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检测(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40分钟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图是我国沿32°N所作的垂直地形的剖面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区正确的是( )
A.①——青藏高原
B.②——塔里木盆地
C.③——华北平原
D.④——南海
2.此图反映了我国的地势特征是( )
A.南高北低
B.北高南低
C.东高西低
D.西高东低
3.下列山脉属于东北—西南走向的是( )
A.秦岭
B.贺兰山
C.祁连山
D.雪峰山
4.对我国四大高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高低不平
C.黄土高原一望无际,地形平坦
D.云贵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甲、乙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山的东侧是东北平原
B.甲山是我国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C.乙山与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吻合
D.乙山是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6.对于黄河的治理和维护,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上游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B.上游退耕还林、还草
C.中游植树种草,整修梯田
D.中游开垦陡坡,扩大耕地面积
7.有关下图山脉两侧地理事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山脉两侧有我国最大的高原和最大的平原
B.②山脉南北两侧植被有明显差异
C.③山脉北段是山东省和山西省的分界线
D.④山脉南侧为半干旱区,北侧为半湿润区
8.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因素
B.纬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读“我国夏季风来源示意图”,回答9、10题。
9.据图可知,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是①和②,它们分别是( )
A.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B.东北季风和东南季风
C.东北季风和西北季风
D.西北季风和西南季风
10.我国下列地区受冬季风影响时间最长、影响强度最大的是( )
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黄土高原
1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
A.分布均匀
B.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C.北多南少
D.西多东少
家住上海的小明同学准备在暑假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了四条游览路线(如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四条游览路线中,穿过不同干湿地区数量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小明沿③线游览,下列景观中可见到的是( )
A.秀美的江南水乡
B.茫茫沙漠中的驼队
C.独具特色的那达慕大会
D.气势磅礴的黄河壶口瀑布
14.下列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
A.天涯海角隆冬暖——与纬度位置的影响有关
B.春风不度玉门关——与夏季风的影响有关
C.青藏高原盛夏寒——与地形的影响有关
D.华北平原春干旱——与海陆位置有关
15.天气越干旱,塔里木河流域的人们越盼望出太阳,其原因是( )
A.气温越高,冰雪融水越多
B.气温越高,瓜果越甜
C.天气越干旱,太阳能越丰富
D.天气干旱,河流断流,吸引游人观光
16.《长江之歌》中有“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的歌词。你能从这几句歌词中体会到长江的哪些基本特点( )
①发源地地势高
②春季水量上涨
③向东流入东海
④支流众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2年5月,我国南方地区遭遇强降雨,部分河流发生超警戒洪水,数百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3亿元。读图完成17、18题。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广东、广西、江西、陕西出现了暴雨
B.受暴雨影响,珠江水位暴涨
C.暴雨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D.暴雨会大大影响小麦、棉花农作物的产量
18.受暴雨影响,下列地区易发生泥石流的是(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19.关于长江、黄河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均发源于青藏高原,注入太平洋
B.水能资源都比较丰富
C.都是东西向的交通运输大动脉
D.均流经青、川两省
20.近年来,长江洪灾频繁发生,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中游地区围湖造田
②中、下游地势低平
③流域内降水丰富
④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坏了植被
⑤支流众多,雨季涨水集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二、综合题(共60分)
21.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示山脉中属于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分水岭的是 (填字母和名称)。(2分)
(2)山脉C是 ,长江深切此山,形成著名的长江三峡。(2分)
(3)山脉D是 ,其走向为 走向。(4分)
(4)山脉A、B、C、D中,属于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是 。(2分)
(5)有“紫色盆地”之称的地形区是 (填代号和名称)。(2分)
22.读下面的两幅图,完成下列各题。(15分)
(1)图甲的四条曲线中,表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是 。此线以西为 区,降水 。(3分)
(2)图甲的四条曲线中,表示我国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此线以东地形以 为主。(2分)
(3)图甲中曲线 是我国1月0℃等温线。(2分)
(4)下列数字有可能为图中E点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是(2分)( )
①260毫米
②50毫米
③600毫米
④990毫米
(5)图甲中F地夏季气温在我国有何特点 ,其原因是 。(4分)
(6)根据图乙的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该地可能位于(2分)( )
A.青藏高原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3.读我国长江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长江支流A的名称是 。(2分)
(2)长江入海口城市B的名称是 。(2分)
(3)图中水利枢纽C的名称是 ,它具有哪些方面的功效?(至少说出两个方面)(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读黄河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填出黄河的主要支流名称:m ,n 。(2分)
(2)填写水电站的名称:A ,B ,C 。(3分)
(3)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D是 ,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E是 。(2分)
(4)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 (地形区)。(1分)
(5)黄河断流曾经是一个让人心痛的话题。黄河自然断流始于1972年,在1972~1998年的27年间,有21年出现河干断流,平均4年3断流。1999年8月11日,黄河最后一次断流,至2009年8月11日上午8点,黄河实现自1999年以来的连续10年不断流。历史上,黄河为什么会发生断流?解决黄河断流的办法有哪些?(2分)
25.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材料二 我国泥石流分布略图
(1)下列属于引发泥石流灾害的人为原因是(3分)( )
①位于狭长的山谷之中
②植被破坏严重
③突发强降雨
④大规模的水电开发
⑤耕地的扩展
⑥大规模的交通建设、城镇扩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②④⑤⑥
(2)泥石流主要发生地区从① (山脉)到② (山脉),经A 省的西部、四川、B省 (简称),到西藏东部一带。(4分)
(3)由图可知,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 (一、二、三)级阶梯。(1分)
(4)图中③是 高原, (河流)的中游流经该地形区。
④ _______盆地是泥石流多发地区之一。(3分)
