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提升练(九) 走向整体的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5·河北秦皇岛模拟)1497年,英王亨利七世颁发给威尼斯人卡伯特航海特许权,准许他将新发现的地区打造成英国的殖民地。亨利七世还派遣“马修”号载着卡伯特及英、法两国的船员向西航行,北美纽芬兰岛得以被发现。这说明( )
A.欧美之间的新航路由此开辟 B.国家力量推动航海事业发展
C.私人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 D.欧洲国家间的航海竞争激烈
2.(2025·浙江杭州模拟)哥伦布把自己抵达的萨尔瓦多视为“可汗的大船”到达之地,进而致函给资助他探险的国王:“无论如何,我是要去大陆的。我要到杭州去把陛下的国书呈给大汗,并取得复书回家。”下列表述最为准确的是( )
A.杭州当时是“世界上最富丽名贵之城”
B.1497年率“马修号”帆船发现“新大陆”
C.资助哥伦布探险的国王是葡萄牙国王
D.受到《马可·波罗行纪》著作的影响
3.(2024·河北张家口模拟)图中阴影部分为历史上先后形成的贸易中心区。这一变化( )
A.加速了西班牙、意大利衰落 B.起因是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C.推动了英国、美国等国崛起 D.缘于全球交通格局的剧变
4.(2025·广东深圳模拟)1596年,在阿姆斯特丹商人们的资助下,巴伦支带领3艘船开始了第三次探险。在这次航行中,他们不仅发现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而且到达了北纬79°39'的地方,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纪录。巴伦支的航行不仅有详细的文字记载,而且他沿途还绘制了极为准确的海图。可见,巴伦支的航行( )
A.为哥伦布到达美洲奠定基础 B.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C.拓展了欧洲人对世界的认知 D.促进了欧洲与大洋洲的直接联系
5.(2024·湘豫名校大联考)劳伦斯·斯通在《贵族的危机》一书中指出,英国大贵族于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普遍经历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危机,其主要表现是:通货膨胀致使以固定地租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大贵族收入锐减,他们往往通过借债,甚至卖地才能勉力维持其原有的生活方式。这场危机的产生是因为当时英国( )
A.进行了宗教改革 B.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
C.出现了价格革命 D.广泛开展了工业革命
6.(2025·福建厦门模拟)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前10年,安特卫普商品交易所的开放还只是间歇性的。从16世纪30年代起,安特卫普交易所变成了长期性的国际交易所,取消了时间限制。这一变化( )
A.由殖民者发现美洲所导致 B.说明欧洲商业革命影响逐渐扩大
C.表明欧洲已丧失殖民优势 D.反映出荷兰成为世界商业霸主
7.(2025·湖北武汉模拟)16世纪中期,意大利艺术理论家瓦萨里出版了名著《意大利艺苑名人传》,他运用“风格”“构图”“尺寸”“比例”等概念分析艺术史,将艺术发展“变成了一连串拒绝古典理想衰退、不断再生的过程”,成为以后三个世纪艺术史领域的范本。这一著作( )
A.体现了理性评判的准则 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兴起 D.促进了欧洲启蒙运动发展
8.(2025·湖北武汉模拟)欧洲各地发生的宗教改革运动不同程度上培育了世俗民族精神,世俗阶层开始参与国家的管理,国家的主权属性慢慢被表现出来。正如某学者所说“历史上世俗性自治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是一个民族国家独立于罗马司法权的重要标志”。下列选项与该教授观点一致的是( )
A.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B.世俗王权与基督教会权力的并立
C.基督教会的救赎作用不可替代 D.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9.(2025·湖南株洲模拟)康德借鉴哥白尼的“日心说”提出一个与传统观念相反的认识论。他认为人的直接感觉是太阳围绕地球旋转,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心说比地心说更准确地描述太阳系的结构,所以人的直接感觉是一种错觉。这说明( )
A.科学革命促进了理性主义 B.“日心说”冲破了教会的精神独裁
C.康德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 D.“日心说”得到了启蒙思想家认可
10.(2025·山东青岛模拟)《论犯罪与刑罚》是近代意大利法学家贝卡里亚的代表作,于1764年首次出版。书中,作者提出法律应以理性为基础,其基本宗旨应是保卫社会秩序而不是报复犯罪,它们应该永远以“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为目的。该书出版时,整个欧洲都轰动起来,布丰、休谟都热情地赞扬它。该书( )
A.受到国家统一的影响 B.加速文艺复兴的进程
C.旨在打击教会的势力 D.带有启蒙时代的特点
11.(2024·江苏盐城模拟)1737年法国巴黎美术学院沙龙艺术展和1768年伦敦学院展览不仅将艺术家推荐给潜在的赞助人,而且开始公开地向民众开放。当时,罗马、柏林、圣彼得堡等欧洲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将私人或王室收藏向公众开放。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因为( )
A.西欧自治城市的兴起 B.法国革命浪潮的冲击
C.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 D.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12.(2025·广西北海一模)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的目标首先是反对贵族和国王的专制统治,争取人民权利和民主自由。后来,由于欧洲反动势力的干涉,革命的目标变为维护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保卫革命成果。这表明大革命时期法国( )
