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卷A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达标测试卷A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5-22 08:1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湘教版(2024)期末达标测试卷A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广袤、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人口分布不均,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图1为各大洲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的比重统计图,图2为各大洲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柱状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国内生产总值居各大洲之首的是( )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非洲
2.亚洲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A.高于欧洲 B.低于非洲
C.高于北美洲 D.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亚洲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名相差悬殊,原因是( )
A.人口多 B.面积大 C.地形复杂 D.气候复杂
读材料及东南亚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诗句“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反映了中南半岛( )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B.地势特征为南高北低
C.河流都发源于青藏高原 D.河流均向南注入太平洋
5.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弊端是( )
①雨季容易发生洪涝
②海拔较低,气候凉爽
③工业、生活污水,会导致河流污染
④河流沿岸,地势平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布在东非高原的角马,每年从非洲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向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进行周期性迁徙。读非洲角马迁徙路线图和马赛马拉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角马开始向马赛马拉国家公园迁徙的时间是( )
A.1月 B.6月 C.8月 D.10月
7.引起东非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的根本原因是该地区( )
A.热量的季节差异 B.地形的空间差异
C.降水的季节差异 D.土壤的空间差异
阶梯井是古印度文明的标志性建筑,高达数米的石阶将水源围在中央,成为当地人汲水与纳凉的场所。目前,阶梯井蓄水、纳凉的功能逐渐淡化,多处于衰落状态,政府大力进行保护和修缮。图(a)阶梯井景观图、图(b)为印度风向图及图(c)为印度某阶梯井所在地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推测印度阶梯井水位最低的月份出现在( )
A.1月 B.5月 C.7月 D.10月
9.阶梯井的蓄水量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别大,影响阶梯井蓄水量变化的主要是( )
A.①东南季风 B.①西南季风 C.②东北季风 D.②西北季风
10.印度政府大力保护、修缮阶梯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增强美观、安全 B.消除旱涝灾害 C.市政财力雄厚 D.保护建筑文化
作为世界上大豆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采用与小麦轮作(有顺序地在季节间轮换种植)的方式种植大豆,与小麦相比,大豆更喜温,在约7个月的生长周期中需水量也更多。图为巴西大豆产区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巴西大豆的生长期一般在( )
A.1月—7月 B.6月—12月
C.10月—次年4月 D.4月—10月
12.近年来巴西大豆种植区逐渐向亚马孙平原扩张,由此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有(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气候变暖加剧
③土地盐碱化加剧
④水土流失加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是中国在俄罗斯实施的首个特大型能源合作项目。图1为俄罗斯地形区分布图、图2为俄罗斯亚马尔天然气运送到东亚港口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亚马尔天然气项目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
A.地形起伏大,施工难度大 B.寒冷期长,施工时间短
C.距离市场远,销售成本高 D.重工业落后,缺乏机械
14.俄罗斯通过北冰洋航线将液化天然气运至日本、中国等地,运输的最佳时间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5.与以往常规航线相比,北冰洋航线日趋重要的原因是( )
①航行更省时
②航程更短
③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海冰部分消融,增加通航时间
④北冰洋沿岸气候严寒,城市和港口稀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024年7月26日至8月11日,第33届夏季奥运会在法国巴黎举办。下图为法国及其首都巴黎的位置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下列关于法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以阿尔卑斯山脉与西班牙边境交界 B.是欧洲工业发达但农业欠缺的国家
C.地势整体上从东南部向西北部倾斜 D.可以游览峡湾风光,观看午夜太阳
17.关于巴黎及塞纳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巴黎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 B.塞纳河自西向东流入英吉利海峡
C.巴黎被誉为世界“音乐之都” D.塞纳河的流量较稳定、流速缓慢
18.巴黎和伦敦都是世界上举办过三次夏季奥运会的城市,这两个城市举办夏季奥运会的共同优势有( )
①经济发达、文化名城
②交通网络、场馆设施完善
③夏季气候凉爽而宜人
④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相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赫勒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边缘”,指沙漠之边。萨赫勒地区是撒哈拉沙漠南部向热带草原过渡的东西向狭长地带,是半干旱的草原地区。读下图萨赫勒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萨赫勒地区主要的农业部门是( )
