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项培优 折线统计图
1.“九鲤飞瀑天下奇”,九鲤湖与武夷山、玉华洞并称“福建三绝”,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如图是甲、乙两车同时从宁德前往九鲤湖景区的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图。
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前1.75小时,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 。
(2)当甲车到达终点时,乙车离终点还有多少千米?
2.如图是阳阳和东东6~12岁的身高情况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
(1) 岁时,阳阳和东东一样高。
(2)12岁时,东东的身高比阳阳高百分之几?(请列式计算)
3.如图是陈明与李强绘制的自己10~14岁之间体重变化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陈明14岁时的体重比10岁时的体重增加了 %。
(2)周宏说:“表示陈明体重变化的折线倾斜度较大,所以陈明的体重增长较快。”你认为她说的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4.小红(女)每年生日都测量身高,下图是她7~15岁的身高与全国同龄女生标准身高比较的统计图.
①小红的身高从多少岁到多少岁增长幅度最大?
②和同学说一说小红的身高与全国同龄女生标准身高比较的变化情况.
5.观察如图,完成问题.
(1)第1天 的成绩好,第2天 的成绩好.
(2)哪天两人成绩最接近?差多少下?
(3)如果从两人中选一人参加比赛,你会选准?并说明理由.
6.如图是五(1)班同学家庭拥有车辆情况统计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轿车增长量最快是 年到 年,增长了 辆
(2)轿车与电动车辆数相差最多的是 年相差 辆.
7.如图.
小明从家里出发,骑自行车先到文化宫,在文化宫玩了20分钟后又去图书馆看书,然后骑自行车回家.
(1)文化宫离小明家 千米,图书馆离小明家 千米.
(2)小明在图书馆看书用了 分钟,从图书馆回家用了 分钟.
(3)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时 千米.
8.小华骑自行车到6千米远的森林公园去游玩,请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小华几时到达森林公园,途中休息了几分.
(2)小华在森林公园玩了几分.
(3)返回时用了几分.
9.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乌龟和兔子赛跑时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从图中看,兔子出发多少分后开始睡觉?它睡了多长时间?它用了多长时间才到达终点(包括睡觉的时间)?乌龟比兔子早多少分到达终点?
10.请根据下面的统计表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两种车销售量相差最大的是哪个月?相差最小的是哪个月?
(2)2016年2月货车销售量是1月销售量的几倍?2016年4月轿车销售量是6月销售量的几分之几?
(3)哪种车的销售量相对稳定一些?
11.如图,电车从A站经过B站到达C站,然后返回.去时在B站停车,而返回时不停车.已知去时的车速为48千米/小时,则返回时的车速是多少千米/小时?
12.如图为某地去年1﹣5月份降水量统计图.去年5月底,小明预测当年该地第二季度(4,5,6月份)的降水量是第一季度(1,2,3月份)的1.6倍到2倍.结果小明预测完全正确.根据这些信息,请你通过计算确定:去年6月份该地的降水量最多为多少毫米?
13.壮壮和爸爸、妈妈一起步行去离家1000m的公园,用了30分钟到达目的地.15分钟后,爸爸有事先独自回家.又过了15分钟,壮壮和妈妈一起回家.回家的路上,妈妈遇到了王阿姨,闲聊了一会儿,再回家,而壮壮一路不停,一个人回家了.
下面三幅图,分别描述的是壮壮家的哪个家庭成员?
14.如图是一辆货车从A城经B城再到C城送货,最后从C城原路返回A城的“路程﹣时间”关系图象,
请看图回答和计算:
(1)这辆货车全程共停留了 小时.
(2)请计算货车从C城启程返回A城,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3)A﹣B、B﹣C、C﹣A,这三段路程中,汽车在 段行驶时的平均速度最快.(停留时间除外)(请写出思考过程)
15.小甬和小真两人从甲地匀速步行到乙地,小甬出发5分钟后,小真以一定的速度沿同一路线行走,设小甬、小真两人相距s(米),小甬行走的时间为t(分),s(米)关于t(分)的图象如图所示,求a。
16.小明从家去相距4km远的图书馆看书和借书.从图中你能看出小明在图书馆待了多长时间吗?去时和返回时,平均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17.李欣和刘云为了参加学校运动会1分钟跳绳比赛,提前10天进行训练,每天测试成绩如图的统计图:
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李欣和刘云第3天的成绩相差 次,第9天的成绩相差 次。
(2)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呈现 趋势, 的进步幅度大。
(3)李欣的最好跳绳成绩是1分钟跳 次,刘云的最好成绩是1分钟跳 次。
18.王林和马军参加1000米的长跑比赛,下图中的两条折线分别表示两人在途中的情况,看图回答问题.
(1)跑完1000米,马军用了 分钟, (填姓名)比赛赢了.
(2)起跑后的第1分钟, 速度快一些.第 分钟,两人跑的路程相同,是 米.
(3)王林的平均速度是 米/分.
19.小英去上学,妈妈在她走后6分看到小英的作业本没有拿,便赶紧追了出去.下面是小英和妈妈走路所用时间和路程的统计图.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完成填空.
(1)小英每分走 m,妈妈每分走 m.
(2)妈妈出发时,小英已经走了 m.
(3)照这样的速度,妈妈出发 分后可以追上小英.
20.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图.
(1)这辆车10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行驶600千米要多少时?
21.某电动汽车经销部某一周销售情况如图:
(1)哪种型号的电动汽车销量大些?
(2)如果你是经销部经理,上图反映的信息对你有什么帮助?
22.林场工作人员统计了两棵树木的生长情况,并制成了它们生长情况的统计图(如图)
①比较两棵树的生长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②当两树都停止生长后,两树高度相差多少米?
23.一个漏水的水龙头一天要浪费80kg水.(一个月按30天计算)
(1)请你根据计算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2)若100户家庭各有1个水龙头按这样的速度漏水,则这100户家庭一年要浪费多少吨水?
24.如图是某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第 门市部上缴的利润数增长得快。
(2) 年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的数量相差最多。
(3)你从图中还可获得其他信息吗?请写一写。
25.看统计图,完成下面各题。
①一班在四年级的时候,有近视的学生 人。
②二班在三年级的时候,有近视的学生 人。
③两个班在 年级的时候,近视人数相差最多,相差 人。
④列式并计算出四年级的时候,一班近视人数是二班近视人数的几分之几?★提示:结果要约分!
26.下面是A、B两个城市2019年上半年的降水量情况统计图.
(1)A市上半年的降水量总体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2)哪个月这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这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
27.如图是某办公室1﹣5月份收到的普通邮件和电子邮件的数量统计图.
(1)普通邮件和电子邮件分别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2)哪个月普通邮件和电子邮件的数量相差最多?最多相差多少?
28.表是某公司在A,B两地所开的分公司近几年利润情况的统计表.
年份 利润/万元 名称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A分公司 180 170 170 152 141 130
B分公司 75 90 100 110 115 125
(1)根据以上数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 年两家分公司利润差距最大, 年最小.
(3)由于产业转型,总公司打算关闭一家分公司,你认为关闭哪一家最合适?为什么?
29.“五一”期间,李老师自驾去离家320千米的某地.图是他离家的距离与汽车行驶时间之间的关系图.
(1)他出发30分钟,离家多少千米?
(2)他出发3小时,离目的地还有多少千米?
30.如图是某纺织厂2012﹣2015年三、四车间工业产值增长情况统计图.
(1) 车间的工业产值增长较快.
(2) 年两车间的工业产值相差最大.
(3)四车间2015年的工业产值比2014年增长几分之几?
31.如图是张晓从出生到10周岁的身高变化图,看图回答下面问题。
(1)张晓6岁时的身高是 厘米,9岁时是 厘米,这期间长了 厘米。
(2)张晓 岁至 岁生长速度最快。
32.平行四边形的底一定,它的面积和高如下表所示.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中描出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和相对应高的点,并把这些点按顺序连起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cm2 10 15 20 25 30
平行四边形的高/cm 2 3 4 5 6
(2)你能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多少厘米吗?
(3)当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cm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3.如图是航空模型兴趣小组制作的两架模型飞机在一次飞行中的时间和高度的记录.
(1)分别描述一下两架模型飞机在起飞到落地这段时间里的高度变化情况.
(2)起飞后第10秒,甲、乙两架飞机的高度各是多少?
(3)你认为哪一架模型飞机好?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说明理由.
34.平阳小学2014﹣2018年购买图书情况统计图如图所示,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 年购买图书最多.
(2)从2014年到2018年购买图书的数量是逐年增多的吗? (填“是”或“不是”)
(3)购买图书的总体趋势是 .(填“增加”或“减少”)
35.如图的折线图表示的是乌龟和兔子赛跑时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1)前5分乌龟和兔子的速度各是多少?按这样的速度,兔子应比乌龟早到几分?
(2)实际上兔子中途睡了几分?乌龟比兔子早到几分?
