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牧场之国》 设计/执教者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描写了荷兰美丽、幽静的牧场风光。作者笔下的荷兰是由大片碧绿草原和成群牛羊组成的自然王国,体现出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意境。 课文第1自然段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用一句话点明了荷兰这个国家的三个特点,明确了本文是将笔触定格于荷兰广袤的牧场。第2-4自然段描写了牧场的主人﹣﹣牛、马、羊等动物自由、悠闲的生活,牛群吃草是那么专注,骏马驰骋是那么潇洒自如,绵羊和山羊,黑猪和小鸡,都是那么悠然自得。第5自然段写了傍晚出现的挤奶人驶向城市的运奶的车船,还有天地都暗下来后沉睡的牲畜,漆黑的夜晚中发出微弱光芒的灯塔。课文整体表现出荷兰牧场宁静、安详的生活画面。 课文的语句优美舒缓,富有节奏,充分表现了荷兰牧场的诗情画意。第2~4自然段描绘了牧场上动物们富有情趣的生活。比如,把牛犊的模样比作贵妇人,说明它们在牧场主人的精心呵护下,享有舒适的生活;说小鸡、山羊等牲畜“安闲地欣赏”,显示出它们的闲适自由。 文中反复出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有的在段尾,起到对自然段内容进行总结的作用。如第2、第4自然段;有的在段首、起到总起的作用,如第3自然段;还有结尾独立成段的第6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课文用这种一咏三叹的方式,表达了对荷兰牧场宁静、安详、悠闲、和谐的赞美。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充满浓郁的荷兰风情。图中有广袤的草原,成群的奶牛和骏马,还有标志性的巨大风车,勾勒出令人神往的牧场风光。插图既能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荷兰特有的风貌,也能帮助学生开展语言表达的活动。
学习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对文中角色、主题和情节发展的认识会有一定的把握。也对作品文学价值有了认识,包括作者的写作手法、语言风格,能识别并欣赏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但学生对文中的观点进行批判性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较弱。
学习目标确定
①文化自信:会认“毡、犊、眺”等10个生字,会写“仪、眺、骏”等14个字,正确读写“仪态、端庄、远眺”等16个词语。 ②语言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③思维能力:边读边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④审美创造:了解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理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学习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2.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理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学习评价设计
本设计以“介绍‘醉’美西湖”为总任务,承接任务一“学列介绍提纲”、任务二“体会动静描写”,落实任务三“一咏三叹成”。 习作“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本单元读写一体的目标,是起点,也是终点。教学中以向杭州亚运会运动员介绍“醉”美西湖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通过对《牧场之国》的自主梳理,围“牧场之国是什么样的”核心问题,从关键语中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用自己的话说说“真的荷兰”,领悟“一咏三叹”的行文思路。学生无成迁移运用,连段成文,学生能初步整体介绍“醉”美西湖。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筛选整合,形成牧场印象教师活动1 揭题导入,聊聊荷兰印象 1.板书课题:牧场之国。 说说荷兰初印象。 我们来到学习地图第三站——《牧场之国》。齐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荷兰是个怎样的国家吗? 3.想象牧场之国的画面。 说到牧场之国,你脑海中出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交流感悟,提炼牧场信息 1.品读文句,提取关键信息。 牧场之国是怎样的呢?(板书:是_____的)轻声朗读课文,圈画印象深刻的句子,并用一两个词作简要批注。 交流批注的句子,读出画面感,说说自己的感受。 出示交流句子: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还未长大,却有了端庄的仪态。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牛犊是牛犊的样子,老牛是老牛的样子,一切都是它们该有的样子,体现了和谐之美。 出示交流句子: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是怎么样的草原呀?(出示图片,感知丝绒般的草原) 出示交流句子: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随文理解“膘肥体壮“的意思,补充资料了解“公爵“的意思。 2.组内交流其余部分。 小结:品读文章中的句子,选最能体现“真正的荷兰“特点的关键信息进行整合。学生活动1 交流: 预设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 预设2:荷兰这个国家地势比较低,许多区域低于海平面,到处是河流,到处是湖泊,是名副其实的水之国。 预设3:荷兰那边的花特别多,是一个梦幻般的地方。 交流批注的句子,读出画面感,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1:牧场之国是和谐的。 (生板贴:和谐) 全班齐读,读出牛群吃草的和谐之美。 预设2:牧场之国是美丽的。 (生板贴:美丽) 女生齐读,读出草原之美。 预设3:牧场之国是自由的。 (生板贴:自由)男生齐读,读出骏马的健壮和自由。 (生板贴:悠然自得、宁静等) 活动意图说明:从第1自然段入手,以“牧场之国是什么样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放眼全文,从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入手用关键词提炼对牧场之国的印象,感受牧场之国的自然、美好、和谐,培养学生快速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环节二:组合转述,介绍“真正的荷兰”教师活动2 练习转述,说说“真正的荷兰” 用刚才自己标记的句子练习转述。 