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评价检测(三)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D.五四运动
2.五四运动的后期,斗争的主力发生了变化:逐渐由学生转向(
)
A.商人
B.工人
C.军人
D.农民
3.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下面有四副关于五四运动的对联,哪一副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
)
A.“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4.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计划赴中共“一大”旧址参观,该小组应去的城市是(
)
A.北京
B.延安
C.上海
D.瑞金
5.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上有“南湖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等词,它的谜底是(
)
A.五四爱国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红军长征胜利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6.尽管他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却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功绩和影响而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他就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董必武
7.发生在20世纪,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和中华民国成立
B.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C.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D.中华民国成立和新文化运动
8.在如今的中国台湾省高雄县凤山市,有一座军校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
校。此校系国民党在国共战争失败后由大陆迁往台湾的。这所学校的原址应
该是在(
)
A.武汉
B.广州
C.南京
D.北京
9.孙中山曾经形象地教导黄埔军校的学生说:“大家到这所学校来,不仅要知道枪是怎样放法,而且要知道要向什么人放。”说明此校最大的特点是(
)
A.国共合作后建立的革命军校
B.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
C.武器先进的近代化军事学校
D.重视学生军事素质的培养
10.鲁迅先生深刻地指出:“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指的是(
)
A.辛亥革命
B.武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五四运动
11.北伐战争中,下列战役的先后顺序是(
)
①九江战役
②武昌战役
③汀泗桥战役
④贺胜桥战役
A.③④②①
B.②③④①
C.④③②①
D.①②③④
12.始于1926年的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北伐战争胜利的最主要的表现
是(
)
A.基本上推翻了封建军阀的统治
B.促进了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C.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3.蒋介石成立国民政府后,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起止时间是(
)
A.1921-1927年
B.1926-1927年
C.1919-1926年
D.1924-1927年
14.右下图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某次重大历史事件的领导人塑像,他们是贺龙、朱德、周恩来、叶挺和刘伯承。这座塑像是纪念(
)
A.南昌起义
B.湘赣边秋收起义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红军长征胜利
15.“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
“相反的道路”的实践始于(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南昌起义
C.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D.遵义会议
16.“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
扎营盘。”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中的部分内容,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
因是(
)
A.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B.西部急需开辟革命根据地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D.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
17.“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长征组歌》。你认为“红军主力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
)
A.准备北上继续反蒋
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
C.准备在运动中歼灭敌人
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
18.在某红色旅游景点,导游介绍说:“这里召开的一次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一景点是在(
)
19.将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红军长征
②南昌起义
③五四运动
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A.①②③④⑤
B.④③②①⑤
C.③④②⑤①
D.③④⑤①②
20.下列各项不能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革命军在街头剪辫子
C.北伐军进攻武昌
D.秋收起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6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北京大学和某杂志成为它的主要阵地。五四运动后,宣传某革命理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材料二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3
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会集,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某杂志”和“某革命理论”分别指什么?(4分)
(2)材料一所提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在哪一年?(2分)
(3)材料二的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2分)此运动是哪一革命的开端?(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鲁迅笔下最早出现孙中山的名字,是在1925年4月8日致许广平的私信中。因正逢孙中山逝世,所以,自然而然地谈到了孙中山。鲁迅写道:“总要改革才好。但改进最快的还是火与剑,孙中山奔波一世,而中国还是如此者,最大的原因还在他没有党军,因此不能不迁就有武力的别人。近几年他们似乎也觉悟了,开起军官学校来,惜已太晚。”
——刘明刚《鲁迅论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改进最快的还是火与剑》
材料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歌》
材料三
回首辛亥革命和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在军事上没有建立一支完全由革命党自己掌握的有强大战斗力的革命军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则是有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
——刘新如《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
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孙中山“开起军官学校来”是指哪一所学校?(2分)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怎样的作用?(2分)
(2)材料二中的这首歌有助于我们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2分)
(3)材料三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2分)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实现这一点的?(2分)
(4)从材料二中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到材料三中的中国共产党“有一支……人民军队”,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政策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
23.下面是八年级某班历史老师讲授“红军不怕远征难”时出示的材料,请你认真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1)图一是长征途中红军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会址。请说出会议的名称及其意义。(4分)
(2)材料二中的哪一句诗词描写出图二当时惊心动魄的作战场面?(2分)
(3)“三军过后尽开颜”,你认为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是什么?(4分)
(4)从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历史中,你受到哪些革命传统教育?(2分)
2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在艰难曲折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起义开始时,他们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材料二
长征唤醒了中国的千百万民众,给予了他们世代从未有过的向往和希望……从共产党人的宣传中……他们第一次知道了共产党人所领导的革命和工农红军所进行的征战可以改变世间的一切不公。他们随手抓起身边的锄头、铁锤甚至仅仅只是一根木棍,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跟随着那面红旗一路远去,他们坚信这条道路的尽头就是劳苦大众千百年来所梦想的中国——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走向一个崭新的中国的启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起义”指的是什么起义?(2分)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具体向哪里进军?(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进军的重要意义。(3分)
