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5章第2节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
同步训练
1.根据下表数据分析,哺乳动物和鸟类多样性受到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偷猎 B.栖息地丧失 C.外来物种 D.其他原因
答案:B
解析:解答: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就地保护,主要是指建立自然保护区;②易地保护;③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栖息地的丧失和对野生动物的非法捕猎是导致哺乳动物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鸟类栖息地的丧失是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故B正确,选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保护动物多样性,并且要将知识与图形的转换相联系,难度中等,属于掌握层次。
2.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说罢有效的措施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答案:D
解析:解答: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的多样性,A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B正确; 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正确;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D错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下列哪项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
①乱捕乱杀、乱砍乱伐 ②发展生态农业 ③围湖造田
④生物入侵 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⑥环境污染
A.①③ B.②⑤ C.②④ D.④⑥
答案:B
解析:解答:①乱捕乱杀、乱砍乱伐,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威胁生物的多样性;②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③围湖造田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使生态环境恶化,能够威胁生物多样性;④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能够威胁生物多样性; 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珍贵和濒危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它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 ⑥环境污染环会使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导致生物不能再适应环境而死亡,能够威胁生物多样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颁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法规
C.移入动、植物园进行保护 D.建立濒危植物的种子库
答案:A
解析:解答: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是人们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5.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剧增和经济发展 B.偷猎和过度放牧
C.栖息地的丧失 D.自然条件的恶化
答案:C
解析:解答: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生物必须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得食物、水才能生存,若栖息环境被破坏,生物不能获得食物将无法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单一的农田后,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在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也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素是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故A、B、D错误, C正确,故选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6.近年来,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我国很多地方迅速蔓延,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关于这一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破坏了本地的生态平衡 B.危害本地生物多样性
C.这是外来物种入侵现象 D.引入新生物资源,可大力推广
答案:D
解析:解答:生物入侵指的是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生物入侵的特点是不受时间和国界的限制,并且随着全球贸易的迅速发展和世界各地人们的频繁交往而迅速传播开来。但是引入新生物资源,没有天敌,则会引起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和破坏,需要科学合理引入外来物种。故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外来物种入侵的特点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7.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其根本措施是( )
A.人工喂养 B.建立种质库 C.建动植物园 D.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D
解析:解答: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区,这是最有效的保护动物的措施;易地保护,主要是动物种类极为稀少,栖息环境破坏严重而采取的一种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每一位公民的保护意识,人人都来保护动物这才是最根本的措施。当然动物资源不是不开发展利用,而是要进行规划地,计划地开发和利用,促进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坚决反对盲目地、掠夺式的开发利用。故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动物资源的保护措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8.下列有关保护动物多样性的观点,正确的是( )
A.禁止开发利用任何生物资源
B.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C.彻底消灭有害动物
D.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大力开发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
答案:B
解析:解答: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根本措施是保护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国已建成许多自然保护区,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斑头雁和棕头鸥的,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物种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此外还建立了濒危物种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故A、C、D错误, B正确,故选B。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 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
9.野生濒危物种的种质库主要保存的是( )
A、各种野生植物的种子
B、植物的种子和动物的精子
C、动植物的基因
D、各种植物的种子、标本
答案:B
解析:解答: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等措施;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包括植物的种子库和动物的精子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0.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近年来,由于森林面积的减少,它们的栖息地大大减少,现存的近千只大熊猫被隔离成30多个小群体,这些小群体中,个体最多的不到50只,最少的则不到10只。对上述现象所产生的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交流的机会减少,对繁衍不利 B.有利于大熊猫的进化
C.有利于人们照顾大熊猫 D.人们看不到大熊猫
答案:A
解析:解答:将大熊猫进行隔离成小群体,各个群体之间的基因交流机会减少,近亲繁殖的概率增大,导致大熊猫的成活率降低,不利于生物的繁衍。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的生殖,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动物,在长江里生存繁衍了两干多万年.然而近几十年来.它们的数量迅速减少.导致白鳍豚走向绝灭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客 B.长江中白鳍豚的天敌过多
C.白鳍豚的食物来源不足 D.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
答案:D
