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十 功和机械能 讲义(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十 功和机械能 讲义(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5-21 20:2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点十 功和机械能——中考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分布
分值比率 考点 知识点 分值 题型
功和机械能 6% 功 3到8 选择、填空、计算
功率
动能、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
知识小结
知识点一 功
1.功
(1)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机械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类型 力和距离的关系 举例
不劳无功 物体移动了距离,但在运动方向上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球离开脚后,依靠惯性前进,人没有对球施加力
不动无功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静止不动 搬石头而未搬起,人对石头的力没有做功
垂直无功 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 提着物体在水平路面上前行,人提物体的力没有做功
2.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用W表示。
(1)公式: (W —— 功 —— J) (F —— 力 —— N)
(s——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m)
变形式:。
(2)正确估计:将两个鸡蛋举高1 m做功约为1 J;一个中学生从一楼走上二楼做功约为1 500 J;将地面上的物理课本捡起来,人对课本做功约为2 J。
(3)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用机械省力必定费距离,省距离必定费力,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
知识点二 比较做功的快慢
1.判断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
①相同时间内比较做功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②做功相同,比较时间长短,时间短的做功快。
2.功率:在物理学中,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作功率。
(1)公式 (P——功率——W) (W——功——J)
(t——时间——s)
变形式:(仅适用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
(2)物理意义:功率是用来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3)正确估计:人骑自行车时的功率为60~80 W,人短跑时的功率约为400 W,轿车发动机的功率约为100 kW。
知识点三 机械能及其转化
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2.机械能
分类 定义 影响因素
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质量m和速度v
势能 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受到重力并处在一定高度时所具有的能 质量m和高度h
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材料的弹性和形变程度
3.机械能转化与守恒
(1)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有阻力时,动能与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总量会减少。
(2)没有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时,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实验 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质量不同的钢球、木块、木板、斜槽等。
实验装置图
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
(2)转换法:通过木块在水平木板上移动的距离的远近来反映钢球动能的大小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将同一钢球分别从斜槽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观察木块被撞击后在水平木板上移动的距离。(目的是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2)将质量不同的钢球从斜槽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观察木块被撞击后在水平木板上移动的距离。(目的是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分析与论证
(1)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2)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交流和讨论
(1)实验中将质量不同的钢球从斜槽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的目的:使钢球到达水平木板上的速度相同。
(2)在钢球从斜槽上滚下的过程中,钢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3)木块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木块收到水平木板的摩擦力。
(4)若水平木板绝对光滑,钢球和木块将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不能通过比较木块在水平木板上移动的距离的远近来反映钢球动能的大小。
实验 探究物体的重力势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不同质量的重物、小方桌、沙子、沙槽、刻度尺等
实验装置图
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
(2)转换法:通过桌腿陷入沙子的深度来反映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将同一重物从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在桌面的中心部分,用刻度尺测量桌腿陷入沙子的深度,记录数据。(目的是探究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
(2)将不同质量的重物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在桌面的中心部分,用刻度尺测量桌腿陷入沙子的深度,记录数据。(目的是探究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分析与论证
(1)物体质量相同时,物体所处的高度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2)物体所处的高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交流和讨论
不能用海绵代替沙子的原因:将同一重物从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它撞击桌面后,观察到海绵的凹陷程度最终是相同的,所以不能通过比较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
1.如图为冬奥会的一些运动项目,关于这些项目中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跳台滑雪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不变
B.短道速滑运动员在转弯滑行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C.冰壶运动员掷出去的冰壶能继续向前减速运动,是由于运动员的力改变了冰壶的运动状态
D.运动员用球杆推着冰球使其水平滑动的过程中,冰球所受重力没有做功
2.如图所示,从空中落下的排球先后在草地和水泥地面上弹起,你认为排球运动的轨迹最有可能的是( )