A.民族国家意识增强 B.巴黎人民与资产阶级结盟
C.革命影响席卷欧洲 D.资产阶级背离了革命初衷
13.(2025·“江南十校”高三第一次综合测试)1689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信仰自由法》,允许人们信奉国教之外的其他基督教派,但不得支持詹姆士二世子孙对王位的“觊觎”。1701年国会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规定今后任何天主教徒都不得担任英国国王,英国国王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等。这反映出该时期英国( )
A.王在法下的传统开始确立 B.议会逐渐成为权力的中心
C.宗教改革确立了信仰自由 D.排除了天主教徒成为国王
14.(2024·山东临沂模拟)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享有司法审查权,专门负责裁决涉及宪法解释问题的案件,判定某项法律或政府行为是否违宪。联邦政府的其他两部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监督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总统对联邦法官的任命权,再加上参议院的确认权;像对其他联邦官员一样,国会可以对联邦法官行使弹劾与罢免权。这表明( )
A.联邦法院不能否决联邦或州的法律
B.联邦法院权力仍然受到一定的约束
C.最高法院在政治制度中的作用有限
D.宪法中的分权与制衡原则徒有其名
15.(2025·辽宁大连调研)1862年4月16日,美国国会通过在哥伦比亚特区(首都地区)禁止黑人奴隶制的法案,它规定由政府以每人300美元的价格赎买所有奴隶,然后一律给以自由;但是该法案又提出:被解放的奴隶由政府提供旅费移居利比里亚或海地。据此可知,该法案的颁布( )
A.仍然具有种族歧视色彩 B.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
C.缓解了美国南北方矛盾 D.极大推动了美国殖民扩张的步伐
16.(2025·山东济南高三摸底)7世纪,日本废除贵族土地私有制和部民制,推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19世纪中期日本推行“富国强兵”“文明开化”“殖产兴业”三大政策。这两次变革都( )
A.确立了幕府政治体制 B.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C.源于严重的民族危机 D.缘于对外来文明的鉴别取舍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17.(2025·江苏无锡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政治制度史具有鲜明的典型性:最早建立君主立宪制,最早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内阁制、两党制……一位美国宪政学家不无夸大地写道:“拿持久性、缺乏剧烈骚动、法律和秩序的维持力……以及对其他国家政治思想和制度的影响程度来说,英国政府是世界上闻所未闻的最出色的一个。”
——摘编自阎照祥《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渐进性和多元性》
材料二 1789年7月14日的革命风暴,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垮了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的统治,这场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力军、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在革命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英勇斗争推动了革命的发展。这一革命的进程中,阶级斗争异常激烈,革命和反革命反复较量,资产阶级各派纷纷登台表演,政体也随之更迭不断,经过了君主立宪、共和及帝制的演变。
——摘编自柳仕超《法国大革命与政治制度的近代化》
材料三 什么样的人群就有可能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什么样的社会条件就有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制度,因为社会条件与制度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两者并不是完全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同一种制度,在不同的时期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会有不同的影响。
——摘编自冯钺《近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轨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英国和法国近代政治制度建设的方式和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条件和社会制度的关系,并谈谈启示。(8分)
18.(2024·河南中原名校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使对外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展,商品交换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到16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已经占据重要地位,使西方挣脱了鄙视经商牟利的思想禁锢。这一时期,提倡最大限度地获取黄金、白银的重商主义思想迅速崛起,在欧洲各国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重商主义思想家从商业资本的运动出发,竭力追求货币财富,把货币等同于财富,黄金和白银就是财富的象征。这种重金主义或拜金主义的财富取向,适应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生产方式的特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货币资本的渴望。
——摘编自魏悦、魏忠《古近代西方经济学中财富思想的演变》
