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学习目标:
1.知道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和《查士丁尼法典》的主要内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结合《查士丁尼法典》的主要内容分析其进步性。(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分析拜占庭帝国衰落直至灭亡的原因。(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重难点:
1.重点: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和《查士丁尼法典》。
2.难点:分析《查士丁尼法典》的进步性;分析拜占庭帝国衰落直至灭亡的原因。
知识梳理:
1.名称由来: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在帝国东部的拜占庭设立新都,后改名为“君士坦丁堡”。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东罗马帝国在此建都。因此,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2.傲立欧洲:476年,西罗马灭亡,东罗马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商贸发达,经济繁荣,进入“黄金时代”。
3.《罗马民法大全》(东罗马帝国的重要法律,查士丁尼在位时完成)
(1)编制目的:528年,查士丁尼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目的是稳固帝国社会秩序,保证皇帝专制权力。
(2)《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共4部法律文献
《查士丁尼法典》——收集2世纪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汇编。
《法学汇纂》——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
《法理概要》——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新法典》——查士丁尼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汇编。
4.《罗马民法大全》的影响:
(1)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2)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5.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衰亡原因:长期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拜占庭皇帝向西欧封建主寻求援助。西欧封建主组建十字军东征,反攻拜占庭帝国。
(2)拜占庭灭亡: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土耳其)灭亡。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3)拜占庭灭亡的启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6.结合拜占庭帝国灭亡的教训,怎样保持国家的繁荣富强:要增强国家创新能力;要树立开放宽容的心态;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7、拜占庭文化
(1)形成:融合基都教、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文化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创造而成,独具特色。
(2)影响:保存大量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文艺复兴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地位:是中世纪文艺复兴前欧洲文化的最高峰。
练习巩固:
基础题
1.它是拜占庭帝国继承和保存古罗马光辉古典文化的历史见证;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它”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拿破仑法典》
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时间坐标轴是某个帝国发展的时空定位。据此判断,这个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3.下列历史文献中,为欧洲民法奠定了基础的是( )
A.《荷马史诗》 B.《汉谟拉比法典》 C.《权利法案》 D.《罗马民法大全》
4.查士丁尼认为,一个皇帝“不仅必须以军事武装使自己荣耀,而且必须以法律来装备自己,由此,他才能在战争时代及和平时代都立于不败之地;他不仅应该是克敌制胜的强者,而且应该是坚强的护法者。”查士丁尼这段话可用以研究( )
A.编纂法典的理论依据 B.阶级压迫的思想源头
C.对外贸易的基础条件 D.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
提高题
5.“这是历史上一部汇编式的法律,这部法律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在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另外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做出明确规定。”材料中法律( )
A.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B.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C.维护了奴隶的切身利益 D.开启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6.“帝国的学者们在修复大量古希腊、罗马典籍的时候,融入自己的见解,为古典文化注入新活力。帝国灭亡后,他们涌入意大利,推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该“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7.某九年级学生要查阅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条款,他可以查阅( )
A.《查士丁尼法典》 B.《法学汇纂》
C.《法理概要》 D.《新法典》
8.观察下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罗马民法大全》手抄本
A.屋大维是此部法律组织编纂者 B.此文献汇编于东罗马帝国时期
C.这是世界首部资产阶级民法典 D.该绘画是达·芬奇的代表作品
9.有史家认为:“虽然道路、圆形剧场、城市的根基、水渠和市场都是其丰功伟业的实物见证,但罗马帝国的遗产和希腊民主时期或罗马共和国时期的遗产一样,是观念性的。没有这笔遗产,无论是欧洲,还是其后的整个世界,都绝不会是今天的样子。”这里所说的罗马帝国“观念性”的遗产主要是指( )
A.建筑风格 B.法律制度 C.民主政治 D.农耕技术
创新题
10.法治建设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颁布某成文法
(1)材料一的青铜板上镌刻的是罗马哪部法律?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法律颁布的时期,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 由于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因此它不仅成为拜占庭帝国此后历代皇帝编纂法典的依据和蓝本,而且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范本……该法继续承认奴隶制,但是,规定教、俗各界释放奴隶,改善奴隶地位,承认奴隶具有人的地位。
——陈志强《拜占庭帝国史》
(2)材料二中的“法典”名称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该“法典”的历史地位及其进步性。
