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亢奋(kàng) 渺远(miǎo) 叹为观止(wéi)
B.晦暗(huǐ) 恬静(tián) 惊心动魄(pò)
C.羁绊(jī) 旋风(xuàn) 戛然而止(gá)
D.战栗(lì) 蓦然(mù) 大彻大悟(wù)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瞳仁 冗杂 困倦 流苏
B.振撼 躯体 蓬勃 隐秘
C.恬静 躁热 搏击 束缚
D.严峻 缈远 辐射 明晰
3.下列句子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 , 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 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C. 《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动了无数观众,它成了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
D.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契而不舍。
4.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芯片制造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华为能否突破某些国家无底线的技术封锁。
B.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学生证、银行卡等容易丢失和被盗。
C.受访市民认为,老旧小区的微改造改善了社区环境,提升了生活品质。
D.电视剧《觉醒年代》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为核心事件,艺术再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梦想。
5.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淡泊,是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平和;淡泊,是人生境界,表现了一种超脱。
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
C.鉴赏印章,除了看材质,最重要的是了解它的几个组成部分:印面、印款、印饰。
D.网络改变了阅读方式,读者“百度”一下“电子书下载”,可以搜到三千多万个相关网页。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世上多数的人认为它们“一无所有”,因为它们是“O”。
②1984年奥运会,许海峰的枪声打破了中国在奥运上沉寂多年的“O”记录。
③从古至今,无论在自然科学上,还是在社会科学上,都曾经有过无数的“O”的空白。
④中国的原子武器,又是一片“O”的荒原,邓稼先的一声口令,蘑菇云开起遮盖了这个“O”的荒原。
⑤这其中,也有不少的清醒者,看到了“O”的真谛,用自己的智慧,填满了一个又一个的“O”,圈入了无数充实的色彩。
③①⑤②④ B. ③⑤①④②
①④③②⑤ D. ①④②③⑤
7.下列对课文内容和写作特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多用短句表现内容,简洁有力,铿锵激昂。
B.文章以陕北人民的性格特点为线索,反复咏叹,通过鼓在搏击,情在燃烧,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C.本文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气势磅礴,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D.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快节奏使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英歌舞流行于粤东及闽南部分地区,特别是粤东大南山周边的“潮普惠陆”,即潮阳、普宁、惠来、陆丰等地。英歌舞是以人物为主题,以《水浒传》中梁山泊英雄大破大名府,营救卢俊义的故事为内容的群众性广场情景舞,是一种把武术、舞蹈、戏剧融为一体的民间娱乐形式,蕴含了潮汕文化和京剧艺术的精华,有“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潮汕英歌舞”的说法。
英歌舞被誉为“中国汉族男子汉典型舞蹈”,是因其具有鲜明的阳刚英武之气,舞蹈场面恢宏壮观,阵势画面多样变化,套路更是规范多变,道具棍槌技耍优美中不乏阳刚、粗狂和稳健。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宣豪放 刚劲 步步 铿锵 槌槌 舞野狂
阅读理解
(一)阅读《安塞腰鼓》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看!——
②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③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④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⑤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⑥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⑦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⑧好一个安塞腰鼓!