36.小军到离家6km远的奶奶家看望奶奶,请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小军途中一共休息了 次,共 分钟.
(2)小军从家出发到返回家一共用了 小时.
37.如图是某粮店2017年月平均收入情况统计图.
(1)几月份的收入最少,是多少万元?几月份的收入最多,是多少万元?
(2)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收入相比,哪个多?多多少?
38.如图描述的是小明爷爷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与散步所用间的关系,在阅报栏停留了一会,最后走到凉亭就回家了。
(1)小明爷爷走了 分钟到达阅报栏,在阅报栏停留了 钟。
(2)爷爷走的最快的时候速度是 。
(3)小明说爷爷第4分钟与第10分钟都在同一个地方阅报栏,第0分与第18分钟不在同一个地方,你认为呢?
39.我会想.(如图小丽上学期语文、数学各单元检测成绩的统计图)
(1)根据上图,你发现小丽哪门学科成绩更稳定一些?
(2)上学期,小丽的语文.数学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分别是多少?
(3)针对小丽上学期语文、数学学习情况,这学期你想对小丽提点什么建议?
40.小明把一个水仙花球放在装满水的玻璃瓶口,每隔一天观察一次,测量芽和根的长度,并将结果制成了如图的统计图.
小明是第几天开始看到芽的,第几天开始看到根的?根和芽的生长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41.国庆节期间,王老师一家自驾游去了离家380千米的某地,右面是他们离家的距离y(千米)与汽车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关系图.
(1)他们出发30分钟时,离家多少千米?
(2)他们出发3小时时,离目的地还有多少千米?
42.如图是贸易公司2018年各月利润情况折线统计图,请观察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月的利润最多,是 万元; 月的利润最少,是 万元.
(2)11月和12月的利润相差 万元.
(3) 月到 月的利润持续上升, 月到 月的利润持续下降.
(4)分别求出第一季度每月的平均利润和下半年每月的平均利润.
43.下面是某市一中和二中篮球队的五场比赛得分情况统计图.
(1)两个学校的篮球队第二场比赛时成绩相差多少分?
(2)哪场比赛两个学校的篮球队成绩相差最大?
44.统计。
如图为甲乙两地2008年上半年月降水量统计图。
(1) 月份甲乙两地降水量相差最小, 月份甲乙两地降水量相差最大。
(2)六月份乙地的降水量比甲地多百分之几?
45.琪琪把某天神木市的气温变化情况画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
(1)琪琪每隔几时测一次气温?这天12:00神木市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2)这一天神木市8:00~12:00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46.某地4月1﹣8日的气温统计如下表.(单位:℃)
日期 1日 2日 3日 4日 5日 6日 7日 8日
最高气温 18 18 16 19 25 23 25 24
最低气温 11 12 12 13 14 14 15 16
请画出折线统计图,再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几天中,哪天的温差最大?哪天的温差最小?
(2)这几天的最高气温是怎样变化的?最低气温呢?
47.下面是乐乐和奇奇第一至第五单元的数学测试成绩统计图.
(1)谁的成绩提高较快?
(2)两人的平均分各是多少?相差多少分?
48.振兴玩具厂1~5月的产值如图所示.
(1)这是一幅 统计图,横轴表示 ,纵轴表示 ,每格代表 .
(2)产值最高的是 月,5月的产值比4月的产值增加了 万元.
(3)该厂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的产值是 .该厂的每月产值是呈 趋势.(填“上升”或“下降”)
(4)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 .
49.学校气象小组把某星期各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制成下面统计图。
(1)这个星期的最高气温从星期 到星期 保持不变。
(2)星期 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最大,星期 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最小。
(3)这个星期的日平均最低气温是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50.如图是某汽车厂两款新车销售情况统计图.
根据图中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
(1)几月份两款新车的销售量差距最大?
(2)B款车在6个月内一共销售多少辆?平均每个月销售多少辆?
51.某商场2018年凉鞋的销售情况如图所示.
(1)第一季度共销售 双.
(2)7月份的销售量是5月份的 倍.
(3)图中 月份凉鞋的销售量最高,原因是什么?
(4)这是一幅不完整的折线统计图.请你根据生活实际,完成这幅折线统计图.
52.客车从A地开往B地,货车从B地开往A地,它们行驶的情况如图.
(1)观察如图,两车开出多少小时后相遇?
(2)货车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
(3)客车在距B地多少千米的地方停留了多长时间?停留前后的速度相同吗?
(4)估一估:当货车到达A地时,客车距B地还有多少千米?按照它的行驶速度,到B地还需多少小时?
(5)假若客车不在途中停留,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求出两车开出多少小时后就能相遇.
53.根据统计图和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①我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差最小的是 年.
②请你分析,我国为什么在2015年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54.甲、乙两个地区,甲地区绿化较好,乙地区树林和草地遭到破坏.两地近年来降水量如图.
(1)这两地的降水量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55.某城市2010﹣2015年生活垃圾中分类垃圾与未分类垃圾质量如图:
(1)2011年分垃圾占垃圾总量的,2015年分类垃圾占垃圾总量的
(2)两种垃圾相差最多的是 年,从 年开始分类垃圾超过了未分类垃圾.
(3)看了这幅图后你有什么感想或建议.
56.我国运动员在第24~30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如图:
(1)从第 届到第 届,中国运动员获得的金牌数不断增加。其中,从第 届到第 届增加最多。
(2)从图中你还能想到些什么?
57.如图是A、B两市去年上半年降水量情况统计图.
(1)表示A市、B市降水量的分别是哪一条折线?
(2)哪个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
(3)哪两个月A市的降水量低于B市?
58.下面是某商场去年上半年服装和鞋帽销售额统计表.(单位:万元)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服装 17 10 12 14 18 16
鞋帽 13 12 14 11 12 14
(1)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2)比较服装和鞋帽销售情况,用一句话加以总结.
59.李山和丁阳参加100米短跑训练,下面是两人每周测试成绩统计图。
(1)观察统计图,在第3周的训练中, 的短跑训练成绩比较好。
(2)在第 周李山和丁阳的测试成绩相差最远;第 周两人的成绩一样。
(3)经过8周的训练,李山和丁阳的短跑训练效果怎么样?如果第9周有一场100米短跑比赛,他们两人中你会选择谁参加?请写出理由.
60.如图是某地区上半年各月份的最高气温统计图.
(1) 月份的最高气温最高,是 ℃; 月份的最高气温最低是 ℃.
(2) 月份的最高气温比上月份的最高气温增加的最多.
(3)从统计图可以看出,这个地区上半年最高气温的变化呈什么趋势?
期末专项培优 折线统计图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九鲤飞瀑天下奇”,九鲤湖与武夷山、玉华洞并称“福建三绝”,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如图是甲、乙两车同时从宁德前往九鲤湖景区的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图。
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前1.75小时,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
。
(2)当甲车到达终点时,乙车离终点还有多少千米?
【答案】(1)。(2)36千米。
【分析】(1)从图中获得信息,用路程÷时间=速度,代入即可。
(2)从图中获得信息,先求从3.5小时到6小时所走的路程除以时间等于从3.5小时到6小时的速度,再用所求的速度乘从5小时到6小时所走的时间就是所求的路程。
【解答】解:(1)甲的速度:
210÷3.5=60(千米/时)
乙的速度:
210÷1.75=120(千米/时)
60÷120。
则前1.75小时,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
(2)(300﹣210)÷(6﹣3.5)×(6﹣5)
=90÷2.5×1
=36×1
=36(千米)
答:当甲车到达终点时,乙车离终点还有36千米。
故答案为:(1)。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观察扇形统计图并且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进行计算、解答即可。
2.如图是阳阳和东东6~12岁的身高情况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
(1) 10 岁时,阳阳和东东一样高。
(2)12岁时,东东的身高比阳阳高百分之几?(请列式计算)
【答案】(1)10;(2)2%。
【分析】(1)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两数据点重合,表示两人身高一样,找到横轴对应年龄即可;
(2)将12岁时阳阳的身高看作单位“1”,12岁时东东和阳阳的身高差÷阳阳的身高=12岁时,东东的身高比阳阳高百分之几。
【解答】解:(1)10岁时,阳阳和东东一样高。
(2)(153﹣150)÷150×100%
=3÷150×100%
=2%
答:12岁时,东东的身高比阳阳高2%。
故答案为:10。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能读懂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3.如图是陈明与李强绘制的自己10~14岁之间体重变化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陈明14岁时的体重比10岁时的体重增加了 66.7 %。
(2)周宏说:“表示陈明体重变化的折线倾斜度较大,所以陈明的体重增长较快。”你认为她说的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66.7;(2)不正确,陈明体重变化的折线纵轴上一格表示2千克,李强体重变化的折线纵轴上一格表示5千克,所以不能根据倾斜度来看体重增长快慢。
【分析】(1)用陈明14岁时的体重减10岁时的体重,再除以10岁时的体重即可。
(2)陈明体重变化的折线纵轴上一格表示2千克,李强体重变化的折线纵轴上一格表示5千克,所以不能根据倾斜度来看体重增长快慢。
【解答】解:(1)(50﹣30)÷30
=20÷30
≈66.7%
答:陈明14岁时的体重比10岁时的体重增加了66.7%。
(2)她说的不正确,陈明体重变化的折线纵轴上一格表示2千克,李强体重变化的折线纵轴上一格表示5千克,所以不能根据倾斜度来看体重增长快慢。
故答案为:66.7。
【点评】本题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要通过坐标轴以及图例等读懂本图,根据图中所示的数量解决问题。
4.小红(女)每年生日都测量身高,下图是她7~15岁的身高与全国同龄女生标准身高比较的统计图.
