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二十六章
第一节 远离烟酒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有( )
A.易引发肺癌 B.易引发高血压 C. 易引发冠心病 D.前三者都正确
答案:D
解析:【解答】:香烟烟雾中大量的一氧化碳同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大240-300倍,严重地削弱了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因此,吸烟使血液凝结加快,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中风、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故答案选D。
【分析】: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一支烟所含的尼古丁就足以杀死一只小白鼠.
2、联合国已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吸烟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物质是( )
A.烟尘 B.烟蒂
C.烟碱和焦油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答案:C
解析:【解答】:烟碱的主要成分是尼古丁(化学式为C lO H 14 N 2 )、是一种致癌物质,焦油能粘附在肺部造成呼吸困难,烟碱和焦油是吸烟对人体危害的最大物质,一氧化碳虽然有毒,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分析】:烟碱的主要成分是尼古丁(化学式为C lO H 14 N 2 )、是一种致癌物质,焦油能粘附在肺部造成呼吸困难,烟碱和焦油是吸烟对人体危害的最大物质,一氧化碳虽然有毒.
3、吸烟的危害有 ( )
A.对人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B.容易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的可能性
C.大大增加了女性患子宫癌等疾病的可能性
D.A、B、C 都正确
答案:D
解析:【解答】:吸烟的危害有对人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容易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女性患子宫癌等疾病的可能性,故答案选D。
【分析】:吸烟的危害有对人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容易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女性患子宫癌等疾病的可能性.
4、禁止酒后驾车的原因是过量的酒精是会抑制人的( )
A.运动系统 B.神经系统
C.内分泌系统 D.循环系统
答案:B
解析:【解答】:禁止酒后驾车的原因是过量的酒精是会抑制人的神经系统,喝酒会严重损害人的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脑和脊髓,脑有大脑、小脑、脑干组成.大脑皮层有许多重要的神经功能区如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知识、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故答案选B。
【分析】:少量饮酒可以促进中枢神经兴奋,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心跳加快,出现面红耳赤现象;小脑维持躯体的平衡,使动作准确协调,过量饮酒使小脑中毒,出现走路不稳的现象;过量酒精会使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中毒,导致说话不清现象出现;过量饮酒会使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中毒,出现幻觉现象;严重时酒精会使整个神经中枢中毒,导致思维混乱、失去知觉,昏睡.由此表明过量的酒精会麻痹人的神经系统,使行为失控,酒驾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因此《道路交通安全法》提高了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
5、世界卫生组织将“世界无烟日”定在每年的( )
A.4月31日 B. 5月31日
C. 6月31日 D. 4月25日
答案:B
解析:【解答】:世界卫生组织将“世界无烟日”定在每年的5月31日,故答案选B。
【分析】:世界卫生组织将“世界无烟日”定在每年的5月31日。
6、酒驾、醉驾易造成伤害事故,其主要原因是酒精( )
A.使肌肉中毒无法收缩 B.增加了肝脏负担
C.使心脏和血管受损 D.影响了脑的控制能力
答案:D
解析:【解答】:喝酒会严重损害人的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脑和脊髓,脑有大脑、小脑、脑干组成.大脑皮层有许多重要的神经功能区如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知识、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少量饮酒可以促进中枢神经兴奋,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心跳加快,出现面红耳赤现象;小脑维持躯体的平衡,使动作准确协调,故答案选D。
【分析】:过量饮酒使小脑中毒,出现走路不稳的现象;过量酒精会使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中毒,导致说话不清现象出现;过量饮酒会使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中毒,出现幻觉现象;严重时酒精会使整个神经中枢中毒,导致思维混乱、失去知觉,昏睡.由此表明过量的酒精会麻痹人的神经系统,影响了脑的控制能力,使行为失控,酒驾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因此《道路交通安全法》提高了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
7、下列生活方式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是( )
A.为防止体重增加,只吃蔬菜和水果
B.经常参加户外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
C.抓紧时间学习,每天晚睡早起
D.身体不适时,根据经验服药
答案:B
解析:【解答】: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B、体育锻炼促进人脑清醒、思维敏捷,体育活动能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主导部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抑制加强,从而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分析综合能力. 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改善呼吸系统功能;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调节心理,使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因此坚持体育锻炼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故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分析】:A、合理饮食、均衡营养,一日三餐按时就餐,既能满足营养物质的需要,又避免过量摄入导致肥胖或摄入不足而营养不良.故不符合题意;C、生活有规律,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生物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晚上熬夜读书,会破坏人体的生物钟,影响身体健康.故不符合题意;D、要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经常服用,会危害人体健康.故不符合题意。
8、烟的烟雾中有3000多种有害物质,其主要有害物质有( )
A.焦油和一氧化碳等
B.尼古丁、一氧化碳和氯化氢等
C.焦油等多种致癌物质
D.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
答案:D
解析:【解答】: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故D正确,A、B、C不全.故答案选D。
【分析】: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故D正确,A、B、C不全.