A.渔业 B.林业 C.种植业 D.畜牧业
20.萨赫勒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湿地退化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森林破坏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21.河流是大地的动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亚洲的河流滋润着大地,孕育了众多古老文明。下图示意亚洲河流分布,下表示意亚洲部分河流结冰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河流 结冰期
长江 无
黄河 12月~次年3月
黑龙江 11月~次年4月
叶尼塞河 10月~次年6月
【识河流】
(1)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________状流向周边的海洋。根据河流流向,推测亚洲的地势特点为________。(4分)
(2)表中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________,四条河流结冰期长短的规律是________,四条河流结冰期长短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6分)
【忆前世】
(3)黄河流域文明古国到另外两个文明古国海上最短航线都要经过的海峡A是________。亚洲的三大文明古国都分布在河流沿岸,说出河流对文明古国形成的有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8分)
【看今生】
2007年5月,太湖水污染严重,引发江苏省无锡市水危机,当地政府为了切实解决水问题,率先实行了河长制,由各级党政负责人担任河长,加强污染物处理、河道水质改善等工作,河长制实施效果明显,太湖水质显著改善。至此,河长制从太湖推广到全国。
(4)中国政府推广河长制对河湖的有利影响有________。(2分)
22.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秦岭站正式建成,填补了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
材料二:图1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位置图,图2示意秦岭站图片。
探究一 科考时间
(1)秦岭站选择在2月份开站进行南极科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2分)
探究二 科考路线
(2)从长城站出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绕南极洲海域航行一周,轮船先后经过的大洋依次是____________、印度洋、____________。(4分)
(3)北极圈穿过世界上最大的岛屿____________。(2分)
探究三 科考环境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的寒极,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层,有“冰雪高原”之称。平均年降水量仅为30~50毫米,有“白色荒漠”之称、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素有“风库”的称号。
(4)南极地区气候恶劣,科考队员在执行考察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有____________(气候特征)。(2分)
(5)两极地区因为纬度高气候寒冷,但南极地区却比北极地区还要寒冷,请你分析原因____________。(4分)
探究四 绿色科考
南极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我国在建站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控制施工活动范围,坚持绿色环保建站,考察中将产生的垃圾装袋封好,并带回国处理,坚定执行“绿色考察”理念。
(6)科考队员在“绿色考察”途中可以看到的南极洲代表性动物是____________。(2分)
(7)南极大陆几乎被冰川覆盖,占全球现代冰被面积的80%以上。冰层平均厚2000米,最厚达4750米。若地球气温持续上升,这些冰层全部融化,那么全世界海平面将上升66米。说出南极冰川消融加快的这一现象反映的全球气候问题,并谈谈日常哪些活动可以缓解南极冰川消融____________。(4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日本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日本工业高度发达,很多工业产品出口国外。20世纪80年代,许多日本企业依靠资金、技术等优势,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和销售基地。
(1)日本工业除了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外,还主要分布在哪个地区?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优势是什么?(8分)
(2)日本国内资源_______(丰富/匮乏),工业发展以加工进口原料、出口_______为主。说出其主要工业产品出口比重最大的地区______________。(6分)
(3)近年来,日本经济在发展中面临许多问题,加快并扩大海外投资,利用世界各地自然资源、劳动力等,建立海外生产和销售基地。你认为日本在发展中哪些问题?(6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从左图“各大洲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统计图”中可以看到,亚洲占比39%,在各大洲中占比最高,欧洲占比25%、北美洲占比28%、非洲占比3%,均低于亚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答案:D
解析:观察右图“各大洲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柱状统计图”可知,虽然亚洲的GDP总量高,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GDP相对较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D正确;从图2明显可以看出,亚洲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欧洲、亚洲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于非洲、亚洲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北美洲,ABC错误。故选D。
3.答案:A
解析:亚洲的GDP总量高,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GDP相对较低。因此,亚洲的GDP和人均GDP在世界排名相差悬殊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多,A正确;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跟人口和经济总量有关,跟面积、地形和气候无关,BCD错误。故选A。
4.答案:A
