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上海市2024年化学中考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上海市2024年化学中考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5-21 12:10:51

文档简介

上海市2024年化学中考试题
1.(2024·上海市)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镁 B.铁 C.铜 D.银
2.(2024·上海市)缺氮元素,玉米叶片会发黄,以下属于氮肥的是(  )
A.碳酸钾 B.磷酸钙 C.氯化钙 D.NH4HCO3
3.(2024·上海市)能使石蕊变红的是(  )
A.石灰水 B.食盐水 C.白醋 D.酒精
4.(2024·上海市)以下哪个是氧化物(  )
A.红磷 B.金刚石 C.二氧化锰 D.H2SO4
5.(2024·上海市)以下有关硝酸钾的性质中,能判定其含钾元素是(  )
A.固体白色 B.溶于水
C.没有气味 D.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
6.(2024·上海市)关于CO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毒 B.高温条件下可以还原氧化铁
C.密度比空气大 D.有刺激性气味
7.(2024·上海市)氦气能代替氢气充飞艇,其优势在于(  )
A.通电能发光 B.无气味
C.化学性质稳定 D.密度小
8.(2024·上海市)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9.(2024·上海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蔗糖溶于水,分子变小 B.酒精燃烧生成新分子
C.氧气液化,分子间距变大 D.冰融化成水,分子数变多
10.(2024·上海市)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气体发生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开旋塞之后,试管中稀盐酸体积减少
B.打开旋塞之后,有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C.闭合旋塞后试管内气压减小
D.闭合旋塞后漏斗内液面上升
11.(2024·上海市)能用碱石灰(含CaO和NaOH固体)干燥的气体具备哪些性质(  )
A.密度大于空气 B.可溶于水
C.不与CaO、NaOH反应 D.不可燃
12.(2024·上海市)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后,不变的是(  )
A.铜元素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质质量 D.溶液质量
13.(2024·上海市)质量分数分别为2%(甲)、4%(乙)、6%(丙)的三份氢氧化钠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是饱和溶液
B.甲乙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为6%
C.取100g丙溶液加200g水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为2%
D.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份溶液中,甲的水最多
14.(2024·上海市)我国青铜器的铸造和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探寻铜锈的奥秘有利于保护青铜文物。
(1)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方程式   。
(2)青铜器在自然环境下会产生铜锈,铜锈中包含CuO、Cu2O(氧化亚铜)、Cu2(OH)2CO3(碱式碳酸铜)等。
①产生氧化铜的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②CuO、Cu2O在青铜器表面形成的保护层可以减缓锈蚀。
Cu2O中Cu的化合价为   价。若用稀盐酸来除铜锈,会破坏保护层,写出CuO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为保护青铜文物,要抑制CuO和Cu2O转化疏松的Cu2(OH)2CO3。
Cu2(OH)2CO3含   种元素。在上述转化过程中,空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除了氧气还有   。
15.(2024·上海市)碳酸锂(Li2CO3)是制备锂电池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经常需要对碳酸锂粗产品(主要杂质为NaCl)进行除杂操作,这样制备得到的较为纯净的碳酸锂才能用于锂电池生产。
(1)含有NaCl的Li2CO3是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查阅资料】Li2CO3与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g水)如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Li2CO3 1.54 1.33 1.17 1.01 0.85 0.72
NaCl 35.7 36.0 36.6 37.3 38.0 39.8
①随着温度的升高,Li2CO3的溶解度   (选填“减小”或“增大”)。
②80℃时,NaCl的溶解度为   g/100g水。
(3)工业上对碳酸锂提纯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①步骤Ⅱ、Ⅲ需要加热的原因是   。
②室温下,滤液B是Li2CO3的   溶液
(4)某同学认为可以采用大量蒸发浓缩,并趁热过滤的操作来提纯,这一操作的目的   。请写出此方案的一条缺点   。
16.(2024·上海市)
(1)氢气燃烧的火焰颜色   。
(2)氢气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通过   (填基本反应类型)生成水。
(3)为了进一步确定水的组成,氢气应在   (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4)氢气燃烧消耗32g氧气,生成   mol水。
(5)水分解生成氢气和Y,为了确定Y的组成,需要测量什么量
17.(2024·上海市)相同温度下,相同质量均由氢氧化钙、碳酸钙组成的a、b样品,分别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足量碳酸钠,过滤后得到碳酸钙的质量分别为A、B克。
(1)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的方程式为   。
(2)若A>B,请分析a样品中氢氧化钙含量更多的原因。
(3)材料:水泥反碱,也称水泥起霜,是一种墙面出现白霜的现象。已知墙体在下雨天会出现“泛白”现象,过程如图所示,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下雨天墙体出现“泛白”现象的原因: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所给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镁>铁>铜>银,所以镁的金属活动性最强。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