材料二 英国经济自由主义的先驱者亚当·斯密(1723—1790)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论述了经济自由。他生活于英国的重商主义时期,国家对商业贸易领域进行了过多干预和垄断,阻碍了经济自由和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他对重商主义进行了猛烈批判,极力倡导“自由放任”原则,经济人的自利行为自然会实现社会目的,“在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挥,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摘编自孙群郎《英美自由主义与财产权观念的发展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重商主义的内容及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自由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及特点。(10分)
19.(2024·江苏扬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理性”是现代性事业的根基,它的“成长史”体现出大起大落的剧烈节奏。下表是西方不同阶段有关理性的主要观点。
时期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古希腊时期 亚里士多德 强调“知识服务于修养”;理性(或德性)是人的本性,它要求人致力于在道德上实现自我完善
文艺复兴时期 彼特拉克 理性致力于声张和证明的,是自己属人的特性而非属神的特性;在对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研究中发现了人的独立价值和尊严
宗教改革时期 马丁·路德 用人的主动信仰证明在上帝面前尘世的价值:理性被视为人的本质属性之一,人按照自己的意志、使用自己的理性去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
启蒙运动时期 霍布斯、洛克、卢梭 似乎有一个普遍的理性一直存在那里,等待人们去发现;而只要人们发现了理性,它就会把世间的一切秘密与疑问解答
——摘编自姚德薇《近代西方社会思想中“理性”概念的发展与演变》
结合材料信息与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理性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元提升练(九) 走向整体的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B [据材料“英王亨利七世颁发给威尼斯人卡伯特航海特许权,准许他将新发现的地区打造成英国的殖民地”“亨利七世还派遣……得以被发现”可知,英王鼓励人们出海航行,抢占殖民地,故选B项;据所学,新航路是由西班牙和葡萄牙开辟,而非英国,排除A项;据材料“英王亨利七世颁发给威尼斯人卡伯特航海特许权”可知,英国鼓励私人航海经商,排除C项;材料仅是英国的航海成就,没有涉及其他国家,不能说明竞争激烈,排除D项。]
2.D [哥伦布远洋航行发生在1492年,这一时期中国是明朝。元代的杭州是“世界上最富丽名贵之城”,故A项错误;率“马修号”帆船发现纽芬兰岛的是卡伯特,与哥伦布无关,故B项排除;资助他探险的国王是西班牙国王,故排除C项;哥伦布的远洋航行受到《马可·波罗行纪》中对东方描述的影响,故D选项正确。]
3.D [据地图信息及所学(新航路开辟)可知,材料中两张地图反映出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结合所学可知,出现该变化的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导致全球交通格局的剧变,故选D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逐渐衰落,而西班牙、葡萄牙等大西洋沿岸国家开始崛起,而不是“衰落”,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奥斯曼帝国垄断了东西方陆路贸易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法国等国家的崛起,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国、德国的崛起,排除C项。]
4.C [材料“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纪录”“不仅有详细的文字记载,而且他沿途还绘制了极为准确的海图”可知,巴伦支的航行拓展了欧洲人对世界的认知,故选C项;哥伦布横跨大西洋到达美洲发生于15世纪末,早于巴伦支的航行,排除A项;开辟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与材料中的地理方位不符,排除B项;巴伦支的主要航行方向是向北,欧洲与大洋洲的直接联系应该往南,排除D项。]
5.C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这使得以固定地租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大贵族收入锐减,出现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危机”,故选C项;宗教改革是有关宗教信仰问题的思想解放运动,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A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6.B [16世纪30年代起,安特卫普交易所变成了长期性的国际交易所,取消了时间限制,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对荷兰商业的影响,故选B项;1492年,美洲已经被发现,A项表述不能解释16世纪30年代荷兰安特卫普商品交易所的变化,排除;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成为世界殖民侵略活动的主角,排除C项;荷兰成为世界商业霸主是在17世纪,排除D项。]
7.A [据材料“‘风格’‘构图’‘尺寸’‘比例’等概念分析艺术史”可知,16世纪出版的《意大利艺苑名人传》在对艺术史进行分析时,应用了较为客观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进行分析,体现了理性评判的准则,故选A项;16世纪中期欧洲并没有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排除B项;哥白尼的日心说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兴起,排除C项;欧洲启蒙运动爆发的时间是17世纪,排除D项。]