9、以下几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易感染艾滋病的是( )
A.吸烟 B.酗酒 C.吸毒 D.暴饮暴食
答案:C
解析:【解答】:经静脉注射毒品成瘾者约占全部艾滋病病例的15%~17%,主要是因为吸毒过程中反复使用了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针头,其中被艾滋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具造成了艾滋病在吸毒者中的流行和传播,使吸毒者成为第二个最大的艾滋病危险人群.故答案选C。
【分析】: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10、吸烟不会引起下列哪种疾病( )
A.气管炎 B.肺气肿 C.冠心病 D.乙型肝炎
答案:D
解析:【解答】: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这些有毒物质首先危害人的呼吸系统,诱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肺气肿,甚至引起癌症.吸烟是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种疾患的主要危害因素,吸烟已成为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号全球健康杀手.乙肝是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吸烟与乙肝无关.故答案选D。
【分析】: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乙肝是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吸烟与乙肝无关.
11、“生命是珍贵的、健康是快乐的”.下列行为习惯中,需要调整的是( )
A.在购买食物时,我会关注是否含有添加剂、保质期、生产日期等内容
B.探视甲型HlNl病人时戴上医用口罩
C.用喝营养快线、可乐代替喝水,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
D.与艾滋病人共用学习用具、共同进餐
答案:C
解析:【解答】:合理营养的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而用喝营养快线、可乐代替喝水,饮料中含有许多添加剂,有的对人体无益反而有害,所以不能用喝果汁、可乐等饮料来代替饮水;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会造成营养不均衡全面,容易缺乏某种营养.故需要调整.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分析】:A、食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二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人为的改变其性质而生产的安全问题.因此 在购买食物时,我会关注是否含有添加剂、保质期、生产日期等内容.故不符合题意;B、甲型HlNl病是呼吸道传染病,可以通过空气飞沫进行传播.因此探视甲型HlNl病人时戴上医用口罩汁可以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探视者.故不符合题意;D、艾滋病是血液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和精液传播,因此与艾滋病人共用学习用具、共同进餐,不会传染艾滋病;还能使艾滋病人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减少其危害.故不符合题意.
12、当情绪不好时,不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
A.听音乐 B.看电视
C.参加体育活动 D.喝酒消愁
答案:D
解析:【解答】:、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外出跑步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不能喝酒消愁,故答案选D。
【分析】: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如紧张、生气、烦恼等.还可以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甚至大哭一场,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当你想得到一件东西,或者想做某件事而未能成功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这样可以帮助你在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
13、禁止青少年吸烟是因为( )
A.烟内含激素,吸放后影响正常发育
B.烟内含有害物质,吸入后对呼吸道有害
C.烟内含有能让人兴奋的物质
D.烟内含抑制大脑活动的物质,吸入后会反应迟钝
答案:B
解析:【解答】:据分析,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烟中的烟碱,对气管、支气管有不良的刺激作用,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香烟烟雾中大量的一氧化碳同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大240-300倍,严重地削弱了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因此,吸烟使血液凝结加快,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中风、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以及脑缺氧等,进而影响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影响学习.更为严重的是,吸烟者还严重妨碍他人健康.故答案选B。
【分析】: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烟中的烟碱,对气管、支气管有不良的刺激作用,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香烟烟雾中大量的一氧化碳同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大240-300倍,严重地削弱了红细胞的携氧能力。
14、吸食毒品对人体的危害是 ( )
A.使人易感染破伤风
B.长期吸毒的人会染上白喉
C.长期吸毒的人会感染脊髓灰质炎
D.长期吸毒会使心肺受损
答案:D
解析:【解答】:我们都要杜绝毒品,尤其是青少年,要坚决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第一口”,吸毒往往是从第一口开始的,一旦开始,就会成瘾.吸食毒品对人体的危害是长期吸毒会使心肺受损,故答案选D。
【分析】: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因此我们都要杜绝毒品,尤其是青少年,要坚决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第一口”,吸毒往往是从第一口开始的,一旦开始,就会成瘾.