①小红的身高从多少岁到多少岁增长幅度最大?
②和同学说一说小红的身高与全国同龄女生标准身高比较的变化情况.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①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当表示小红的身高的折线最陡时,其年龄增长幅度最大(或者对每年的身高求差,也可得出身高的增长情况,然后进行比较,找到增长最快的年龄段).
②从整体看,小红的身高比全国同龄女生标准身高比较,小红的身高偏低.但是在她9岁的时候是最接近标准身高的.
(合理即可,无固定答案.)
【解答】解:①从8岁到9岁,表示小红身高的折线最陡,
所以,从8岁到9岁,小红的身高增长幅度最大.
②从整体看,小红的身高比全国同龄女生标准身高比较,小红的身高偏低.
但是在她9岁的时候是最接近标准身高的.
(合理即可,无固定答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关键利用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做题.
5.观察如图,完成问题.
(1)第1天 穆欣 的成绩好,第2天 回媛媛 的成绩好.
(2)哪天两人成绩最接近?差多少下?
(3)如果从两人中选一人参加比赛,你会选准?并说明理由.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比较两个人第一天和第二天的成绩即可解答.
(2)观察统计图发现第1天和第2天两人成绩最接近,再用减法求相差.
(3)观察统计图发现,回媛媛的成绩比穆欣的成绩好些,所以如果从两人中选一人参加比赛,会选回媛媛.
【解答】解:(1)因为153>152,155>154,所以第1天穆欣的成绩好,第2天回媛媛的成绩好.
(2)153﹣152=1(下)
155﹣154=1(下)
答:第1天和第2天两人成绩最接近,差1下.
(3)如果从两人中选一人参加比赛,会选回媛媛,因为回媛媛的成绩比穆欣的成绩好些,
故答案为:穆欣,回媛媛,回媛媛.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折线统计图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预测即可.
6.如图是五(1)班同学家庭拥有车辆情况统计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轿车增长量最快是 2012 年到 2013 年,增长了 9 辆
(2)轿车与电动车辆数相差最多的是 2012 年相差 25 辆.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表示轿车辆数的折线上升幅度最大的是2012~2013年,所以,轿车增长量最快是 2012年到 2013年.用2013年轿车的数量减去2012年轿车的数量,即可得到增长数量.
(2)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当两条折线距离最大时,轿车和电动车数量相差最多,这一年是2012年,相差:30﹣5=25(辆).
【解答】解:(1)14﹣5=9(辆)
答:轿车增长量最快是 2012年到 2013年,增长了 9辆.
(2)30﹣5=25(辆)
答:轿车与电动车辆数相差最多的是 2012年相差 25辆.
故答案为:2012;2013;2012;2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关键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做题.
7.如图.
小明从家里出发,骑自行车先到文化宫,在文化宫玩了20分钟后又去图书馆看书,然后骑自行车回家.
(1)文化宫离小明家 2 千米,图书馆离小明家 5 千米.
(2)小明在图书馆看书用了 60 分钟,从图书馆回家用了 40 分钟.
(3)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时 7.5 千米.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图示可知,纵轴表示的是小明离家的距离,每格1千米.根据题意可知,从图上可以看出,文化宫距离小明家2千米;图书馆离小明家5千米.
(2)根据横轴的时间坐标,以及纵轴的距离判断:看书的时间为距离小明家5千米的地方待着的时间,为60分钟.回家用时40分钟.
(3)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所以,用小明往返所走总路程除以他所用的总时间即可。
【解答】解:(1)文化宫离小明家2千米,图书馆离小明家5千米.
(2)小明在图书馆看书用了60分钟,从图书馆回家用了40分钟.
(3)40分钟+40分钟=80分钟
80分钟小时
5×2
=10
=7.5(千米/小时)
答: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7.5千米.
故答案为:2;5;60;40;7.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单式折线统计图,关键根据统计图找出相关信息做题.
8.小华骑自行车到6千米远的森林公园去游玩,请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小华几时到达森林公园,途中休息了几分.
(2)小华在森林公园玩了几分.
(3)返回时用了几分.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
(1)小华2时到达森林公园,途中休息了11小时=20分;
(2)小华在森林公园玩了22小时=30分;
(2)返回时用了3﹣2小时=30分,据此解答.
【解答】解:(1)11(小时)
小时=20分
答:小华2时到达森林公园,途中休息了20分.
(2)22(小时)
小时=30分
答:小华在森林公园玩了30分.
(3)3﹣2(小时)
小时=30分
答:返回时用了30分.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从统计图中获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再根据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进行解答.
9.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乌龟和兔子赛跑时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从图中看,兔子出发多少分后开始睡觉?它睡了多长时间?它用了多长时间才到达终点(包括睡觉的时间)?乌龟比兔子早多少分到达终点?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知兔子出发5分钟后开始睡觉,从5分到28分,兔子的跑的路程没有变化,说明这段时间兔子在睡觉,用28﹣5计算即可得到它睡了多长时间,再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知在第35分钟兔子到达终点,乌龟在第30分钟到达终点,用35﹣30计算即可得到乌龟比兔子早多少分到达终点.
【解答】解:28﹣5=23(分钟)
35﹣30=5(分钟)
答:兔子出发5分后开始睡觉,它睡了23分钟,它用了35分钟才到达终点(包括睡觉的时间),乌龟比兔子早5分到达终点.
【点评】本题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解答问题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请根据下面的统计表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两种车销售量相差最大的是哪个月?相差最小的是哪个月?
(2)2016年2月货车销售量是1月销售量的几倍?2016年4月轿车销售量是6月销售量的几分之几?
(3)哪种车的销售量相对稳定一些?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题意,要反映的是两种车的销售变化情况,所以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然后根据统计图表中的信息分析做题.
(1)对两种车各月份销售量求差再比较,即可得出哪个月相差最大,哪个月相差最小(或者观察统计图中两条折线的距离).
(2)根据货车和轿车的销售量,利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进行计算即可.
(3)折线统计图中折线变化小的有一种车,销售量稳定,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根据统计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如下:
(1)1月:200﹣100=100(辆)
2月:300﹣140=160(辆)
3月:240﹣70=170(辆)
4月:180﹣90=90(辆)
5月:250﹣100=150(辆)
6月:225﹣150=75(辆)
75<90<100<150<160<170
答:两种车销售量相差最大的是3月,相差最小的是6月.
(2)140÷100=1.4
180÷225
答:2016年2月货车销售量是1月销售量的1.4倍;2016年4月轿车销售量是6月销售量的.
(3)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货车的销售量变化较小,相对稳定一些.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关键根据所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11.如图,电车从A站经过B站到达C站,然后返回.去时在B站停车,而返回时不停车.已知去时的车速为48千米/小时,则返回时的车速是多少千米/小时?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从统计图中可知电车从A站到达B站用了4分钟,并在B站休息了1分钟,从B站到达C站用了5分钟,所以电车从A站到达C站共行驶了4+5=9(分钟),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从A站到C站的距离;电车在C站休息了3分钟,从第13分钟开始行驶到第19分钟返回A站,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10分钟﹣1分钟=9分钟小时
19分钟﹣13分钟=6分钟小时
48
=7.2
=72(千米/时)
答:返回时的车速是72千米/小时.
【点评】此题首先根据问题从图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和“速度=路程÷时间”即可作出解答.
12.如图为某地去年1﹣5月份降水量统计图.去年5月底,小明预测当年该地第二季度(4,5,6月份)的降水量是第一季度(1,2,3月份)的1.6倍到2倍.结果小明预测完全正确.根据这些信息,请你通过计算确定:去年6月份该地的降水量最多为多少毫米?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该地第二季度的降雨量最多是第一季度的2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先求第一季度的降雨量为:30+40+45=115(毫米),则第二季度降雨量最多为:115×2=230(毫米).再求6月份的最大降雨量即可.
【解答】解:(30+40+45)×2
=115×2
=230(毫米)
则6月份的降雨量最多为:230﹣35﹣70=125(毫升)
答:去年6月份该地的降水量最多为125毫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关键根据所给折线统计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条件,解决问题.