解析:“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形象地体现了中南半岛山脉与河流相间排列,且山脉多呈南北走向,河流自北向南流,即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特征,A正确;中南半岛地势是北高南低,河流才自北向南流,而不是南高北低,B错误;中南半岛的河流并非都发源于青藏高原,如湄公河发源于中国唐古拉山的东北坡等,C错误;中南半岛河流有的注入太平洋,如湄公河注入太平洋,有的注入印度洋,如伊洛瓦底江注入印度洋,D错误。故选A。
5.答案:B
解析: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降水丰富,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这是城市分布在这些地区的弊端之一;城市人口密集、工业集中,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大,会导致河流污染,这是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的弊端;①③符合题意;海拔较低,气候通常较为湿热,而非凉爽,且这是有利条件而非弊端;河流沿岸地势平坦是城市分布在这些地区的有利条件,便于城市建设、农业发展等,并非弊端,②④不符合题意。综上,B正确。故选B。
6.答案:B
解析: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的季节差异大,角马等动物会随水源迁徙。从马赛马拉气候资料图可看出,6月左右马赛马拉地区降水开始增多,水草逐渐丰美,适宜角马生存;此时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的降水开始减少,水草条件变差;所以角马会在6月左右开始向马赛马拉国家公园迁徙,B正确;1月时,塞伦盖蒂国家公园降水相对较多,水草较好,角马不会此时迁徙,A错误;8月时角马已在马赛马拉地区,C错误;10月马赛马拉地区降水开始减少,角马一般会准备往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回迁,D错误。故选B。
7.答案:C
解析: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该气候的特点是降水季节变化大,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富,水草丰美,动物食物充足;干季降水稀少,水源短缺,水草枯黄,动物为了寻找水源和食物,会大规模迁徙到降水多、水草丰美的地区,C正确;地形空间差异相对稳定,不会导致动物周期性大规模迁徙,B错误;该地区地处热带,全年热量充足,热量季节差异不大,不是动物迁徙的根本原因,A错误;土壤空间差异对食草动物大规模迁徙的影响较小,不是根本原因,D错误。故选C。
8.答案:B
解析:印度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雨季为6-9月,旱季为10月-次年5月,尤其是雨季来临之前的5月,气温升高,蒸发较大,雨季尚未到临,降水少,其阶梯井的水位最低,B正确;相比于5月而言,1月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并非阶梯井水位最低的时候,A错误;7月正处于雨季,降水多,阶梯井的水位高,C错误;10月雨季刚过不久,阶梯井的水位并不低,D错误。故选B。
9.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阶梯井的蓄水量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别大主要受降水的影响。印度的降水主要受来自印度洋的①西南季风的影响,B正确;东南季风和西北季风不是印度盛行的风向,AD错误;②东北季风为印度冬季盛行的风向,降水少,C错误。故选B。
10.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目前,阶梯井蓄水、纳凉的功能逐渐淡化,多处于衰落状态,阶梯井是古印度文明的标志性建筑,所以政府大力保护和修缮阶梯井的主要原因是文化传承和保护,D正确;增强美观、安全不是修缮的主要原因,A错误;大力保护和修缮阶梯井并不能消除旱涝灾害,B错误;政府财力雄厚不是印度政府大力保护和修缮阶梯井的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D。
11.答案:C
解析:“与小麦相比,大豆更喜温,在约7个月的生长周期中需水量也更多”,读图可知,巴西10月—次年4月气温较高,降水较多,较适宜大豆的生长,而5月—9月气温较低,降水较少,不适宜大豆的生长。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答案:A
解析: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不合理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生物多样性减少;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等。亚马孙热带雨林位于巴西的亚马孙平原上,这里气候湿热,大豆种植区逐渐向亚马孙平原扩张并不会造成土地盐碱化加剧。所以,①②④正确,③错误。综上,A正确。故选A。
13.答案:B
解析:读图2可知,亚马尔天然气项目位于俄罗斯的北部,地处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北部,地势低平,但由于纬度高,寒冷期长,施工时间短,A错误,B正确;“距离市场远,销售成本高”不属于“建设中”遇到的问题,C错误;俄罗斯重工业发达,机械并不缺乏,D错误。故选B。
14.答案:B
解析:俄罗斯通过北冰洋航线将液化天然气运至日本、中国等地,运输的最佳时间是夏季,因为气温较高,能通航的时间较长,B正确;俄罗斯由于纬度高,寒冷期长,秋季、冬季、春季北冰洋航线结冰期较长,不适宜运输,ACD错误。故选B。
15.答案:D
解析:与以往常规航线相比,北冰洋航线日趋重要的原因是航行更省时,对比可节约20天左右;总航程也大大缩短。常规航线2.2万公里,北冰洋航线7885公里;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海冰部分消融,增加通航时间,①②③正确;“北冰洋沿岸气候严寒,城市和港口稀少”属于不利条件,不是北冰洋航线日趋重要的原因,④错误。综上,D正确。故选D。
16.答案:C
解析:法国与西班牙边境交界处分布着比利牛斯山脉,A错误;法国是欧洲工业、农业都很发达的国家,B错误;从河流的流向可知,法国地势东南高、西北低,C正确;欧洲的高纬度地区,如挪威能游览峡湾风光,观看午夜太阳,而法国位于中纬度地区,D错误。故选C。
17.答案:D
解析:法国除东南部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之外,其他地区包括巴黎为温带海洋性气候,A错误;受地势影响,塞纳河自东南向西北流,注入英吉利海峡,B错误;法国巴黎被誉为世界“艺术之都”,而世界“音乐之都”是奥地利的维也纳,C错误;塞纳河流域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分布均匀,使其流量较稳定,且塞纳河大部分流经平原地区,流速缓慢,D正确。故选D。
18.答案:A
解析:法国巴黎与英国伦敦两个城市举办夏季奥运会的共同优势是:①经济发达、文化名城、②交通网络、场馆设施完善、③夏季气候凉爽而宜人(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①②③正确;但两个城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各不相同,④错误。综上,A正确。故选A。
19.答案:D
解析:由题干萨赫勒地区是撒哈拉沙漠南部向热带草原过渡的东西向狭长地带,是半干旱的草原地区,以畜牧业为主,D正确;气候较干旱,不适合发展渔业、林业、种植业,ABC错误。故选D。
20.答案:C