15、 下列生活方式,必须要禁止的是( )
A.吸烟 B.饮酒 C.吸毒 D.嚼槟榔
答案:C
解析:【解答】: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一日三餐按时就餐、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故答案选:C。
【分析】:吸毒危害极大,对本人、他人、家庭、社会都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吸毒能使心肺受损,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还危害免疫系统,降低免疫功能.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他人和社会.因此必须要禁止的是吸毒.
二、填空题
16、被誉为危害健康的“三大公害”是 、 和 。
答案:吸烟|酗酒|吸毒
解析:【解答】:被誉为危害健康的“三大公害”是吸烟、酗酒、吸毒。
【分析】:被誉为危害健康的“三大公害”是吸烟、酗酒、吸毒。
17、健康包括 、 、 和 四个方面.
答案:身体健康|心里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解析:【解答】: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
【分析】: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
18、吸毒会损害人的 ,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并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答案:神经系统
解析:【解答】:吸毒的危害极大,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有很大的损害,可使人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也会造成严重的危害.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并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因此我们都要杜绝毒品,尤其是青少年,要坚决远离毒品.
【分析】:吸毒的危害极大,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有很大的损害,可使人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也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19、吸毒者由于经常共用不洁注射器注射毒品,很容易感染 病.
答案:艾滋
解析:【解答】: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等;
【分析】: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20、长期大量吸烟者引发多种 系统疾病,吸烟者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 倍。
答案:呼吸|10—20
解析:【解答】:据分析,香烟烟雾中大量的一氧化碳同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大240-300倍,严重地削弱了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因此,吸烟使血液凝结加快,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中风、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以及脑缺氧等,进而影响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影响学习,更为严重的是,吸烟者还严重妨碍他人健康。
【分析】: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烟中的烟碱,对气管、支气管有不良的刺激作用,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21、科学研究证明,烟草燃烧时,烟雾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 、 等。这些物质进入人体,不仅能诱发多种 疾病,还有诱发 。
答案:尼古丁|焦油|呼吸系统|肺癌
解析:【解答】: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烟中的烟碱,对气管、支气管有不良的刺激作用,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分析】:香烟烟雾中大量的一氧化碳同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大240-300倍,严重地削弱了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因此,吸烟使血液凝结加快,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中风、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以及脑缺氧等,进而影响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影响学习,更为严重的是,吸烟者还严重妨碍他人健康。
22、一个人的健康与他的日常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生活有 、合理 、合理用药及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等。
答案:规律|膳食
解析:【解答】:一个人的健康与他的日常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及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等。
【分析】:一个人的健康与他的日常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及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等。
23、经常酗酒的人,受到最直接伤害的是 。
答案:胃
解析:【解答】:经常酗酒的人,受到最直接伤害的是胃,
【分析】:醉酒会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喝的酒首先进入人的消化系统,然后由胃来吸收,胃是消化系统中最膨大的部分,胃内有胃黏膜,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酒属辣性,会损伤胃黏膜,严重的会导致胃穿孔、胃出血而危及生命.其次酒精还会通过循环系统进入其他地方,间接地引起肝脏、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可见经常酗酒的人,受到最直接伤害的是胃.
24、吸烟会影响 的健康,长期吸烟会引起 。
答案:呼吸系统|肺癌
解析:【解答】:吸烟首先危害呼吸系统,易患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有关医学研究表明,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种疾患的行为危害因素,吸烟已成为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号全球杀手.据统计,全球每年有5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如果不加控制,这一数字到2020年时将达到1000万.
【分析】:有资料表明,长期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至20倍,喉癌发病率高6至10倍,冠心病发病率高2至3倍,循环系统发病率高3倍,气管类发病率高2至8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2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