13.壮壮和爸爸、妈妈一起步行去离家1000m的公园,用了30分钟到达目的地.15分钟后,爸爸有事先独自回家.又过了15分钟,壮壮和妈妈一起回家.回家的路上,妈妈遇到了王阿姨,闲聊了一会儿,再回家,而壮壮一路不停,一个人回家了.
下面三幅图,分别描述的是壮壮家的哪个家庭成员?
【答案】图A.爸爸。
图B.壮壮。
图C.妈妈。
【分析】根据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判断折线的走势,注意几个时间段:壮壮和爸爸、妈妈一起步行去离家1000m的公园,用了30分钟到达目的地.15分钟后,爸爸有事先独自回家。又过了15分钟,壮壮和妈妈一起回家.回家的路上,妈妈遇到了王阿姨,闲聊了一会儿,再回家,而壮壮一路不停,一个人回家了.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解:爸爸达目的地15分钟后,先回家,由此可知,图A 描述了爸爸的行程。
又过了15分钟,壮壮和妈妈一起回家.回家的路上,妈妈遇到了王阿姨,闲聊了一会儿,由此可知,图C描述的是妈妈的行程。
而壮壮一路不停,一个人回家了,所以图B描述的是壮壮的行程。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4.如图是一辆货车从A城经B城再到C城送货,最后从C城原路返回A城的“路程﹣时间”关系图象,
请看图回答和计算:
(1)这辆货车全程共停留了 4 小时.
(2)请计算货车从C城启程返回A城,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3)A﹣B、B﹣C、C﹣A,这三段路程中,汽车在 C﹣A 段行驶时的平均速度最快.(停留时间除外)(请写出思考过程)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纵轴表示距离,横轴表示时间,折线统计图的线上升表示一直在行驶,如果线是水平的则表示在休息,据此回答即可;
(2)根据速度=路程÷时间,返回A城的路程是486千米,时间是19﹣13=6小时,据此代入数据解答即可;
(3)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各段的速度,再比较即可解答.
【解答】解:(1)由图看出:在B城停留5﹣4=1小时,到C城后停留13﹣10=3小时,
1+3=4(小时);
答:这辆货车全程共停留了 4小时.
(2)486÷(19﹣13)
=486÷6
=81(千米);
答: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81千米.
(3)216÷4=54(千米),
(486﹣216)÷(10﹣5)
=270÷5
=54(千米),
81千米>54千米=54千米;
答:汽车在 C﹣A段行驶时的平均速度最快.
故答案为:4;C﹣A.
【点评】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看明白折线统计图的每个地方表示的意思是关键.
15.小甬和小真两人从甲地匀速步行到乙地,小甬出发5分钟后,小真以一定的速度沿同一路线行走,设小甬、小真两人相距s(米),小甬行走的时间为t(分),s(米)关于t(分)的图象如图所示,求a。
【答案】20
【分析】首先看懂图形表达的意思,前5分钟小真没有走,35分钟后,小真停下了,到40分钟小甬追上了小真,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5+(40﹣35)
=5+5
=10(分)
5÷10
40﹣10=30(分)
3015(分)
a=15+5=20。
【点评】看懂图形表达的意思,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小明从家去相距4km远的图书馆看书和借书.从图中你能看出小明在图书馆待了多长时间吗?去时和返回时,平均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在30道100之间的距离没变,说明小明在图书馆,时间是100分钟﹣30分钟=70分钟;
去时小明用了30分钟的时间行走了4千米的路程,返回时小明用了(120﹣100)分钟,行走4千米,可根据公式路程÷时间=速度计算小明去时、返回时的速度,列式分别解答即可.
【解答】解:100﹣30=70(分钟)
答:小明在图书馆呆了70分钟.
30分钟=0.5小时
4÷0.5=8(千米)
120﹣100=20分钟
20分钟小时
412(千米)
答:小明去时平均每小时行8千米,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12千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7.李欣和刘云为了参加学校运动会1分钟跳绳比赛,提前10天进行训练,每天测试成绩如图的统计图:
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李欣和刘云第3天的成绩相差 1 次,第9天的成绩相差 5 次。
(2)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呈现 上升 趋势, 刘云 的进步幅度大。
(3)李欣的最好跳绳成绩是1分钟跳 165 次,刘云的最好成绩是1分钟跳 167 次。
【答案】(1)1,5;
(2)上升,刘云;
(3)165,167。
【分析】统计图中纵轴表示天数,横轴表示跳绳次数;
(1)找出第3天李欣和刘云两人的跳绳成绩,相减求出第3天成绩相差几次,同样找出第9天李欣和刘云两人的跳绳成绩,相减求出第9天成绩相差几次;
(2)从图折线可以看出,虽然两人这10天的成绩有升有降,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李欣由最初的153次提升到最后的165次,刘云从最初的152次提升到最后的167次,分别求出两人提升的次数,提升次数较多的同学,进步幅度大;
(3)两人跳绳成绩的折线上最高点表示的成绩,是两人的最好成绩。
【解答】(1)159﹣158=1(次)
165﹣160=5(次)
答:李欣和刘云第3天的成绩相差1次,第9天的成绩相差5次。
(2)167﹣152=15(次)
165﹣153=12(次)
15>12
答: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呈现上升趋势,刘云的进步幅度大。
(3)李欣的最好跳绳成绩是1分钟跳165次,刘云的最好成绩是1分钟跳167次。
故答案为:1,5;上升,刘云;165,167。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读取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
18.王林和马军参加1000米的长跑比赛,下图中的两条折线分别表示两人在途中的情况,看图回答问题.
(1)跑完1000米,马军用了 5 分钟, 王林 (填姓名)比赛赢了.
(2)起跑后的第1分钟, 马军 速度快一些.第 3 分钟,两人跑的路程相同,是 800 米.
(3)王林的平均速度是 250 米/分.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跑完1000米,马军用了5分钟,王林用了4分钟,所以王林比赛赢了.;
(2)在起跑后的第1分钟,马军跑了400米,王林大约跑了280米,所以在起跑后的第1分,马军跑的速度快些;在起跑后的第3分钟,两人的折线相重合,此时两人跑的路程同样多,大约是800米;
(3)根据公式路程÷时间=速度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1)跑完1000米,马军用了5分钟,王林比赛赢了.
(2)起跑后的第1分钟,马军速度快一些.第3分钟,两人跑的路程相同,是800米.
(3)1000÷4=250(米/分)
答:王林的平均速度是250米/分.
故答案为:5,王林,马军,3,800,25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即可.
19.小英去上学,妈妈在她走后6分看到小英的作业本没有拿,便赶紧追了出去.下面是小英和妈妈走路所用时间和路程的统计图.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完成填空.
(1)小英每分走 50 m,妈妈每分走 75 m.
(2)妈妈出发时,小英已经走了 300 m.
(3)照这样的速度,妈妈出发 12 分后可以追上小英.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小英走了9分钟,走了450米,求一分钟走多少米用450除以9即可.妈妈在小英走了6分钟后再走,走到12分钟,走了6分钟,6分钟走了450米,求妈妈明每分钟走多少米用450除以6即可.
(2)求妈妈出发时,小英已经走了多少米,就看小英从0分钟到6分钟走了多少米即可.
(3)用妈妈出发时,小英已经走的路程除以两个人的速度差即可解答.
【解答】解:(1)450÷9=50(米)
450÷(12﹣6)
=450÷6
=75(米)
答:小英每分走50m,妈妈每分走75m.
(2)妈妈出发时,小英已经走了300m.
(3)300÷(75﹣50)
=300÷25
=12(分钟)
答:照这样的速度,妈妈出发12分后可以追上小英.
50,75;300;12.
【点评】此题考查了看统计图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和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0.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图.
(1)这辆车10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行驶600千米要多少时?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图示可知,这辆车速度不变,路程乙时间成正比例,所以1小时行80千米,10小时行:80×10=800(千米).
(2)根据题意利用公式:时间=路程÷速度,行600千米所用时间为:600÷80=7.5(小时).
【解答】解:(1)80×10=800(千米)
答:这辆车10小时行驶800千米.
(2)600÷80=7.5(小时)
答:行驶600千米要7.5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单式折线统计图,关键根据统计图找对解决问题的条件,利用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做题.
21.某电动汽车经销部某一周销售情况如图:
(1)哪种型号的电动汽车销量大些?
(2)如果你是经销部经理,上图反映的信息对你有什么帮助?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A型号的电动汽车销量大些;
(2)如果你是经销部经理,应多进A型号的电动汽车,因为A型号的电动汽车销售量大些.
【解答】解:(1)A型号的电动汽车销量大些;
(2)上图反映,应多进A型号的电动汽车,因为A型号的电动汽车销售量大些.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林场工作人员统计了两棵树木的生长情况,并制成了它们生长情况的统计图(如图)
①比较两棵树的生长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②当两树都停止生长后,两树高度相差多少米?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①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可知,甲乙两棵树开始的生长都很快,但在10年左右时,乙树停止生长,而甲树继续生长到16年左右才停止生长.
