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能简单说出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能用主要史实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时空观念)
2.通过小组讨论,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中的作用。(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了解阿拉伯帝国形成过程的基本史实。(时空观念)
4.了解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重难点:
1.重点:伊斯兰教、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2.难点: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中的作用。
知识梳理:
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创教:时间:7世纪 创立者:穆罕默德
地点:阿拉伯半岛的麦加 经典:《古兰经》 教徒:称“穆斯林”
教义:安拉是唯一真神,信奉安拉者,死后可升入天堂,否则坠入地狱。
(2)建国:时间:622年(伊斯兰教教历元年) 建立者:穆罕默德
地点:麦地那 国家特点:政教合一。
阿拉伯国家建立的标志:建立穆斯林公社。 国家性质: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
(3)统一半岛: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承认穆罕默德统治地位,半岛基本统一。
2.阿拉伯帝国
(1)形成:8世纪中期,帝国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伴随帝国扩张,伊斯兰教也向外传播。
(2)专治统治:阿拉伯帝国实行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穆罕默德的继承者称哈里发。
哈里发集政、军和神权于一身,既是帝国最高元首,又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首领。
(3)灭亡:1258年,蒙古人攻陷帝国首都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3.阿拉伯文化(形成于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
(1)发达原因:哈里发重视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2)阿拉伯文化成果:阿拉伯数字、完整的代数学、《医学集成》和《医典》、《天方夜谭》(也叫《一千零一夜晚》)。
(3)阿拉伯人的作用: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4.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阿拉伯人。
练习巩固:
基础题
1.哈里发拉希德下令修建了一座收藏珍贵图书文献的书库,并把该书库命名为“智慧宫”。继任哈里发将“智慧宫”扩建成一所集图书馆、科学院和翻译局为一体的多功能机构。这一事件( )
A.体现了拜占庭文化开放包容的特点 B.可看出“智慧宫”只是收藏书籍
C.能够直接推动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D.有利于促进阿拉伯文化繁荣
2.学习历史知识的媒介多种多样,以下示意图强调的是阿拉伯人( )
A.完全照搬了其他文化 B.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C.成了文明交流的使者 D.浓缩了东方文明的精华
3.下图是出生在阿拉伯帝国的数学家阿尔·花拉子模,他在《算术》中介绍印度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和以此为基础的算术知识,现代数学中“算法”一词即来源于此。材料反映了阿拉伯人( )
A.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 B.沟通了东西方的文化
C.向外传播阿拉伯文化 D.进行对外的殖民扩张
4.下图是某帝国的商业活动示意图,在此帝国产生了( )
A.《汉谟拉比法典》 B.《查士丁尼法典》 C.《一千零一夜》 D.《摩诃婆罗多》
提高题
5.攻克麦加是630年穆罕默德对麦加的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进军。这次“进军”( )
A.控制了中亚的大部分地区 B.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C.诞生了阿拉伯国家的雏形 D.为整个半岛政治统一奠定基础
6.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总结各国医学成就,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把世界各国的精彩故事串联讲解,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这些内容可以反映( )
A.阿拉伯完全照抄照搬外来文化 B.阿拉伯善于吸收外来文化
C.阿拉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D.阿拉伯帝国友好文化交流
7.某同学在学习历史时,与AI展开探讨,AI给出以下内容。该同学与AI探讨的核心问题最可能是( )
帝国 重要贡献
亚历山大帝国 东征推动希腊文化远播,促进东西方文化大交汇
阿拉伯帝国 沟通东西方文化,传播中国重大发明和印度物产
拜占庭帝国 兼收东西方文化,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A.帝国的统治与扩张 B.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C.贸易的往来与发展 D.科技的传承与创新
8.许多古代希腊的经典著作是通过阿拉伯人的翻译介绍,才又重新回到欧洲。中国和印度的许多发明和知识,也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各国。这反映了阿拉伯人( )
A.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B.形成独具特色的文明
C.垄断了世界文化交流 D.创造了欧洲近代文明
