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9章第2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9章第2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步训练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7.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6-14 08:5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9章第2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和物质循环同步训练
1.在一个由草、兔、狐组成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狐大量灭杀,兔群的数量将会( )
A.上升 B.先上升后下降 C.下降 D.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B
解析:解答:生态平衡是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例总是会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食物链将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关系表示出来的链状结构。根据题中形成的食物链是草→兔→狐,如果捕食了狐,兔的天敌少了,兔就会因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兔的数量就会增多,但是同时兔需要的食物就会多了,植物就会减少了,当植物减少,有一部分兔因不得不到食物也会减少,所以兔的变化是先增多后减少。故选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平衡的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草←虫←鸟 B.草→虫→鸟
C.阳光→草→虫→鸟 D.阳光←草←虫←鸟
答案:B
解析:解答:食物链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关系表示出来的链状结构。食物链的书写一定要从生产者开始写,如羊→狼就不是一条食物链,因为没有从生产者开始写,正确的应是草→羊→狼。注意箭头指向吃的一方,如狼吃羊,那狼是吃的一方,羊是被吃的一方,所以箭头指向狼。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食物链中越后的生物,数量越少。故选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食物链的概念和正确写法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是( )
A.虽然二者是各自独立的过程,但它们是同时进行的
B.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储存、转移和释放
C.先有物质循环,然后才有能量流动
D.由于有了能量的流动,所以才有了物质循环
答案:B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递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储存、转移和释放,因此,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时进行;故选: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4.自然界中,一个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的显著标志是( )
A.消费者大量减少 B.生产者大量减少
C.分解者大量减少 D.环境污染严重
答案:B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产生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绿色植物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起点。生产者受到严重破坏时,生态系统的功能就难以维持,生物种类将减少,食物网将简化,大量生物的死亡甚至绝灭,整个生态系统会遭到严重破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5.要提高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增加食物网中的生物种类 B.减少分解者的数目
C.改变环境的温度 D.减少消费者的数目
答案:A
解析:解答: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者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就越强,反之,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在一定限度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6.一个天然湖泊生态系统中,肉食性鱼总比草食性鱼的数量少得多。这是由于( )
A.湖泊中鱼的密度太大
B.湖泊中氧气不足
C.水鸟叼走肉食性鱼苗过多
D.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
答案:D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成为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下一个营养级只能从上一个营养级中获得10%——20%的能量,因此,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肉食性鱼比草食性鱼所处的营养级高,获得的能量少,因此数量也少。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7.“猪——沼气——作物”是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作物)、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分解者)四部分组成。有关该生态农业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作物、猪、人和分解者组成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作物→猪→人
D.该生态系统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答案:D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故A.由作物、猪、人和分解者组成生态系统说法错误,该生态农业模式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物质多级循环利用,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故D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过程中逐步消耗
B.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单方向、不循环的
C.在一条食物链中,消费者的级别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多
D.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答案:C
解析:解答: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因此,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例如:第一营养级:草,固定的太阳能为1000千焦,则第三营养级最多能获得多少千焦?(40千焦),由此可以得出: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过程中逐步消耗;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因此在一条食物链中,消费者的级别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可见C符合题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9.在草→兔→鹰食物链中,鹰所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A.太阳能 B.草 C.兔 D.草和兔
答案:A
解析:解答:食物链:草→田鼠→鹰中,鹰吃田鼠,鹰获得的能量来自田鼠;田鼠吃草,田鼠获得的能量来自草;草体内的能量,是草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因此鹰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故选: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0.能量沿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是( )
A.循环往复的
B.单向流动,并且逐级递减
C.单向流动,并且逐级增加的
D.没有任何规律的
答案:B
解析:解答: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有三种去路,一个是被植物体自身利用,用来进行自身的生命活动以及产生没有作用的热量;第二个是储存在自己体内的有机物中;第三个是被其它动物等消费者消耗。当绿色植物被植食性动物如牛马等取食后,那么这些有机物转变成这些动物体内的有机物,被这些动物的生命活动所消耗,同时也产生热量。当然这些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中的能量也分被分解者分解。植食性的动物又会被肉食性的动物所捕食,那么有机物又转变成这些动物的体内的有机物,又会被消耗。这样由原来的太阳所获的光能,在一级一级的营养级中,能量就变成有机物的形式、植物和动物生命活动的消耗能量和没用作用的热能三种形式存在。而在这三种的形式中每一种的形式都是不能够回收的。所以能量只能从第一级向最后一级迁移,并且在迁移的过程中不可逆转,即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而物质流动的特点则是反复循环的。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 )