提示:可以直接用文中的语言来说,也可以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来说。 二、关注反复句,体会一咏三叹 1.组合成段,连起来说一说。 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把反复句和刚才前面引用关键词说的那段话,结合在一起说一说。 整合成篇,介绍“真正的兰”。 用几个关键词,练习一咏三叹地介绍“真正的荷兰“。 3.自主探究,体会一咏三叹。 小组内交流汇报:作者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反复地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呢? 齐诵小诗加深理解。 碧绿草原牛成群, 骏马飞驰任自由。 羊闲猪乐鸡安闲, 牲畜归圈夜悠悠。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被称为牧场之国的荷兰。学生活动2 学生交流: 预设1:牧场之国是安闲的,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都在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的王国。 预设2:牧场之国是宁静的。白天牧场里牛群安静地吃草,牛犊仪态端庄,老牛无比威严。傍晚给奶牛挤奶的人们默默无言,整个牧场只看到运奶的汽车开往城市,听到来往船只的鸣笛声。牲畜睡着以后,一片宁静。 预设: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板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预设:牧场之国是安闲的,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都在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预设: 牧场之国是自由的,匹匹骏马膘肥体壮,在无尽的草原上自由飞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牧场之国是和谐的,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都在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牧场之国是宁静的。白天牧场里牛群安静地吃草,牛犊仪态端庄,老牛无比威严。傍晚给奶牛挤奶的人们默默无言,整个牧场只看到运奶的汽车开往城市,听到来往船只的鸣笛声。牲畜睡着以后,一片宁静。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预设:强调这是真正的荷兰,表达自己对荷兰牧场的喜爱之情。活动意图说明:活动二让学生自己寻找、探究、讨论,练习说说牧场之国是什么样的,让他们深入课文理解感受,对“真正的荷兰“以及作者对牧场之国的情感形成深刻印象。环节三:一咏三叹,介绍“醉”美西湖教师活动3 一、分组活动,改写转述资料卡 1.全班分为两大组,分别从历史、诗文两个方面改写资料,用一咏三叹的方式描写“醉“美西湖。 2.根据改写的内容练习介绍,组内推选一位改得最好的组员进行展示。 二、组合展示,介绍“醉“美西湖 1.四人配乐展示。 组内推荐四位同学上台,从风景、传说、历史、诗文四方面合作展示成果。(提醒:准备充分,站位、表情、状态最佳。) 2.成果形式拓展。 展示同学介绍“醉“美西湖成果的设计经历,丰富“大读写单元“的学习成果。 3.介绍更多遗产。 同学们可以用上这三节课学到的方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介绍给更多的人。学生活动3 学生按分好的组进行交流改写资料。 学生展示成果活动意图说明:引出“一咏三叹“之后,马上链接“醉“美西湖介绍,让学生迁移运用,学会用这种方式连段成文,这是托底的目标。后面的拓展部分,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板书设计
牧场之国 和谐 自由 美丽 宁静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全班分为两大组,继续分别从历史、诗文两个方面改写资料,用一咏三叹的方式描写“醉“美西湖。 2.选取你感兴趣的文化遗产,运用多种手法介绍给其他人认识。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1.小诗的运用,学生进一步了解到荷兰是如此的美丽、自由,美得让人陶醉。 小诗: 碧绿草原牛成群,骏马飞驰任自由。 羊闲猪乐鸡安闲,牲畜归圈夜悠悠。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被称为牧场之国的荷兰。 2.多媒体图片和视频资料的展示,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走进到荷兰美景之中,对理解“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提供帮助。
教学反思与改进
1.引导学生多读,从读中慢慢感受动物们在牧场上自由生活的场景,只要学生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牧场的和谐宁静,体会到牛、马、羊等动物的悠然自得,那么课文所要传递的感情就已经渗透进学生的脑海之中了。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语句想象画面,升华感受。在经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之后,全班讨论交流: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最后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反复“读—悟—读”,最后达到体会作者特别的表达方法的目标。 2.引导学生体会拟人句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内容注意读出语调的轻缓急促。例如第4自然段作者流露出对羊、猪等这些家畜的喜爱之情,我让学生发挥想象,选择一种动物来说说它们在牧场上会想什么、做什么。一来学生更能体会拟人手法在这一自然段中的作用,二来学生更加能够体会这些家畜在牧场的悠然自得。这时学生就更能把情感融进课文描绘的意境中去,从而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由衷感慨。 3.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景物独特的魅力。本节课的教学不只是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欣赏了荷兰美丽的风景,感受了作者优美的文笔,更掌握了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方法。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