8.D [据题干“宗教改革运动……培育了世俗民族精神,世俗阶层开始参与国家的管理,国家的主权属性慢慢被表现出来”,说明宗教改革运动使得世俗权力得到增强,世俗性自治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据此可知,宗教改革推动了世俗民族国家的形成,故选D项。]
9.A [据材料“他认为人的直接感觉是太阳围绕地球旋转,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心说比地心说更准确地描述太阳系的结构,所以人的直接感觉是一种错觉”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哥白尼的“日心说”推翻了之前的地心说,是近代科学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康德提出“人的直接感觉是一种错觉”,这是用理性进行思考的进步表现,故选A项。]
10.D [根据材料“1764年首次出版”“法律应以理性为基础”“保卫社会秩序”“以‘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为目的”及所学可知,该书反映了启蒙运动对理性、文明的追求,故选D项;据“该书出版时,整个欧洲都轰动起来,布丰、休谟都热情地赞扬它”及所学可知,该书成书于18世纪,而意大利于1870年才实现国家统一,且此时文艺复兴已经结束,排除A、B两项;材料体现不出对教会势力的抨击,排除C项。]
11.D [据材料主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启蒙运动在欧洲广泛传播,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得到弘扬,所以很多艺术展览以及收藏向普通民众开放,故选D项;A项发生在中世纪的欧洲,时间不符合,排除;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789年,排除B项;工人运动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排除C项。]
12.A [据材料信息可知,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目标从反对国内专制统治转变为对抗欧洲反动势力干涉,保卫国家独立和统一,这一转变显示了法国人民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民族国家意识明显增强,团结起来捍卫国家利益,故选A项;材料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目标因外部因素而改变,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目标的变化,“席卷欧洲”说法错误,排除C项;据材料“争取人民权利和民主自由”“维护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保卫革命成果”可知,这些目标均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初衷的不同方面,“背离”说法错误,排除D项。]
13.B [据材料“1689年通过了《信仰自由法》……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可知,近代英国通过立法的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故选B项。]
14.B
15.A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美国国会通过了在哥伦比亚特区禁止黑人奴隶制法案,但被解放的奴隶需要“移居利比里亚或海地”,说明其仍受到歧视,由此可见该法案仍然具有种族歧视色彩,故选A项。]
16.D [7世纪,日本废除贵族土地私有制和部民制,推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这是学习和借鉴了当时世界强国唐朝的经济制度,而19世纪中期日本推行“富国强兵”“文明开化”“殖产兴业”三大政策,则是学习当时最先进的欧洲国家的做法,据此可知,上述两次变革都缘于对外来文明的鉴别取舍,故选D项。]
17.(1)英国方式:资产阶级革命。特点:具有典型性、持久性。
法国方式:资产阶级革命。特点:人民群众发挥了重要作用,革命具有反复性。
(2)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启示:政治制度要与社会基础相适应;政治制度建设要与时俱进。
18.(1)内容:把货币等同于财富;国家重视干预经济。
影响:
积极:顺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有利于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政府的经济政策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消极:刺激了拜金主义思想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弊端;推动殖民国家的对外殖民掠夺。
(注意从积极、消极两方面作答)
(2)历史背景:启蒙运动发展,思想得到解放;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重商主义弊端日益显露;国家经济职能在不断强化。
特点: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强调发挥市场调节作用;顺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求。
19.示例 论题:理性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进步与变革。
论述:近代在理性思想的启发下,自然科学取得了极大的进步;理性作用于自然产生的科学技术,有利于突破神学的束缚;促进天文学、物理学的重大进步以及生物学进化论的形成,也带来社会进步与人类幸福;理性精神在对抗神学迷信、批判现存国家与社会中一切腐朽没落的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如在法国,理性思想动摇了法国封建专制的根基;在政治制度上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制度革新打下基础。
总之,理性思想和精神推动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同时为资产阶级革命打下基础,推动了政治革新,理性对于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共39张PPT)
