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琥珀 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琥珀 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22 09:4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5.琥珀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琥珀》是根据德国著名科普作家柏吉尔所著的《乌拉波拉故事集》中的故事改写而成的。课文开头就说这是一个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给人一种神秘感,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的眼球。接着,课文用通俗而又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特琥珀的形成过程;然后,又讲述了这块琥珀被一对父子发现的过程;最后,简要地介绍了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课文将科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之中,合理推测与故事讲述巧妙结合,充分体现了科普文的科学性、趣味性。 本单元是科普文单元,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这是基于四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之阅读策略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旨在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养成阅读时主动思考、大胆质疑、富有好奇心的良好习惯,而且在此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学习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查阅资料、请教他人等途径“试着解决问题”,培养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阅读能力。《琥珀》作为本单元首篇精读课文,自然承担着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重要使命。
学习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初步具有品词析句的能力,思维活跃,求知欲强。通过四年级上册策略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有问题,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本学期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作为重点的方法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积极地引导。
学习目标确定
文化自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科普作品语句表达的准确、严谨。 语言运用: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思维能力: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审美创造:理解作者推测这块琥珀形成的依据。
学习重点难点
1.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3.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想象与科学严谨的推理相结合的行文特点。
学习评价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教师活动1 1.提出问题:琥珀的形成与什么有关? 2.适当指导并评价补充。 学生活动1 1.默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你认为琥珀的形成与什么有关?自学补完充完成探究活动一。 2.小组交流讨论,全班汇报学习成果。 推测依据 结合阅读链接 说说你的发现与时间有关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又是几千年阅读链接运用了科学性 说明方法,语言比较严 谨,科学性较强;课文 中的表达是文学性说明 方法,情节生动,可读性、 趣味性更强。与松树、 、 有关 与 有关 与 有关
活动意图说明:借助单元导语页开启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对本单元人文主题有整体认识。直观的琥珀图片和有关琥珀的介绍能让学生对琥珀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期待。同时,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别了较强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课堂上对于字词内容的学习就是学生分享和交流,并要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检测,夯实基础知识。环节二:教师活动2 1.琥珀的发现与人类文明进步有怎样的关系? 2.组织交流并补充。学生活动2 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小组内交流:人类从琥珀中获得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观看视频,谈谈:人类从琥珀中还获得了什么? 小结: 科学价值:通过对琥珀中昆虫化石的研究,能够了解生存于远古不同时期昆虫化石群落的面貌和当时的生存环境。 (2) 文化价值:琥珀不仅代表了历史的演变过程,还具有很高的文化底蕴,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活动意图说明:环节三:回忆提问的角度能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关联,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出发,能够更好地把握学情,更加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同时,基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从学生真实发生的学习情境出发,学生能更加容易习得和掌握尝试解决不懂问题的方法。教师活动3 1.自然宝藏的价值是自身具备的还是人类赋予的? 2.组织辩论并总结。学生活动3 积极结合生活实际发言: 1.地球孕育了哪些自然宝藏? 2.对人类及动物是否有用。人类能否利用这些宝藏研究和了解地球的历史和变迁。 活动意图说明:借助表格,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学生也就把握了文章脉络。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围绕两个核心问题:琥珀是怎样形成的?以及找寻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故事情形的依据,不仅及时解决了课后习题中的问题,同时将本文中有关科学知识的内容进行了解释,还能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学习单。拓展迁移。
教学反思与改进
一、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 (一)倒着讲解的方法,先由琥珀引入课文,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自学中学习科学知识,并最终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地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 二、不足之处 (一)有的学生只是跟随朗读,自己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没有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之中。 (二)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形成过程所必备的条件,有的学生理解不了,没有读透课文内容。老师没有关注到这部分学生。 三、改进措施 下次再上这节课,我依然会采用倒序的教学顺序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在讲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必备条件时,我会让学生运用画表格,在表格中一目了然地了解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全部讲完了,我会让学生对身定能物品选行想象,让学生展开想象写出自己对某一事物的形成过程的拓展。我相信,下节课会更成功的。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