材料三 罗马法如果离开了古代罗马发达的商品经济,要达到如此发达之程度,那是不可想象的。……罗马共和国末年,自然法思想从希腊传入罗马。……西塞罗把自然法思想加以通俗化、系统化、理论化,使之成为具有影响深远的罗马法的理论基础。罗马也就成为了世界上最懂得使用法律为自己意图服务的民族。罗马皇帝认识到,其统治不仅仅靠武力,还要靠法律来维护。
——摘编自谭建华《罗马法发达之成因探析》
(3)根据材料三、归纳罗马法“达到如此发达之程度”的原因。
材料四
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摘编自《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它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它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对人的行为做出详细的法律规范。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法治建设”提炼观点,并运用这两部法典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答案解析:
基础题
1.【答案】C
【难度】0.85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罗马民法大全》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C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的文明成就,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排除B项;《拿破仑法典》是法国的法律文献,与材料“拜占庭帝国”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C
【难度】0.65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帝国灭亡,1453年”和所学知识可知,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5-6世纪,拜占庭帝国在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国力强盛,地跨亚、非、欧三洲。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C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由亚历山大大帝创建于公元前4世纪,在他死后帝国迅速分崩离析,排除A项;罗马帝国建立于公元前27年,395年分裂,与时间轴中“4世纪末帝国建立”不符,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兴起于7世纪,到8世纪中期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1258年被蒙古所灭,时间轴信息不匹配,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D
【难度】0.85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它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D项正确;《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主要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风貌、神话传说和英雄事迹等,并非法律文献,排除A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属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成果,排除B项;《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文献,主要作用是限制王权,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侧重于政治体制方面的规定,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A
【难度】0.65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详解】据材料“不仅必须以军事武装使自己荣耀,而且必须以法律来装备自己......他不仅应该是克敌制胜的强者,而且应该是坚强的护法者。”可知,查士丁尼强调皇帝要以法律装备自己,要做坚强的护法者。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组织编纂了《罗马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他的这段话体现了对法律重要性的重视,为其编撰法典提供了理论依据,说明他认为皇帝有责任通过法律治理国家,维护统治,A项正确;材料中查士丁尼的言论主要围绕法律对皇帝统治的重要性,未涉及阶级压迫相关内容,没有提及如何通过法律进行阶级压迫等,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任何关于对外贸易基础条件的表述,和法律与对外贸易的联系无关,排除C项;材料重点在于法律对皇帝统治的作用,而非文化传承方面,没有体现法律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因素等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提高题
5.【答案】B
【难度】0.65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详解】根据材料“这是历史上一部汇编式的法律,这部法律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在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做“会说话的工具”。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B项正确;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十二铜表法》,排除A项;《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所以并没有维护奴隶的切身利益,排除C项;开启了民主政治的先河的是雅典民主政治,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D
【难度】0.65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详解】据材料“帝国的学者……推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可知,该帝国在修复古希腊、罗马典籍时融入了自己的见解,为古典文化注入了新活力,并在帝国灭亡后,其学者涌入意大利,推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结合所学可知,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在长达千年的历史中,保存了大量的古希腊、罗马典籍,并对其进行了修复和注释,拜占庭帝国的学者在继承古典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见解,为古典文化注入了新活力,此外,拜占庭帝国灭亡后,其学者和知识分子确实涌入了意大利,特别是佛罗伦萨等地,对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即文艺复兴)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材料信息相符,D项正确;虽然亚历山大帝国在征服过程中传播了希腊文化,但它并没有对古希腊、罗马典籍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和保存,且其存在时间较短,与题目描述不符,排除A项;罗马帝国虽然继承了古希腊的文化遗产,但在其统治期间,并没有特别强调对古希腊、罗马典籍的修复和融入新见解。此外,罗马帝国灭亡后,其学者并未大量涌入意大利推动思想文化运动,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它主要是在伊斯兰文化框架内进行发展,与古希腊、罗马典籍的修复和保存无直接关联。且阿拉伯帝国的学者并未在帝国灭亡后涌入意大利,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D