⑨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⑩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9. 下列对选文的语言风格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浪漫飘逸,灵动奔放
B.气势恢宏,节奏明快
C. 铿锵短句,激情澎湃
D.善用修辞,生动形象
10. 选文第②段第一句中“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这三个词语可以调换顺序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11. 选文第⑨⑩段中,作者写腰鼓的响声,为什么要写“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和“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12. “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请从结构和情感方面指出它的作用。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泰民安是人民最基本、最普遍的诉求和愿望,对生命财产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的安全需求也是人类的本能欲望。这种安全需求在人的生命历程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人类在漫长的生存奋斗中积累和凝聚的普遍性观念。安全是人生存发展的首要条件,在一定意义上,人类发展史也是人类安全需求发展的历史。现代安全的意义体现着人类的进步精神,特别是在国家与社会层面,人类越来越把安全看作文明进步的基础。安全感和安全观念促使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不断向前发展,不断追求安宁、和谐与幸福,努力消除冲突、混乱与痛苦。正如黑格尔所讲,安全作为一种普遍精神,使人类在和平的时候尽量谋求彼此福利的增进,即使在战争的时候也要尽量减少破坏。安全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回,它源于人类的基本需求,成为人类的终极需要和根本利益。
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人类在自身的进化中不断促进着安全内涵和外延的扩大。人的安全感首先来自于国家保障的安全。中国古代思想家主张,“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人民民主专政是国家安全的内涵所在,社会主义国家把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作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职能。国家安全主要是国家政权、主权、领土统一和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其持续处于安全状态的能力。这种国家安全不仅是全体人民追求的目标,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人民福祉的根本保障。“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的中国古训,当今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深陷战火和苦难的悲惨景象,近年来恐怖主义带来的巨大危害和当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给各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都深刻地启示我们:没有国家安全的基础和社会稳定的环境,任何美好蓝图都是空中楼阁,任何人都将一事无成。这也同样印证了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所言,“一个治理得很好的国家是最可靠的庇护所,其中有着一切。如果它安全,就一切都安全;而如果它被毁坏了,就一切都被毁坏了”。国家安全是维护人民利益的核心要义。
国家是由人民(居民)、领土和政权等基本要素组成的政治共同体。其中任何一个构成要素遭遇危险或受到威胁,都表明国家安全处于危机状态。而在现代国家安全体系中,人民安全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安全,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是最根本的安全。霍布斯曾强调“人民的安全是最高的法律”,“国以民为安危”“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一方面,人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力量源泉。国家安全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的依靠,没有了人民的支持,国家安全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另一方面,维护国家安全就是要维护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让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得到保障,各项基本权利得到保护,尊严和价值受到尊重,从而为人的自由和发展开辟通衢大道。马克思曾告诫:“我们只要熟悉一下英国第一次对中国进行的战争,也就是熟悉一下昨天发生的事件就够了。”近代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饱受帝国列强欺压的历史,是我们永远不能忘却的“纪念”,更是我们的警世钟。
(取材于《维护国家安全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材料二
