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评价检测(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评价检测(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12 15:5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评价检测(五)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1945年8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山城为之沸腾。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要和平,争民主”
2.1945年,面对国民党政府出卖国家主权,人民悲愤地说:“撵走一只狼,请来一只虎。”
这里的“狼”和“虎”分别指的是
(
)
A.日本侵略者和美帝国主义
B.美帝国主义和日本侵略者
C.国民党反动派和美帝国主义
D.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
3.右图照片拍摄于1945年,它反映的史
实是(
)
A.西安谈判
B.重庆谈判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中共中央离开延安,转战陕北
4.右图所示是某市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的一本
历史文献资料的封面。当时(民国三十四年),
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的主题应该是
(
)
A.创建红色革命根据地
B.反对内战请愿
C.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D.下达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5.下列人物中既参加了西安事变的和谈,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中共领导人(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挺
D.彭德怀
6.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二者的相同点有(
)
①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②都与抗日有关
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结果
④都为国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全面内战爆发后,人民解放军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就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采用的作战原则是
(
)
A.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B.诱敌深入
C.关门打狗
D.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8.“历史的发展表现得如此出人意外,蒋介石占领延安将标志着蒋介石灭亡,人民解放军放弃延安将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下列与上述材料相关的事件
是(
)
A.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三大战役
9.解放战争时期,在报刊的文章上,有人用了以下标题或副标题,其中哪一项是描述1947年战况的(
)
A.“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B.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C.“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0.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蒋介石20年的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这里所说的“转折点”是指(
)
A.人民解放军歼敌150多万
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
11.“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攻占锦州,断敌退路,长春守敌投降,继而拿下沈阳,歼灭敌军47万,解放东北全境。”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2.陈毅的“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描述的是
(
)
A.“关门打狗”辽沈战役
B.“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
C.“瓮中捉鳖”平津战役
D.“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
13.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等。据此判断,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的关系(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4.参与平津战役的人民解放军部队有(
)
①西北野战军
②东北野战军
③华北野战军
④华东野战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5.丁强同学在学校举办国庆图片展,其中在一个小栏目里展出了三张图片,分别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向锦州发起进攻》、《淮海战役中的支前民工》。如果给这个小栏目定一个小标题,最合适的是(
)
A.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
B.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
C.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D.战略进攻到战略决战
16.口号是时代的鲜明印记。与下图所示战役形势相符合的口号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C.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D.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17.翻开原南京总统府办公桌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还能看到上面写有“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的字样。其寓意是(
)
A.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B.抗日战争获得最终胜利
C.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D.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18.编写历史大事年表,有助于我们对历史大事进行准确记忆。下列几件历史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重庆谈判
②挺进大别山
③三大战役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A.④①②③
B.②③①④
C.①②③④
D.③①②④
19.高明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收集到以下三幅图片,请问他在进行哪一历史主题的学习(
)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0.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党领导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下列哪些史实极大地推动了这一革命进程(
)
①抗日战争
②五四运动
③北伐战争
④解放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1分,第24题16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蒋介石邀毛泽东电文节录(1945.8.20)
材料二
“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的困难。要拿到华北,他就必须同共产党人达成协议。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
——美国总统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三
“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谈判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
——毛泽东1945年的一次谈话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
(2)材料一中,蒋介石邀请毛泽东“惠然一行”的理由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二分析蒋介石当时玩弄两面手法的主要原因。(2分)
(3)由材料三看,蒋介石同共产党人达成了“协议”,双方达成了什么“协议”?
(2分)毛泽东为什么说“我们去的好”?
(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解放战争开始的8个月里,解放区军民积极作战,歼灭敌人七十多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不久,又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材料二
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曾非常形象地比喻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1)材料一中所说的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解放区开始的时间、标志分别是什么。(3分)
(2)1947年3月“国民党重点进攻”哪一解放区?(2分)率领西北野战部队粉碎敌人这一进攻的是谁?(2分)
(3)材料二里的“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什么事件?(2分)请你谈谈该事件的战略作用是什么。(2分)
(4)材料一、二的作战区域有何不同?(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②处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的哪一重大军事行动?(2分)
(2)材料二中毛泽东认为“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三个战役指的是什么?(3分)毛泽东所说的“值得”指的又是什么?(2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战役?(2分)此战役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请你说出这个城市的名字以及这个政权的名称。(2分)
24.识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三分别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4分)
(2)图二所反映的“大决战”指的是什么?(2分)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哪一战役直接相关?(2分)
(3)从上述三幅图片可以看出国共两党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你从中获得的启迪是什么?(2分)
(4)图一和图三所反映的两大历史事件对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分别造成了什么影响?(2分)
(5)通过以上图片和问题的解决,你能拟定一个合适的探究主题吗?(2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从题干中可以看出是“重庆谈判”。结合选项与题干,D符合题意。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华民族面临两种道路,全国人民渴望和平、要民主、反对内战。故选D。
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是,美国却积极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能力。根据题干中信息“1945年”,结合图中人物“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可以判断是重庆谈判。A项发生在1936年;C项虽发生在1945年,但不符合图中的人物信息;D项发生在1947年。