【难度】0.94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查士丁尼执政时期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新法典》是《罗马民法大全》的一部分,D项正确;《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民法大全》的一部分,是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的汇编,排除A项;《法学汇纂》是《罗马民法大全》的一部分,是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的汇编,排除B项;《法理概要》是《罗马民法大全》的一部分,是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著作,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B
【难度】0.85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上台后,组织法典编纂委员会,经过6年努力,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B项正确;屋大维开创了元首制度,使罗马由共和国转变为帝国,排除A项;世界首部资产阶级民法典是《拿破仑法典》,排除C项;达·芬奇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B
【难度】0.65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详解】根据材料“罗马帝国的遗产和希腊民主时期或罗马共和国时期的遗产一样,是观念性的。没有这笔遗产,无论是欧洲,还是其后的整个世界,都绝不会是今天的样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在法律制度方面成就斐然,罗马法对后世法律体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罗马帝国重要的“观念性”遗产,为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提供了重要借鉴,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筑风格属于实物层面的遗产,不是观念性的,排除A项;民主政治是希腊的主要遗产,排除C项;农耕技术并非罗马帝国最具影响力和观念性的遗产,罗马“观念性”遗产指的是其法律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创新题
10.【答案】(1)法律:《十二铜表法》;时期:罗马共和国时期;影响: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任答一点)
(2)名称:《罗马民法大全》;历史地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进步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承认奴隶具有人的地位。
(3)原因:古代罗马的商品经济繁荣;自然法思想在罗马法中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应用;罗马的统治者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任选两点即可)。
(4)观点:法治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论述:从《汉谟拉比法典》到《查士丁尼法典》,这些古代法典的制定体现了人类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与法治精神的探索。它们不仅确立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还为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这些法典的颁布,是人类法治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人类文明向更加理性、有序的方向发展。因此,法治建设是推动社会进步、维护公平正义的关键所在。
【难度】0.65
【知识点】古巴比伦、罗马共和国和帝国、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详解】(1) 法律:根据材料一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具体是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2)名称:根据材料二“由于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因此它不仅成为拜占庭帝国此后历代皇帝编纂法典的依据和蓝本,而且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范本”可知,材料二的法典名称是《罗马民法大全》。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528年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编撰的法典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地位:根据材料二“由于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因此它不仅成为拜占庭帝国此后历代皇帝编纂法典的依据和蓝本,而且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范本”可知,《罗马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对后世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该法典的历史地位非常重要,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进步性:根据材料二“该法继续承认奴隶制,但是,规定教、俗各界释放奴隶,改善奴隶地位,承认奴隶具有人的地位”可知,根据材料二,该法典的进步性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承认奴隶具有人的地位,这是当时社会的一个进步。
(3) 原因:根据材料三“ 罗马法如果离开了古代罗马发达的商品经济,要达到如此发达之程度,那是不可想象的”可知,罗马法“达到如此发达之程度”的原因是古代罗马的商品经济繁荣;根据材料三“西塞罗把自然法思想加以通俗化、系统化、理论化,使之成为具有影响深远的罗马法的理论基础”可知,罗马法“达到如此发达之程度”的原因是自然法思想在罗马法中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应用;根据材料三“罗马也就成为了世界上最懂得使用法律为自己意图服务的民族。罗马皇帝认识到,其统治不仅仅靠武力,还要靠法律来维护”可知,罗马法“达到如此发达之程度”的原因是罗马的统治者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4) 观点:根据任务三可知,美索不达米亚人用法律调整社会关系,《十二铜表法》成为罗马法形成和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查士丁尼法典》对后世影响深远,所以观点可以提炼为法治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然后结合《汉谟拉比法典》到《十二铜表法》,再到《查士丁尼法典》的作用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升华,再次点明主题。
示例:
观点:法治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论述:从《汉谟拉比法典》到《查士丁尼法典》,这些古代法典的制定体现了人类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与法治精神的探索。它们不仅确立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还为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这些法典的颁布,是人类法治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人类文明向更加理性、有序的方向发展。因此,法治建设是推动社会进步、维护公平正义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