解析:解答: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白鳍豚的种群数急剧下降主要是白鳍豚生活的环境受到了破坏.由于滥伐和水土流失,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水域严重淤塞,不能满足白暨豚繁殖的需要.随着工业、农业的发展,大量的污染物和废弃物最终进入长江,长江水质严重退化.每年有160亿立方米污水排放入长江.占中国污水排放总量的40%.其中有约120亿立方米的污水排放是没有经过处理的.因此威胁白鳍豚生存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2.下列动物中,属于我国特产的珍稀哺乳动物的是( )
①娃娃鱼 ②白鳍豚 ③大熊猫 ④扬子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解答:③大熊猫、②白鳍豚都是我国特产的珍稀哺乳动物;而①娃娃鱼则属于两栖类;④扬子鳄属于爬行类。可见B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特有的珍稀动物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3.图中鸟儿“举家迁徙”的无奈之举告诉人们,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
A.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B.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C.控制有害动物的数量
D.宣传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答案:B
解析:解答: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的根本措施。结合分析图中鸟儿“举家迁徙”的无奈之举可知,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的根本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保护生物多样的根本措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4.下列属于我国珍稀动植物的一组是( )
A.大鲵、雪松 B.大熊猫、马尾松
C.金丝猴、珙桐 D.绵羊、水杉
答案:C
解析:解答:A、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雪松是我国常见的裸子植物,不是我国珍稀植物,A错误;
B、大熊猫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着“活化石”之称;马尾松是我国常见的裸子植物,不是我国珍稀植物,B错误;
C、 金丝猴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珙桐又叫 “中国鸽子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C正确;
D、水杉,落叶乔木,杉科水杉属唯一现存种,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有种类,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绵羊是常见的普通动物,不是我国珍稀动物,D错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的分类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5.海南岛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在下列珍稀动物中,生活在海南岛的动物是( )
①东北虎 ②坡鹿 ③大熊猫 ④黑冠长臂猿 ⑤藏羚羊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⑤ D.③④
答案:B
解析:解答:①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分布于亚洲东北部,即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有三百万年进化史。②坡鹿是印度泽鹿的同属,由于它分布在海南西部的丘陵草坡地带,故称海南坡鹿,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③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④黑冠长臂猿(学名:Nomascus nasutus)因臂特别长而得名.现仅见于云南、海南岛,呈零星分布。
⑤藏羚羊是中国重要珍稀物种之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于海拔4600~6000米的荒漠草甸高原、高原草原等环境中可见B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珍稀物种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6.我国的青藏铁路,在穿越可可西里、楚马尔河、加索等自然保护区的路线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这样做( )
A.能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投资
B.体现了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D.体现了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
答案:D
解析:解答:青藏铁路穿过可可西里、楚马尔河、加索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时采取绕避、设置安全通道等措施,这样做的意义是有利于保护当地的野生动物,有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所以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7.被称为“中国鸽子树”的植物是( )
A.桫椤 B.油松 C.珙桐 D.苏铁
答案:C
解析:解答:“中国鸽子树”——珙桐,又名水梨子、鸽子树,原产于我国。珙桐高约十至二十米,树形高大挺拔,是一种很美丽的落叶乔木,世界上著名的观赏树种。开花季节,树上那一对对白色花朵躲在碧玉般的绿叶中,随风摇动,远远望去,仿佛是一群白鸽躲在枝头,摆动着可爱的翅膀。这就是我国特产的珙桐,现在人们习惯称它为“鸽子树”了,鸽子树之所以珍贵,还由于它是植物界中著名的"活化石"之一,植物界中的“大熊猫”。约在100万年前,地球上植被十分丰富,珙桐及其家族非常繁盛,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但在第四纪冰川侵袭后,许多植物惨遭灭绝。珙桐就是在我国中西部偏僻的山区幸存下来的古老植物之一,植物学家称它为“林海中的珍珠”。 它们大都生长在海拔1200-2500米的山地。在分布区内常常可以看到高达30米,直径1米,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为了保护这一古老的孑遗植物,它被国家列为。并把分布区划为国家的自然保护区。故选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珙桐是我国特有一级保护植物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8.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最主要的保护对象是( )
A.东北虎 B.华南虎 C.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D.寒带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解答:我国现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建立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保护斑头雁和棕头鸥建立了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为保护银杉建立了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大熊猫和金丝猴建立了四川的卧龙、王朗、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故A、B、D错误, C正确,故选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9.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场所。截至2011年底,我国已建成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达到2640个,就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下列自然保护区与重点保护的对象或类型一致的是( )
A.盐城沿海滩涂珍禽自然保护区——丹顶鹤和滩涂湿地生态系统
B.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金丝猴及其栖息环境
C.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亚洲象、绿孔雀等动物以及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D.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斑头雁、棕头鸥等鸟类和湿地生态系统
答案:A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其中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最有效的措施,就地保护把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区域划分出来,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保护了珍稀野生动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就地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盐城沿海滩涂珍禽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丹顶鹤和滩涂湿地生态系统;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为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珍希生物;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斑头雁、棕头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白唇鹿、雪豹等。故选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0.有人从国外旅游带回一些当地的特产水果,通过我国海关检查时,这些水果全部被海关扣留。分析水果被海关扣留的原因是( )
A.这些水果的口味不纯
B.超过允许携带的重量
C.可能与我国水果杂交,使水果的品种退化
D.可能携带有外来物种,破坏生态平衡?