INNOVATIVE
DESIGN
单元提升练(九)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5·河北秦皇岛模拟)1497年,英王亨利七世颁发给威尼斯人卡伯特航海特许权,准许他将新发现的地区打造成英国的殖民地。亨利七世还派遣“马修”号载着卡伯特及英、法两国的船员向西航行,北美纽芬兰岛得以被发现。这说明( )
A.欧美之间的新航路由此开辟 B.国家力量推动航海事业发展
C.私人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 D.欧洲国家间的航海竞争激烈
解析 据材料“英王亨利七世颁发给威尼斯人卡伯特航海特许权,准许他将新发现的地区打造成英国的殖民地”“亨利七世还派遣……得以被发现”可知,英王鼓励人们出海航行,抢占殖民地,故选B项;据所学,新航路是由西班牙和葡萄牙开辟,而非英国,排除A项;据材料“英王亨利七世颁发给威尼斯人卡伯特航海特许权”可知,英国鼓励私人航海经商,排除C项;材料仅是英国的航海成就,没有涉及其他国家,不能说明竞争激烈,排除D项。
答案 B
2.(2025·浙江杭州模拟)哥伦布把自己抵达的萨尔瓦多视为“可汗的大船”到达之地,进而致函给资助他探险的国王:“无论如何,我是要去大陆的。我要到杭州去把陛下的国书呈给大汗,并取得复书回家。”下列表述最为准确的是( )
A.杭州当时是“世界上最富丽名贵之城”
B.1497年率“马修号”帆船发现“新大陆”
C.资助哥伦布探险的国王是葡萄牙国王
D.受到《马可·波罗行纪》著作的影响
解析 哥伦布远洋航行发生在1492年,这一时期中国是明朝。元代的杭州是“世界上最富丽名贵之城”,故A项错误;率“马修号”帆船发现纽芬兰岛的是卡伯特,与哥伦布无关,故B项排除;资助他探险的国王是西班牙国王,故排除C项;哥伦布的远洋航行受到《马可·波罗行纪》中对东方描述的影响,故D选项正确。
答案 D
3.(2024·河北张家口模拟)图中阴影部分为历史上先后形成的贸易中心区。这一变化( )
A.加速了西班牙、意大利衰落 B.起因是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C.推动了英国、美国等国崛起 D.缘于全球交通格局的剧变
解析 据地图信息及所学(新航路开辟)可知,材料中两张地图反映出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结合所学可知,出现该变化的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导致全球交通格局的剧变,故选D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逐渐衰落,而西班牙、葡萄牙等大西洋沿岸国家开始崛起,而不是“衰落”,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奥斯曼帝国垄断了东西方陆路贸易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法国等国家的崛起,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国、德国的崛起,排除C项。
答案 D
4.(2025·广东深圳模拟)1596年,在阿姆斯特丹商人们的资助下,巴伦支带领3艘船开始了第三次探险。在这次航行中,他们不仅发现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而且到达了北纬79°39′的地方,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纪录。巴伦支的航行不仅有详细的文字记载,而且他沿途还绘制了极为准确的海图。可见,巴伦支的航行( )
A.为哥伦布到达美洲奠定基础
B.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C.拓展了欧洲人对世界的认知
D.促进了欧洲与大洋洲的直接联系
解析 材料“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纪录”“不仅有详细的文字记载,而且他沿途还绘制了极为准确的海图”可知,巴伦支的航行拓展了欧洲人对世界的认知,故选C项;哥伦布横跨大西洋到达美洲发生于15世纪末,早于巴伦支的航行,排除A项;开辟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与材料中的地理方位不符,排除B项;巴伦支的主要航行方向是向北,欧洲与大洋洲的直接联系应该往南,排除D项。
答案 C
5.(2024·湘豫名校大联考)劳伦斯·斯通在《贵族的危机》一书中指出,英国大贵族于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普遍经历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危机,其主要表现是:通货膨胀致使以固定地租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大贵族收入锐减,他们往往通过借债,甚至卖地才能勉力维持其原有的生活方式。这场危机的产生是因为当时英国( )
A.进行了宗教改革 B.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
C.出现了价格革命 D.广泛开展了工业革命
解析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这使得以固定地租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大贵族收入锐减,出现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危机”,故选C项;宗教改革是有关宗教信仰问题的思想解放运动,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A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答案 C
6.(2025·福建厦门模拟)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前10年,安特卫普商品交易所的开放还只是间歇性的。从16世纪30年代起,安特卫普交易所变成了长期性的国际交易所,取消了时间限制。这一变化( )
A.由殖民者发现美洲所导致
B.说明欧洲商业革命影响逐渐扩大
C.表明欧洲已丧失殖民优势
D.反映出荷兰成为世界商业霸主
解析 16世纪30年代起,安特卫普交易所变成了长期性的国际交易所,取消了时间限制,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对荷兰商业的影响,故选B项;1492年,美洲已经被发现,A项表述不能解释16世纪30年代荷兰安特卫普商品交易所的变化,排除;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成为世界殖民侵略活动的主角,排除C项;荷兰成为世界商业霸主是在17世纪,排除D项。
