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14
学弈
文言文二则
科学发现的机遇,
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
体会文章是怎样用
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14
学弈
文言文二则
读通
读懂
感悟
学以致用
为是其智弗若与?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曰:然也。
学弈
弈秋,( )者也。使弈秋( ) ,其一人( ) ,惟( ) ;一人( ) ,一心( ) ,思( )。虽与之( ),( ) 。为是( ) ?曰:( ) 。
《揠苗助长》
《杯水车薪》
《三人成虎》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名轲,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誉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14.《学弈》
一、教材分析
《学弈》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科学精神”。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从单元要素来看,本单元侧重对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课文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这样一个具体事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课文先指出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引出下文,然后写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最后点明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作者用两人学弈但结果不同这个事例,说明了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的观点。学生平时接触文言文较少,理解意思和读懂道理是学习的难点,因此教师应以激趣为主,教学时围绕着“读”“译”“悟”三个环节展开,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二、教学目标
1.会写“援”“俱”“弗”3个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为”的意思,并背诵课文。
2.通过对照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
3.通过对比两人学习的不同态度和结果,体会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理解“之”字的意思。
四、教学工具
课件、平板、AL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神秘嘉宾,快看,这是谁?谁对孟子有了解?生交流。师:孟子作为儒家亚圣,他的智慧至今仍滋养着我们。今天他穿越千年来到我们的课堂上想说对大家说什么呢?听,
al孟子:同学们好,吾乃孟子也,来自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今日且看吾与诸君论道!弈秋曾教二人对弈,尔等可知为何同门学艺,结局竟判若云泥?此中玄机,且随我入《学弈》一探究竟!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言文二则,跟随孟子入《学弈》一探究竟把!生齐读课题。
2.理解题意
师:(聚焦镜放大“弈”)谁来说说“弈”的意思?生:结合注释可知,弈就是下棋的意思(贴:结合注释)
看来结合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弈”本意就是指围棋,后来引申为下棋,那“学弈”呢? (生集体:学习下棋)。
二、朗读课文,读出韵味
1.初读感知
理解了题目的意思,那《学弈》讲了什么内容呢?请大家看着平板,借助拼音和注释,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发送板书)2.检查朗读
师:文中有几句难读懂的句子,敢来挑战吗?(抢答)
第一句: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师:读音正确,这里有个多音字“与”读三声,是“和”的意思。
难度加大,有两个多音字的句子谁来?
第二句:为是其智弗若与
师:读音完全正确,“为”“与”这里两个多音字你是如何确定读音的?
生:根据注释“为”这个字的意思是因为,所以我认为读四声,“与”注释标有音,放在句末是语气词。
师:对啊,看来结合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据意定音,这也是很重要的方法。
请你领着大家读一读吧。
难度再次加大,既有多音字,又有难读词语的自居,谁来挑战。
第三句: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这里的“为”为什么又读二声呢。
生:这里以为是认为的意思,我也是根据词语意思来确定读音的。
师:看来,据意定音的方法你已掌握,说来读读这两个难读的词语。
生:鸿鹄,援弓缴
师:字正腔圆。你领着大家读一读吧!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援”字,这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只有理解了意思,才能更好的写好它,我们一起来看看援字的演变过程。师:原来它的字形和字义是有联系的,左边提手旁表示手的动作,左边一只手,上面一只手,下面的友也伸出一只手,众手合力,劲往一处使。谁来说一下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预设:生:右边一部分不要写成爱,也不要写成“受”。
师:你注意到了书写时形近字的区别。
生2:右边有两横,中间一短横一长横。
师:观察仔细。
3读出韵味
师:通过读文识字,我们已经把难读的句子读会了,其实文言文就像一首古老的歌谣,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该怎么读呢?老师来给大家支支招。请看(读好文言文的视频)。
师:方法学会了吗?请大家运用这个方法,借助平板上的停顿,试着读出韵味。一会请同学展示。(发送板书)
指名读,师:谁来评价一下。
生评价。(读得有节奏、有韵味、妙哉妙哉,你乃古人也)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读得有模有样了,不过,要想读出文言文的韵味,仅仅做到音断气不断还不行,还需要读书我们的理解。
三、借助方法,理解课文
同学们要想读好文言文的韵味,仅仅要做到音断气不断还不够,还需要读出我们的理解。
