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费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23张ppt)+教学设计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费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23张ppt)+教学设计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6-13 21:47:48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一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两种肺炎双球菌 S型细菌R型细菌光滑粗糙有多糖类的荚膜无多糖类的荚膜有毒性,可致死无毒性菌落菌体毒性R型菌(无毒,无荚膜)S型菌(有毒,有荚膜)①将R型活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将会怎样?一段时间后3.实验过程 :小鼠正常②将S型活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又会怎样?一段时间后小鼠死亡③将杀死的S型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会怎样?一段时间后小鼠正常④将R型活菌与杀死的S型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会怎样?一段时间后小鼠死亡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思考:为什么第四组实验将R型活细菌和加热体内,导致小鼠死亡?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因为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使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实验结论: 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
——转化因子讨论:

假如你是当时科学家你应该怎样来设计”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的实验?R型细菌R型细菌只长R型菌只长R型菌R型细菌二、 艾弗里的实验 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DNA是转化因子。 以上转化实验表明: D N A 是 遗 传 物 质 。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艾弗里的实验结论: 在证明DNA与蛋白质谁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将蛋白质与DNA分开,
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你们认为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还是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必须将蛋白质与DNA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才能确定究竟谁是遗传物质。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噬菌体的结构模式图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3D模拟)实验过程及结果: DNA 蛋白质
亲代噬菌体 32P35S 细菌31P32S子代噬菌体全含31P,其中2个含32P
全含32S
无35S实验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DNA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吗?RNA--有些病毒(如烟
草花叶病毒),它们不含有DNA, 只含有RNA。 在这种情况下,RNA就起着遗传物质的作用。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DNA—主要的遗传物质 目前,已有充分的科学研究资料
证明,绝大多数生
物都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例: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 人的遗传物质是( )
A、DNA B、RNA C、DNA和RNA D、DNA或RNA
DA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R型菌体内存在转化因子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DNA是遗传物质,其他物质不是。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是遗传物质。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5S标记组——上清液放射性高,沉淀物放射性很低32P标记组——上清液放射性很低,沉淀物放射性高课堂小结 B
2、注射后能使小白鼠因患败血病而死亡的是(? )
A.R型肺炎双球菌
B.加热杀死后的R型肺炎双球菌
C.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
D.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细菌混合D
1. 将有荚膜的S型肺炎链球菌注入到小白鼠体内会导致小白鼠因_______ 而死亡,而无荚膜的R型细菌_________,但如果将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再注入到小白鼠体内则________,此实验说明S型细菌体内存在着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________,经实验证明这种物质是______。患败血症小鼠正常小鼠死亡转化因子DNA 二. 填空题: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教材分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主要是讲述了科学家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两个直接实验证据——“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并通过对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分析,总结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命题。在前面学习的两章学习了“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这都为本章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知识基础,而这一节从分子层面上认识遗传物质的本质,也将为后面学习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遗传效应等做好知识铺垫。???
二、学生分析
通过对必修1、必修2前两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细胞学基础,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分子学基础,核酸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这样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为什么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格里菲思的实验是学生很好理解的,艾弗里的实验设计思路成功的关键是学生不太好自己总结出的;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以及同位素标记法是学生不太熟悉也不太好理解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3)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原因。
?2、能力目标:
(1)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2)通过重温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重温科学发现的过程,培养谨慎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图片
??? 导入环节:借助DNA与蛋白质组合形成染色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染色体组成的回顾,增加学生对染色体组成的感性认识,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 讲授环节:借助图片展示格里菲思与艾弗里的实验,简洁直观,便于比较。
2、flash动画
22??????? 讲授环节:借助动画播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将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直观化,简化学生学习的难度。
3、??3、思维导图
??? 在课堂小结环节使用,可以帮助学生将本节知识系统化,便于将新的知识体系纳入已有知识体系中。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多媒体展示染色体组成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
1.你认为遗传物质应该具备什么特点?
2.DNA和蛋白质谁更适合做遗传物质,怎么证明?
观看图片并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
播放相关图片并展示思考题
探究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 多媒体展示两种肺炎双球菌的比较图表。
2、 借助图片展示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第四组试验中小鼠会死亡?
3、 借助图片展示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并引导学生思考:艾弗里实验取得成功的关键设计思路是什么?
阅读教材P43内容,完成多媒体所展示的两种肺炎双球菌的比较表格。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完成教师提出的思考题
播放相关图片并展示思考题
探究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借助图片展示噬菌体的结构及组成。
2、利用动画展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3、引导学生思考:
(1)如何标记噬菌体?
(2)如何将噬菌体的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
(3)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分别是哪种成分?
(4)35S标记组、32P标记组的放射性分别出现在哪?
(5)为什么35S标记组的沉淀物中会出现少量放射性?为什么32P标记组的上清液中会出现少量放射性?
认真观察图片、动画。
通过
领悟同位素示踪法在本实验中的应用。
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逐个解决以上思考题。
?
?
多媒体播放Flash动画、图片并展示思考题
?
探究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借助对各种生物遗传物质的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分析、总结
?
归纳总结
用思维导图总结要点知识
学生讨论、质疑
多媒体展示思维导图
达标检测
出示达标检测题
学生训练
多媒体展示练习题及答案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节内容涉及到三个实验,这三个实验的内容都很抽象,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借助图片、动画,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降低了课程的难度;DNA是 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借助对多种生物遗传物质的分析,也是学生可以自己总结出的;最后借助思维导图将本节内容系统化,便于学生对整堂课内容的把握,也 利于学生将新学习的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体系中。在教学过程中还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思考题,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样在轻松的解决一个个问 题的过程中就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