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金字塔》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金字塔》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21 14:4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金字塔 设计/执教者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金字塔》编排了两篇短文,分别是散文《金字塔夕照》和非连续性文本《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写了古老文明的遗迹——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及作者观赏时的万千思绪,充满诗意的语言让读者身临其境。第I自然段点出了九月开罗“金色”的特点,后面的段落全都围绕一个“金”字展开。第2自然段勾勒了一幅夕阳下开阔而雄浑的金色画卷,描绘了金字塔的奇特景象,呼应了题目中的“夕照”。第3、第4自然段写了自己看到金字塔后产生的无限遐想,感叹金字塔是“人间的奇迹”、强调几千年来金字塔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抒发了对那一片迷人金色的留恋。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呈现了沙海中的三座金山,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产生对金字塔的向往。 非连续性文本《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分为“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和“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两个部分,采用了多样化的文本呈现方式。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基本信息:用“开罗郊外”地标指示图点明了胡夫金字塔的大致位置;罗列了胡夫金字塔的重量、塔基面积和体积;用立体图呈现了塔高和塔基边长,并配以文字说明;用简洁的文字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建造年代、规模、建造工艺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古埃及的概况:用简洁的文字描述了尼罗河泛滥的情况,古埃及在科学、造船、建筑等方面的杰出成就。以及尼罗河上游的采石场信息:结尾用地图呈现了胡夫金字塔附近的地貌。还用照片表现了古埃及在雕塑、绘画、数学等方面的成就。此外。教材针对文本内容提出 了六个问题。前四个问题是由金字塔的不可思议之处引发的疑问。引导学生对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进行大胆猜想。比如,文本提到了胡夫金字塔的精湛工艺和一些超乎想象的信息,还有几千年都没被超过的高度,从中可以对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产生许多猜想。后两个问题是由文本内容引发的思考,引导学生获取文本信息,对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进行合理推测。比如。文本提到了古埃及人在科学、造船、建筑等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从中可以推测:古埃及人已经掌握了很高的建筑技术,完全能够建造金字塔这样宏伟的建筑:古埃及人很可能是利用船只,从尼罗河上游将石材运到下游建造胡夫金字塔的地区。 两篇短文的表达方式不同。《金字塔夕照》是抒情散文,情感浓郁。酿情于景。字里行间充满对金字塔的赞美、能让读者鲜明地感受钊作者抒发的情感;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采用图文结合的表达方式,提供了丰富的有关金字塔的信息,能够帮助读者高效、全面地了解金字塔的概貌。
学习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金字塔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建筑一般都会有极高的兴趣,只不过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在学习本课之前不会有太深的了解。这就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对于埃及金字塔资料有所收集和了解。而教师本身也要结合课本,搜集有关知识,为学生开拓眼界,提高他们更深一层的兴趣。升腾起了解埃及金字塔以及金字塔内部的神秘。
学习目标确定
文化自信:在学习中感受中国语言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能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说出对金字塔的了解。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感受。思维能力:培养想象力,通过想象感受金字塔的雄浑之美。 审美创造: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从此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学习重点难点
1.能够认识非连续性文本并概括出其特点,并根据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整合信息,丰富自己对金字塔的认识。 2.能够说出散文和非连续性文本之间的差异,感受两者交际功能的不同。
学习评价设计
学生学习评价表 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项目评价等级ABCD学生自评本节课独立思考的习惯强较强中弱自信心体验到学生成功的愉悦强较强中弱理解别人的思路,与同伴交流的意识好较好一般少在知识、方法等方面获得收获的程度高较高一般低小组评价听课情况认真听课没有走神、讲闲话现象听课较认真偶尔有走神、讲闲话现象听课不认真,有走神、说闲话现象合作学习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与人合作,接受别人的意见缺乏与人合作,难以听取别人的意见教师评价发言情况积极举手发言,有自己的见解能较少举手发言,有自己的见解很少发言,不表达自己的见解课堂作业情况认真迅速地完成作业能完成作业,速度较快不能完成作业我这样评价自己同伴眼里的我老师的话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明确单元任务教师活动1 1.创设大情境。 (播放杭州亚运会视频)从刚才播放的视频中,我们看到杭州为亚运会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你知道为什么选择杭州作为亚运会的举办地吗? 2.明确大任务。 