答案 B
7.(2025·湖北武汉模拟)16世纪中期,意大利艺术理论家瓦萨里出版了名著《意大利艺苑名人传》,他运用“风格”“构图”“尺寸”“比例”等概念分析艺术史,将艺术发展“变成了一连串拒绝古典理想衰退、不断再生的过程”,成为以后三个世纪艺术史领域的范本。这一著作( )
A.体现了理性评判的准则 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兴起 D.促进了欧洲启蒙运动发展
解析 据材料“‘风格’‘构图’‘尺寸’‘比例’等概念分析艺术史”可知,16世纪出版的《意大利艺苑名人传》在对艺术史进行分析时,应用了较为客观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进行分析,体现了理性评判的准则,故选A项;16世纪中期欧洲并没有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排除B项;哥白尼的日心说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兴起,排除C项;欧洲启蒙运动爆发的时间是17世纪,排除D项。
答案 A
8.(2025·湖北武汉模拟)欧洲各地发生的宗教改革运动不同程度上培育了世俗民族精神,世俗阶层开始参与国家的管理,国家的主权属性慢慢被表现出来。正如某学者所说“历史上世俗性自治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是一个民族国家独立于罗马司法权的重要标志”。下列选项与该教授观点一致的是( )
A.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B.世俗王权与基督教会权力的并立
C.基督教会的救赎作用不可替代
D.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解析 据题干“宗教改革运动……培育了世俗民族精神,世俗阶层开始参与国家的管理,国家的主权属性慢慢被表现出来”,说明宗教改革运动使得世俗权力得到增强,世俗性自治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据此可知,宗教改革推动了世俗民族国家的形成,故选D项。
答案 D
9.(2025·湖南株洲模拟)康德借鉴哥白尼的“日心说”提出一个与传统观念相反的认识论。他认为人的直接感觉是太阳围绕地球旋转,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心说比地心说更准确地描述太阳系的结构,所以人的直接感觉是一种错觉。这说明( )
A.科学革命促进了理性主义
B.“日心说”冲破了教会的精神独裁
C.康德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
D.“日心说”得到了启蒙思想家认可
解析 据材料“他认为人的直接感觉是太阳围绕地球旋转,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心说比地心说更准确地描述太阳系的结构,所以人的直接感觉是一种错觉”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哥白尼的“日心说”推翻了之前的地心说,是近代科学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康德提出“人的直接感觉是一种错觉”,这是用理性进行思考的进步表现,故选A项。
答案 A
10.(2025·山东青岛模拟)《论犯罪与刑罚》是近代意大利法学家贝卡里亚的代表作,于1764年首次出版。书中,作者提出法律应以理性为基础,其基本宗旨应是保卫社会秩序而不是报复犯罪,它们应该永远以“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为目的。该书出版时,整个欧洲都轰动起来,布丰、休谟都热情地赞扬它。该书( )
A.受到国家统一的影响 B.加速文艺复兴的进程
C.旨在打击教会的势力 D.带有启蒙时代的特点
解析 根据材料“1764年首次出版”“法律应以理性为基础”“保卫社会秩序”“以‘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为目的”及所学可知,该书反映了启蒙运动对理性、文明的追求,故选D项;据“该书出版时,整个欧洲都轰动起来,布丰、休谟都热情地赞扬它”及所学可知,该书成书于18世纪,而意大利于1870年才实现国家统一,且此时文艺复兴已经结束,排除A、B两项;材料体现不出对教会势力的抨击,排除C项。
答案 D
11.(2024·江苏盐城模拟)1737年法国巴黎美术学院沙龙艺术展和1768年伦敦学院展览不仅将艺术家推荐给潜在的赞助人,而且开始公开地向民众开放。当时,罗马、柏林、圣彼得堡等欧洲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将私人或王室收藏向公众开放。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因为( )
A.西欧自治城市的兴起 B.法国革命浪潮的冲击
C.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 D.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解析 据材料主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启蒙运动在欧洲广泛传播,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得到弘扬,所以很多艺术展览以及收藏向普通民众开放,故选D项;A项发生在中世纪的欧洲,时间不符合,排除;法国大革命发生在1789年,排除B项;工人运动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排除C项。
答案 D
12.(2025·广西北海一模)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的目标首先是反对贵族和国王的专制统治,争取人民权利和民主自由。后来,由于欧洲反动势力的干涉,革命的目标变为维护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保卫革命成果。这表明大革命时期法国( )
A.民族国家意识增强 B.巴黎人民与资产阶级结盟