9.阿拉伯人从中国引入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中医学等科学技术成果……从被他们征服的亚历山大、大马士革等地收集了古希腊典籍,还从拜占庭购买古希腊手稿,并把他们翻译成阿拉伯文。由此可见,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是( )
A.创新与发展 B.全盘内化 C.交流与传承 D.多元与包容
创新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任统治者励精图治,使唐朝出现了“四海晏清”的统一局面,同时,唐朝吸取了隋亡的教训,注重轻徭薄赋,使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些都为唐朝走向开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一方面,唐朝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日本的乐舞、都城规划、医药等方面均有唐文化的影子。另一方面,唐朝对于吸收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印度的佛经文学、建筑、雕塑等对唐朝产生深远影响。唐太宗时还从印度学习了把甘蔗浆熬成糖的技术。
——摘编自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对外开放的条件,并概括唐朝对外开放过程中的显著特点。
材料二 阿拉伯文化的繁盛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基于“人类是平等的”的认识,伊斯兰教鼓励人们观察和思考,命令人们寻求学问。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重视经济上的激励,如奖学金、文化津贴和出版资助,以鼓励和培养知识和文化的发展。阿拉伯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和其他海上贸易网络,与东方和西方进行广泛的贸易往来,带来了丰富的文化、技术和商品。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阿维森纳的著作《医典》,提出了肺结核、鼠疫等病是肉眼看不到的病原体造成的“细菌学说”,直到17世纪,欧洲各大学都以它为教科书。脍炙人口的小说《天方夜谭》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文艺复兴时期的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等名著,都接受了其创作方法的影响。
——摘编自黄民兴《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形成的历史》
(2)根据材料二,分析阿拉伯帝国文化繁盛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三 与资本主义大危机相对照的是苏联经济的发展,西方的有识之士开始关注苏联。英国学者认为:“在这次危机中,共产主义提供着人类文明得以维持的解决办法。“新政”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在经济机制中开始实行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双轨运转。经过几年的努力,“新政”帮助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
——摘编自郝承敦《西方向东方借鉴的发轫——罗斯福新政中的“计划经济”》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用几十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推动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这两个曾被认为难以相容的事物实现有机融合,这不仅使中国摆脱困境,还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改革开放蕴含文明的力量,展示了世界现代化的新图景,深化人文交流,共同探索多元文明的和合共生之道。
——摘编自刘建超《共享中国改革开放机遇推动全球和平发展繁荣》
(3)综上,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解析:
基础题
1.【答案】D
【难度】0.85
【知识点】“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详解】据题干“哈里发拉希德下令修建了一座收藏珍贵图书文献的书库,并把该书库命名为“智慧宫”。继任哈里发将“智慧宫”扩建成一所集图书馆、科学院和翻译局为一体的多功能机构。”和所学知识可知,“智慧宫”收藏珍贵图书文献,还具备科学院和翻译局功能,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传播,能够促进阿拉伯文化繁荣,D项正确;题干主要讲述的是阿拉伯帝国哈里发相关举措,与拜占庭文化并无关联,所以该选项错误,排除A项;文中明确提到“智慧宫”被扩建成集图书馆、科学院和翻译局为一体的多功能机构,并非只是收藏书籍,排除B项;“智慧宫”的建设对阿拉伯文化发展意义重大,但并未直接推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有其自身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背景因素,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C
【难度】0.65
【知识点】穆罕默德与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保存古希腊学术、吸收波斯、埃及文化、欧洲文艺复兴、阿拉伯人自己的创造”和结合所学知识,阿拉伯人既保存并继承了古希腊学术,又吸收波斯、埃及等地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创造,并将这些知识与成果传播到欧洲,这说明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C项正确;完全照搬了其他文化,表述绝对,排除A项;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属于政治信息,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对文化的贡献,排除B项;材料强调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浓缩了东方文明精华不是重点,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A
