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五月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20分)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总得分: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1、以下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B.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D.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凯歌。下列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是( )
①中共一大
②遵义会议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
④中国十五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3、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能湮没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因为那次会议,中国人民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是党史上伟大的转折。我们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史上的转折,主要是因为它(
)
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B.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
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
D.决定平反冤假错案
4、春联往往折射着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1974年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1980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1980年春联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197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由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5、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了四次调整农业的措施,它们的先后顺序是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三大改造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①③②④
D.③④②①
6、1949年10月,面对一个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对于无数人来说,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
A.前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B.前者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后者让中国人民富起来
D.后者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7、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对“当今的开放和近代的开放”展开研究性学习,对四位同学的思考,你赞同(
)
8、学习历史要注意归纳与总结。下图是陈老师上课时的板书设计,请你为该板书内容设计一个恰当的主题( )
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B.改革开放
C.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
D.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
9、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C.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0、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1、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
)
A.海南经济特区
B.上海浦东开发区
C.环渤海地区
D.长江三角洲地区
12、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决定命运。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一国两制
D.科教兴国
13、某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主要职能是组织、管理、运作、协调成员国贸易之间所产生的各种问题。这个组织是( )
A.欧洲联盟
B.世界贸易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上海合作组织
14、 “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是因为几个小时前(
)
A.举行了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的会谈
B.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C.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D.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5、被火烧为两截的元朝名画《富春山居图》,分藏于浙江和台湾。2011年6月1日,“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拉开序幕,这是该画自分开后首次完整的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幅名画的历史性合璧说明(
)
A.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海峡两岸科技交流比较活跃
C.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D.“一国两制”构想的实现
16、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属于( )。
A.幼儿教育
B.双基教育
C.职业教育
D.高等教育
17、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是(
)
A.许海峰 B.容国团 C.陈镜开
D.李宁
18、古代亚非文明与欧洲文明不同特征形成的根源在于:
A.人种的差异
B.地理环境的差异
C.宗教信仰的差异
D.生产方式的差异
19、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且对其他地区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
①佛教
②阿拉伯数字
③种姓制度
④《汉谟拉比法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
20、布匿战争是古代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的交战双方是(
)
A.罗马、希腊
B.希腊、迦太基
C.罗马、迦太基
D.斯巴达、雅典
2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诞生了三大宗教。下列主张符合伊斯兰教的是(
)
A.信仰“救世主”
B.众生平等,忍耐服从
C.信仰真主“安拉”
D.世间万物的发展都有因果缘由
22、模仿与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以下能够体现日本这一特色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大化改新
C.奴隶制民主政治
D.种姓制度
23、下列有关西欧封建社会的表述,错误的是
A.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以血缘为纽带
B.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C.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D.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24、拜占廷帝国最终灭亡的标志是(
)
A.君士坦丁堡被攻陷
B.奥斯曼土耳其兴起
C.东罗马帝国分裂
D.奥斯曼土耳其入侵
25、现代人类文明基于过去各种族、各区域的文明冲撞和交融。下列选项中性质相同的是
①希波战争
②亚历山大东征
③马可·波罗来华
④罗马的扩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小题13分,第22小题12分,共25分。
26、面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不断探求适应时代巨变的生存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
——胡锦涛《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实录》
材料三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四
小平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摆正了。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1)材料一中的“军事失败”指哪一历史事件?(1分)它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2分)
(2)材料二孙中山为谋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有什么主张和重大实践?(3分)
(3)
材料三中“民族独立”的标志是什么?(1分)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在工业领域有什么英明举措?(2分)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写出为中国改革开放奠定基础的重大会议名称?(1分)
(5)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历史的三次飞跃,你有何感悟?(答出一点即可)(2分)
27、90多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正确的决策和思想引领下,领导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列五幅图片正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缩影。请根据图片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图一
中共一大会址
图二
遵义会议会址
图三
中共七大会场
图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图五
中共十五大会场
(1)在图一会议上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1分)选出的中共第一任中央局书记是谁?(1分)
(2)指出图二会议的核心内容和意义。(4分)
(3)图三会议召开的地点在哪里?(1分)这次会议上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什么?(1分)
(4)图四会议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作出了怎样的转移?(2分)图五会议把哪一重要的科学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分)
(5)依据上述图片,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谈谈你的感想。(2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D
C
B
A
B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B
B
A
B
B
B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A
A
C
26、(1)
鸦片战争;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三民主义;辛亥革命
(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或开国大典)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5)①杰出人物可以推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②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是国家发展的前提;③政策的制定、改革要遵循客观规律和本国国情,要与时俱进等。
27、(1)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陈独秀。
(2)核心内容: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陕西延安;毛泽东思想。
(4)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邓小平理论。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