2.【答案】D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A、碳酸钾中含有植物所需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B、磷酸钙中含有植物所需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钙中不含植物所需氮元素,不是氮肥,不符合题意;
D、碳酸氢铵中含有植物所需氮元素,属于氮肥,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肥的分类分析,植物所需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含氮元素的化肥为氮肥,含磷元素的化肥为磷肥,含钾元素的化肥为钾肥,含两种或以上营养元素的为复合肥。
3.【答案】C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石灰水呈碱性,能使石蕊变红,不符合题意;
B、食盐水呈中性,不能使石蕊变色,不符合题意;
C、白醋呈酸性,能使石蕊变红,符合题意;
D、酒精呈中性,不能使石蕊变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石蕊溶液遇碱性溶液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酸性溶液变红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红磷只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只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由锰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D、 H2SO4 由氢、硫、氧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焰色反应
【解析】【解答】碳酸钠等不含钾元素的物质也呈白色、溶于水且没有气味,但只有含钾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呈紫色,则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可判断钾元素。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钾元素的焰色反应颜色分析。
6.【答案】B
【知识点】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A、CO有毒,不符合题意;
B、CO具有还原性,高温条件下可以还原氧化铁,符合题意;
C、CO密度比空气略小,不符合题意;
D、CO没有刺激性气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有毒,具有还原性分析。
7.【答案】C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 氦气和氢气密度都比空气小,但氢气具有可燃性,氦气能代替氢气充飞艇其优势在于化学性质稳定。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氦气密度比空气小,具有可燃性、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8.【答案】A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方程式书写原则分析,书写方程式首先要尊重客观事实,即正确书写出该反应中涉及到的物质的化学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按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配平。
9.【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蔗糖溶于水,是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去,分子大小不变 ,不符合题意;
B、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新分子,符合题意;
C、氧气液化,分子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
D、 冰融化成水, 分子间隔发生变化,分子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大小不变,物质状态的变化是分子间隔的变化。
10.【答案】D
【知识点】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A、 打开旋塞之后,长颈漏斗中盐酸进入试管,试管中稀盐酸体积增加,不符合题意;
B、 打开旋塞之后,盐酸进入试管中,与石灰石接触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观察到有气泡产生,长颈漏斗浸入液面以下,气体不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不符合题意;
C、 闭合旋塞后气体不能导出,试管内气压增加 ,不符合题意;
D、 闭合旋塞后试管内压强增加,将液体压入漏斗中,漏斗内液面上升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装置 打开旋塞之后,长颈漏斗中盐酸进入试管,反应发生,关闭旋塞,气体不能导出,试管内压强增大,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分析。
11.【答案】A,C
【知识点】根据烧碱、生石灰、碱石灰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
【解析】【解答】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与密度、溶解性、可燃性无关,但必须是不与 CaO、NaOH反应 的气体。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须不能与碱石灰成分发生反应分析。
12.【答案】A,B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后铜元素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B、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无水生成,溶剂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C、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溶质质量减小,符合题意;
D、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后因溶质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减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
【分析】根据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分析。
13.【答案】C,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乙的质量分数小于丙,则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 甲乙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为在2%-4%之间,一定小于6% ,不符合题意;