②根据统计图可知,停止生长时甲树高9米,乙树高7米,所以相差:9﹣7=2(米).
【解答】解:①比较两棵树的生长情况,我发现:
甲乙两棵树开始的生长都很快,但在10年左右时,乙树停止生长,而甲树继续生长到16年左右才停止生长.
②9﹣7=2(米)
答:当两树都停止生长后,两树高度相差2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关键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问题.
23.一个漏水的水龙头一天要浪费80kg水.(一个月按30天计算)
(1)请你根据计算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2)若100户家庭各有1个水龙头按这样的速度漏水,则这100户家庭一年要浪费多少吨水?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一天浪费的水,求一个月浪费的水:80×30=2400(千克),2400千克=2.4吨,根浪费水量和时间的正比例关系绘制折线统计图即可.
(2)根据一户一个月浪费的水量,求100户一年浪费的水量即可.
【解答】解:80×30=2400(千克)
2400千克=2.4吨
如图所示:
(2)2.4×12×100=2880(吨)
答:100户家庭一年要浪费2880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关键根据浪费水量和时间的关系作图.
24.如图是某电脑公司第一、第二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第 二 门市部上缴的利润数增长得快。
(2) 2009 年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的数量相差最多。
(3)你从图中还可获得其他信息吗?请写一写。
【答案】二,2009。
【分析】(1)由统计图可知,用虚线表示的门市部上缴利润的数量增长得快,由此可知,第二门市部上缴利润的数量增长得快;
(2)由统计图可知,2009年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的数量相差最多;
(3)由统计图可以看出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都呈增长趋势。
【解答】解:(1)由统计图可知,第第二门市部上缴的利润数增长得快。
(2)这两个门市部2008年相差20万元,2009年相差30万元,2013年相差20万元,2014年相差20万元,所以2009年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的数量相差最多。
(3)由统计图可以看出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都呈增长趋势(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二,2009。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般用于两者之间比较,主要作用还是看两者之间的增长变化。
25.看统计图,完成下面各题。
①一班在四年级的时候,有近视的学生 4 人。
②二班在三年级的时候,有近视的学生 8 人。
③两个班在 五 年级的时候,近视人数相差最多,相差 9 人。
④列式并计算出四年级的时候,一班近视人数是二班近视人数的几分之几?★提示:结果要约分!
【答案】①4;
②8;
③五,9;
④。
【分析】折线统计图横轴表示年级,纵轴表示近视人数,实线表示一班各年级时的近视人数,虚线表示二班各年级时的近视人数;
①实线四年级所对应的近视人数是4人,即一班在四年级时近视人数为4人;
②虚线三年级所对应的近视人数是8人,即二班在三年级时近视人数为8人;
③实线和虚线在五年级时相距最远,表示两个班近视人数相差最多,用两个班在五年级时的近视人数相减,就是相差多少人;
④四年级时一班近视人数4人,二班近视人数10人,求一班近视人数是二班的几分之几,用4除以10。
【解答】解:①一班在四年级的时候,有近视的学生4人;
②二班在三年级的时候,有近视的学生8人;
③14﹣5=9(人)
答:两个班在五年级的时候,近视人数相差最多,相差9人。
④4÷10
答:四年级的时候,一班近视人数是二班近视人数的。
故答案为:4;8;五,9。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读取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
26.下面是A、B两个城市2019年上半年的降水量情况统计图.
(1)A市上半年的降水量总体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2)哪个月这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这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A市上半年的降水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2)6月这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4月这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据此解答.
【解答】解:(1)A市上半年的降水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2)6月这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4月这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主要,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7.如图是某办公室1﹣5月份收到的普通邮件和电子邮件的数量统计图.
(1)普通邮件和电子邮件分别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2)哪个月普通邮件和电子邮件的数量相差最多?最多相差多少?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普通邮件呈下降趋势,电子邮件呈上升趋势.
(2)1月份普通邮件或电子邮件的数量相差最多,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解答.
【解答】解:(1)普通邮件呈下降趋势,电子邮件呈上升趋势.
(2)167﹣101=66(封)
答:1月份普通邮件或电子邮件的数量相差最多,相差66封.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主要,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8.表是某公司在A,B两地所开的分公司近几年利润情况的统计表.
年份 利润/万元 名称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A分公司 180 170 170 152 141 130
B分公司 75 90 100 110 115 125
(1)根据以上数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 2013 年两家分公司利润差距最大, 2018 年最小.
(3)由于产业转型,总公司打算关闭一家分公司,你认为关闭哪一家最合适?为什么?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先按照统计表中的数据描出各点,然后顺次连接各点完成统计图.
(2)通过观察统计图表可知,2013年两家分公司利润差最大,2018年两家分公司利润差最小.
(3)我认为关闭A分公司,因为到2018年,两家分公司利润差不多,可是A分公司利润呈下降趋势,B分公司利润呈上升趋势.据此解答.
【解答】解:(1)作图如下:
某公司在A,B两地所开的分公司近几年利润情况的统计图
(2)2013年两家分公司利润差最大,2018年两家分公司利润差最小.
(3)我认为关闭A分公司,因为到2018年,两家分公司利润差不多,可是A分公司利润呈下降趋势,B分公司利润呈上升趋势.
故答案为:2013、2018.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应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9.“五一”期间,李老师自驾去离家320千米的某地.图是他离家的距离与汽车行驶时间之间的关系图.
(1)他出发30分钟,离家多少千米?
(2)他出发3小时,离目的地还有多少千米?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通过折线统计图可知:2.5小时行驶200千米.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30分钟是0.5小时,然后用行驶的速度乘0.5即可.
(2)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3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然后用全程减去3小时行驶的路程即可,据此列式解答.
【解答】解:(1)30分钟=0.5小时,
200÷2.5×0.5
=80×0.5
=40(千米);
答:离家40千米.
(2)320﹣200÷2.5×3
=320﹣80×3
=320﹣240
=80(千米);
答:离目的地还有80千米.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0.如图是某纺织厂2012﹣2015年三、四车间工业产值增长情况统计图.
(1) 三 车间的工业产值增长较快.
(2) 2015 年两车间的工业产值相差最大.
(3)四车间2015年的工业产值比2014年增长几分之几?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两个车间从2012年的750万元,到2015年,三车间达到2000万元,而四车间只有1500万元,显然三车间增长较快.
(2)2012年相差0万元;2013年相差1250﹣1000=250(万元);2014年相差1500﹣1100=400(万元);2015年相差2000﹣1500=500(万元).由此看出2015年两车间的工业产值相差最大.
(3)就是求2015年比2014年增长的产值占2014年产值的几分之几,用2015年比2014年增长的产值除以2014年的产值.
【解答】解:(1)三车间的工业产值增长较快.
(2)2015年两车间的工业产值相差最大.
(3)(1500﹣1100)÷1100
=400÷1100
答:四车间2015年的工业产值比2014年增长.
故答案为:三,2015.
【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31.如图是张晓从出生到10周岁的身高变化图,看图回答下面问题。
(1)张晓6岁时的身高是 115 厘米,9岁时是 135 厘米,这期间长了 20 厘米。
(2)张晓 0 岁至 1 岁生长速度最快。
【答案】(1)115,135,20;
(2)0,1。
【分析】(1)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张晓6岁以及9岁时的身高分别是多少,用9岁时的身高减去6岁时的身高即可求出这期间长了多少厘米。
(2)张晓在那个时间段生长速度最快,也就是折线上升比较陡直的部分。
【解答】解:(1)135﹣115=20(厘米)
答:张晓6岁时的身高是115厘米,9岁时是135厘米,这期间长了20厘米。
(2)张晓0岁至1岁生长速度最快。
故答案为:115,135,20;0,1。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折线统计图的综合运用.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据的多少,还能看出数据的变化情况。
32.平行四边形的底一定,它的面积和高如下表所示.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中描出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和相对应高的点,并把这些点按顺序连起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cm2 10 15 20 25 30
平行四边形的高/cm 2 3 4 5 6
(2)你能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多少厘米吗?
(3)当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cm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统计表的中的数据,在图中描出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和相对应高的点,并把这些点按顺序连起来.完成统计图.
(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h,那么a=S÷h,据此解答.
(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h,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
【解答】解:(1)作图如下:
(2)10÷2=5(厘米)
答: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厘米.
(3)5×1=5(平方厘米)
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3.如图是航空模型兴趣小组制作的两架模型飞机在一次飞行中的时间和高度的记录.
(1)分别描述一下两架模型飞机在起飞到落地这段时间里的高度变化情况.
(2)起飞后第10秒,甲、乙两架飞机的高度各是多少?
(3)你认为哪一架模型飞机好?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说明理由.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图中的数据回答问题即可.
(2)根据统计图可知,10秒时两架飞机的高度分别是:甲20米,乙15米.