【难度】0.65
【知识点】穆罕默德与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详解】根据材料“阿拉伯帝国的数学家阿尔·花拉子模,他在《算术》中介绍印度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和以此为基础的算术知识,现代数学中‘算法’一词即来源于此”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尔·花拉子模将印度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及其算术知识融入其著作,并影响了后世数学的发展,如现代数学中“算法”一词即来源于此。这表明阿拉伯人在吸收、整理并传播数学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A项正确;材料中仅提及了阿拉伯数学家阿尔·花拉子模对印度数学知识的介绍,并未直接体现其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功能,排除B项;材料中提及的是阿拉伯数学家介绍印度的数学知识,而不是向外传播阿拉伯文化,排除C项;材料中完全没有提及阿拉伯人进行对外殖民扩张的内容,而是专注于其在数学领域的贡献,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C
【难度】0.65
【知识点】穆罕默德与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750年的阿拉伯帝国范围”可知,某帝国为阿拉伯帝国。结合所学,《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了阿拉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被高尔基称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C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律典籍,古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排除A项;《查士丁尼法典》是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法典,拜占庭帝国核心区域在地中海东部,与图中商业活动范围不一致,排除B项;《摩诃婆罗多》是古印度的两大史诗之一,主要反映古印度的文化、历史等,与图中阿拉伯帝国的商业活动范围及相关背景不匹配,排除D项。故选C项。
提高题
5.【答案】D
【难度】0.85
【知识点】穆罕默德与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攻克麦加后,麦加贵族皈依伊斯兰教,半岛各部落纷纷归附,为阿拉伯半岛的政治统一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630年攻克麦加时,伊斯兰教的势力范围主要在阿拉伯半岛,尚未扩展到中亚地区。控制中亚是后来阿拉伯帝国扩张时期(如倭马亚王朝)的成就,排除A项;虽然伊斯兰文明后来对世界文化有重大贡献,但攻克麦加的直接意义是政治和宗教统一,而非文化贡献,排除B项;阿拉伯国家的雏形在622年“希吉拉”(迁徙麦地那)后已初步形成,630年攻克麦加是统一进程的关键一步,而非“诞生”雏形,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B
【难度】0.65
【知识点】穆罕默德与阿拉伯国家的建立、“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详解】根据题干“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总结各国医学成就……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把世界各国的精彩故事串联讲解,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可知,阿拉伯人吸收外来文化,并对其进行总结和改进,形成了灿烂的阿拉伯文化,B项正确;“阿拉伯完全照抄照搬外来文化”的说法绝对化,且与题干“改造”“总结”等不符,排除A项;题干重在强调阿拉伯人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改进,未涉及阿拉伯人发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作用,故无法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排除C项;题干重在强调阿拉伯帝国吸收外来文化,但没有介绍阿拉伯帝国吸收传播文明的方式,无法直接得出“友好”交流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B
【难度】0.65
【知识点】穆罕默德与阿拉伯国家的建立、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亚历山大帝国
【详解】根据题干中AI给出的内容,三个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的“重要贡献”均围绕文化传播与交流展开。亚历山大帝国促进东西方文化大交汇;阿拉伯帝国沟通东西方文化;拜占庭帝国兼收东西方文化,B项正确;帝国的统治与扩张与亚历山大东征有关,但与材料其他内容不符,排除A项;贸易的往来与发展是经济层面的,材料是文化交流,排除C项;传播中国重大发明与科技有关,但材料还有其他方面,且没涉及科技创新,材料涉及拜占庭文化的创新,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A
【难度】0.85
【知识点】穆罕默德与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将古代希腊的经典著作翻译保存并传播到欧洲,还把中国和印度的发明与知识传到欧洲。同时,也把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他们往来于亚、欧、非三大洲之间,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A项正确;题干中主要强调的是阿拉伯人在传播其他地区文化方面的作用,而不是其自身文明的独特性,排除B项;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但并没有垄断世界文化交流,排除C项;阿拉伯人对欧洲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为欧洲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但不能说创造了欧洲近代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