C、 取100g丙溶液加200g水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为,符合题意;
D、甲的质量分数最小,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份溶液中,甲的溶质最少,则水最多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根据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高,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14.【答案】(1)C+2CuO2Cu+CO2↑
(2)化学变化;+1;CuO+2HCl=CuCl2+H2O;4;二氧化碳和水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 木炭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C+2CuO2Cu+CO2↑。
(2) ①产生氧化铜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u2O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Cu的化合价为+1价,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方程式为CuO+2HCl=CuCl2+H2O。 Cu2(OH)2CO3含铜、氢、氧、碳四种元素,由 Cu2(OH)2CO3的元素组成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 上述转化过程中,空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除了氧气还有二氧化碳和水。
【分析】(1)根据木炭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15.【答案】(1)混合物
(2)减小;38.0
(3)降低碳酸锂的溶解度,使其更多析出;饱和
(4)提高碳酸锂的产量;使氯化钠析出,造成产品不纯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 含有NaCl的Li2CO3 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2)由表中数据可知, 随着温度的升高,Li2CO3的溶解度减小。 80℃时,NaCl的溶解度为38.0g /100g水。
(3) ①步骤Ⅱ、Ⅲ需要加热是由于碳酸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加热可降低碳酸锂的溶解度,使其更多析出。 ②滤液B是析出碳酸锂后的溶液,室温下,滤液B是Li2CO3的饱和溶液。
(4) 采用蒸发浓缩,并趁热过滤的操作来提纯,是为了防止碳酸锂溶解,提高碳酸锂的产量,但此方案可能会使氯化钠析出,造成产品不纯。
【分析】(1)根据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分析;
(2)根据碳酸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及表中所给数据分析;
(3)根据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分析;
(4)根据蒸发浓缩时氯化钠可能会析出分析。
16.【答案】(1)淡蓝色
(2)化合反应
(3)氧气
(4)2
(5)反应的水的体积,生成Y的体积和密度
【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量及相关计算;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 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 氢气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发生的是化合反应。
(3)要确定水的组成,因空气中有其它元素干扰,所以应在氧气中燃烧。
(4)氢气燃烧生成32g氧气,由氧元素质量守恒可知,生成水的质量为,即2mol.
(5) 水分解生成氢气和Y,为了确定Y的组成,需确定生成物的质量及种类,则需测量反应的水的体积,生成Y的体积和密度。
【分析】(1)根据氢气燃烧现象分析;
(2)根据多变一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分析;
(3)根据空气除氧气外还含有其它气体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由反应氧气的质量确定生成水的量分析;
(5)根据利用电解水验证水的组成需确定生成物的种类、质量等分析。
17.【答案】(1)CaCl2+Na2CO3=CaCO3↓+2NaCl
(2)相等质量的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中氢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大于碳酸钙,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相等质量的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经转化后氢氧化钙所得碳酸钙质量大(合理即可)
(3)Ca(OH)2+CO2=CaCO3↓+H2O
(4)氢氧化钙随水分迁移到墙面,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且随水的蒸发,氢氧化钙固体也会析出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碱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 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2)氢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碳酸钙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即相等质量的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中氢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大于碳酸钙,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 则相等质量的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经转化后氢氧化钙所得碳酸钙质量大,若A>B,说明 a样品中氢氧化钙含量更多 。
(3)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4)下雨天墙中的氢氧化钙随水分迁移到墙面,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且随水的蒸发,氢氧化钙固体也会析出。
【分析】(1)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钙与碳酸钙中钙元素的含量确定等质量的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中氢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大于碳酸钙,结合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