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与辨别能力。题干的有效信息“民国三十四年”指的是1945年,“渝市”是重庆,据此可判断:1945年,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民主,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最终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故选C。
5.【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36年周恩来到西安调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45年,为争取国内和平,周恩来陪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6.【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西安事变发生后,在中共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斗争。为争取和平,毛泽东去重庆参加谈判,成果是签订了《双十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新中国。但蒋介石最终撕毁协议,发动内战,双方走向分裂和对峙。所以,二者的相同点是①③。
7.【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记忆。全面内战爆发后,面对国民党军的军事进攻,人民解放军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集中兵力打运动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8.【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根据题干中的“人民解放军放弃延安”“中国人民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9.【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1947年战况”这一条件的把握。A项反映的是1949年渡江战役,B项反映的是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C项反映的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D项反映的是1936年红军长征胜利。
10.【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注意题干中的“蒋介石20年的反革命统治”这一信息,蒋介石于1927年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到1947年恰好是“20年的反革命统治”。选项中A项是发生于1948年至1949年的三大战役的战绩。B、D两项都发生在1949年。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在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局。
1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辽沈战役胜利,解放了东北全境。
1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题干的关键信息是“陈毅”、“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可知是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大力支持,链接所学可知是“淮海战役”。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故选B。
1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题干中的“故宫”、“颐和园”等历史古迹位于今北京,即原北平。再结合时间“1948年底”可以联想到平津战役中,为了保护北平的文物古迹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党中央采取和平手段解放了北平。
1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记忆。东北野战军与华北野战军联合发起平津战役。
15.【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战略大决战中的两大战役。
1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根据图中的有效信息“渡江战役”可判断与之相符合的口号是C项。A项与北伐战争有关,B、D两项都与抗日战争有关。
17.【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18.【解析】选C。①是发生在1945年;②是发生于1947年;③是发生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④是发生于1949年4月。故选C。
19.【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左图发生于1947年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右侧两图分别是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发生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1945年至1949年为解放战争时期。故答案为D。
20.【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时间限制,是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史实,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的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为“打倒列强、除军阀”,与国民党第一次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与国民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进行了解放战争。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1.【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中的“蒋介石邀毛泽东”,材料二中的“同共产党人达成协议……进入东北”,材料三中的“去的好”“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及材料一、三中的“1945年”,可判断是发生于1945年的重庆谈判。第(2)题第一问,要注意要求回答的是电文本身的理由,而不是蒋介石邀请毛泽东的真实目的。第二问,材料二显示出当时蒋介石国民党军队无法控制全国,他要通过谈判赢得时间,加紧调兵,准备内战,从而揭示了蒋介石搞谈判的真实目的。第(3)题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二问,材料三中的“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说明重庆谈判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的诚意,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争取了国内和平,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答案:(1)重庆谈判。
(2)理由:为了避免内战,共商和平建国。
原因:当时蒋介石国民党军队无法控制全国,所以蒋介石要争取时间,企图一手利用谈判来束缚中国共产党,另一手加紧调兵抢占地盘。
(3)“协议”:《双十协定》(或《会谈纪要》)。
“去的好”
原因:争取了国内和平,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的诚意,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
22.【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国民党军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军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彭德怀率西北野战部队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第(3)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和基础知识记忆。分析材料中的“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可知是一次深入国民党统治区,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军事行动,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事件的战略作用是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第(4)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前者的作战地点是在陕甘宁解放区,后者是将战争引向了国民党统治区。
答案:(1)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了对中原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2)陕甘宁解放区。彭德怀。
(3)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前者的作战地点在解放区,后者的作战地点在国民党统治区。
23.【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材料一反映的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事件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材料二反映的三大战役是辽沈、淮海、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材料三由“百万雄师过大江”不难判断是渡江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答案:(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三大战役是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值得”是指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3)渡江战役。南京,南京国民政府。
24.【解析】本题以时间为切入点,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和认识理解。第(1)(2)题考查识记能力,其中图三还考查了时间换算能力,“中华民国卅八年”即是1949年。第(3)题,考查理解分析和对知识的概括能力。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这是中华民族抗战胜利的重要基础和条件。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坚持独裁统治,挑起内战,国共处于战争对峙状态。所以图一和图二、三反映了国共两党“合作—内战”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国共关系的变化,对于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对于中华民族“合则有利,分则灾难”。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从日本殖民者手中回到了祖国怀抱。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造成海峡两岸分裂至今。第(5)题,所拟定的主题符合三幅图片的内容或线索发展即可。
答案:(1)图一:抗日战争胜利(或日本无条件投降,或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图三:国民党政权的覆灭(或解放军占领南京)。
(2)“大决战”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与渡江战役直接相关。
(3)变化:合作—内战(或分裂)。
启迪: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认识合理,有针对性即可)
(4)日本投降后,台湾结束了日本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回归祖国怀抱。南京解放后,国民党政权垮台,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造成海峡两岸分裂至今。
(5)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或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辉煌的革命历程、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系等。(符合三幅图片的内涵发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