狭义的国家安全观是指直接与主权和政权相关的传统安全,即“领土保卫与政权保护”,这种国家安全观在冷战以前与冷战时期占主导地位。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以“非军事安全”为特征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更为凸显,于是国家安全内涵从狭义转向了广义。除了主权和政权安全,与人民安全或人的安全紧密相关的非传统安全逐渐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国家安全的内涵也随之大为扩展。与此相应,国家安全的“总体性”也就成为时代的必然诉求。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明确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勾画出了新时代国家安全的整体布局,其涵盖的领域既有体现传统安全的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和军事安全,又有体现非传统安全的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还有体现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的核安全、生物安全、太空安全、海洋安全、极地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等。可见,总体国家安全观超越了传统狭义的国家安全观,是统筹国内与国外、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发展与安全的新型国家安全观。
在国家安全观前加上“总体”一词,揭示出国家安全在本质上是一种全时空、多变量、相互交织的“场域安全”,即安全不再是单一的、线性的、局部的、纯技术的安全,而是复合的、非线性的、整体的、技术与价值混合的现实状态。总体国家安全观凸显的是“全景式”思考与研判,实现了国家安全观构建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的统一。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意味着非传统安全上升至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地位。“非传统”是一个与“传统”相对应的动态概念,今天的“非传统”在明天可以成为另一种“传统”。而相对于昨天的“传统”,今天的国家安全却有着非常鲜明的“非传统性”。
第一是和平不等于安全的全部。如今越来越多的与“低政治”相关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给人类带来了严峻挑战,例如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危机、能源危机、水资源危机、粮食危机等。第二是发展不等于安全的全部。照理说,发展是安全的条件,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对安全的作用是促进与提升。但不科学的发展、低质量的发展、无序与缺乏绿色的发展,恰恰会令安全陷入各种意想不到的困境。第三是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它们之间不但相互影响,而且在特定的情境下相互转换。国际恐怖主义、海盗现象等都是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的安全挑战。第四是传统安全的“非传统化”。如军事安全的“非传统化”,即军队应对“非战争威胁”,动用军事力量进行救灾,成立不动用传统杀人武器的“网军”等。
种种非传统安全危机使当今国家安全具有了明显的“非传统性”特征。从国家的视角看,非传统安全可分为四种类型:内源性、外源性、双源性、多源/元性。内源性非传统安全指安全问题产生于国内,但经过溢出而影响国外继而再影响国内的安全问题,如食品安全等。外源性非传统安全指全球性的安全问题或其他国家引发的安全危机危及国内安全,如难民危机、金融危机等。双源性非传统安全指两国因国土接壤或其他关联因素而同时产生的安全危机,如跨国有组织犯罪、国际恐怖主义等。多源/元性非传统安全指需要用军事武力干预的非传统安全危机,如恐怖主义、海盗等。其实不管哪一类非传统安全,都有着明显的“非传统性”,如不确定性、跨国性、非国家行为体参与性、非对称性、不易控性等。因此,全面深入理解“国家安全的非传统性”,有助于我们澄清对“国家安全”的错误认识。
(取材于余潇枫《非传统安全与国家安全学“再定位”》)
1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有关“国家安全”的比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庇护所:指治理得很好并能够保障国泰民安的国家。
B.警世钟:指使国人醒悟到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人民安全的中国近代屈辱史。
C.全景式:指从多角度、全方位认识国家安全的方式。
D.网军:指被组织起来发布特定信息扰乱国家安全的网民。
14.根据材料二,下列认识最符合“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一项是( )
A.国家没有战争表明国家安全。
B.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兼顾。
C.人民幸福意味国家没有危险。
D.国家快速发展表明国家安全。
1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体现了中国对“国家安全”的独特认识。
B.扩大了“国家安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C.旨在维护“非军事安全”,彰显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D.指出当今国家安全问题多种多样,引发的原因十分复杂。
16.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联系实际,谈谈正确认识“国家安全”有哪些现实意义。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到橘子林去
李广田
小孩子的记忆力真是特别好,尤其是关于她特别有兴趣的事情,她总会牢牢地记着,到了适当的机会她就会把过去的事来问你,提醒你。
“爸爸,你领我去看橘子林吧,橘子熟了,满树上是金黄的橘子。”
今天,小岫忽然向我这样说,我稍稍迟疑了一会,还不等回她,她就又抢着说了:“你看,今天是晴天,橘子一定都熟了,爸爸说过领我去看的。”
我这才想起来了,那是很多天以前的事情,我曾领她到西郊去。那里满坑满谷都是橘子,但那时橘子还是绿的,她并不觉得好玩,只是说:“这些橘子几时才能熟呢?”
“等着吧,等橘子熟了,等一个晴天的日子,我就领你来看看了。”这地方阴雨的日子真是太多,偶然有一次晴天,就令人觉得非常稀罕,简直觉得这一日不能随便放过。小孩子对于这一点也该是敏感的,于是她就这样问我了。去吗,那当然是要去,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却是为了这一股子好兴致。