解析:非洲的土地荒漠化现象主要出现在非洲北部热带沙漠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的过渡地带,萨赫勒地区正处于过渡地带,此地降水稀少,植被稀疏,过度放牧容易造成土地沙漠化,C正确;湿地退化、水土流失、森林破坏不是主要问题,ABD错误。故选C。
21.答案:(1)放射;中部高四周低(4分)
(2)叶尼塞河;自南向北结冰期越来越长;纬度位置(6分)
(3)马六甲海峡;提供水源、提供便利的水运交通;提供平坦的土地、提供肥沃土壤(8分)
(4)促进河道水质改善/保护河流生态环境等(2分)
解析:(1)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河流流向反映地势高低。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流向周边的海洋,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亚洲中间地势高,四周低。
(2)分析表格可得,长江无结冰期,黄河结冰期约3个月,黑龙江结冰期5个月,叶尼塞河结冰期8个月,所以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叶尼塞河,根据四条河流结冰期长短可得越往北河流结冰期越长的规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由于越往北纬度位置越高,气候越寒冷,结冰期越长。
(3)A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为马六甲海峡。河流对文明古国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水资源和肥沃土地。河流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不仅满足了人类的生活需求,还有利于农业灌溉。河流流域的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便利的交通和贸易,河流是天然的航道,人们可以利用船只进行长途运输和贸易往来。
(4)中国政府推广河长制对河湖的有利影响包括促进河湖系统保护和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改善湖泊生态环境、维护湖泊健康生命等方面。这一制度创新通过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统筹协调,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湖生态新格局。
22.答案:(1)2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且有极昼现象。(2分)
(2)大西洋;太平洋(4分)
(3)格陵兰岛(2分)
(4)酷寒、干燥、烈风(2分)
(5)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比热容小,降温快;海拔高;冰雪覆盖对太阳辐射反射率高。(任答2点,得4分)
(6)企鹅(2分)
(7)问题:全球气候变暖;活动:绿色出行、节约用电、植树造林等。(4分)
解析:(1)南极地区位于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2月份是南半球的夏季,此时南极地区气温相对较高,有极昼现象,便于开展科考活动。所以秦岭站选择在2月份开站进行南极科考的原因是:2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且有极昼现象。
(2)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从长城站出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绕南极洲海域航行一周,轮船先后经过的大洋依次是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3)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北极圈穿过格陵兰岛。所以北极圈穿过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4)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酷寒、干燥、烈风。酷寒使得气温极低,科考队员容易遭遇低温冻伤等情况;干燥导致水资源获取困难;烈风会影响科考设备的稳定以及队员的行走安全等。所以科考队员在执行考察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对应的气候特征为酷寒、干燥、烈风。
(5)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寒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南极洲),陆地比热容小,降温快,而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北冰洋),海洋比热容大,降温慢。南极大陆平均海拔2000多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海拔高,气温低。南极地区被冰雪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吸收的太阳辐射少,而北极地区的冰雪覆盖面积相对较小。
(6)南极洲的代表性动物是企鹅。企鹅适应了南极寒冷的环境,其身体结构如厚厚的羽毛等有助于在低温环境中生存。
(7)南极冰川消融加快反映的全球气候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在日常生活中,以下活动可以缓解南极冰川消融:节能减排:如绿色出行,多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因为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节约用电,随手关灯等,减少能源消耗,而很多能源的生产会产生温室气体。植树造林: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
23.答案:(1)濑户内海;利于原料、燃料的进口;便于产品的出口(8分)
(2)匮乏;工业制成品(工业产品);亚洲(6分)
(3)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市场狭小(消费需求减少);环境污染严重;土地紧张(答出3点即可)(6分)
解析:(1)读图可知,日本工业发达,其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优势是利于原料、燃料的进口;便于产品的出口。
(2)读图可知,日本国内资源匮乏,工业发展以加工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工业产品)为主。其主要工业产品出口比重最大的地区是亚洲,占比为60.11%。
(3)近年来,日本经济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日本是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劳动力短缺,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社会保障负担加重。市场狭小(消费需求减少);环境污染严重;土地紧张。通过加快并扩大海外投资,日本企业可以利用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降低成本,开拓新市场,缓解国内经济压力。然而,这也带来了管理跨国业务的复杂性和风险,如政治不稳定、文化差异、法律环境变化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