(3)材料二中,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是什么?(2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意义。(3分)
(5)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出现了新的局面,对此,你有何认识?(2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由图片中的“章宗祥”“曹汝霖”“北京学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五四爱国运动。
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学生运动。反帝爱国运动的重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的主力逐渐由学生转移到工人。
3.【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1919年6月10日,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选项D中的“国贼罢黜”与此对应。故选D。
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故该小组应去的城市是上海。
5.【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后来改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故答案为B。
6.【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中共一大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7.【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与辨析能力。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事件。
8.【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题干的关键信息是“陆军军官学校”“原址”,根据所学可知,是黄埔军校,在广州。故本题选B。
9.【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知道枪是怎样放法”指的是军事训练,“知道要向什么人放”指的是要知道革命的对象,这是政治教育的范畴。黄埔军校实行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是它同一切旧式军校根本不同的地方,故选B。
10.【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北伐战争中,北伐军打败吴佩孚后,集中力量进攻孙传芳部,消灭了其主力。所以“一炮”应指北伐战争。
1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北伐战争中,北伐军在连克湖南、湖北交界处的汀泗桥、贺胜桥之后,又攻克武昌,迅速占领湖南、湖北。之后,转入江西战场,连克九江、南昌,歼灭孙传芳主力。故选A。
1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国民革命从广东推进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的主力,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促进了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但由于蒋介石等人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统一全国和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故选A。
13.【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1927年4月,成立后的南京国民政府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14.【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知识迁移能力。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人领导了南昌起义。
1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干的关键信息是“相反的道路”,即走先农村后城市的革命道路,根据已学可知,毛泽东领导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一条不同于俄国的革命道路。故选C。
16.【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由题干中“金沙江”“铁索桥”“雪山”“草地”等信息可知反映的事件是红军长征,根据已学可知,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情况下,被迫长征。故选A。
17.【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为了保存实力,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18.【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题干的关键信息是“一次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可知是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故选A。
19.【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长征开始于1934年;南昌起义发生于1927年8月;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7年9月,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故选C。
20.【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与概括能力。从五四运动至红军长征胜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时期,这一时期发生的主要历史事件有: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红军长征等,故排除B项。
21.【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解。第(1)题,结合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可知,“某杂志”即指《新青年》。进一步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因此,新文化运动宣传的“某革命理论”即指马克思主义。第(2)(3)题考查基础知识,结合所学内容即可回答。
答案:(1)杂志:《新青年》。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
(2)1921年。
(3)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
22.【解析】第(1)题考查黄埔军校的相关知识。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北伐战争的目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第(3)题,结合所学:1927年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第(4)题,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领导的革命运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革命的政策转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的政策。
答案:(1)黄埔军校(陆军军官学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共同领导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
(3)有一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1927年,发动南昌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
(4)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革命的政策转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的政策。
23.【解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图一和图二分别是遵义会议会址和泸定铁索桥。第(1)(2)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3)题,从毛泽东的领导及红军战士的精神等角度思考。第(4)题,围绕着长征精神回答即可。
答案:(1)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大渡桥横铁索寒。
(3)以毛泽东等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全党全军和军民之间的大团结;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为实现理想不懈努力的奋斗精神等。
(4)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24.【解析】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第(1)~(4)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5)题,围绕着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利益及善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定的革命精神等内容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起义: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
(2)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进军,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3)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标志:三军会宁会师。
(4)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5)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她敢于正视现实,能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具有坚定无畏的革命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