(3)从飞行高度和飞行时间两方面总和考虑.
(合理即可.)
【解答】解:(1)甲飞机从起飞后一致上升,高度达到24米时用时15秒,在空中停留了5秒,然后下降,共飞行35秒;
乙飞机从起飞开始,高度达到30米,用时20秒,然后下降到25米,后又上升到30米,然后下降,共飞行40秒.
(2)答:起飞后第10秒,甲飞机的高度是20米,乙飞机的高度是15米.
(3)我认为,乙飞机好,因为第一,飞机飞的时间长,第二,乙飞机飞的高度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关键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做题.
34.平阳小学2014﹣2018年购买图书情况统计图如图所示,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 2018 年购买图书最多.
(2)从2014年到2018年购买图书的数量是逐年增多的吗? 不是 (填“是”或“不是”)
(3)购买图书的总体趋势是 增加 .(填“增加”或“减少”)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2018年购买图书最多.
(2)从2014年到2018年购买图书的数量不是逐年增多的,因为2017年比2016年购买的少.
(3)购买图书的总体趋势是增加.据此解答.
【解答】解:(1)2018年购买图书最多.
(2)从2014年到2018年购买图书的数量不是逐年增多的,因为2017年比2016年购买的少.
(3)购买图书的总体趋势是增加.
故答案为:2018;不是;增加.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5.如图的折线图表示的是乌龟和兔子赛跑时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1)前5分乌龟和兔子的速度各是多少?按这样的速度,兔子应比乌龟早到几分?
(2)实际上兔子中途睡了几分?乌龟比兔子早到几分?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分别求出前5分乌龟和兔子的速度各多少米,再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分别求出兔子、乌龟各用多少分钟到达终点,然后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用减法解答.
(2)兔子睡了33﹣5=28分钟,乌龟比兔子早到35﹣30=5分钟,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1)200÷5=40(米/分)
40÷5=8(米/分)
280÷8﹣280÷40
=35﹣7
=28(分钟)
答:兔子的速度是每分钟跑40米,乌龟的速度是每分钟爬8米,按这样的速度,兔子应比乌龟早到24分钟.
(2)33﹣5=28(分钟)
35﹣30=5(分钟)
答:实际上兔子中途睡了28分钟,乌龟比兔子早到5分钟.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6.小军到离家6km远的奶奶家看望奶奶,请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小军途中一共休息了 2 次,共 30 分钟.
(2)小军从家出发到返回家一共用了 3.5 小时.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通过长折线统计图可知,小军在途中一共休息了2次,第一次休息15分钟,第二次休息了15分钟,根据加法的意义,把两次休息的时间合并起来即可.
(2)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小军7:30从家出发,11:00回到家,用回到家的时刻减去出发的时刻就是一共用的时间,据此列式解答.
【解答】解:(1)15+15=30(分钟)
答:小军在途中一共休息了2次,共30分钟.
(2)11时﹣7时30分=3时30分
3时30分=3.5小时
答:小军从家出发到返回家一共用了3.5小时.
故答案为:2,30;3.5.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7.如图是某粮店2017年月平均收入情况统计图.
(1)几月份的收入最少,是多少万元?几月份的收入最多,是多少万元?
(2)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收入相比,哪个多?多多少?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7月份收入最少,是0.6万元;11月份收入最多,是1.2万元.
(2)根据加法的意义,把上半年、下半年的收入分别合并起来,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解:(1)7月份收入最少,是0.6万元;11月份收入最多,是1.2万元.
(2)0.7+0.8+0.9+0.78+0.85+0.7=4.73(万元)
0.6+0.9+1.0+1.16+1.2+1.04=5.9(万元)
5.9﹣4.73=1.17(万元)
答:下半年收入多,多1.17万元.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8.如图描述的是小明爷爷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与散步所用间的关系,在阅报栏停留了一会,最后走到凉亭就回家了。
(1)小明爷爷走了 4 分钟到达阅报栏,在阅报栏停留了 6 钟。
(2)爷爷走的最快的时候速度是 50米/分 。
(3)小明说爷爷第4分钟与第10分钟都在同一个地方阅报栏,第0分与第18分钟不在同一个地方,你认为呢?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有图可知,第二段为爷爷在阅报栏阅报的过程,据此进行问题的解答。
(2)线段最陡的一部分(第三段)为爷爷走的最快的时候,速度=路程÷时间。
(3)将题干与图形有机结合,正确理解每个拐点的意义。
【解答】解:(1)10﹣4=6(分)
答:小明爷爷走了4分钟到达阅报栏,在阅报栏停留了6钟。
(3)(450﹣300)÷(13﹣10)
=150÷3
=50(米/分)
答:爷爷走的最快的时候速度是50米/分。
(3)爷爷第4分钟与第10分钟都在同一个地方(阅报栏),第0分与第18分钟也在同一个地方(家)。所以小明的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4,6;50米/分。
【点评】此题首先根据问题从图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即可作出解答。
39.我会想.(如图小丽上学期语文、数学各单元检测成绩的统计图)
(1)根据上图,你发现小丽哪门学科成绩更稳定一些?
(2)上学期,小丽的语文.数学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分别是多少?
(3)针对小丽上学期语文、数学学习情况,这学期你想对小丽提点什么建议?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小丽的语文成绩更稳定一些.
(2)语文最高分是93分,最低分是84分,数学最高分是90分,最低分是65分..
(3)根据小丽上学期语文、数学学习情况,这学期我想对小丽提出以下建议:在保证语文成绩的前提下,要侧重数学的学习,上课认真听讲,课下多练习巩固,把数学成绩提上来.
【解答】解:(1)我发现小丽的语文成绩更稳定一些.
(2)语文最高分是93分,最低分是84分,数学最高分是90分,最低分是65分..
(3)根据小丽上学期语文、数学学习情况,这学期我想对小丽提出以下建议:在保证语文成绩的前提下,要侧重数学的学习,上课认真听讲,课下多练习巩固,把数学成绩提上来.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0.小明把一个水仙花球放在装满水的玻璃瓶口,每隔一天观察一次,测量芽和根的长度,并将结果制成了如图的统计图.
小明是第几天开始看到芽的,第几天开始看到根的?根和芽的生长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小明是第8天开始看到芽的,第4天开始看到根的,根和芽的生长变化情况是随着时间的增加,根和芽都在变长,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由统计图可知,
小明是第8天开始看到芽的;第4天开始看到根的;20天中,根和芽的生长变化情况是随着时间的增加,根和芽都在变长.
【点评】本题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解答问题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1.国庆节期间,王老师一家自驾游去了离家380千米的某地,右面是他们离家的距离y(千米)与汽车行驶时间x(时)之间的关系图.
(1)他们出发30分钟时,离家多少千米?
(2)他们出发3小时时,离目的地还有多少千米?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把30分钟化成0.5小时,2.5小时行驶了200千米,用200除以2.5求出速度,用速度乘0.5小时就是他们出发30分钟时,离家多少千米.
(2)观察图发现,2.5小时前后的速度不相同,用380千米减去200千米求出从2.5小时到4小时这段时间走的路程,然后再除以(4﹣2.5)小时求出这段时间的速度,再用这段时间的速度乘(3﹣2.5)小时求出(3﹣2.5)小时行驶的路程,再用380千米分别减去200千米和(3﹣2.5)小时行驶的路程就是离目的地还有多少千米.
【解答】解:(1)30分钟=0.5小时
200÷2.5=80(千米)
80×0.5=40(千米)
答:他们出发30分钟时,离家40千米.
(2)(380﹣200)÷(4﹣2.5)×(3﹣2.5)
=180÷1.5×0.5
=60(千米)
380﹣200﹣60
=180﹣60
=120(千米)
答:离目的地还有120千米.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时间与路程关系式的应用,关键是根据2.5小时行驶了200千米求出速度.要注意2.5小时前后的速度不相同.
42.如图是贸易公司2018年各月利润情况折线统计图,请观察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 10 月的利润最多,是 50 万元; 4 月的利润最少,是 20 万元.
(2)11月和12月的利润相差 4 万元.
(3) 四 月到 十 月的利润持续上升, 一 月到 三 月的利润持续下降.
(4)分别求出第一季度每月的平均利润和下半年每月的平均利润.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观察统计图可知,十月份的利润最多,是50万元,四月份的利润最少,是20万元;
(2)运用12月份的利润减去11月份的利润即可求出问题;
(3)观察统计图可知,从四月份到十月份持续增长,一至三月份持续下降;
(4)把1至3月份的利润加起来,再除以3即可求出第一季度每月的平均利润,用7、8、9、10、11、12月份的利润加起来,再除以6即可求出下半年每月的平均利润.
【解答】解:(1)十月的利润最多,是50万元;四月的利润最少,是20万元;
(2)44﹣40=4(万元)
答:11月和12月的利润相差4万元.
(3)四月到十月的利润持续上升,一月到三月的利润持续下降.