9.【答案】D
【难度】0.65
【知识点】穆罕默德与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既引入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等科学技术成果,又收集古希腊典籍并翻译,体现了其文化吸收来源的多元性,同时能够容纳不同地区的文化,反映出文化上的包容性,D项正确;题干中主要强调阿拉伯人对来自中国、古希腊等地文化成果的引入、收集和翻译,未突出阿拉伯人在这些文化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阿拉伯人虽然吸收了多种文化成果,但并不是简单的 “全盘内化”,他们在吸收过程中会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整合等,题干也未体现出全盘接受、不加选择的意思,排除B项;材料中重点在于阿拉伯人对不同地区文化的吸纳,“交流” 体现不足,“传承” 也没有明确的线索表明阿拉伯人对这些文化成果在自身文化脉络中的传承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
创新题
10.【答案】(1)条件:政治方面统治者励精图治,实现国家统一。经济方面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特点:影响力大,兼收并蓄。
(2)原因:伊斯兰教鼓励人们观察和思考,寻求学问;统治者重视经济激励;阿拉伯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网络,广泛开展东西方贸易往来,带来丰富文化、技术和商品。
影响:阿拉伯帝国在医学方面的成就,对欧洲医学教育和医学理论发展产生了长期影响;《天方夜谭》是世界文学宝库瑰宝,对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创作产生启发和借鉴作用。
(3)认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各国应秉持开放包容态度,加强文明交流,探索多元文明和合共生之道,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难度】0.65
【知识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详解】(1)条件:据材料一“几任统治者励精图治,使唐朝出现了‘四海晏清’的统一局面” 可知,国家统一稳定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前提,统一的政治环境为对外交流提供了保障;据材料一“唐朝吸取了隋亡的教训,注重轻徭薄赋,使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可知 ,经济的发展是对外开放的物质基础。轻徭薄赋政策促进了经济繁荣,使唐朝有能力开展对外交流活动。
特点:据材料一“唐朝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日本的乐舞、都城规划、医药等方面均有唐文化的影子” 可知,唐朝文化传播广泛,对周边国家如日本的诸多领域产生明显影响,彰显了唐朝文化强大的辐射力,体现了影响力大。据材料一“唐朝对于吸收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印度的佛经文学、建筑、雕塑等对唐朝产生深远影响。唐太宗时还从印度学习了把甘蔗浆熬成糖的技术” 可知,唐朝积极接纳外来文化,在文化、技术等方面吸收他国长处,丰富自身发展,体现了兼收并蓄。
(2)原因:据材料二“基于‘人类是平等的’的认识,伊斯兰教鼓励人们观察和思考,命令人们寻求学问” 可知,宗教教义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引导作用,激发了人们追求知识文化的热情,为文化繁盛奠定思想基础;据材料二“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重视经济上的激励,如奖学金、文化津贴和出版资助,以鼓励和培养知识和文化的发展” 可知,统治者通过经济手段鼓励文化发展,如提供奖学金、文化津贴和出版资助等,提供了文化繁荣的物质支持和政策保障;据材料二“阿拉伯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和其他海上贸易网络,与东方和西方进行广泛的贸易往来,带来了丰富的文化、技术和商品”可知,贸易往来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促进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为阿拉伯帝国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影响:据材料二“阿维森纳的著作《医典》,提出了肺结核、鼠疫等病是肉眼看不到的病原体造成的‘细菌学说’,直到17世纪,欧洲各大学都以它为教科书”可知,阿拉伯帝国在医学方面的成就,对欧洲医学教育和医学理论发展产生了长期影响;据材料二“脍炙人口的小说《天方夜谭》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文艺复兴时期的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等名著,都接受了其创作方法的影响”可知,阿拉伯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创作产生启发和借鉴作用。
(3)认识: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综合三则材料,唐朝通过开放交流实现文化繁荣,阿拉伯帝国因多种因素促进文化发展并产生广泛影响,西方借鉴苏联经济模式、中国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融合推动自身发展。这表明不同文明都有其独特价值,通过相互学习、借鉴,能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各国应秉持开放态度,加强文化、经济等多领域交流,共同探索多元文明和谐共生之路,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