令人耳目一新
B.宣传“物竞天择”的观点
C.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物,而且在制度
D.批判中国旧有的科举制度
5.甲午战后,面对“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如何自救?中国人对这一时代课题的回答是( )
A.发动了虎门销烟 B.掀起了洋务运动
C.进行了黄海海战 D.发起了维新变法
6.“几个幼稚的秀才和一个少不更事的皇帝,用他们的前程和脑袋,验证了保守势力的强大。”下列事件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
7.“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法时哪一项法令实施的情况( )
A.开放言论 B.开办新式学堂
C.发展农工商业 D.训练新式陆海军
8.八年级(1)班的同学要举行“戊戌变法主题辩论会”,下列不能作为辩论会论据的是( )
A.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的背景下发生的
B.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
C.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9.1898年,紫禁城内发生政变,慈禧太后再度出面掌政,到处搜捕被视为乱党的改革者,原被裁撤的政府部门和各类官职也重新恢复,军政大权则由太后信任的权贵控制。造成此事件发生的原因是(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八国联军 D.太平天国运动
10.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 )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瓜分豆剖,渐露机牙,恐惧回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 ……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义》
(1)康有为是在什么背景下给光绪帝上书的?“瓜分豆剖”和“揭竿斩木”各指什么?光绪帝看到他的上书后怎么做的?
(2)梁启超提到的变法主张在戊戌变法内容中反映为哪几方面?他认为变法的根本是什么?变法达到这一目的了吗?为什么?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符合题意的事件是公车上书。虎门销烟发生在鸦片战争前;洋务运动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为走救国之路,康有为多次上书,请求变法。不做亡国之君,光绪帝下诏变法。反对变法维新,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谭嗣同等慷慨就义。
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结合严复的主要思想及其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来考虑其著作的写作目的。C、D两项显然不对;A项只是他宣传变法思想所选择的一种方式。
【知识延伸】严复的主要思想及影响
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维新变法以自强保种。他的思想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他译述的《天演论》一书出版后,“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等词,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胡适在读书时,老师让学生买《天演论》当读本,要学生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作文,他说:“这种题目自然不是我们十几岁的小孩能发挥的。”但这一点恰好能说明读《天演论》已成为那个时代的风气。胡适评价严复为“介绍近代思想的第一人”,康有为赞叹他为“中国西学第一” 。《天演论》的发表所产生的冲击不仅对当时产生影响,而且影响了几代人,并奠定了严复在中国近代思想界的地位。
4.【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的观点,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认为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物,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才能“自强保种”。D项不符合严复的主张。
5.【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甲午战后”这一时间信息的把握,据此判断只有D项符合题意。
6.【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由材料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有“秀才”和“皇帝”共同参与,并且有“流血牺牲”。A、D两项都是农民阶级掀起的,皇帝不可能参与其中,B项由封建地主阶级掀起,虽然失败了,但未有流血牺牲,A、B、D三项不符合题意。C项是在光绪皇帝支持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杀害了戊戌六君子,光绪帝被囚禁。
【知识拓展】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1)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临亡国的危机。
(2)经济基础: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3)阶级基础: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要求实行变法,改变社会现状。
7.【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争求上书”“悉达天听”等,可知国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故选A。
8.【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故选C。其他三个选项都是关于戊戌变法的正确表述。
【概念链接】维新派
活动于19世纪90年代的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派别之一。以康有为、严复、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主要代表。因受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严重的刺激,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振兴国家而得名。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积极从事变法的理论宣传和组织活动, 先后在北京、上海、湖南等地建立强学会、时务学堂、南学会。
9.【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百日维新的变法措施遭到顽固派的竭力反对。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废除新政诏令。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1898年,紫禁城内发生政变,慈禧太后再度出面掌政”,可知此事件是戊戌政变。故选B。
10.【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谭嗣同是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捕牺牲。在刑场上,他悲愤地吟诵了自己的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可见,B项符合史实。
1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这类问题,正确回答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找出与所学知识的结合点。第(1)题第一问和第三问实际上是考查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开始标志,第二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结合戊戌变法的内容回答即可,第二问依据材料回答即可,第三问和第四问是在考查戊戌变法的结果和失败原因。
答案:(1)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帝国主义瓜分和中国人民起义反抗。光绪帝于1898年6月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实行变法。
(2)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变官制。没有。因为变法触及到顽固派的根本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法令,变法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