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带上她的眼睛【2025春七下语文情境教学课件+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带上她的眼睛【2025春七下语文情境教学课件+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22 08:4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统编2024七下语文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2025年春七下语文情景教学课件嵌视频(统编2024版)
刘慈欣
24*带上她的眼睛
检查预习
1
学习目标
2
知识必备
3
理·故事情节
4
析·人物形象
5
思考探究
7
课堂小结
8
积累拓展
9
目 录
品·巧妙构思
6
这是电影《流浪地球》的太空电梯片段,大家看完这个片段有什么感受呢?
视觉震撼
未来科技的无限想象
人类科技水平的飞跃
探索未知
……
大家有看过其他的科幻电影吗?科幻电影有什么特点?
在科学的基础上,幻想超越现实的科技或自然现象,展现人类对未知的探索
运用先进的特效技术,创造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
往往探讨人性、社会、伦理等深刻主题,反映人类对未来的担忧、希望
通常具有紧张的情节和扣人心弦的故事发展
许多的科幻电影是由科幻文学作品改编的。科幻电影和科幻文学作品,都是人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结晶。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让我们一起走进《带上她的眼睛》,感受科幻文学的独特魅力。
检查预习
字音字形
同学们看PPT上的字、词,按照小组座位依次说一说,读音、组词、词义。
缀(  眬) 漫 (  眬) 钝(  眬) 眬(  眬)
暇(  眬) 凸 (  眬) 摄(  眬) 蔚 (  眬)
拢(  眬) 吟 (  眬) 零零(  眬)
期 (  眬) 犀(  眬) 涯 (  眬)
zhuì
dùn
lǒnɡ
yín
línɡ
màn

lónɡ
xiá
shè
wèi














不 而至
心有灵
天 海角

天涯海角( )
角色( )