A.照射到该系统的全部太阳能
B.照射到该系统所有植物体上的全部太阳能
C.该系统所有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D.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的全部太阳能
答案:C
解析:解答: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这些能量以有机物的形式贮存在植物体中,故选: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2.在草→兔→狐食物链中,狐属于( )
A.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B.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C.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D.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答案:D
解析:解答: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利用自己制造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并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遗体中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消费者一般指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再者,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在一条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都是生产者。 第二营养级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属于次级消费者。故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食物链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3.如果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大量减少,大气中急剧增加的成分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甲烷 D.一氧化氮
答案:B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如果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大量减少,那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会不断增多,氧气就会不断减少。故选: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4.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要使E的产量最高,把能量集中引向E的食物链应是( )
A.A→B→C→E B.A→B→E C.A→D D.A→B→C
答案:B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由于生物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骨骼、皮毛等难以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利用,造成了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地说,再输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要使E的产量最高,把能量集中引向E的食物链应是最短的那条食物链,即:A→B→E。故选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5.对“草→昆虫→食虫鸟→鹰”这条食物链的正确叙述是( )
A.有4个营养级,2个次级消费者
B.有3个营养级,1个生产者
C.食虫鸟是第3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D.有3个营养级,3个消费者
答案:C
解析:解答:A、食物链有4个营养级,1个次级消费者,A错误;B、食物链有4个营养级,1个生产者,B错误;C、食物链食虫鸟是第3营养级,次级消费者,C正确;D、食物链有4个营养级,3个消费者,D错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食物链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6.如图是以每一营养级生物的多少而绘制的,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一条食物链与图相符合( )
A.1→2→3 B.2→1→3 C.3→2→1 D.2→3→1
答案:A
解析:解答: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中植物的数量大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大于肉食性动物数量,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植物。如图1的数量最多,应该是植物,1是食物链的起始端,故A符合题意。故选: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7.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从生产者(第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哪一条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 )
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
B.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
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答案:D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例如:第一营养级:草,固定的太阳能为1000千焦,则第三营养级最多能获得多少千焦?(40千焦);由此可以得出: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由此可知,食物链中,假设蚱蜢与鼠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那么,选项D的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故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8.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
A.甲→乙→丙→丁 B.丙→丁→甲→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答案:C
解析:解答:由于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且逐级递减。在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越往后数量越少。根据数量的多少可以从多到少排序即食物链:丙→丁→乙→甲。因此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故选: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9.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切断下列哪个过程,碳循环就基本停止( )
A.工厂等使用煤和石油 B.动物的呼吸作用
C.微物生态平衡分解作用 D.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D
解析:解答:碳循环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中。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和氧气,有机物存在于植物体中,故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二氧化碳进入植物体是通过光合作用。故选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0.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内碳元素的最终来源是( )
A.食物所含有机物中的碳 B.非生物界中的碳酸盐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生态系统中生产者
答案:C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植物利用,因此动物体中碳元素的最终来源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故选: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1.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有 、 、 和 。
答案:水|阳光|空气|温度
(2)图中直接影响兔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
答案:禾谷类
(3)图中的生产者是 。
答案:禾谷类和水草
(4)禾谷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答案: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5)一段时间内,人们为了保护农作物,大量消灭昆虫和兔,则 的数量会明显减少。
答案:食虫鸟
(6)写出该生态系统的三条食物链。
① ;
② ;
