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评价检测(二)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评价检测(二)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12 16:1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评价检测(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哪一事件首先实践了“西方的新型工业”的梦想(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史料记载:1876年,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首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他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竟无一物于此”。会后,他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这一主张属于下列哪个派别
(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3.李鸿章认为“西洋方圆千里,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仿效西方这一做法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创办军事工业
B.发展民用工业
C.筹建新式海陆军
D.派遣留学生
4.某班同学准备编排一出历史课本剧,下列是他们扮演的角色和分派的资料,有误的是(
)
A.魏源——《海国图志》
B.严复——《天演论》
C.张謇——大生纱厂图片集
D.詹天佑——江南制造总局图片
5.有史学家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这种说法可谓是一针见血,但是,洋务运动也有它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②洋务派“自强”“求富”的口号,使中国逐步走上富强的道路
③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④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挽救民族危机成为迫切的时代课题。当时的中国人面对这一课题的回答是(
)
A.发动了虎门销烟
B.掀起了洋务运动
C.进行了黄海海战
D.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7.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这场改革的积极作用在于
(
)
A.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增强了近代国防力量
D.摧毁了顽固派的力量
8.《日落紫禁城》载:“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这里的“几个读书人”中应该包括(
)
A.谭嗣同
B.林则徐
C.李鸿章
D.陈独秀
9.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
)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10.“它是1898年中国最轰动的出版物,它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这部著作是(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严复的译著《天演论》
C.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D.鲁迅的《狂人日记》
11.19世纪末一西方报纸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有三党:一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一党……意在保国以变法;一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三党”分别指(
)
A.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B.顽固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12.某处名胜古迹有这么一副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你认为该对联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
A.康有为
B.孙中山
C.陈独秀
D.蒋介石
13.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4.八年级的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经过讨论,他们得出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5.近代以来,面临民族危亡,中国各阶层人士纷纷从不同层面,掀起了救亡运动。下列人物中,主要从政治层面进行探索的是(
)
A.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
16.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与第三期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7.不懈的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主题之一。下列探索中的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①“民主”和“科学”
②“自强”与“求富”
③“民族”“民权”“民生”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18.新文化运动中,关于文言文与白话文的争论激烈。以下文章中首先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
)
A.《文学革命论》
B.《文学改良刍议》
C.《狂人日记》
D.《敬告青年》
19.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接受了新生事物的上海市民,你不可能(
)
A.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B.在报纸上看新闻
C.乘火车或轮船出行
D.见到官员行跪拜礼,称“老爷”
20.清末民初,在国际上被视为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是(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5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0分,第24题11分,共50分)
21.近代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看图,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一著作的作者是谁?(1分)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1分)后来哪一派别最先实践了这一主张?(1分)
(2)图二是谁的译著?(1分)传播了哪些进步观点?(2分)
(3)在图三(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十六字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2分)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什么?(3分)
(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2分)列举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内容。(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2分)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2分)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4分)
(3)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2分)
(4)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1898年我国中文报刊统计
时间
报刊总数(种)
华人创办报刊数(种)
华人创办报刊数比例
1895
7
3
42%
1898
47
39
83%
材料二
梁启超的《变法通议》一书,犹如当头一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后,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仍然燃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
——胡适
(1)19世纪晚期,华人创办报刊的数量增加主要是在什么历史运动推进下的产物?(3分)
(2)材料二表明,该历史运动在中国近代化探索中有什么重要的作用?(3分)
(3)比较洋务运动和该历史运动在学习西方内容方面的侧重点。(4分)
24.看图回答:融入情境、探究问题。
初二同学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探究“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请你一起参加。
(1)搜集、整理资料:将同学们搜集整理的资料整理归类:(将字母填上)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___________(1分)
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___________(1分)
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___________
(1分)
④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是___________
(1分)
(2)分析探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请你帮他填上未完成的部分内容。(4分)
(3)得出结论:根据以上分析,你能从中得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具有什么特点?(3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起初以“自强”为口号,购买外国机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又提出“求富”口号,创办民用工业,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