答案:D
解析:解答:栖息环境的破坏,偷猎、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多种原因严重威助着生物的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境内适宜的环境,没有天敌的控制,迅速生长和繁殖,数量急增,对当地生物竞争生存的栖息环境,造成灾害,严重威胁生物物种的生存。有人从国外旅游带回一些当地的特产水果,通过我国海关检查时,这些水果全部被海关扣留。分析水果被海关扣留的原因是水果中可能带入未经许可的外来物种,随意引进外来物种,因为没有天敌,引进物种大量繁殖难以控制,不仅是对生物物种造成影响,而且对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故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1.朱鹮是一种稀有珍贵的鸟,原先生活在我国北方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等地。20世纪50年代,我国陕西秦岭山区还有不少朱鹮,后来因大片树林被砍伐,朱鹮失去了营巢繁殖的条件,数量锐减,几乎灭绝。80年代,科学家们经过艰苦搜寻,终于找到了7只朱鹮。现在,在陕西省建立了洋县保护区并经过大力保护,朱鹮已有80多只。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保护朱鹮,在陕西省建立了洋县保护区,这种保护措施属于 。
答案: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
(2)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要在遗传物质、 和 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措施。
答案:物种|生态环境
(3)现在地球上的物种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答案:人类活动破坏环境(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
解析:解答:动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方面。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保护动物多样性就要从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进行。就地保护把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区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样可以保护动物及它们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将动物从栖息环境中移到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繁殖管理,然后向已绝灭的原有分布区实施“再引入”,以恢复野生种群。同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我国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影响。因此,(1)为了保护朱鹮,在陕西省建立了洋县保护区,这种保护措施属于建立自然保护区。 (2)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措施。(3)现在地球上的物种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活动破坏环境(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动物多样性的含义和保护措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2.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尽管人迹罕见的南极洲从未使用过DDT这种农药,那里的企鹅一生也从未离开过南极洲,但人们竟在南极洲的一种企鹅体内发现了高浓度的DDT,其含量比海水中高出百万倍
资料二: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
资料三:2011年日本大地震造成的福岛核电站危机曾引发全球对于核泄漏影响的担忧,事发时有人预测如果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持续流入海洋,海洋生物的生存将面临威胁,甚至会令海洋生物发生“怪诞变异”。
(1)资料一可以说明:生物圈是_______________。洒到农田中的DDT有一部分被植物吸收,还有一些随着雨水流入海洋,被海洋中的生物所吸收,并随着食物链而发生 ,最终到达企鹅体内时,其浓度已经是海水中DDT浓度的百万倍。
答案:统一的整体|生物富集
(2)资料二发生这个结果原因是: 。
答案: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3)资料三核辐射将导致动物发生基因变异,那么这种变异属于_____ _。核辐射将导致海洋动物的死亡或灭绝,海洋动物的灭绝,从根本上是影响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的多样性
解析:解答:(1)生物圈是自然界中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与非生物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生产者与生产者,生产者与生产者之间因食物关系形成的链状联系叫做食物链,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运输的。同时,食物链具有富集的作用,而有对于有毒的物质降解比较少,越是向食物链的后端,积毒越多。资料一可以说明:生物圈是统一的整体。洒到农田中的DDT有一部分被植物吸收,还有一些随着雨水流入海洋,被海洋中的生物所吸收,并随着食物链而发生生物富集,最终到达企鹅体内时,其浓度已经是海水中DDT浓度的百万倍。(2)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超过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即受到破坏,失去平衡。资料二中主要是罩起来,食物链破坏了,虫子失去了天敌,失去了生态平衡。资料二发生这个结果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3)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普遍现象,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可遗传给的后代;不同遗传的变异是由于外界环境引起的,不能遗传给后代。生物的多样性指物种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基础和前提。因此,资料三核辐射将导致动物发生基因变异,那么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核辐射将导致海洋动物的死亡或灭绝,海洋动物的灭绝,从根本上是影响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的多样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3.资料分析:
水葫芦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生长的植物,原产南美洲,在原产地有200多种天敌。它被引入我国用于净化污水,后来漂入自然水域。近几年,疯长的水葫芦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杀手”。以云南昆明滇池为例,水葫芦几乎覆盖了整个湖面,使很多滇池当地水生生物绝迹。
(1)水葫芦在原产地有 控制其数量,不会造成危害。
答案:天敌
(2)水葫芦覆盖滇池整个湖面,滇池当地很多水生植物会因为缺乏 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水生动物随之因为 而死亡。这种外来生物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叫 。