(4)(32+25+21)÷3
=78÷3
=26(万元)
(36+40+48+50+40+44)÷6
=258÷6
=43(万元)
答:第一季度的平均利润是26万元;下半年的平均利润是43万元.
故答案为:十,50,四,20;4;四,十,一,三;26,43.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能正确利用折线统计图中数据变化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3.下面是某市一中和二中篮球队的五场比赛得分情况统计图.
(1)两个学校的篮球队第二场比赛时成绩相差多少分?
(2)哪场比赛两个学校的篮球队成绩相差最大?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由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第二场比赛中,一中得48份,二中得53分,用二中所得的分数减一中所得的分数.
(2)第一由复式折线统计图即可看出,第四场表示一中、二中分数的占之间的距离最大,说明此场比赛两个学校的篮球队成绩相差最大.
【解答】解:(1)53﹣48=5(分)
答:两个学校的篮球队第二场比赛时成绩相差5分.
(2)第四场比赛两个学校的篮球队成绩相差最大.
【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44.统计。
如图为甲乙两地2008年上半年月降水量统计图。
(1) 四 月份甲乙两地降水量相差最小, 五 月份甲乙两地降水量相差最大。
(2)六月份乙地的降水量比甲地多百分之几?
【答案】(1)四;五;(2)9%。
【分析】(1)分别求出每个月甲乙两地降水量的差,即可得出相差最小、最大的月份;
(2)用六月份乙地的降水量减去甲地的降水量,再除以甲地的降水量,即可得出六月份乙地的降水量比甲地多的百分率。
【解答】解:(1)245﹣205=40(毫米)
372﹣300=72(毫米)
465﹣400=65(毫米)
481﹣450=31(毫米)
565﹣355=210(毫米)
545﹣500=45(毫米)
31<40<45<65<72<210
答:四月份甲乙两地降水量相差最小,五月份甲乙两地降水量相差最大。
(2)(545﹣500)÷500
=45÷500
=9%
答:六月份乙地的降水量比甲地多9%。
故答案为:四;五。
【点评】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的应用,能从图中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45.琪琪把某天神木市的气温变化情况画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
(1)琪琪每隔几时测一次气温?这天12:00神木市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2)这一天神木市8:00~12:00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答案】(1)琪琪每隔1时测一次气温这天12:00神木市的气温是26摄氏度。
(2)这一天神木市8:00~12:00的气温是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分析】(1)将统计图时间轴上相邻的时间相减,即可取出间隔测量的时间。
(2)根据折线上温度的变化,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1)9时﹣8时=1时
答:琪琪每隔1时测一次气温这天12:00神木市的气温是26摄氏度。
(2)这一天神木市8:00~12:00的气温是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点评】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46.某地4月1﹣8日的气温统计如下表.(单位:℃)
日期 1日 2日 3日 4日 5日 6日 7日 8日
最高气温 18 18 16 19 25 23 25 24
最低气温 11 12 12 13 14 14 15 16
请画出折线统计图,再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几天中,哪天的温差最大?哪天的温差最小?
(2)这几天的最高气温是怎样变化的?最低气温呢?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先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分别描出各点,然后顺次连接各点即可.
(1)通过观察统计表可知,5日的温差最大,3日的温差最小.
(2)这几天的最高气温,1日、2日温度相同,3日有所下降,4日到5日气温呈上升趋势,6日有所下降,7日比6日有所上升,8日有下降.最低气温呈逐渐上升趋势.
【解答】解:作图如下:
(1)5日的温差最大,3日的温差最小.
(2)这几天的最高气温,1日、2日温度相同,3日有所下降,4日到5日气温呈上升趋势,6日有所下降,7日比6日有所上升,8日有所下降.最低气温整体看呈逐渐上升趋势.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应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7.下面是乐乐和奇奇第一至第五单元的数学测试成绩统计图.
(1)谁的成绩提高较快?
(2)两人的平均分各是多少?相差多少分?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乐乐的成绩提高较快.
(2)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先分别求出乐乐、奇奇5个单元的总成绩,用总成绩分别除以5求出他们的平均成绩,然后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用减法解答.
【解答】解:(1)乐乐的成绩提高较快.
(2)(60+70+75+80+90)÷5
=375÷5
=75(分)
(60+65+75+80+85)÷5
=365÷5
=73(分)
75﹣73=2(分)
答:乐乐的平均成绩是75分,奇奇的平均成绩是73分,相差2分.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8.振兴玩具厂1~5月的产值如图所示.
(1)这是一幅 折线 统计图,横轴表示 月份 ,纵轴表示 产值 ,每格代表 5万元 .
(2)产值最高的是 5 月,5月的产值比4月的产值增加了 5 万元.
(3)该厂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的产值是 14 .该厂的每月产值是呈 上升 趋势.(填“上升”或“下降”)
(4)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 不仅能够反映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趋势.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这是一幅折线统计图,横轴表示月份,纵轴表示产值,每格代表5万元.
(2)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产值最高的是5月份,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解答.
(3)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用第一季度的总产值除以3即可就是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的产值,该厂的每月产值是呈上升趋势.
(4)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不仅能够反映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趋势.据此解答.
【解答】解:(1)这是一幅折线统计图,横轴表示月份,纵轴表示产值,每格代表5万元.
(2)40﹣35=5(万元)
答:产值最高的是5月份,5月份的产值比4月份的产值增加了5万元.
(3)(5+15+22)÷3
=42÷3
=14(万元)
答:该厂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的产值是14万元,厂的每月产值是呈上升趋势.
(4)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不仅能够反映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趋势.
故答案为:折线、月份、产值、5万元;5、5;14、上升.不仅能够反映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趋势.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9.学校气象小组把某星期各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制成下面统计图。
(1)这个星期的最高气温从星期 二 到星期 四 保持不变。
(2)星期 四 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最大,星期 六 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最小。
(3)这个星期的日平均最低气温是 26.6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二,四;
(2)四,六;
(3)26.6度
【分析】根据统计图完成题目填空,注意横轴和纵轴要一一对应。
【解答】解:根据统计图显示:
(1)这个星期的最高气温从星期二到星期四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二,四
(2)星期四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最大,星期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最小。
故答案为:四,六
(3)这个星期的日平均最低气温是26.6℃。(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故答案为:26.6℃。
【点评】折线图特点: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50.如图是某汽车厂两款新车销售情况统计图.
根据图中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
(1)几月份两款新车的销售量差距最大?
(2)B款车在6个月内一共销售多少辆?平均每个月销售多少辆?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可知:表示两款车销量的折线距离最大的6月,两款车的销量差距最大.
(2)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把B款车六个月的销量求和,然后求平均数即可.
【解答】解:(1)答:6月份两款新车的销售量差距最大.
(2)210+158+260+390+370+340=1728(辆)
1728÷6=288(辆)
答:B款车在6个月内一共销售1728辆;平均每个月销售288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关键根据统计图中所给数据做题.
51.某商场2018年凉鞋的销售情况如图所示.
(1)第一季度共销售 100 双.
(2)7月份的销售量是5月份的 5 倍.
(3)图中 7 月份凉鞋的销售量最高,原因是什么?
(4)这是一幅不完整的折线统计图.请你根据生活实际,完成这幅折线统计图.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1、2、3月份各月凉鞋的销售双数已知,三者相加就是第一季度共销售凉鞋的双数.
(2)用7月份销售凉鞋的双数除以5月份销售凉鞋的双数.
(3)由统计图即可看出,7月份凉鞋的销售量最高.原因:我国处于北半球北温带,7月份气温最高.
(4)8月份开始气温开始下降,凉鞋的销售量也会明显减少,要少于6月份的销售量,9、10月份更低,111月份开始估计停止销售.据此即可完成这幅统计图(答案不唯一).
【解答】解:(1)20+30+50=100(双)
答:第一季度共销售100双.
(2)500÷200=5
答:7月份的销售量是5月份的5倍.
(3)图中7月份凉鞋的销售量最高.原因:7月份气温最高.
(4)完成这幅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100,5,7.
【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52.客车从A地开往B地,货车从B地开往A地,它们行驶的情况如图.
(1)观察如图,两车开出多少小时后相遇?
(2)货车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
(3)客车在距B地多少千米的地方停留了多长时间?停留前后的速度相同吗?
(4)估一估:当货车到达A地时,客车距B地还有多少千米?按照它的行驶速度,到B地还需多少小时?
(5)假若客车不在途中停留,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求出两车开出多少小时后就能相遇.
【答案】(1)4.4小时;(2)75千米;(3)400千米,1小时,停留前后速度相同;(4)220千米,4.4小时;(5)4小时.
【分析】(1)这两条线的交点就是两车相遇地点.由图知两车开出4.4小时后相遇;
(2)开出4小时后货车距离A地由500千米变为200千米,因此可以求出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2小时至3小时客车行驶路线是水平的,说明处于停留阶段.停留前后的两条线是平行的,可以得出停留前后速度相同;
(4)由图知,当货车到达A地时,客车距B地还有220千米,据此求出它到B地还需的时间;
(5)根据“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做题.