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题干中“机器正当讲求”的疾呼可判断李圭的观点是向西方学习,且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先进的技术),故选B。
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财赋……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即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开办的民用工业。故选B。
4.【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江南制造总局是李鸿章创办的,詹天佑主持修筑了京张铁路。
5.【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是希望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腐败统治,前期“自强”后期“求富”,最终失败,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故选C。
6.【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辨别能力。A项发生在鸦片战争前,B项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项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时,D项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选D。
7.【解析】选A。由“甲午中日战争后”“自上而下的改革”可知,这场改革是戊戌变法,它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8.【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题干的关键信息是“落日的紫禁城里”“几个读书人呼号”,可知这是维新派的探索,再结合选项,
A项符合要求。故选A项。
9.【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选项中的“好头颅六个”“菜市场”可以判断是戊戌六君子。
10.【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898年”“进化论思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可知答案为B。
11.【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中的“保现存之局面”“保国以变法”“作乱为自振之机”可以判断分别为洋务派主张维护清朝的统治,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朝的统治。
1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的关键信息“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再结合选项,可知是指孙中山,故选B。
13.【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对辛亥革命历史影响的理解能力。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故答案为C。
14.【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他们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15.【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归纳能力。康有为、孙中山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李鸿章、张謇都主张兴办实业,属于经济层面的,故选B。
16.【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能力。近代中国因为“从机器上感觉不足”,所以掀起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因为“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所以掀起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所以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故本题选D。
17.【解析】选C。本题考查基础知识。“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民族”“民权”“民生”即“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按照这三次运动发生的先后顺序应选C。
18.【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19.【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
20.【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清末民初,随着社会的巨大变革,人们的服饰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具有特色的服装,它因孙中山创制而得名。在孙中山带头并加以提倡下,在社会流传开来,成为最具特色的服装,故选D。
21.【解析】本题以中国近代化在思想层面的探索过程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综合理解能力。第(1)题《海国图志》是早期中国人面对外国的坚船利炮,认识到与西方的差距,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先进思想,洋务派的洋务运动则是对这一思想的实践。第(2)题,《天演论》强调的是制度上的变革。第(3)题是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思想深入人心。第(4)题,是新文化运动。可根据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答案:(1)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
(2)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或者,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或者,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答出其中任何一点即可)。
(3)三民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传播了民主共和国观念。
(4)民主,科学。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考查的内容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有关。第(1)题链接所学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容易作答。第(2)题根据材料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判断此革命是指辛亥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然后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问。第(3)题根据材料链接所学容易作答。第(4)题从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事件来考虑。
答案:(1)事件: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或维护清朝的统治)。
(2)时间:1911年。历史意义: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3)民主、科学。
(4)近代化的探索。
2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比较能力。考查的内容与维新变法和洋务运动有关。第(1)题可从题干中的时间
“1895”“1898”分析。1898年出现维新变法运动,维新派人士在各地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积极宣传维新思想,制造变法舆论。故华人创办报刊的数量增多。第(2)题考查维新变法运动的作用,可结合所学直接作答。第(3)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内容比较。洋务运动着重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来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戊戌变法主要通过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这样,通过分析,可解答本题。
答案:(1)维新变法(戊戌变法)。
(2)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
(3)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军事器物),戊戌变法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和分析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第(1)题,《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刊,属于辛亥革命时期,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属于洋务运动时期,《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公车上书为维新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第(2)题,洋务运动的主要主张是“师夷长技”,戊戌变法的主要主张为“变法图强”,辛亥革命的主要主张为“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的主张为
“民主、科学”。第(3)题,可以看出这些探索是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一个层层深入的过程。
答案:(1)①B
②D
③A
④C
(2)变法图强(或救亡图存);民主、科学。
(3)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或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