A. B.
C. D.
3.车辆通过某平直高速路段时,驾驶员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运动的
B.车辆不能超过最高限速,是因为车辆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驾驶员刹车减速过程中,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以相同速度行驶的不同车辆,车辆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4.第九届亚冬会于2025年2月7日至14日在哈尔滨市成功举办。如图是运动员在U型场地上由a位置运动到最高点c位置的频闪照片,在运动过程中,关于运动员能量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在a位置重力势能最小
B.在c位置重力势能最大
C.从a到b过程中动能减小
D.从b到c过程中动能增大
5.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地质学家鉴定,年月爱德华王子岛一居民摄像头记录下陨石落地的影像和声音,系人类首次通过影像记录陨石坠地瞬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陨石进入大气层后,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陨石进入大气层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陨石进入大气层后,机械能不变
D.陨石进入大气层后,动能不变
6.在一次活动中,小明和小华先后在同一地面水平拉着同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两次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两次运动的速度:
B.物体两次所受的拉力:
C.0~两人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
D.0~两人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7.运动员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于运动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到B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
B.B到C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在C点速度为零
D.在D点着陆后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受惯性作用
8.如图所示,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利用水流驱动的舂捣式加工粮食的机械——水碓。将水车放置在水流当中,水流带动水车转动,水车带动连通轴及其上的拨杆一起转动,拨杆旋转拨动木槌的一端,使木槌高高抬起,让木槌上下敲击,以此捣碎加工器皿中的粮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拨杆将木槌抬起时,木槌相当于省力杠杆
B.木槌落下时,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米粒被捣碎,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D.在连通轴与轴支架间加润滑油,可以减小摩擦力
9.斜面模型如图所示,粗糙的弧形轨道竖直固定于水平面上,小球由A点以速度v沿轨道滚下,经过右侧等高点B后到达最高点C,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
A.小球在A、B、C三点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B.小球在A、B两点的动能之差等于小球从A点到B点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C.小球在运动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
D.整个过程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
10.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B两个小球用长度不等的无弹性细线系住,将两球拉到同一高度处且保持细线水平,然后将两球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运动至最低点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球的动能相等
B.两球的重力势能相等
C.两球的机械能相等
D.整个过程中没有力对小球做功,所以小球机械能守恒
11.如图所示,一个物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的O点,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开始向右做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个点,且a、b之间和b、c之间的距离相等,F在ab段做功为,做功功率为;F在bc段做功为,做功功率为,则下列关于与、与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2.一定质量的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同一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其路程(s)—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正确的是( )
A.物体20 s时的速度大于8 s时的速度
B.0~12 s物体所受的拉力大于12~24 s物体所受的拉力
C.0~12 s拉力做的功大于12~24 s拉力做的功
D.0~12 s拉力做功的功率小于12~24 s拉力做功的功率
13.如图所示,小吴用滑雪板滑雪,从高点C处由静止滑下,经过B点到达最低点然后到达另一侧与B点等高的点A时刚好速度为零。从C到A点过程中,__________点的动能最大,从最低点O到A点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请在图中画出小吴所受重力的示意图_________。
14.小明用力斜向右上方抛出一个小球,运动轨迹如图1所示,在它运动过程中,先后经过M、N和S三点,其中M、S两点的能量如图2所示。图1中可能与M、N和S位置关系相似的是:图________和________,N点机械能大小范围可能是________J。
15.2025春晚《秧BOT》震撼来袭,如图所示。机器人甲和乙将完全相同的手绢提升相同的高度,其中甲用时20s,乙用时30s,则它们做功的大小____________,功率大小____________(均选填“>”、“<”或“=”)
16.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些餐厅利用机器人送餐。某次送餐时,机器人与食物的总质量为30kg,如果机器人在水平路面上以0.8 m/s的速度沿直线匀速运动50 m,机器人受到的阻力为重力的0.1倍。重力做功__________J,牵引力对机器人做功功率为________W。(取g=10N/kg)
17.渣土车因“多拉快跑”引发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引起交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小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模拟汽车超速、超载带来的危害,让质量分别为m和M()的小球从斜面的一定高度()由静止滚下,撞击水平面上的同一纸盒并将纸盒推动一段距离。(注:)
(1)实验中通过_________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
(2)分析甲、乙两图可知,_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中的小球在刚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动能越大;
(3)比较_________两图可以模拟汽车超载带来的危害;
(4)若将图乙中的纸盒移走并在水平面上先后铺上棉布和毛巾,使小球从该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利用这两个场景还可探究_________;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两次实验中小球克服摩擦阻力做功是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的,理由是:_________。
18.如图所示,摆线的长度L相同,小球A、B的质量,悬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
(1)图甲、乙中,同时由静止释放A、B两球,观察到它们并排摆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同时到达竖直位置,这表明两小球在摆动过程中任一时刻速度大小与小球的_______无关。
(2)小强设计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球按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当小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恰好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C发生碰撞,木块都会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本实验中通过比较_______反映小球撞击木块C前的动能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3)根据乙、丙所示的探究过程,他观察到图丙中木块C被撞得更远,可得出结论:小球的动能大小与_______有关(选填“速度”“高度”或“质量”)。
(4)若水平面绝对光滑且足够长,木块C被撞击后,它将做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减速”“匀速”或“加速”)。
(5)在探究小球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有同学提议可以在水平桌面上将同一根弹簧压缩相同的程度,分别弹出质量不同的小球去撞击木块(忽略小球弹出后运动过程中的摩擦),撞击木块时小球的动能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该方案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
19.我市中考体育测试有跳绳的项目,在训练的时候,同学们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了如下研究:质量为50kg的某同学在1min内跳了180次,每次跳的高度大约为5cm,整个过程中,求:
(1)她每跳一次克服重力做功约多少J;
(2)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约为多少W。
20.跳伞是一项极具挑战的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某次跳伞训练过程中,一重力为500N的运动员从空中悬停的直升机上由静止开始竖直跳下,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经测量在前15s内他下降了210m,从离开直升机到落至地面全程用时30s。
求在这个过程中:
(1)运动员在后15s内下落的高度?