1.回忆旧知
回忆一下,曾经学过的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随机答)
(生: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展开想象,查阅工具书,结合插图等,师贴板书。
师:这些都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2.疏通文意
请借助以上方法,默读课文并拿笔做批注,试着理解文意。倒计时4分钟。用计时器(随堂直播)
全班交流:
生1:我通过结合注释的方法理解了第一句。奕秋是人名,因为他特别善于下棋,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弈秋,通国是全国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奕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师:哦,看来弈秋放到现在他能拿全国围棋赛的冠军。让我们带着敬佩的语气再来读一读。
师:善什么意思:擅长,善于,者什么意思? 生:....的人,
师:善什么者就是擅长做某事的人。在伯牙鼓琴这篇小古文当中,伯牙非常的擅长弹琴,我们可以叫它善琴者。钟子期非常擅长听琴音,我们叫它善听者。你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些善什么者呢 你说说。
预设:生1:我的爸爸做饭非常的好,可以说是善厨者也。
师: 可以,还有吗
生2:我们班任弈臣学习非常好,可以说:任弈臣,通班之善学者也。
师:也非常好。你来说。
生3:我们班梁玉娇玉娇画画特别好,可以说,梁玉娇,同班之为善画者也,
师:你还会仿照句式来说,真会活学活用。老师讲课,大家认真听,你们就是善听者也
谁接着交流第二句。
生:使弈秋诲二人其一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意思是:让弈秋教导两人下棋,其中一人十分认真,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听弈秋教导,却一心想着大雁将要飞来,想要用弓箭把它射下来。
师:长句子翻译这么到位,你真是善译者也。
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当鸟儿鸣叫,他听而不闻,——惟弈秋之为听。
当鸿鹄飞过,他视而不见,——惟弈秋之为听。
所有和学习无关的他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惟弈秋之为听。(放大镜)瞧,他那紧锁的眉头,专注的目光,认真的样子,真是一位专心致志者(板书:专心致志)。让我们一起用赞赏的语气来夸夸他。齐读。
另一人呢?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如果没有鸿鹄,他是不是就能惟弈秋之为听呢 (不能,因为他学习不专心。)说得对,没有鸿鹄,还有其他事物啊,可能是天上的白云,身边的大树,池塘的鱼儿,总之他耳在听,心却不在,真是一位三心二意者(板书:三心二意)
生接着交流:
生: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意思:虽然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是不如前一个人。
如果用一个词来评价他的学习结果,该怎么说呢?
生:学无所获(板书:学无所获)。
另一个人呢?生:学有所成(板书:学有所成)
生: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意思: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
师:有疑问,有否定回答,其实这两句是孟子的自问自答,不禁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不是智力的原因,那是什么原因呢?
生:学习不专心(学习态度不端正)
师:是呀,两个人同时学习下棋,同一个老师,同一副装备,学习的态度不一样,结果也大相径庭。
学到这,老师有一个发现,这篇文言文中,有一个字出现次数特别多,(之),请大家找一找,圈一圈,数一数。生交流。
“之“乎”“者”“也”是文言文中的常用字。“之”在很多时候,能代表上文中出现过的人或物。比如:光持石击瓮破之的”“之”“指的是瓮;
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之代表“的”的意思。
如:以子之矛陷之子盾中“之”是“的”的意思。
请大家结合多种方法理解之的意思,生交流。(抢答点赞)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串联词义,说句子意思,知道是“的”意思);(2)惟弈秋之为听。(翻译:只听弈秋的教导,教导);(3)一人虽听之。(联系上下文,弈秋的教导) ;(4)思援弓缴而射之。(联系上下文,指上文的鸿鹄);(5)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注释,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这一个“之”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代表的意思也不同,真是一个“之”字了得。
现在检查大家掌握情况,请拿出平板准备,完成连线后提交。发互动试题,提交后统计正确率。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的教导
(2)惟弈秋之为听 只听弈秋的教导,教导
(3)一人虽听之 指上文的鸿鹄
(4)思援弓缴而射之 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5)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的”意思
问题都解决了,现在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说说这则文言文的内容。
生: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弈秋教导两个徒弟下棋,其中一人十分认真,只听弈秋的教诲;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想着有大雁将要飞来,想要用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明显不如前者高。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师:你古文理解能力真强。
四、合作学习,事中见理
回顾单元导语,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请组长打开桌面上的任务清单,小组合作将表格补充完整,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拍照上传,生点评)
我们来交流一下大家的探讨结果。哪个小组,愿意分享?