【解答】解:(1)由图知,两车开出4.4小时后相遇.
(2)(500﹣200)÷4=75(千米)
答:货车每小时约行75千米.
(3)500﹣100=400(千米) 3﹣2=1(小时)
答:客车在距B地400千米的地方停留了1小时,由图知停留前后的速度相同.
(4)由图知,当货车到达A地时,客车距B地还有220千米.
220÷50=4.4(小时)
答:按照它的行驶速度,到B地还需4.4小时.
(5)500÷(50+75)=4(小时)
答:假如客车不在途中停留,两车开出4小时后就能相遇.
【点评】做这类题关键要学会根据图形分析问题,实线代表客车行驶情况,虚线代表货车行驶情况,这两条线的交点就是两车相遇地点,2小时至3小时客车行驶路线是水平的,说明处于停留阶段,然后结合图形依次做题.
53.根据统计图和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①我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差最小的是 2005 年.
②请你分析,我国为什么在2015年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答案】①我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差最小的是2005年。
②答案不唯一。计划生育政策自1980年开始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我国出生人口数量,但近年来,一系列的人口问题使计划生育的目标和理论依据都受到质疑。男女出生比例节节升高,人口结构问题凸显,目前,我国成为老龄人口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上升,独生子女养老负担沉重,而一些家庭的“失独”不仅成家庭灾难,也成社会之痛。因此,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决定:坚持计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全面实施一队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分析】①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我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差最小的是2005年。
②答案不唯一。计划生育政策自1980年开始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我国出生人口数量,但近年来,一系列的人口问题使计划生育的目标和理论依据都受到质疑。男女出生比例节节升高,人口结构问题凸显,目前,我国成为老龄人口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上升,独生子女养老负担沉重,而一些家庭的“失独”不仅成家庭灾难,也成社会之痛。因此,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决定:坚持计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全面实施一队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解答】解:①我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差最小的是2005年。
②答案不唯一。计划生育政策自1980年开始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我国出生人口数量,但近年来,一系列的人口问题使计划生育的目标和理论依据都受到质疑。男女出生比例节节升高,人口结构问题凸显,目前,我国成为老龄人口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上升,独生子女养老负担沉重,而一些家庭的“失独”不仅成家庭灾难,也成社会之痛。因此,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决定:坚持计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全面实施一队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故答案为:2005。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54.甲、乙两个地区,甲地区绿化较好,乙地区树林和草地遭到破坏.两地近年来降水量如图.
(1)这两地的降水量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甲地降水量呈上升趋势,乙地降水量呈下降趋势.
(2)2018年甲地的降水量是乙地的多少倍?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解答.
【解答】解:(1)甲地降水量呈上升趋势,乙地降水量呈下降趋势.
(2)2018年甲地的降水量是乙地的多少倍?(答案不唯一)
770÷450
答:2018年甲地的降水量是乙地的倍.
【点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55.某城市2010﹣2015年生活垃圾中分类垃圾与未分类垃圾质量如图:
(1)2011年分垃圾占垃圾总量的,2015年分类垃圾占垃圾总量的
(2)两种垃圾相差最多的是 2010 年,从 2015 年开始分类垃圾超过了未分类垃圾.
(3)看了这幅图后你有什么感想或建议.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由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2011年未分类的垃圾为12.5万吨,分类的是8万吨,垃圾总量为12.5+8=20.5(万吨),用分类垃圾的吨数除以总吨数;同理,2015年未分类的垃圾为16万吨,分类的是1万吨,垃圾总量为16+11=27(万吨),用分类垃圾的吨数除以总吨数.
(2)由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表示未分类垃圾、分类垃圾的点,2010年距离最大,说明该年两种垃圾相差最多;表示分类垃圾的折线从2015年在表示未分类垃圾折线的上方,说明该年开始分类垃圾超过了未分类垃圾.
(3)垃圾分类处理的好处有:减少占地;减少污染;变废为宝;减少危害.看了这幅图感到人们的环保意识在增强,感到欣慰;建议所有垃圾能够完全分类.
【解答】解:(1)8÷(12.5+8)
=8÷20.5
11÷(16+11)
=11÷27
答:2011年分垃圾占垃圾总量的,2015年分类垃圾占垃圾总量的.
(2)答:两种垃圾相差最多的是 2010年,从 2015年开始分类垃圾超过了未分类垃圾.
(3)答:的感想和建议:看了这幅图感到人们的环保意识在增强,感到欣慰;建议所有垃圾能够完全分类.
故答案为:2010,2015.
【点评】此题是考查如何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56.我国运动员在第24~30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如图:
(1)从第 24 届到第 29 届,中国运动员获得的金牌数不断增加。其中,从第 28 届到第 29 届增加最多。
(2)从图中你还能想到些什么?
【答案】(1)24,29,28,29。
(2)答案不唯一。
看了这幅统计图,我的想法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人民体质。
【分析】(1)观察统计图,根据折线的走向以及陡缓程度直接填空即可;
(2)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解答】解:(1)(1)从第24届到第29届,中国运动员获得的金牌数不断增加。其中,从第28届到第29届增加最多。
(2)答案不唯一。
看了这幅统计图,我的想法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人民体质。
故答案为:24,29,28,29。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统计图的认识,以及通过统计图获取有用的信息的能力。
57.如图是A、B两市去年上半年降水量情况统计图.
(1)表示A市、B市降水量的分别是哪一条折线?
(2)哪个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
(3)哪两个月A市的降水量低于B市?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通过观察统计图的图例可知,表示A市降水量的用实线,表示B市降水量的用虚线.
(2)3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4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
(3)1月和5月A市的降水量低于B 市.据此解答.
【解答】解:(1)表示A市降水量的用实线,表示B市降水量的用虚线.
(2)3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4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
(3)1月和5月A市的降水量低于B 市.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58.下面是某商场去年上半年服装和鞋帽销售额统计表.(单位:万元)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服装 17 10 12 14 18 16
鞋帽 13 12 14 11 12 14
(1)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2)比较服装和鞋帽销售情况,用一句话加以总结.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即可.
(2)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分析服装和鞋帽的销售情况即可.
【解答】解:(1)统计图如下:
(2)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服装的销售量变化幅度较大;鞋帽的变化较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关键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59.李山和丁阳参加100米短跑训练,下面是两人每周测试成绩统计图。
(1)观察统计图,在第3周的训练中, 李山 的短跑训练成绩比较好。
(2)在第 4 周李山和丁阳的测试成绩相差最远;第 7 周两人的成绩一样。
(3)经过8周的训练,李山和丁阳的短跑训练效果怎么样?如果第9周有一场100米短跑比赛,他们两人中你会选择谁参加?请写出理由.
【答案】(1)李山;(2)4,7。
(3)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可知,根据8周的训练结果可以看出,两个人短跑用时呈下降趋势,所以训练的效果非常明显。如果第9周有一场100米短跑比赛,会选择李山参加,因为李山的用时比较少,获胜的可能性大一些。(答案不唯一)
【分析】(1)观察统计图,在第3周的训练中,李山的短跑训练成绩比较好。
(2)在第4周李山和丁阳的测试成绩相差最远;第7周两人的成绩一样。
(3)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可知,根据8周的训练结果可以看出,两个人短跑用时呈下降趋势,所以训练的效果非常明显。如果第9周有一场100米短跑比赛,会选择李山参加,因为李山的用时比较少,获胜的可能性大一些。(答案不唯一)
【解答】解:(1)在第3周的训练中,李山的短跑训练成绩比较好。
(2)在第4周李山和丁阳的测试成绩相差最远;第7周两人的成绩一样。
(3)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可知,根据8周的训练结果可以看出,两个人短跑用时呈下降趋势,所以训练的效果非常明显。如果第9周有一场100米短跑比赛,会选择李山参加,因为李山的用时比较少,获胜的可能性大一些。(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李山;4,7。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关键根据统计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条件,解决问题。
60.如图是某地区上半年各月份的最高气温统计图.
(1) 6 月份的最高气温最高,是 30 ℃; 1 月份的最高气温最低是 5 ℃.
(2) 4 月份的最高气温比上月份的最高气温增加的最多.
(3)从统计图可以看出,这个地区上半年最高气温的变化呈什么趋势?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6月份的最高气温最高,是30℃,1月份的最高气温最低,是5℃.
(2)4月份的最高气温比3月份的最高气温增加的最多.
(3)从统计图可以看出,这个地区上半年最高气温的变化呈上升趋势.据此解答.
【解答】解:(1)6月份的最高气温最高,是30℃,1月份的最高气温最低,是5℃.
(2)4月份的最高气温比3月份的最高气温增加的最多.
(3)从统计图可以看出,这个地区上半年最高气温的变化呈上升趋势.
故答案为:6、30、1、5;4;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