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_达标检测
2.3.3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一、单项选择题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和“海”分别指的是( )
A.唐古拉山和东海
B.巴颜喀拉山和渤海
C.喜马拉雅山和东海
D.昆仑山和渤海
2.下列四幅水系图中,黄河水系图是( )
3.下列有关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隔着太行山脉,所以与华北平原的形成无关
B.黄河下游支流众多
C.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全长5
500千米
D.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
读下图,完成4、5题。
4.该图所示的黄河景观,出现在( )
A.黄河源头
B.黄河上游
C.黄河中游
D.黄河下游
5.形成该图所示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黄河上游气候趋于干旱
B.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
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D.内蒙古高原过度放牧
读图完成6、7题。
6.黄河干流b处水能资源丰富,是因为( )
A.地处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分界线,落差大
B.地处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落差大
C.河道宽,终年水量大
D.纬度低,终年不结冰
7.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河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a和c
B.①处农业灌溉用水主要来自黄河
C.②山脉东侧的宁夏平原有“塞上江南”之称
D.③山脉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但自古又多洪水泛滥,成为“中国的忧患”,据图回答8~10题。
8.黄河上、中、下游水文特征差别很大,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9.黄河流域是我国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这是因为( )
①黄河流经地势三大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
②本区域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③黄河中下游石油、煤炭资源丰富
④中游支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在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过程中,合理的是( )
A.河套平原利用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成为“塞上江南”
B.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应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治理
C.下游“地上河”易发生洪水灾害,应开挖新河
D.黄河水运价值巨大,已成为北方地区东西运输的大动脉
二、综合题
11.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黄河塑造的地形区主要有 、 。(任选两个)
(2)图中河流中是黄河最大支流的是 。
(3)“黄河上游在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中游从支离破碎、土层深厚的高原中流过,支流较多,大量的泥沙汇入河中。”仿照上游和中游,描述黄河下游的特点: 。
(4)2013年1月5日受冷空气影响,天气寒冷,河水结冰,黄河内蒙古段全线封河,图中封河段主要位于 (地形区)。
【回归生活】
12.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甲中可看出,有大面积黄土分布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除甘、宁外,还有 、 。(填简称)
(2)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A在 (省级行政区域),支流B是 。
(3)图中山脉C是 ,它是黄河水系和 水系的分水岭。
(4)冬春季节,下游的开封至入海口河段,易产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5)读图甲,在兰州以西河段、桃花峪附近河段,建有大型水电站,这两个地区能够建设大型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 _____。
(6)读图乙分析,从河口到桃花峪,河流含沙量 (增加、减少),原因是该河段流经 高原。该地形区生态问题严重,治理措施中采用的生物措施是 。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本题考查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流经9个省区,注入渤海。
2.【解析】选B。本题考查黄河水系的判读。图中B图形成“几”字形河流,为我国的黄河。
3.【解析】选D。本题考查黄河的概况。黄河下游是“地上河”,因此接纳的支流很少。黄河的长度虽居我国第二,但其年入海水量远远不如长江和珠江,因此只能称其为第二长河。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军。
4、5.【解析】4选D,5选C。本题组考查黄河的生态问题。该图所示景观为黄河下游的“地上河”,形成该图所示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在黄河下游由于水流平缓,泥沙沉积而成。
6、7.【解析】6选B,7选C。本题组结合黄河流域图考查了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和区域地理特征。第6题,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一是水量大,二是落差大,图中黄河干流b处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地处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该处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河道不宽,有结冰期。第7题,发生凌汛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河流有结冰期,二是河流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因此,c段有凌汛,a段没有凌汛现象;①处农业灌溉用水主要来自祁连山冰雪融水;②山脉东侧的宁夏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称;③山脉是太行山,是我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8~10.【解析】8选C,9选C,10选B。本题组主要考查黄河的相关知识。第8题,结合黄河流域图及本题图例分析可以判断出黄河上游长度最长,含沙量最少;中下游含沙量大,下游流域面积最小。第9题,分析黄河流域图,黄河流经地势三大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水电站集中;中游煤炭资源丰富,下游石油丰富,因此黄河流域成为我国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第10题,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引黄灌溉成为“塞上江南”;黄河由于含沙量大、季节性断流而水运价值较小;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加剧了下游洪涝灾害的发生,因此,治理洪涝灾害除抬高、加固黄河大堤以外,关键还是治理中游的水土流失,即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另一方面,还要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等。
11.【解析】本题考查黄河塑造的地形区、流经的地形区、支流、河流特点等知识点。黄河塑造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黄河最大的支流是渭河。黄河下游流经地形平坦的华北平原,河道变宽,水流变缓,大量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从图中封河段的位置可判断出主要位于内蒙古高原。
答案:(1)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任选两个)
(2)渭河
(3)下游河道变宽,水流变缓,大量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4)内蒙古高原
12.【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第(1)题,根据图中图例可看出有大面积黄土分布的省级行政区域除甘肃、宁夏外,还有陕西和山西两省,其简称为陕(或秦)和晋。第(2)题,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河口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位于山西省的支流是汾河。第(3)题,根据分布位置和题意判断C是秦岭,它是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第(4)题,冬春季节,黄河易产生凌汛灾害。第(5)题,这两个河段位于地势两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第(6)题,根据图乙含沙量变化曲线,可判断黄河流经中游河段时,河水含沙量大大增加,黄河中游段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治理黄土高原的生物措施是多植树种草。
答案:(1)陕(或秦) 晋
(2)内蒙古自治区 汾河
(3)秦岭 长江
(4)凌汛
(5)位于地势两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6)增加 黄土 植树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