生:作者选取了两人跟弈秋学习下棋的具体事例,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师:理解的很透彻。正如古人说:一心一意万事能成,三心二意一事无成。
小结:这则文言文,仅5句,不足百字,却流传至今,让我们回味无穷,难道只是在教我们下围棋吗?
生交流道理: 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要三心二意,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这就是孟子的智慧,来听听此时孟子对大家的期许吧!AL数字人孟子:真是后生可畏呀!今观诸君求学之态,吾心甚慰。昔日与弈秋论道,见二子学棋,一者专心若愚,一者心骛鸿鹄,终致天壤之别。此非天资异也,乃用心专否之故。愿诸君以弈秋为镜,勿效分心者之失也。
师:是啊,学贵以专。不一样的态度,不一样的结果,愿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棋,专心致志,学有所成。
五、再读课文,感受智慧
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再次朗读课文,感受孟子的这种思想和智慧吧。
六、拓展延伸
本文选自《孟子 告子》,书中除了《学弈》,还有许多经典的故事,如:《五十步笑百步》《偷鸡贼》等,还有许多孟子的名言,初中就会学到的经典语段,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这些都集中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和智慧,课下请大家去读一读。
【板书设计】
14 文言文二则
学 弈
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学有所成 学无所获《学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援、俱”等4个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决”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
4.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2.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单元主题、语文要素
(1)齐读并找出关键词:好奇心 爱思考 科学发现
并发现其词与词内在联系。
(2)板书课题
2.交流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读通—读懂—感悟—学以致用
3.理解题意
结合注释说说“弈”的意思,再串联词义说说课题的意思,带着理解一起读课题。
师:文中是谁向谁学习下棋呢?
二、分层指导,读通古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指名读文言文检查预习情况,根据朗读情况,相机指导读准字音。
(1)读准多音字
出示三个难读的句子,理解“与”,结合注释理解字义,判断出第二个“与”是语气词,读第二声。
同法学习“为”
(2)读准难读字
指名领读本课中难读的词组:专心致志、鸿鹄、援弓缴
(3)指导书写
2.再指名读课文
3.读出节奏,相机找学生点评
4.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5.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画面
学生展示朗读,相机指导,(板书: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三、合作学习,读懂文意
1.思考“之”意
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学生的理解难点,然后重点理解“之”的意思,同桌合作思考文中“之”的意思。
2.交流“之”意,疏通文意
(1)串联词义推测“之”义:“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结合句意推测“之”义:“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3)联系上下文推测“之”义“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结合注释理解“之”义:“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过渡:虽然他与第一个人一起学下棋,但是棋艺却比不上人家,“为是其智弗若与?”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人家吗?那是什么原因?(学习态度)
四、展开想象,讲故事
1.情境引导
让学生展开想象,走进他们的生活,再去看看他们平时是怎么学的:
a.在想象中走近专心致志者,在朗读中感悟他的专心致志
当小鸟在树上唱着婉转的歌时,生读—一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当小贩在窗外热情地叫卖时,生读一一
当孩子们在门外欢声笑语时,生读一—
如果他天天、月月、年年如此这样专心致志地学习,会有什么结果?(板书:学有所成)。
b.在想象中走近三心二意者,在仿说中感悟他的三心二意。
(板书:学无所获)
感悟二者不同的学习结果:态度决定结果,态度决定成败
2.换角色讲故事
假如你就是弈秋,全国的名师如何讲好这个故事呢?
五、感悟道理,体会写法
1.师:文中完全可以说一人学下棋就能说明观点,为什么还要说另一人呢?预设:从正反两方面举事例说明观点,更有说服力
(板书:举事例 说明观点)
2.那同学们能不能联系生活也举个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呢?
3.师生交流小结:不只是学钓鱼、学琴,无论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才会学有所成。
过渡:那咱们能不能这样改个结尾呢?
六、拓展延伸,了解孟子
1.学生练笔
2.师生交流预设:为是其态度弗若与?曰:然也
3. 展示背诵成果
4.像这样借用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来阐明道理的,叫什么文体呢?
(寓言故事)引出孟子,出示简介,介绍孟子,感悟孟子的了不起。
这则文言文不足百字,却把道理说得很透彻,这就是作者孟子的智慧。2.推荐阅读
《学弈》和《揠苗助长》都是《孟子》里面的寓言故事,书里还有许多经典故事,大家课后可以去读读这些经典故事和经典语段,继续感受孟子的智慧和思想。
【板书设计】
14文言文二则
学弈
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举事例
学有所成 一无所获 说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