(2)从离开飞机到下落至地面,运动员的重力做了多少功?
(3)从离开飞机到下落至地面,运动员的重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大?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高度减小,故重力势能变小,故A错误;
运动员在转弯滑行的过程中,运动方向改变,故运动状态改变,故B错误;
冰壶运动员掷出去的冰壶能继续向前减速运动,是由于冰壶具有惯性,在地面对冰壶的摩擦力作用下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停下来。故C错误;
冰球在水平滑动的过程中,冰球所受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移动的距离的方向沿水平方向,没有在重力方向上移动距离,故冰球所受重力没有做功,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A
解析:从空中落下的排球先后在草地和水泥地面上弹起,由于草地松软,撞击时损失的机械能较多,弹起的高度比原来的高度低较多,当第二次从水泥地上弹起时,水泥地坚硬,撞击损失的能量较少,反弹后最大高度降低较小,但一定比草地上反弹最大高度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答案:B
解析: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与汽车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故标志牌是运动的,故A正确;
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汽车的质量越大,惯性也就越大,越不容易刹车,与物体的速度无关,故B错误;
驾驶员刹车减速过程中,克服摩擦阻力做功,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C正确;
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以相同速度行驶的不同车辆,车辆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故D正确;
故选B。
4.答案:B
解析:如图,b位置最低,运动员质量不变,在b位置重力势能最小,故A错误;
如图,c位置最高,运动员质量不变,在c位置重力势能最大,故B正确;
从a到b过程中,运动员质量不变,高度变小,速度变大,动能增大,故C错误;
从b到c过程中,运动员质量不变,高度变大,速度变小,动能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5.答案:B
解析:陨石进入大气层后,由于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速度变小,动能减少,同时其高度变小,重力势能也减少,所以动能没有转化为重力势能,故AD错误。
陨石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做功,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其机械能减少,故B正确,C错误。
故选B。
6.答案:C
解析:由图像可知,物体两次运动的路程相同,,由可知,,故A错误;
小明和小华先后在同一地面水平拉着同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所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相同,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等于摩擦力,所以拉力相等,即,故B错误;
由上述分析可知,,,由可知,,故C正确;
由图可知,0~物体两次运动的路程,由可知,,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A
解析:A到B运动过程中,高度减小,质量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故A正确;
B到C运动过程中,高度变高,质量不变,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B错误;
跃起到空中最高点C时,在竖直方向上速度为0,水平方向上速度不为0,故C错误;
从D点落下,能继续前行,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惯性是一种性质,不能说受到惯性,故D错误。
故选A。
8.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木槌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故A错误;
木槌落下时,质量不变,高度降低,速度增大,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B错误;
米粒被捣碎,米粒的形状发生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错误;
在水车与连通轴间加润滑油,通过使接触面分离的方法可以减小摩擦,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D
解析:小球运动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减小,小球质量不变,A、B点等高,则小球在A、B点重力势能相等,所以小球在A点动能大于B点动能;C点高度大于B点,小球在C点重力势能大于B点重力势能,所以小球在C点动能小于B点动能,故小球在A、B、C三点的速度大小关系是,故A正确;A、B两点高度相同,所以重力势能相等,速度不同,动能不同;在粗糙的弧形轨道上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不守恒,但是能量守恒;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减小的动能全部用来克服摩擦力做功,所以小球在A、B两点的动能之差等于小球从A点到B点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故B、C正确;因为是粗糙的弧形轨道,所以小球受摩擦力,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故D错误。故选D。
10.答案:C
解析:将两球拉到同一高度处且保持细线水平,两球静止且质量相等,所以两球的重力势能相等,动能都是0,此时两球的机械能相等;将两球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运动至最低点时,机械能守恒,所以在最低点时两球的机械能相等,故C符合题意。两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由于所处的高度不同,所以两球的重力势能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两球运动到最低点时,机械能相等,由于A的重力势能大,所以A的动能小,故A不符合题意。整个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小球机械能守恒,但重力对小球做功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答案:C
解析:由题知,a、b之间和b、c之间的距离相等,拉力恒定,根据可知,两个过程中拉力做的功相等,即;
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做加速运动,速度在不断增大,运动相等的路程,则所用的时间减少,即,且做功相同,根据可知,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故选C。