③ 。
答案:①水草→鱼 ②禾谷类→兔 ③禾谷类→昆虫→食虫鸟
解析:解答:试题分析:态系统是指一定的区域内生物与环境之间形成的统一整体,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给植物和动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是指动物和人,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分解动物植物的遗体或是遗迹;非生物因素是指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和湿度等。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因食物关系形成的链状联系,许多条食物链就形成了食物网,一般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向后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等,至少由2—3个环节组成。因此,(1)影响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分和温度等。(2)图中直接影响兔生活的生物因素有禾谷类。(3)图中的生产者是禾谷类和水草。(4)禾谷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5)一段时间内,人们为了保护农作物,大量消灭昆虫和兔,则食虫鸟的数量会明显减少。(6)写出该生态系统的三条食物链。水草→鱼、禾谷类→兔、禾谷类→昆虫→食虫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链的写法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2.请根据下列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示回答问题:
⑴.请写出图中一条最长的食物链___ ___。
答案:绿色植物→鼠→蛇→鹰(或绿色植物→食草昆虫→吃虫的鸟→鹰或绿色植物→兔子→蛇→鹰)
⑵.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铅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存铅最多的生物是_ _____。
答案:鹰
⑶.图中②代表的重要生理作用是___ ___。
答案:呼吸作用
⑷.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强的原因是____ __。
答案: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大
解析:解答:⑴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草原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是绿色植物→食草昆虫→吃虫的鸟→鹰或绿色植物→鼠→蛇→鹰或者绿色植物→兔子→蛇→鹰,这几条食物链都有4个营养级。
⑵、铅是重金属,重金属进入生物体内后,不能被分解,也不易被排出,因此,会随着食物链而逐渐积累,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体内的铅含量最高。鹰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消费者,故鹰体内的铅含量最高。
⑶、绿色植物经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故②表示呼吸作用。
⑷、农田生态系统中,以农作物为主,动植物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害的能力较差,是自动调节能力最小的生态系统,故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强的原因是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大。
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3.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缺少的一个重要箭头是 (从何处到何处)。
答案:从大气CO2到绿色植物
(2)图中在A过程中起作用的生态系统的功能成分是 。
答案:分解者
(3)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相对稳定,在于生态系统具有 。目前,图中的 过程,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导致了全球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答案:自我调节能力|D
(4)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是: 和 。
答案:全球性|物质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解析:解答: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关键步骤是从大气CO2到绿色植物,保证二氧化碳进入群落。⑵动植物遗体是有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将其分解为无机物。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相对稳定;化石燃料的燃烧,被固定的碳在短时间内被快速的释放出来,打破了物质循环的平衡状态。⑷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全球性和物质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4.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中,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动物与植物通过 (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
答案:生产|吃与被吃(捕食与被捕食)
(2)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且能量传递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在平衡状态下,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答案:动物(牛)|光
(3)植物和动物死亡后,尸体不会堆积如山,是因为细菌、真菌等分解者能将尸体中的 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
答案:有机物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如题干中的植物;图中的牛为动物,属于消费者,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中,并释放能量;分解者主要指细菌、真菌,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称为食物链。如植物→牛。
(2)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在生态系统中,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别越高,所获得能量就越少,生物的数量就越少。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动物。但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
(3)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植物和动物死亡后,尸体才不会堆积如山的。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5.生态学家用能量金字塔模型来体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在能量金字塔中,高一级的营养级叠加在低一级的营养级上面,而底部主要是绿色植物,为第一营养级.能量金字塔的每一层代表每个营养级最多获得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它转化成化学能,固定在制造的有机物中,输入到第一营养级.
答案:太阳能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通过   依次传递的.
答案:食物链
(3)由图可以看出,下一营养级只能利用到上一营养级大约   的能量.
答案:10%
(4)能量金字塔说明,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
答案: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在生态系统中,与能量流动不同的是,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碳元素是蛋白质、脂类及其他重要有机物的组成元素,主要以   的形式参与循环.
答案:二氧化碳
解析:解答:(1)生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太阳,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
(3)生态系统中,在输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大约有10%~20%(包括20%)的能量可以流动到下一个营养级.由图可以看出,下一营养级只能利用到上一营养级大约10%的能量.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5)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入动物体内,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也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为二氧化碳等物质,这些物质又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利用,因此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