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21 21:0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 )   当涂( ) 博士邪( )
涉猎( ) 孰( ) 更刮目相待( )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自以为/大有所益 D.及/鲁肃过寻阳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重点词语解释。
(1)卿今当涂掌事(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 )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4)但当涉猎( )( )
(5)见往事耳( )( )
(6)孰若孤( )
(7)蒙乃始就学( )
5.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      今义:     
(2)但当涉猎
古义:      今义:     
(3)见往事耳
古义:      今义:     
6.翻译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7.古诗文名句填写。
(1)文中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和器重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权给吕蒙提出的读书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
(3)《孙权劝学》中并没有直接写吕蒙的进步,而是通过鲁肃的“大惊”和他所说的话侧面表现出来的,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学完《孙权劝学》一文后,某校七年级(6)班决定开展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假如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籍,请你写几句话劝说妈妈。(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60字左右)
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蒙辞以军中多务 含糊其辞 与世长辞
B. 自以为大有所益 多多益善 精益求精
C. 即更刮目相待 宽以待人 以礼相待
D. 及鲁肃过寻阳 过犹不及 得过且过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1.说明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并根据文意,说说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1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13.鲁肃称赞吕蒙这一情节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嗟乎!师道①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②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④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韩愈《师说》)
【注】①师道:尊师学习的风尚。②出人:超出一般人。③众人:一般人。④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_______________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_______________
(3)见往事耳 见:_______________
(4)是故圣益圣 是故:_______________
15、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卿今者才略 前者呼,后者应
B.但当涉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学于余 能谤讥于市朝
D.惑之不解 马之千里者
16、选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选出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填括号内。( )( )
古之圣人A其出人B也远矣C犹且D从师而问焉
17、下列关于【甲】【乙】两篇选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师说》中的“说”就是这种文体。
B.甲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其中鲁肃、吕蒙的对话,显示了两人的融洽关系,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C.乙文将“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进行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
D.甲乙两文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中孙权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劝吕蒙学习,乙文中韩愈对李蟠“能行古道”给予赞扬。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及鲁肃过寻阳。
(2)作《师说》以贻之。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胜游记
[明]陈继儒
余癖于山水之趣。戊辰春暮,拟为石梁、雁荡之游,道经于剡,将览右军之池,并康乐覆卮所。清妙秀异,杜工部之语不虚也。
行一舍许,见其峰峦叠翠,润水潆回,乔松壮谷口,古柏郁溪头,依稀盘谷,仿佛辋川,徘徊久之,不忍离去。方眺览间,遇一矍叟,黄发台背,逍遥山径,诚葛天氏①之民也。余揖询其地,知是潇溪。居虎豹,偃虬龙,佳哉胜地。忽一童子把竿垂钓,余私计曰:“是儿器宇不凡,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儿也②。”童子罢钓揖予,登堂洗爵、奠斝③,宰鸡款予。主席陪话者即向之策杖老翁也一唱一酬觥筹交错。觌④其貌,骯髒⑤矍烁;味其语,正大光明;论世则议切事条,谈道则奥彻玄微。猗欤休哉⑥!真世不易觐⑦者也。
尔时夜分就寝,余思良士不寐,爰⑧成四韵以纪胜概⑨,云:
茅屋疏篱一径深,门无东马绿苔侵。云山纵意权⑩为主,富贵惊人懒挂心。
珍馔饷宾情已厚,交情一面意何深。葛巾野服蒲葵扇,自在溪边五柳 阴。
韵成东白,主复延余就席,载续四韵:
风尘鞅掌 最羁人,谁更清闲憩此身。梦醒北窗书千卷,兴饶东郭酒三巡。
谢安门外春常静,五柳庭中月自新。任尔纷嚣当面起,斟瓢仙子正质神。
主宾话别,束装就道。
主君谓谁?徐君以圣也,童子谓谁?其孙佩元也。良辰难得,胜地不再,乃记之以志不忘。
【注释】①葛天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他的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醇厚朴实。②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儿也:语出《晋书 王衍传》,“宁馨儿“后为小孩的美称。③爵、斝jiǎ:古代酒器。④觌dí:见。⑤骯髒kǎng zǎng:刚直,不屈不挠。⑥猗yī欤哉:多么快乐啊。⑦觏gòu:见,看见。⑧爰yuán:于是。⑨胜概:优美的景色,美好的境界。⑩权:姑且,暂且。 五柳:陶渊明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鞅掌:繁忙,劳累。
19、根据语境推敲加点词的意思。
①方眺览间    
②诚葛天氏之民也    
③忽一童子把竿垂钓    
④主复延余就席    
20、用“/”给文中画横线处断句(断三处)。
主席陪话者即向之策杖老翁也一唱一酬觥筹交错。
21、阅读文章,完成鉴赏。
甲:“茅屋疏篱一径深,门无车马绿苔侵”一句,让我想起刘禹锡《陋室铭》中的“①   ,   ”,还有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②   ,   ”。 乙:这些联想到的诗文,可以帮助我们读出陈继儒这两句诗的意境特点:③   。 甲:作者用词也很精妙,著一字而境界全出!如“茅屋疏篱一径深”的“深”。 乙:作者说“爰成四韵以纪胜概”,可见这四韵是对前文潇溪游的记录。所以鉴赏这个“深”字,除联系诗句外,还可结合前文的相关描写。我来鉴赏“深”:④   。
22、“潇溪”因何被陈继儒视为“胜地”?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
1、qīnɡ tú yé shè shú ɡēnɡ 2.A 3.邪--耶 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4.(1)当道,当权 (2)推托 事务 (3)研究儒家经典 (4)只,只是 粗略地阅读 (5)了解 指历史 (6)谁 (7)于是,就 (1)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学位的最高一级
(2)只,只是 但是,表转折 (3)历史 过去的事情 6.(1)我难道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2)我经常读书,自以为读书大有好处 (3)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在吴地时的阿蒙了! (4)跟读书人分别几天后,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兄长怎么知晓事情(的变化)这么晚呢! 7.(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8.(1)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读书让学识变得渊博。
(2)妈妈,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增长我的见识,对我的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今后您不要反对我读课外书了,好吗
9.C
10、(1)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2)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阿蒙了!
11、三国时吴国国君孙权: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 吴国名将吕蒙:知过能改,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吴国谋士鲁肃:文人雅士,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12、记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
13、在写法上运用了侧面描写,用鲁肃叹学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14 ①. 当道,当权 ②. 推托 ③. 了解 ④. 因此 15. B
16. ①. A C ②. 17. B
18. (1)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
(2)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19、①看,观看;②确实,的确; ③握,拿; ④邀请。
20、主席陪话者/即向之策杖老翁也/一唱一酬/觥筹交错。
21、①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③清幽宁静(恬淡闲适、恬静自然、清远静谧)
④“深”点出了小径“深”的特点,可见周围草木茂盛,与前文描写的峰峦叠翠、古木葱郁相呼应,展现出自然的静美;“深”有远离尘世的隐逸之感,呼应了下句的“门无车马”,营造出清幽宁静的氛围。
22、潇溪之“胜”在于景美,潇溪青山秀丽、绿水潆绕、古木葱翠,远离喧器,仿佛是人间仙境;潇溪之“胜”在于人美,童子器宇不凡,大方守礼,老叟精神矍铄,智慧通达,逍遥山径,自在闲适;潇溪之“胜”在于民风淳美,作者偶至潇溪,得到徐以圣祖孙盛情款待,宾主尽欢,可见此处民风淳朴。潇溪景美、人美、民风淳美故作者视之为“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