12.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物体在0~12 s匀速运动的距离,速度,物体在12~24 s匀速运动的距离,速度,,则物体20 s时的速度小于8 s时的速度,A错误。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在0~12 s和12~24 s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因为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变,所以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故0~12 s物体所受的拉力等于12~24 s物体所受的拉力,B错误。物体所受拉力相等,,由可知,0~12 s拉力做的功大于12~24 s拉力做的功,C正确。0~12 s拉力做的功大于12~24 s拉力做的功,做功时间相同,由可知,0~12 s拉力做功的功率大于12~24 s拉力做功的功率,D错误。故选C。
13.答案:O;变小;见解析
解析:小吴和滑雪板从C点到B点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变小,速度变大,故小吴和滑雪板的重力势能变小,动能变大,则该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小吴和滑雪板到达O点时速度达到最大值,其动能最大。
从最低点O到A点的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故机械能减小。
图中小吴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过重心表示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如下图所示:
14.答案:甲;乙;1~1.2
解析:由图2可知M点的动能,重力势能,则M点的机械能
S点的动能,重力势能,则S点的机械能
因为
所以M点的高度大于S点的高度,即M在上S在下,又因为
由于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作用,机械能越来越小,所以先经过M点再经过S点,故M、S两点位置关系可能是甲、乙,因为N点在M和S点之间,所以N点的机械能可能为1~1.2J之间。
15.答案:=;>
解析:完全相同的手绢,则重力相等,提升相同的高度,根据可知,做功相等,即。
由题知,甲用时少于乙用时,则根据可知,它们做功功率的大小关系为。
16.答案:0;24
解析:由于机器人沿水平方向运动,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的距离,即重力做功为0J。
因机器人沿直线匀速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机器人所受牵引力
牵引力对机器人做功的功率
17.答案:(1)纸盒移动的距离
(2)甲;质量一定时,物体速度越大
(3)乙、丙
(4)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相等;从相同高度滑下,小球下滑到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即动能相同,动能全部克服摩擦阻力做功
解析:(1)在本实验中,小球动能大小是通过纸盒移动距离的大小来反映的,小球推动纸盒距离越大,说明小球的动能就越大。
(2)分析甲、乙两图可知,质量相同,高度不同,甲图中,质量相等的小球推动同一纸盒在同一水平面向前移动的距离大,则甲图中球的动能大,小球在刚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更大。即:质量一定时,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3)比较乙、丙,物体的质量不同,而下滑的高度相同,运动到水平面时速度大小相同,质量大的小球推动木块滑行的距离大,故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物体越不容易停下来,可以模拟超载带来的危害。
(4)若将图乙中的纸盒移走并在水平面上先后铺上棉布和毛巾,使小球从该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释放。此时改变了水平面的阻力大小,故可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
从相同高度滑下,小球下滑到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即动能相同,动能全部克服摩擦阻力做功。故若不计空气阻力,两次实验中小球克服摩擦阻力做功,故若不计空气阻力,两次实验中小球克服摩擦阻力做功是相等的。
18.答案:(1)质量
(2)木块移动的距离;转换法
(3)速度
(4)匀速
(5)相等;错误
解析:(1)图甲、乙中,小球A、B的质量不同,但从相同的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它们并排摆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同时到达竖直位置,说明两个小球在摆动过程中任一时刻速度相同,这表明两小球在摆动过程中任一时刻速度大小与小球的质量无关。
(2)小球与木块碰撞,小球动能越大,对木块做的功越多,木块移动的距离越大,所以通过比较木块移动的距离可以比较小球撞击木块C前的动能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3)乙、丙两图中使用的是同一个小球,质量一定,因为,所以图丙中小球比图乙中小球释放时的高度更高,小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的速度更大,把木块撞得更远,说明小球的动能大小与速度有关。
(4)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木块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木块C被撞击后,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5)将同一根弹簧压缩相同的程度,弹簧具有相同的弹性势能,弹出小球,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那么不同质量的小球获得的动能相等;由于小球的动能与其质量和速度都有关,则两小球撞击木块前速度不等,而在探究小球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应控制速度一定,所以该方案是错误的。
19.答案:(1)25J
(2)75W
解析:
(1)同学的重力
她每跳一次克服重力做功
(2)由题意可知,5min内同学做的总功
则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
答:(1)她每跳一次克服重力做功约为25J;
(2)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约为75W。
20.答案:(1)90m
(2)150000J
(3)5000W
解析:(1)据图可知,后15s运动员以6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运动员在后15s内下落的高度为
(2)从离开飞机到下落至地面,运动员下落的高度为
重力做的功为
(3)从离开飞机到下落至地面,运动员的重力做功的功率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