C.革命影响席卷欧洲 D.资产阶级背离了革命初衷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目标从反对国内专制统治转变为对抗欧洲反动势力干涉,保卫国家独立和统一,这一转变显示了法国人民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民族国家意识明显增强,团结起来捍卫国家利益,故选A项;材料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目标因外部因素而改变,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目标的变化,“席卷欧洲”说法错误,排除C项;据材料“争取人民权利和民主自由”“维护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保卫革命成果”可知,这些目标均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初衷的不同方面,“背离”说法错误,排除D项。
答案 A
13.(2025·“江南十校”高三第一次综合测试)1689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信仰自由法》,允许人们信奉国教之外的其他基督教派,但不得支持詹姆士二世子孙对王位的“觊觎”。1701年国会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规定今后任何天主教徒都不得担任英国国王,英国国王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等。这反映出该时期英国( )
A.王在法下的传统开始确立 B.议会逐渐成为权力的中心
C.宗教改革确立了信仰自由 D.排除了天主教徒成为国王
解析 据材料“1689年通过了《信仰自由法》……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可知,近代英国通过立法的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故选B项。
答案 B
14.(2024·山东临沂模拟)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享有司法审查权,专门负责裁决涉及宪法解释问题的案件,判定某项法律或政府行为是否违宪。联邦政府的其他两部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监督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总统对联邦法官的任命权,再加上参议院的确认权;像对其他联邦官员一样,国会可以对联邦法官行使弹劾与罢免权。这表明( )
A.联邦法院不能否决联邦或州的法律
B.联邦法院权力仍然受到一定的约束
C.最高法院在政治制度中的作用有限
D.宪法中的分权与制衡原则徒有其名
答案 B
15.(2025·辽宁大连调研)1862年4月16日,美国国会通过在哥伦比亚特区(首都地区)禁止黑人奴隶制的法案,它规定由政府以每人300美元的价格赎买所有奴隶,然后一律给以自由;但是该法案又提出:被解放的奴隶由政府提供旅费移居利比里亚或海地。据此可知,该法案的颁布( )
A.仍然具有种族歧视色彩 B.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
C.缓解了美国南北方矛盾 D.极大推动了美国殖民扩张的步伐
解析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美国国会通过了在哥伦比亚特区禁止黑人奴隶制法案,但被解放的奴隶需要“移居利比里亚或海地”,说明其仍受到歧视,由此可见该法案仍然具有种族歧视色彩,故选A项。
答案 A
16.(2025·山东济南高三摸底)7世纪,日本废除贵族土地私有制和部民制,推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19世纪中期日本推行“富国强兵”“文明开化”“殖产兴业”三大政策。这两次变革都( )
A.确立了幕府政治体制 B.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C.源于严重的民族危机 D.缘于对外来文明的鉴别取舍
解析 7世纪,日本废除贵族土地私有制和部民制,推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这是学习和借鉴了当时世界强国唐朝的经济制度,而19世纪中期日本推行“富国强兵”“文明开化”“殖产兴业”三大政策,则是学习当时最先进的欧洲国家的做法,据此可知,上述两次变革都缘于对外来文明的鉴别取舍,故选D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17.(2025·江苏无锡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政治制度史具有鲜明的典型性:最早建立君主立宪制,最早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内阁制、两党制……一位美国宪政学家不无夸大地写道:“拿持久性、缺乏剧烈骚动、法律和秩序的维持力……以及对其他国家政治思想和制度的影响程度来说,英国政府是世界上闻所未闻的最出色的一个。”
——摘编自阎照祥《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
发展的渐进性和多元性》
材料二 1789年7月14日的革命风暴,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垮了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的统治,这场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力军、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在革命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英勇斗争推动了革命的发展。这一革命的进程中,阶级斗争异常激烈,革命和反革命反复较量,资产阶级各派纷纷登台表演,政体也随之更迭不断,经过了君主立宪、共和及帝制的演变。
——摘编自柳仕超《法国大革命与政治制度的近代化》
材料三 什么样的人群就有可能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什么样的社会条件就有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制度,因为社会条件与制度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两者并不是完全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同一种制度,在不同的时期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会有不同的影响。
——摘编自冯钺《近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轨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英国和法国近代政治制度建设的方式和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条件和社会制度的关系,并谈谈启示。(8分)