趴倒( )
本末倒置( )
jiǎo
jué
dǎo
dào
( )发
暴 bào
( )炸
爆 bào
暴 爆
蒙( )
眬 lónɡ
朦( )
胧 lónɡ
眬 胧
( )疵
瑕 xiá
瑕 暇
闲( )
暇 xiá
多音字
形近字
点缀:
闲暇:
蒙眬:
不期而至:
心有灵犀:
天涯海角:
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指空闲的时间。
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指彼此心意相通。
形容极远的地方。
词语解释
星海如梦似幻,每个人的梦想,都似浩瀚星海中的一颗星,无数颗星_________着无垠天幕,明亮而耀眼。
点缀 装饰
图占的位置不宜太大,板块和板块之间可以用花边_________。
点缀
装饰
不同点 “点缀”指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小物品衬托被点缀物品的美丽,强调衬托。
“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强调加以装饰,使变得美观。
词语辨析
1.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理解本文构思的巧妙。
2.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习目标
难点
重点
刘慈欣 中国当代新生代科幻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被誉为中国科幻小说的领军人物,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于1999年至2003年连续五年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2015年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代表作主要有长篇小说《三体》三部曲、《超新星纪元》、《魔鬼积木》等,中短篇《乡村教师》、《朝闻道》、《流浪地球》等等。
作者简介
知识必备
科幻小说,是一种起源于近代西方的文学体裁,是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文学常识
什么是科幻小说?
带上她的眼睛
谁?
她是谁?
为什么?
1.请快速浏览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划分层次结构,并思考:
提示:小说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理·故事情节
干什么?
指什么?
去哪儿?
带上她的眼睛
谁?
她是谁?
去哪儿?
为什么?
“我”
一名年轻的地航飞船领航员
去草原
干什么?
度假
她由于“落日六号”事故被困地心
指什么?
一副传感眼镜
主任让“我”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我”来到小姑娘启航前去的地方——草原,带着她欣赏草原的美景。
第1-5段:开端
第6-23段:发展
2.请同学们根据图片提示,梳理小说情节。
“我”挂念小姑娘,带着无限的伤感和咏叹。
“我”发现了小姑娘的真实身份——“落日六号”的领航员,得知“她”将永留地底。
第24-44段:高潮、结局
第45-46段:尾声
“我”的活动
明线
3.想一想,这篇小说的情节线索是什么?
“我”去度假,主任让“我”带一双眼睛去。“我”带着眼镜,去到了大草原,通过眼镜让小姑娘看到了花,溪水,小草,阳光和月亮。这个小女孩对一切事物都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兴奋,“我”感到很奇怪,直到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小姑娘是落日六号的领航员,她因为一次事故被困在了地心,再没有机会回来。
一名年轻的地航飞船女领航员的遭遇
暗线
我是落日六号的领航员,因为飞船失事,被困在地心。在通讯系统的能量即将消耗尽之前,我的眼睛被同事带去了草原旅行,之后我与地面的通讯中断,我将在地心的控制舱里度过我的余生。
4.小组合作探究:小说中有两个主要人物——“我”和“小姑娘”,请结合课文内容赏析人物形象。
提示:跳读课文,勾画出能够表现人物形象的句子;思考从中可以看出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析·人物形象
“我”带上她的眼睛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小姑娘有什么反应?
大草原
看到
野花
她突然惊叫:“呀,花,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 ”
“能近些看看那朵花吗?”
“呀, 真美! 能闻闻它吗?不, 别拔下它!”
“啊, 我也闻到了, 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
大草原
看到
小溪
她叫住了我说:“我真想把手伸到小河里。”
她让我把双手举在草原的微风中,直到手被吹干。
月光下的草原
她没有回答我的话, 而是自己轻轻哼起了一首曲子, 哼了一小段后,她说:“这是德彪西的《月光》。
草原的景物都很寻常,为什么小姑娘这样的激动不已?
是干什么的?
所处环境是怎样的?
职业 (失事的“落日六号”地层飞船上的)地航员
工作环境 地心、飞船中、10立方米不到的闷热的控制舱,飞船仿佛处在一个巨大的炼钢炉中——封闭 狭窄 闷热 压抑
小姑娘情感十分丰富,她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向往,对平凡的事物也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心和珍惜之情,在封闭、压抑的环境下,广阔的草原无疑给她的心灵带来极大地愉悦,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
今后,我会按照整个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我现在已适应这里,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整个世界都围着我呀,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上面的大草原,还可以清楚地看见每一朵我起了名字的小花呢……
“小姑娘”作为地航飞船的领航员,身处险境而不惊恐、不慌乱,还不告诉“我”自己所处的位置,不倾诉自己的郁闷,以大无畏的精神继续坚守岗位,不仅表现出勇敢、乐观、坚韧的品质,更带有一种悲壮的英雄主义色彩。
5.文中的“我”是怎样的?“我”前后精神上有怎样的变化?
我睡眼朦胧中很不情愿地起了床,我伸了个懒腰。
又回到了灰色的生活和忙碌的工作中……世界在我的眼中仍是灰色的。
在我的意识深处,也有一颗小小的种子留了下来。在我孤独寂寞的精神沙漠中,那颗种子已长出了令人难以察觉的绿芽。
从前的我
现在的我
孤独寂寞、有些麻木,生活单调、乏味,看不到生活中的美。
开始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关心他人,有悲悯情怀。
“我”是小说的叙述者,也是小说中“行动着”的人,起着串联情节的作用;“我”的性格也很立体,既有开朗热情的一面,也有灰色伤感的一面,还有内心深处的悲悯情怀。
品·巧妙构思
6.作者在叙事中多用悬念和伏笔,请找出来和大家分享。
悬念和伏笔
悬念:是小说的表现手法之一,是小说家在叙述情节和描写人物时为吸引读者的好奇心而设置的“关子”。悬念的安排可以使小说显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伏笔:是文学创作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
悬念一:
为什么要带上她的眼睛?
悬念二:为什么“她”做出去“起航前去过的地方”的决定这么艰难?
这个决定对她似乎很艰难,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我不由笑出声来。
她突然惊叫:“呀,花,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
悬念三:为什么“她”对花草、溪水、微风激动不已?
第二天清晨,阴云布满了天空,草原笼罩在蒙蒙的小雨中,我从眼睛中听到了她轻轻的叹息声。
悬念四:为什么“她”这么遗憾没有看到日出?
悬念的作用:因为她是“落日六号”的领航员,飞船在地心出了事故,她被困在了地心,所以“我”带上小女孩的眼睛去最后一次领略地球表面的风光。当谜团揭开后,读者不禁会在恍然大悟之余,陷入深深的回味与反思。
第一组:
伏笔:“有一支失重的铅笔飘在空中。”
照应:“一闭上眼睛,这支铅笔总在我的眼前漂浮。”
第二组:
伏笔:“热,热得像……地狱。”
照应:“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质中”“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第三组:
伏笔:“我太怕封闭了。”
照应:“我怕封闭……”
第四组:
伏笔:“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
照应:“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伏笔的作用:
作者用简朴的语言,轻易地操控着读者的阅读体验。通过大量的伏笔与照应,使情节的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当谜团揭开后,人们会在恍然大悟之余,陷入深深的回味与反思。
你是如何理解小说主题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探究
小说的主题是歌颂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告诉我们珍惜眼前所能看到的美好的一切就是幸福。小说主要写了困在地心的女领航员借助“眼睛”细腻而热切地感受草原美景的经过,以及她会带着这种美好的感受而坚持生活、工作下去的留言,还有对“我”生活态度的影响,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个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歌颂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小说主要写了一位女领航员困在地心,在借助“眼睛”感受美景之后,她带着这种美好感受坚持科研工作,以期待留下宝贵的资料。这些内容充分地体现了这个主题。
课堂小结
接到任务:带上女孩的眼睛去度假(开端)
度假经过:女孩对一切都充满渴望(发展)
揭示身份:女孩是地航员,将永困地心(高潮)
永远怀念:女孩的经历和精神品质打动了“我”(尾声)
写作特色
1.想象奇特,科学与幻想结合
这篇小说以奇特的想象记叙了“我”带着一双“眼睛”来到草原度假的故事,但也不乏科学依据,如对地航飞行的想象,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文章将科学与幻想结合起来,令人读时兴趣盎然,读后回味无穷。
2.构思奇特,巧设悬念和伏笔
小说善于设置悬念和伏笔,如那一支飘浮在空中失重的铅笔,小姑娘决定去“起航前去过的地方”的艰难,窄小的控制舱和隔热系统异常发达的太空服,小姑娘对花草、溪水、微风的激动不已及没看到日出的遗憾等,都为下文谜底的揭开做了铺垫。
假设你是那位女科学家,在地心深处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后,终于有机会通过某种高科技手段回到地面,写一篇文字描述你重新见到地面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设想。200字左右。
积累拓展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