(4)根据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能反应且水份蒸发,氢氧化钙析出分析。
1 / 1上海市2024年化学中考试题
1.(2024·上海市)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镁 B.铁 C.铜 D.银
【答案】A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所给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镁>铁>铜>银,所以镁的金属活动性最强。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
2.(2024·上海市)缺氮元素,玉米叶片会发黄,以下属于氮肥的是(  )
A.碳酸钾 B.磷酸钙 C.氯化钙 D.NH4HCO3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解答】A、碳酸钾中含有植物所需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B、磷酸钙中含有植物所需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钙中不含植物所需氮元素,不是氮肥,不符合题意;
D、碳酸氢铵中含有植物所需氮元素,属于氮肥,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肥的分类分析,植物所需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含氮元素的化肥为氮肥,含磷元素的化肥为磷肥,含钾元素的化肥为钾肥,含两种或以上营养元素的为复合肥。
3.(2024·上海市)能使石蕊变红的是(  )
A.石灰水 B.食盐水 C.白醋 D.酒精
【答案】C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石灰水呈碱性,能使石蕊变红,不符合题意;
B、食盐水呈中性,不能使石蕊变色,不符合题意;
C、白醋呈酸性,能使石蕊变红,符合题意;
D、酒精呈中性,不能使石蕊变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石蕊溶液遇碱性溶液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酸性溶液变红分析。
4.(2024·上海市)以下哪个是氧化物(  )
A.红磷 B.金刚石 C.二氧化锰 D.H2SO4
【答案】C
【知识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红磷只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只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由锰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D、 H2SO4 由氢、硫、氧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5.(2024·上海市)以下有关硝酸钾的性质中,能判定其含钾元素是(  )
A.固体白色 B.溶于水
C.没有气味 D.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
【答案】D
【知识点】焰色反应
【解析】【解答】碳酸钠等不含钾元素的物质也呈白色、溶于水且没有气味,但只有含钾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呈紫色,则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可判断钾元素。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钾元素的焰色反应颜色分析。
6.(2024·上海市)关于CO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毒 B.高温条件下可以还原氧化铁
C.密度比空气大 D.有刺激性气味
【答案】B
【知识点】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解析】【解答】A、CO有毒,不符合题意;
B、CO具有还原性,高温条件下可以还原氧化铁,符合题意;
C、CO密度比空气略小,不符合题意;
D、CO没有刺激性气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有毒,具有还原性分析。
7.(2024·上海市)氦气能代替氢气充飞艇,其优势在于(  )
A.通电能发光 B.无气味
C.化学性质稳定 D.密度小
【答案】C
【知识点】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 氦气和氢气密度都比空气小,但氢气具有可燃性,氦气能代替氢气充飞艇其优势在于化学性质稳定。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氦气密度比空气小,具有可燃性、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8.(2024·上海市)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方程式书写原则分析,书写方程式首先要尊重客观事实,即正确书写出该反应中涉及到的物质的化学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按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配平。
9.(2024·上海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蔗糖溶于水,分子变小 B.酒精燃烧生成新分子
C.氧气液化,分子间距变大 D.冰融化成水,分子数变多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蔗糖溶于水,是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去,分子大小不变 ,不符合题意;
B、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新分子,符合题意;
C、氧气液化,分子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
D、 冰融化成水, 分子间隔发生变化,分子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大小不变,物质状态的变化是分子间隔的变化。
10.(2024·上海市)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气体发生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开旋塞之后,试管中稀盐酸体积减少
B.打开旋塞之后,有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C.闭合旋塞后试管内气压减小
D.闭合旋塞后漏斗内液面上升
【答案】D
【知识点】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A、 打开旋塞之后,长颈漏斗中盐酸进入试管,试管中稀盐酸体积增加,不符合题意;
B、 打开旋塞之后,盐酸进入试管中,与石灰石接触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观察到有气泡产生,长颈漏斗浸入液面以下,气体不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不符合题意;