答案 (1)英国 方式:资产阶级革命。特点:具有典型性、持久性。
法国 方式:资产阶级革命。特点:人民群众发挥了重要作用,革命具有反复性。
(2)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启示:政治制度要与社会基础相适应;政治制度建设要与时俱进。
18.(2024·河南中原名校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使对外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展,商品交换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到16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已经占据重要地位,使西方挣脱了鄙视经商牟利的思想禁锢。这一时期,提倡最大限度地获取黄金、白银的重商主义思想迅速崛起,在欧洲各国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重商主义思想家从商业资本的运动出发,竭力追求货币财富,把货币等同于财富,黄金和白银就是财富的象征。这种重金主义或拜金主义的财富取向,适应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生产方式的特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货币资本的渴望。
——摘编自魏悦、魏忠《古近代西方经济学中财富思想的演变》
材料二 英国经济自由主义的先驱者亚当·斯密(1723—1790)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论述了经济自由。他生活于英国的重商主义时期,国家对商业贸易领域进行了过多干预和垄断,阻碍了经济自由和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他对重商主义进行了猛烈批判,极力倡导“自由放任”原则,经济人的自利行为自然会实现社会目的,“在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挥,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摘编自孙群郎《英美自由主义与财产权观念的发展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重商主义的内容及影响。(8分)
答案 内容:把货币等同于财富;国家重视干预经济。
影响:
积极:顺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有利于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政府的经济政策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消极:刺激了拜金主义思想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弊端;推动殖民国家的对外殖民掠夺。
(注意从积极、消极两方面作答)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自由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及特点。(10分)
答案 历史背景:启蒙运动发展,思想得到解放;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重商主义弊端日益显露;国家经济职能在不断强化。
特点: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强调发挥市场调节作用;顺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求。
19.(2024·江苏扬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理性”是现代性事业的根基,它的“成长史”体现出大起大落的剧烈节奏。下表是西方不同阶段有关理性的主要观点。
时期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古希腊时期 亚里士多德 强调“知识服务于修养”;理性(或德性)是人的本性,它要求人致力于在道德上实现自我完善
文艺复兴时期 彼特拉克 理性致力于声张和证明的,是自己属人的特性而非属神的特性;在对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研究中发现了人的独立价值和尊严
——摘编自姚德薇《近代西方社会思想中
“理性”概念的发展与演变》
时期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宗教改革时期 马丁·路德 用人的主动信仰证明在上帝面前尘世的价值:理性被视为人的本质属性之一,人按照自己的意志、使用自己的理性去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
启蒙运动时期 霍布斯、洛克、卢梭 似乎有一个普遍的理性一直存在那里,等待人们去发现;而只要人们发现了理性,它就会把世间的一切秘密与疑问解答
结合材料信息与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理性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示例 论题:理性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进步与变革。
论述:近代在理性思想的启发下,自然科学取得了极大的进步;理性作用于自然产生的科学技术,有利于突破神学的束缚;促进天文学、物理学的重大进步以及生物学进化论的形成,也带来社会进步与人类幸福;理性精神在对抗神学迷信、批判现存国家与社会中一切腐朽没落的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如在法国,理性思想动摇了法国封建专制的根基;在政治制度上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制度革新打下基础。
总之,理性思想和精神推动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同时为资产阶级革命打下基础,推动了政治革新,理性对于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节内容结束
Thanks!
本
节内
容
结
束
INNOVATIVE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