(5)以下应对不同自然灾害的做法,合理的有(双选)(2分)( )
A.突发地震时,应躲在高大建筑物下
B.突遇洪水时,要往低的地方疏散
C.遇到泥石流时,要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向高处跑
D.收到寒潮警报,应做好农牧业的防寒保暖准备
答案解析
1、2.【解析】1选A,2选D。本题组考查我国地势特征和主要地形区。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是青藏高原,②是四川盆地,③是长江中下游平原,④是黄海。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3.【解析】选D。本题考查了主要山脉的走向。秦岭、贺兰山、祁连山、雪峰山分别属于东西走向、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4.【解析】选A。本题考查我国四大高原的地形特点。青藏高原周围高山环绕,由于高寒,因而具有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特点;内蒙古高原是我国最平坦的高原;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具有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特点;云贵高原是我国最崎岖不平的高原。
5、6.【解析】5选C,6选D。本题组考查我国的山脉和河流。第5题,甲山为太行山,东侧是华北平原,是我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之一;乙山为秦岭,是我国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第6题,在黄河中游应该退耕还林,保持水土。
7.【解析】选B。本题考查我国地形区与山脉的相对位置。大兴安岭西侧是内蒙古高原,东侧是东北平原,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而内蒙古高原不是我国最大的高原。秦岭的北侧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南侧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太行山北段是山西省和河北省的分界线。天山的北侧是半干旱区,南侧是干旱区。
8.【解析】选B。本题考查造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因素。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是纬度因素和冬季风,其中纬度因素是主要原因。
9、10.【解析】9选A,10选A。本题组考查我国的季风和地形区分布。影响我国的夏季风①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②是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冬季风的源地在亚欧大陆内部,内蒙古高原离冬季风源地最近。
11.【解析】选B。本题考查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我国陆地面积广大,距海远近不同,由东南向西北空气越来越干燥,降水渐少。
12、13.【解析】12选B,13选A。本题组借助旅游路线图考查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以及各地的景观。第12题,①路线穿过湿润区和半湿润区,②路线穿过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③路线穿过湿润区、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④路线穿过湿润区。第13题,经过长江中下游平原,可以看到秀美的江南水乡,②路线可以看到驼队、那达慕大会和黄河壶口瀑布。
14.【解析】选D。本题考查气候的影响因素。华北平原春季干旱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夏季风没有到达,降水少。
15.【解析】选A。本题考查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塔里木河的水源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天气干旱时,气温越高,冰雪融水越多,塔里木河的水量增大,给生活和生产提供丰富的水源。
16.【解析】选A。本题考查长江的特点。长江发源于雪山连绵的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注入东海,春季源头冰雪融化,河水上涨。题中给出的歌词中体现不出支流众多。
17、18.【解析】17选B,18选B。本题组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17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暴雨主要出现在两广和浙闽一带,受暴雨影响,珠江水位暴涨,暴雨区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此次暴雨会影响水稻、甘蔗等的产量。第18题,图中乙地区坡度陡峻,且无植被保护,受暴雨影响,极易发生泥石流。
19.【解析】选C。本题考查我国长江和黄河的特点。黄河的水量较小,航运价值并不高。
20.【解析】选C。本题考查长江洪灾频繁的自然原因。分析该题的题干选项可看出,造成近年来长江洪灾频发的原因中,①④属于人为原因,②③⑤属于自然原因。
21.【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主要山脉和地形区。读图可知,A秦岭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分水岭;C是巫山;D是横断山脉,为南北走向;我国第一、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我国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①是黄土高原,②是四川盆地,因地表多出露紫红色砂页岩,有“紫色盆地”之称,③是华北平原。
答案:(1)A秦岭
(2)巫山
(3)横断山脉 南北
(4)B、C、D
(5)②四川盆地
2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B表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B线以西为非季风区,降水少。第(2)题,C表示我国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此线以东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第(3)题,A是我国
1月0℃等温线。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E点位于400毫米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可能是600毫米。第(5)题,F地位于青藏高原,因海拔高,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区域。第(6)题,根据图乙的气温和降水状况可判断出是温带季风气候,青藏高原是高原山地气候,华北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1)B 非季风 少 (2)C 平原、丘陵
(3)A (4)③ (5)最低 海拔高 (6)B
23.【解析】本题考查长江的概况。长江的支流A是岷江,入海口城市是上海,长江三峡是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养殖和旅游等方面的功效。
答案:(1)岷江
(2)上海
(3)三峡 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功效。(任选两个即可)
2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黄河的河段划分、主要支流、流经地形区、水能的开发利用等地理知识。黄河断流的原因要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从而找到解决措施。
答案:(1)渭河 汾河
(2)龙羊峡 三门峡 小浪底
(3)河口 桃花峪
(4)黄土高原
(5)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①黄河流域内气候干旱,平均降水少;②流域内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匀,冬春枯水期易造成断流。人为原因:①上、中游沿岸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量大,影响下游径流量;②农业用水浪费,水资源的利用率低。解决方法:①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灌溉效率;②南水北调;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④兴建水库;⑤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
2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位于狭长的山谷之中、突发强降雨是自然原因,植被破坏严重,大规模的水电开发,耕地的扩展,大规模的交通建设、城镇扩展是人为原因。第(2)题,从图中所给图例和地理事物的位置得出答案。第(3)题,从图中泥石流的分布区来看,主要是在第二级阶梯上。第(4)题,联系前面学过的地形区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5)题,突发地震时,应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突遇洪水时,要往高的地方疏散。
答案:(1)D
(2)太行山 秦岭 湖北 云(滇)
(3)二
(4)黄土 黄河 四川
(5)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