C、 闭合旋塞后气体不能导出,试管内气压增加 ,不符合题意;
D、 闭合旋塞后试管内压强增加,将液体压入漏斗中,漏斗内液面上升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装置 打开旋塞之后,长颈漏斗中盐酸进入试管,反应发生,关闭旋塞,气体不能导出,试管内压强增大,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分析。
11.(2024·上海市)能用碱石灰(含CaO和NaOH固体)干燥的气体具备哪些性质(  )
A.密度大于空气 B.可溶于水
C.不与CaO、NaOH反应 D.不可燃
【答案】A,C
【知识点】根据烧碱、生石灰、碱石灰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
【解析】【解答】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与密度、溶解性、可燃性无关,但必须是不与 CaO、NaOH反应 的气体。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气体须不能与碱石灰成分发生反应分析。
12.(2024·上海市)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后,不变的是(  )
A.铜元素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质质量 D.溶液质量
【答案】A,B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后铜元素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B、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无水生成,溶剂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C、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溶质质量减小,符合题意;
D、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后因溶质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减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
【分析】根据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分析。
13.(2024·上海市)质量分数分别为2%(甲)、4%(乙)、6%(丙)的三份氢氧化钠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是饱和溶液
B.甲乙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为6%
C.取100g丙溶液加200g水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为2%
D.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份溶液中,甲的水最多
【答案】C,D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乙的质量分数小于丙,则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 甲乙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为在2%-4%之间,一定小于6% ,不符合题意;
C、 取100g丙溶液加200g水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为,符合题意;
D、甲的质量分数最小,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份溶液中,甲的溶质最少,则水最多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根据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高,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14.(2024·上海市)我国青铜器的铸造和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探寻铜锈的奥秘有利于保护青铜文物。
(1)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方程式   。
(2)青铜器在自然环境下会产生铜锈,铜锈中包含CuO、Cu2O(氧化亚铜)、Cu2(OH)2CO3(碱式碳酸铜)等。
①产生氧化铜的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②CuO、Cu2O在青铜器表面形成的保护层可以减缓锈蚀。
Cu2O中Cu的化合价为   价。若用稀盐酸来除铜锈,会破坏保护层,写出CuO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为保护青铜文物,要抑制CuO和Cu2O转化疏松的Cu2(OH)2CO3。
Cu2(OH)2CO3含   种元素。在上述转化过程中,空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除了氧气还有   。
【答案】(1)C+2CuO2Cu+CO2↑
(2)化学变化;+1;CuO+2HCl=CuCl2+H2O;4;二氧化碳和水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 木炭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 C+2CuO2Cu+CO2↑。
(2) ①产生氧化铜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u2O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Cu的化合价为+1价,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方程式为CuO+2HCl=CuCl2+H2O。 Cu2(OH)2CO3含铜、氢、氧、碳四种元素,由 Cu2(OH)2CO3的元素组成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 上述转化过程中,空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除了氧气还有二氧化碳和水。
【分析】(1)根据木炭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15.(2024·上海市)碳酸锂(Li2CO3)是制备锂电池的重要原料。工业上经常需要对碳酸锂粗产品(主要杂质为NaCl)进行除杂操作,这样制备得到的较为纯净的碳酸锂才能用于锂电池生产。
(1)含有NaCl的Li2CO3是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查阅资料】Li2CO3与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g水)如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Li2CO3 1.54 1.33 1.17 1.01 0.85 0.72