答案:光照|缺乏氧气|生物入侵
(3)请提供2种治理滇池水葫芦问题的方法: ; 。
答案:生物防治|人工处理农药防治
解析:解答:栖息环境的破坏,偷猎、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多种原因严重威助着生物的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境内适宜的环境,没有天敌的控制,迅速生长和繁殖,数量急增,对当地生物竞争生存的栖息环境,造成灾害,严重威胁生物物种的生存。我国盲目引进水葫芦,结果大量繁殖,遮盖了整个滇池水面,这样藻类植物得不到阳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释放出更多的氧气供其它生物呼吸的需要;同时水葫芦的根在水中进行呼吸,细菌和真菌分解死亡的水葫芦,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结果水中的其它生物得到不氧气,造成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引导整个滇池的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状态。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因此,(1)水葫芦在原产地有天敌控制其数量,不会造成危害。(2)水葫芦覆盖滇池整个湖面,滇池当地很多水生植物会因为缺乏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水生动物随之因为缺乏氧气而死亡。这种外来生物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叫生物入侵。(3)治理滇池水葫芦问题的方法有生物防治;人工处理农药防治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入侵的危害和防治方法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4.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物种,它的羊绒比金子还要贵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年来,藏羚羊已濒临灭绝,然而偷猎者的枪声仍不时响起。
⑴这段话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答案:人为的偷猎与破坏
⑵有人建议把藏羚羊引入到动物园圈养起来,这样做将会导致藏羚羊的退化,使其在野生状态下的生活能力 。
答案:下降
⑶为了保护藏羚羊,有人提出组织力量消灭藏羚羊的天敌,这种做法 。供选答案(不可取、可取)
答案:不可取
⑷请你提出两点关于保护藏羚羊的建议。
① ;② 。
答案: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藏羚羊及其栖息环境;②健全法律法规,坚决打击偷猎者
解析:解答:(1)由于藏羚羊的羊绒价格昂贵,偷猎者躲避管理保护人员,钻管理的空子进行非法偷猎藏羚羊,严重威胁藏羚羊的生存,这属于偷猎者的滥捕乱杀威胁了生物的多样性。偷猎者的枪声仍不时响起表明威胁藏羚羊生存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的偷猎与破坏。(2)把藏羚羊引入到动物园圈养起来,破坏了食物链,改变了藏羚羊的生存环境,这样做将会导致藏羚羊的退化,使其在野生状态下的生活能力下降。(3)消灭藏羚羊的天敌,这种做法首先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藏羚羊若失去了天敌的控制,身体素质将严重下降,最终导致藏羚羊数量下降。因此这种做法不可取。(4)保护藏羚羊的建议: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藏羚羊及其栖息环境 ②健全法律法规,坚决打击偷猎者。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5.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记者从“第二届国际生物入侵大会”获悉,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中国确认的外来入侵物种已达544种,成为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资料二:松材线虫等13种主要农林入侵物种每年对我国造成574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时,还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导致生态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引起土著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的消失和灭绝.
(1)请你谈谈有哪些因素影响威胁着生物多样性?
答案:a.改变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如毁林毁草开荒 b.环境污染c.滥捕乱伐 d.外来物种的入侵等;
(2)外来入侵种有哪些特点?
答案:传播能力强;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生命力强;
(3)论述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
答案:外来入侵物种给全球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外来入侵物种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外来入侵物种会因其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外来入侵物种通过改变侵入地的自然生态系统、通过降低物种多样性从而对当地社会、文化产生了严重危害.
(4)假如你在生活中发现一外来入侵种,你会怎么做?
答案:在发现外来物种具有潜在的入侵性或者已经入侵时,应该尽快采取清除、抑制、控制等措施,以降低负面影响.控制方法应该为社会、文化和道德所接受,要有效无污染、而且不能危害本地动植物、人类以及家畜及农作物.需要制定控制计划,包括确定主要的目标物种、控制区域、控制方法和时间.采用的方法应经过充分论证,以确保其有效性,避免引起更大的生态破坏.同时需要和当地居民达成共识,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解析:解答:(1)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森林面积减少会使生物的栖息地减少等多种原因.(2)外来入侵种的特点:传播能力强(如美国白蛾,薇甘菊,紫茎泽兰,凤眼莲,水盾草);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谷斑皮蠹);生命力强(如马铃薯金线虫)(3)外来入侵物种给全球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外来入侵物种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外来入侵物种会因其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外来入侵物种通过改变侵入地的自然生态系统、通过降低物种多样性从而对当地社会、文化产生了严重危害.(4)在发现外来物种具有潜在的入侵性或者已经入侵时,应该尽快采取清除、抑制、控制等措施,以降低负面影响.控制方法应该为社会、文化和道德所接受,要有效无污染、而且不能危害本地动植物、人类以及家畜及农作物.需要制定控制计划,包括确定主要的目标物种、控制区域、控制方法和时间.采用的方法应经过充分论证,以确保其有效性,避免引起更大的生态破坏.同时需要和当地居民达成共识,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破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1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