杭州亚运会组委会要开展“‘醉’美西湖”作品征集评比活动,入选的作品将作为珍贵礼物赠送给参加杭州亚运会的运动员们。 3.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 “江南美,‘醉’美在杭州”。(播放视频)杭州西湖不只是闻名全国的旅游胜地,更是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系统地介绍,让更多人爱上它。如果请你介绍,你最想介绍西湖的哪些方面?学生活动1 1.观看杭州亚运会视频,知道杭州经济发达,文化底蕴丰厚。西湖是中国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明确大任务:完成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西湖的介绍。 2.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关注重要信息,说清楚西湖在世界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尝试从地理位置、景点分布。历史文化等方面分类梳理信息。 活动意图说明:创设大情境,明确本组学习任务——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初步了解学生对西湖的信息搜集情况。环节二:交流预习,发现课文特点教师活动2 1.明晰学习路径。 本单元要求搜集整理资料,条理清楚地介绍一处感兴趣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出示篇章页、目录)通过三篇课文的学习(出示路线图),我们将品读“动静结合”的描写,学会布局谋篇,完成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西湖的介绍。今天我们就先学习《金字塔》一课,看看课文是如何系统、全面地介绍一处景物的,再尝试列出“‘醉’美西湖”的介绍提纲。(出示课题,板书) 2.解决本课识字难点。 3.引导学生比较文本特点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往学习的课文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板书:金字塔夕照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散文 非连续性文本)学生活动2 1.明晰学习路径。 本单元我们将品读“动静结合”的描写,学会布局谋篇,完成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西湖的介绍。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金字塔》一课,看看课文是如何系统、全面地介绍一处景物的,再尝试列出“‘醉’美西湖”的介绍提纲。 2.认读本课生字,重点读好多音字“澄”。 3.比较文本特点 课文由两篇阅读材料组成,分别是《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第一篇是散文,重点描绘夕阳下的金字塔美景;第二篇是图文并茂的非连续性文本,由两个部分组成,重点介绍金字塔的不可思议。 活动意图说明:这是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出现,要让学生有明确的认知。此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快速浏览,发现两种文本的不同,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环节三:提取信息,梳理介绍提纲教师活动3 1.布置学习任务 走进第一个学习任务,分小组带着问题默读其中一篇课文,圈画关键词,提取重要信息。出示要求: 学习任务一: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批: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画关键词或概括。 写:小组汇总提取的信息,相互补充。 2.师示范合并同类信息,请两组代表带上词卡上台交流,贴好词卡。 (板书:提取 筛选 整合)学生活动3 1.带着问题,提取信息,感受不可思议 批: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画关键词或概括。 写:小组汇总提取的信息,相互补充。 2.分组反馈,筛选整合,体会不可思议 (1)提取 简单说说自己提取了哪些信息,上台交流。 (2)筛选 围绕“夕照”和“不可思议”两个关键词进行筛选。 (3)整合 师示范合并同类信息,生上台展示。活动意图说明:略读课文重在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获得实践体验。此环节用分组阅读的方式,充分利用表格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提取与“夕照”“不可思议”相关的信息,通过筛选、整合等方式对信息进行梳理,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体验不同体裁文本的表达效果,提高学生梳理信息的能力。环节四:拓展迁移,学列介绍提纲教师活动4 1.引导学生运用刚才学的方法尝试列出“‘醉’美西湖”的介绍提纲。 2.组织小组汇报补充。 预设: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许多与西湖相关的诗文、传说、景观、历史…… 3.引导学生整理提纲。学生活动4 1.借助资料,尝试完成介绍提纲运用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浏览资料,尝试列出“‘醉’美西湖”的介绍提纲。 2.小组汇报补充 3.整理提纲 思考:看看提纲,你会把哪个部分放在最前面?活动意图说明:迁移运用习得方法,从资料中提取、筛选、整合信息,完成“‘醉’美西湖”的介绍提纲。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梳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环节五:对比表达,学习按需择法教师活动5 1.出示《金字塔夕照》第2自然段,配上视频,引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2.搭建表格支架,引导学生对比两种表达效果。 篇目具体内容语言风格介绍形式《金字塔夕照》语言生动优美描写《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介绍了胡夫金字塔以及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
学生活动5 1.跟随视频,有感情地朗读《金字塔夕照》第2自然段,感受散文的唯美表达,生生互评。 2.利用表格,对比两种表达效果。 我更喜欢《 》的介绍方式,理由是 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利用表格支架,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从内容、语言风格、介绍形式等角度体会两种问题不同的表达效果,为下一课在“‘醉’美西湖”介绍中加入有画面感的特写镜头做铺垫。