NaCl 35.7 36.0 36.6 37.3 38.0 39.8
①随着温度的升高,Li2CO3的溶解度   (选填“减小”或“增大”)。
②80℃时,NaCl的溶解度为   g/100g水。
(3)工业上对碳酸锂提纯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①步骤Ⅱ、Ⅲ需要加热的原因是   。
②室温下,滤液B是Li2CO3的   溶液
(4)某同学认为可以采用大量蒸发浓缩,并趁热过滤的操作来提纯,这一操作的目的   。请写出此方案的一条缺点   。
【答案】(1)混合物
(2)减小;38.0
(3)降低碳酸锂的溶解度,使其更多析出;饱和
(4)提高碳酸锂的产量;使氯化钠析出,造成产品不纯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 含有NaCl的Li2CO3 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2)由表中数据可知, 随着温度的升高,Li2CO3的溶解度减小。 80℃时,NaCl的溶解度为38.0g /100g水。
(3) ①步骤Ⅱ、Ⅲ需要加热是由于碳酸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加热可降低碳酸锂的溶解度,使其更多析出。 ②滤液B是析出碳酸锂后的溶液,室温下,滤液B是Li2CO3的饱和溶液。
(4) 采用蒸发浓缩,并趁热过滤的操作来提纯,是为了防止碳酸锂溶解,提高碳酸锂的产量,但此方案可能会使氯化钠析出,造成产品不纯。
【分析】(1)根据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分析;
(2)根据碳酸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及表中所给数据分析;
(3)根据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分析;
(4)根据蒸发浓缩时氯化钠可能会析出分析。
16.(2024·上海市)
(1)氢气燃烧的火焰颜色   。
(2)氢气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通过   (填基本反应类型)生成水。
(3)为了进一步确定水的组成,氢气应在   (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4)氢气燃烧消耗32g氧气,生成   mol水。
(5)水分解生成氢气和Y,为了确定Y的组成,需要测量什么量
【答案】(1)淡蓝色
(2)化合反应
(3)氧气
(4)2
(5)反应的水的体积,生成Y的体积和密度
【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量及相关计算;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1) 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 氢气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发生的是化合反应。
(3)要确定水的组成,因空气中有其它元素干扰,所以应在氧气中燃烧。
(4)氢气燃烧生成32g氧气,由氧元素质量守恒可知,生成水的质量为,即2mol.
(5) 水分解生成氢气和Y,为了确定Y的组成,需确定生成物的质量及种类,则需测量反应的水的体积,生成Y的体积和密度。
【分析】(1)根据氢气燃烧现象分析;
(2)根据多变一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分析;
(3)根据空气除氧气外还含有其它气体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由反应氧气的质量确定生成水的量分析;
(5)根据利用电解水验证水的组成需确定生成物的种类、质量等分析。
17.(2024·上海市)相同温度下,相同质量均由氢氧化钙、碳酸钙组成的a、b样品,分别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足量碳酸钠,过滤后得到碳酸钙的质量分别为A、B克。
(1)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的方程式为   。
(2)若A>B,请分析a样品中氢氧化钙含量更多的原因。
(3)材料:水泥反碱,也称水泥起霜,是一种墙面出现白霜的现象。已知墙体在下雨天会出现“泛白”现象,过程如图所示,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下雨天墙体出现“泛白”现象的原因:   。
【答案】(1)CaCl2+Na2CO3=CaCO3↓+2NaCl
(2)相等质量的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中氢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大于碳酸钙,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相等质量的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经转化后氢氧化钙所得碳酸钙质量大(合理即可)
(3)Ca(OH)2+CO2=CaCO3↓+H2O
(4)氢氧化钙随水分迁移到墙面,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且随水的蒸发,氢氧化钙固体也会析出
【知识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碱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 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2)氢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碳酸钙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即相等质量的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中氢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大于碳酸钙,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 则相等质量的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经转化后氢氧化钙所得碳酸钙质量大,若A>B,说明 a样品中氢氧化钙含量更多 。
(3)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4)下雨天墙中的氢氧化钙随水分迁移到墙面,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且随水的蒸发,氢氧化钙固体也会析出。
【分析】(1)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钙与碳酸钙中钙元素的含量确定等质量的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中氢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大于碳酸钙,结合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
(4)根据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能反应且水份蒸发,氢氧化钙析出分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