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海南省三亚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石油化工催化剂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A.闵恩泽 B.张青莲 C.徐光宪 D.范旭东
2.我国的下列传统工艺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制陶 B.淘金 C.炼铁 D.造纸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试管中滴加液
C.量取9.5mL的液体 D.收集氧气
4.下列我国的历史文物中,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太阳神鸟银饰 B.人面鱼纹彩陶盆
C.青铜大面具 D.玉柄铁剑
5.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6.某实验小组分别向几种试剂中滴加自制的紫薯汁,现象如下表所示。
试剂 稀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蒸馏水 白醋 草木灰水
现象 红色 绿色 紫色 红色 绿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澄清石灰水滴加紫薯汁会显示红色
B.白醋的小于7
C.草木灰水呈碱性
D.紫薯汁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7.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的“避火衣”是由钛合金等材料制成的。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2 钛 47.87
A.钛元素是金属元素 B.钛原子核内有22个中子
C.核外有22个电子 D.1个钛原子的质量为
8.“绿色化学”提倡从源头避免有害物质的使用与排放,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选择环境友好的化学反应过程。下列措施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选择副反应少的化学反应 B.选择水作为反应物的溶剂
C.产生有害废弃物后再进行治理 D.选择无毒、无害的反应物作为生产原料
9.下列从微观角度对“热水能使压瘪的乒乓球复原”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受热后乒乓球内气体分子数目增多了
B.受热后乒乓球内气体分子体积变大了
C.受热后乒乓球内气体分子间隔变大了
D.受热后乒乓球内气体分子运动得快了
10.小华参加跨学科实践活动,设计并组装一个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来监测校园里的空气质量。发现“监测站”显示某区域二氧化碳浓度超标,下列不是导致二氧化碳超标原因的是
A.化石燃料的燃烧 B.人和动物的呼吸 C.工业煅烧石灰石 D.植物的光合作用
11.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发动机工作原理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B.该反应只涉及到一种单质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为2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12.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如图2是选用图1中某种固体进行实验时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甲、乙、丙
B.图2试管中固体对应图1中的丙
C.时,将甲加入到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D.固体甲中混有少量乙,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13.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棉纤维和涤纶 灼烧,闻气味
B 除去铁粉中的铜粉 加入稀盐酸,过滤、洗涤、烘干
C 检验久置的溶液是否变质 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D 验证铝和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打磨后铝丝和铁丝分别浸入稀盐酸中,观察产生气泡快慢
A.A B.B C.C D.D
14.为了推进“碳中和”进程,近几年我国大力发展甲烷的生产,正在建设了一个年产10万吨甲烷的生产基地,预计今年投产。其生产过程主要是:先通过太阳能发电来电解水制氢气;再利用氢气光催化还原制甲烷。其反应原理如图一所示,反应Ⅱ中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和甲烷的生成速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I是实验室制氢气的主要方法
B.反应I过程中使用纯水能提高制氢速率
C.反应Ⅱ过程中参加反应的和的分子个数比是
D.反应II在甲烷的生成速率比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受温度影响大
二、填空与简答
15.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选择下列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碳酸氢钠 ②活性炭 ③铜 ④聚乙烯
(1)可用于制食品包装袋的是 ;
(2)可用做制作糕点的是 ;
(3)可用来去除天然水中的颜色和异味的是 ;
(4)可用来制作导线的是 。
16.乙酰氨基酚()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回答下列问题:
(1)对乙酰氨基酚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对乙酰氨基酚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 (最简整数比)。
(3)下列有关合理使用药物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品就是毒品
B.服用药物前要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C.凡是非处方药,病人可随意增减服用剂量
D.保健品也是药品,长期服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对身体有益无害
17.汽车尾气催化处理装置可以将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化学反应的微观粒子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补画完整反应后的微观粒子。
(2)你补画的依据是 。
18.一种从含铜废料中回收铜并制得硫酸亚铁晶体的生产流程如下图(含铜废料中杂质不参与反应):
(1)含铜废料灼烧前粉碎的目的是 ;
(2)X溶液为一种常见物质的稀溶液,则X溶液为 ;
(3)溶液A中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4)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9.将一定质量的乙醇与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当反应物完全耗尽全转化为生成物时,生成水的质量为,同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20.预测如图所示实验的现象,并说出你预测的理由。
(1)现象是 ;
(2)理由是 。
21.臭氧()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为探究臭氧降解水中污染物A的影响因素,设计了以下实验:在、、条件下,各取含A的污水于三个装置中,分别以相同流速通入同体积、体积分数均为的臭氧气体,测得A的降解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
(1)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一定时间内 ;
(2)你获得的实验结论是 。
三、实验题
22.某学习小组以“气体制备与收集”为主题开展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常用装置A制取,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学习小组同学制作的简易制氧机如图B所示,与装置A相比,装置B中制气部分的优点是 。
(4)若想监测产生的气流速率,需将装置B中 (填“m”或“n”)端导管伸入水面下。
四、科学探究题
2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完成常见酸碱盐的性质探究后,小华同学把未用完的酚酞溶液、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一起倒到了一个烧杯中,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最终得到无色澄清溶液。他们决定对烧杯内反应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溶液呈中性。
【提出问题】烧杯内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除酚酞外)有哪些?
【作出猜想】小华提出三个猜想。
(1)猜想I:;
猜想Ⅱ:;
猜想Ⅲ:、 (填离子符号)。
【分析讨论】
(2)小组分析讨论后,提出猜想Ⅱ不可能成立,理由是 。
【实验探究】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溶液,发现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猜想Ⅲ成立。
【反思交流】
(3)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除了用溶液外,还有其他的实验方案可以验证猜想Ⅲ成立。你的实验方案是 。
五、计算题
24.我国科学家早在2021年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其过程为:先将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再经过复杂的反应将甲醇转化为淀粉。将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请计算:若制取1.6kg甲醇,需要多少千克二氧化碳?
《2025年海南省三亚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1.A
2.B
3.D
4.B
5.D
6.A
7.A
8.C
9.C
10.D
11.D
12.D
13.A
14.C
15.(1)④
(2)①
(3)②
(4)③
16.(1)有机物
(2)4:1
(3)B
17.(1)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18.(1)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2)稀硫酸/H2SO4
(3)Cu2+和H+/H+、Cu2+
(4)Fe+H2SO4=FeSO4+H2↑
19.4.4g
20.(1)燃着的蜡烛会逐渐熄灭
(2)密闭集气瓶中的氧气几乎被耗尽
21.(1)温度对臭氧降解A的影响
(2)相同条件下,温度越低,臭氧降解A的效果越好
22.(1)长颈漏斗
(2)2H2O22H2O + O2↑
(3)可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
(4)m
23.(1)H+
(2)Ca2+与能结合生成CaCO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
(3)取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若溶液变红,则猜想Ⅲ成立/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若pH小于7,则猜想Ⅲ成立/加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难溶碱、碳酸盐等,有明显现象即可
24.解:设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答: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