板书设计
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散文 非连续性文本 (提取 筛选 整合)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一、基础性作业 1.用“√”给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病的读音。【读准字音】 遐想(xiá jiá) 淤泥(wū yú) 黄澄澄(chéng děng) 黏着(zhe zhuó)物 精湛(zhàn zhān) 熠(yì yú)熠发光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理解词义】 开阔一( ) 贵重一( ) 锋利一( ) 豪迈一( ) 风采一( ) 遐想一( ) 二、综合性作业 1.自读课文,完成填空。(填序号)【整体感知】 (1)A金字塔 B幽思 C夕阳西下 《金字塔夕照》讲述了作者在 时看到向往已久的 ,由此心 生感慨:这美丽的金字塔夕照,让人不由自主产生一种怀古的 。 A古埃及人 B 260万 C 湖夫金字塔 D 劳动和智慧 E 230万 F尼罗河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介绍了金字塔坐落于 西岸,是由 建造的,是人类 的结晶。其中最人的金字塔是 ,它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用约 块石材砌成,体积约 立方米。 2.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说明方法。【理解探究】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作比较 D举例子 (1)胡夫金字塔用约230万块石材砌成。( ) (2)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 ( ) ( ) 比如:在天文历法方面,他们将一年定为365天,并规定每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剩余五天作为节日。 ( ) ( ) 3.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理解判断】 (1)《金字塔夕照》介绍了夕阳下的金字塔是金色的,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的喜爱。 (2)《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说明了金字塔的伟大。 (3)《金字塔夕照》用散文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金字塔。《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用说明文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金字塔。 (4)胡夫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4.《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介绍的都是埃及金字塔,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再填写表格。【欣赏评价】 篇目具体内容语言风格介绍形式《金字塔夕照》语言生动优美描写《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介绍了胡夫金字塔以及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本课运用了视频、表格、课外资料等教学资源,引领学生在真实任务情境中学习,提升学生从碎片化文本中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因此,本组整合本单元三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板块的资源,依据学情特点链接学生生活,创设了“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西湖”这一任务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文本介绍的密码,学列介绍提纲。
教学反思与改进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金字塔》一课属于实用性组合文本,《金字塔夕照》是一篇散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是一篇包含了文字、图示、数据、批注等内容的非连续性文本。本课应引领学生在真实任务情境中学习,提升学生从碎片化文本中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因此,本组整合本单元三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板块的资源,依据学情特点链接学生生活,创设了“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西湖”这一任务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文本介绍的密码,学列介绍提纲。 活动一通过创设大情境“‘醉’美西湖”作品征集评比活动,明确本组学习任务——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初步了解学生对西湖的信息搜集情况。活动二让学生通过快速浏览,发现两种文本的不同,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活动三用分组阅读的方式,充分利用表格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提取与“夕照”“不可思议”相关的信息,通过筛选、整合等方式对信息进行梳理,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体验不同体裁文本的表达效果。活动四迁移运用习得方法,从资料中提取、筛选、整合信息,完成“‘醉’美西湖”的介绍提纲。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梳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活动五本利用表格支架,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从内容、语言风格、介绍形式等角度体会两种问题不同的表达效果,为下一课在“‘醉’美西湖”介绍中加入有画面感的特写镜头做铺垫。 在授课过程中,不仅得重视知识的培养,还得重视技能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和互动能力,鼓励他们分享思考,相互学习,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