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会认“帝、溺、返”等 生字,能正确书写“曰、衔”等 4 个字,理解“少女、故”等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 体会精卫坚韧执着的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激发对中国古代神话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富有节奏感地朗读和熟练背诵文言文,有效借助注释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刻体会精卫的精神品质,真切感受神话故事的独特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AR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本周我们正式踏入了“神话故事”这一奇妙的学习领域,一同走进了“盘古开天辟地”的宏大世界,领略到了古人那令人惊叹的丰富想象力。实际上,还有更多奇幻精彩的故事蕴藏在我国第一部神话故事总集《山海经》之中。其珍贵版本现珍藏于“国家典籍博物馆”。
今天,让我们暂时走出课堂,一同来到“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启一场别样的神话探索奇妙之旅。(播放轻柔舒缓的古典音乐,同时展示精美的博物馆图片)在博物馆的展览区域,摆放着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盲盒。现在,请大家双手交叉于胸前,一起庄重地念出密码“山海有灵,典籍启封”,看看我们抽中的神话故事。
当《精卫填海》的故事从盲盒中仿佛带着光芒“飞”到我们眼前时,一场充满挑战的古文探索之旅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设计意图】以沉浸式参观博物馆的创新方式引入课程,利用AR情境和充满仪式感的开启盲盒环节,将学生自然地融入特定情境,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强烈兴趣和内在欲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预习情况反馈
课前,同学们借助“中小学智慧平台”开展了自主学习。现在,我们来共同反馈一下大家的自学成果。(着重详细讲解错误率较高的题目,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为”字的不同发音及运用场景 )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能精准把握学生的知识薄弱点,为后续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讲解提供依据,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
(三)新知讲解
活动一:初读,解其义
1. 一读正字音:学生自主自由朗读课文,仔细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努力读准每个字音。教师随后展示精心准备的生字词,如“炎帝、名曰、溺水、衔、堙” ,进行标准的带读示范,再指名学生朗读,及时、准确地纠正易错读音。
2. 二读找名词:学生再次专注朗读课文,认真找出文中出现的所有名词。教师提问引导:文中有哪些名词与精卫有着紧密关联?引导学生逐步找出“少女、女娃、精卫”。深入分析这三个名词,“少女”在文言文中特指小女儿,与现代语义存在明显差异;“女娃”是精卫原本的名字;“精卫”则是其化身之后的称呼。通过这样的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字词含义,真切感受文言文用词的精妙独特之处。
3. 三读定节奏:教师进行富有节奏感的范读,清晰展示正确的停顿位置,强调在名词的前后适当停顿,便能使朗读更具韵律和节奏。学生认真模仿教师的朗读方式,同桌之间相互朗读并进行客观评价,不断调整以准确把握朗读节奏。最后全班进行齐读,确保读得通顺流畅、富有节奏美感。
4. 借助先进的豆包朗读评价软件,对学生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精准的指导,让学生在科学的评价中不断改进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
【设计意图】利用智能软件进行朗读评价,弥补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全面细致指导每位学生朗读的不足,实现个性化学习。软件能快速、准确地分析出学生朗读中的问题,并提供针对性建议,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提升朗读水平。
活动二:品读,观其行
出示明确的学习要求:认真朗读课文,仔细观察相关图画,思考文中哪些具体情节让你深深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
1. 文章在叙述时详略得当,而详细描述的部分往往是最为关键重要的内容。(这最重要的部分,就邀请表现最出色的同学来朗读 )使用deepseek制作趣味点名网页,随机挑选学生朗读。
2. 在第二句中,引导学生精准找出女娃化身精卫的具体语句。借助“游”“溺”“为”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讲述“精卫化身”的故事,从而深刻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
3. 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语境,巧妙借助组词的有效方法,将每个动词的含义解释得清晰明白。
4.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究竟是精卫的哪些具体行为,使得这只看似极为普通的小鸟成为了5000多年来一直感动着中国人的“神鸟”呢?
【设计意图】运用趣味点名网页随机挑选学生朗读,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也能检验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朗读和理解情况。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感受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情节转换,加深对神话神奇魅力的体会。同时教授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组词的方法理解词义,培养学生自主解读文言文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实用技巧,为今后阅读更多文言文奠定基础。
活动三:延读,悟其情
1. 全班齐声朗读“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引导学生思考:哪个字、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关注,一下子闯进了你的眼帘?
2.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描绘精卫填海的具体情节画面。
提问:刚才我们模仿做了“衔”的动作,大家感觉舒服吗?(不舒服)而你们此刻的这种不舒服却是精卫鸟日复一日的日常状态。对比插图中精卫鸟小巧的嘴巴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表达自己的内心体会。
依次出示“西山”图片,引导学生运用“陡峭、高耸、巍峨”等丰富的词语进行形容,突出西山的高峻险要;出示“东海”图片,引导学生用“一望无际、波澜壮阔”等词语描绘,突出东海的辽阔浩瀚;出示“精卫”图片,通过对比鲜明地突出精卫的渺小,进而引导学生深刻表达自己的独特体会。
3.利用“精卫”智能体,搭建起同学们与这只坚毅神鸟直接对话的桥梁!让学生在对话交流中深刻体会精卫的精神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齐声朗读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关注关键字词,培养学生抓重点、品细节的阅读习惯,为深入理解精卫精神打开突破口。模仿动作、借助图片和词语描述,让学生直观感受精卫填海的艰难,从身体感受层面引发情感共鸣,促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精卫坚韧不拔的精神。而运用智能体进行对话互动,突破传统教学的单向传授模式,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使学生从精卫的回应中更真切地感受其内心想法和精神力量,加深对精卫精神的理解。
(四)拓展升华
1.课件展示顾炎武的诗作《精卫》,带领学生一起深情吟诵,从古人的诗句中进一步感悟精卫精神。
2.深入提炼蕴含的“中国精神”,引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精神内涵的深度思考。
【设计意图】拓展相关名句,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悟精卫精神,加深对精卫精神的理解和记忆。将精卫精神与“中国精神”相联系,引导学生从更宏观的角度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五)作业布置
必做:
1.将《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阅读《中国神话故事》。
选做:
手绘《山海经》漫画;
板书设计:
13 精卫填海
少女 女娃 精卫 坚持
游
溺 衔 ?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