我们走到了大街上。今天,真是一切都明亮了起来,活跃了起来。石头道上的水洼子被阳光照着,像一面面的镜子;女人头上的金属饰物随着她们的脚步一明一灭;挑煤炭的出了满头大汗,脱了帽子,就冒出一大片蒸气,而汗水被阳光照得一闪一闪的。天空自然是蓝的了,一个小孩子仰脸看天,也许是看一只鸽子,两行小牙齿放着白光,真是好看。小岫自然是更高兴的,别人的高兴就会使她高兴,别人的笑声就会引起她的笑声。可是她可并没有像我一样关心到这些街头的景象。她毫没有驻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拉着我向前走,她心里一定是只想着到橘子林去。
走出城,人家稀少了,景象也就更宽阔了,也听到好多地方的流水声了,看不到洗衣人,却听到洗衣人的杵击声,而那一片山,那红崖,那岩石的纹理,层层叠叠,甚至是方方正正的,仿佛是由人工所垒成,没有云,也没有雾,崖面上为太阳照出一种奇奇怪怪的颜色,真像一架金碧辉煌的屏风,还有瀑布,看起来像一丝丝银线一样在半山里飞溅。我看着眼前这些景物,虽然手里还握着一只温嫩的小胖手,我却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而她呢,她也并不扰乱我,我想,她不会关心到眼前这些景物的,她心里大概只想着到橘子林去。
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我知道橘子林已经在望了,然而我们却忽然停了下来,不是我要停下来,而是她要停下来,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
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匹马修理蹄子。
我认识他们,我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他们两个正在忙着,他们一心一意地“对付”那匹马。你看,那匹马老老实实地站着,不必拴,也不必笼,它的一对富有感情的眼睛几乎闭起来了。不但如此,我想这个好牲口,它一定心里在想:我的大哥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我们就上路。慢慢地修,不错,他正在给你慢慢地修哩。他搬起一个蹄子来,先上下四周抚弄一下,再前后左右仔细端详一番,然后就用了一把锐利的刀子在蹄子的周围修理着。我为那一匹牲口预感到一种飞扬的快乐……我这样想着,看着,看着,又想着,只是顷刻之间的事情,猛一惊醒,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了,我低头一看,却正看见她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她是在看她自己的小指甲。而且我也看见,她的小指甲是相当长的,也颇污秽了,每一个小指甲里都藏着一点黑色的东西。
我不愿再提起到橘子林去的事,我知道小岫对眼前这件事看得入神了,我不愿用任何言语扰乱她,我看她将要看到什么时候为止。
赶马车的人把那一只马蹄子修好了,然后又丁丁地钉着铁掌。钉完了铁掌,便把马蹄子放下了。那匹马把整个的身子抖擞了一下,我说那简直就是说一声谢谢,或者是故意调皮一下。然后,人和马,不,是人跟着马,可不是马跟着人,更不是人牵着马,都悠悠然地走了,走到那破烂的茅屋里去了。那茅屋门口挂一个大木牌,上边写着拙劣的大字:“叙永骡车店”。有店就好了,我想,你们也可以少受一些风尘。
“回家。”小岫很坚决地说,而且已经在向后转了。
“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她拉着我向回路走。
我心里笑了,我还是没有说什么,我只是跟着她向回路走。
“我的手指甲也长了,回家叫妈妈剪指甲,我不哭,我也乖。”她这么说着,又自己看一看自己的小手。
“对,回家剪指甲,你真乖,你比马还乖。”这次我是不能不说话了,我被她拉着,用相当急促的脚步走着。
这时候,太阳已经向西天降落了,红崖的颜色更浓重了些,地上的影子也都扩大了。我们向城里走着,我们都沉默着,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我不再去看橘子了。”她心里也许有这么一句话,也许并没有。
1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决定带小岫到橘子林去,只是因为不想“随便放过”偶然到来的晴天,与她提醒“我”履行承诺无关。
B.“我”从“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到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这个变化表明“我”的出游兴致变高了。
C.赶大车的人让“我”感到可亲近、可信任,除了他们“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还因为他们为抗战做出了贡献。
D.返回城里的路上,“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父女二人的沉默表明他们对未到达橘子林感到有点失落。
18.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大哥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我们就上路。”这一句将马人格化,写出了马对车夫的感情,生动而饶有趣味。
B.“我”在判断小岫对去橘子林的态度时,用语从“定”变为后来的“也许”,暗示小岫的心理变得难以琢磨了。
C.小岫让“我”领她去橘子林,实际上全程“我”都是由她拉着走的,由此可见,小岫的言行决定着本文的节奏。
D.本文借助小孩子的视角,先后描写了街道、山林、骡车店等处的景象,看似散漫,实则突出主题,使本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
19.“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20.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例外的惭愧
张晓风
①我有一个特点令我自己十分惭愧,那就是:我经常不惭愧。
②譬如说,我去人家家里吃饭,女主人烧得一手好菜,我一边吃得津津有味,一边诚心诚意地赞道: “真惭愧呀,这么好吃的东西,我怎么就烧不出来呀!”
③可是,等晚上回到家里,夜深人静之际,我仿佛听见极幽微的声音在提醒我:“哎,我说,你这家伙,你说的话好像不太诚实哦!你想想,你真的惭愧吗?你只不过是说说罢了,你干吗要说这种话?这世上说话不实在的人已经太多了,你还要再增加一个吗?”
④我当下嗫嗫嚅嚅:“哎呀,我并不是撒谎,我当时大概一时冲动吧?我其实并不打算惭愧的,更不打算改过,我下回小心不乱说不实之话就是了。”
⑤其他的事依此类推,例如人家的屋子布置得如何雅洁清幽,人家的研究做得如何深沉扎实,人家的菜园打理得如何鲜翠欲滴,我其实都厚着脸皮轻易放过自己——动不动就惭愧,那日子可要怎么过啊?
⑥不过,倒有一桩“外套事件”例外。
⑦大约十年前,我在暑假去新西兰旅游。台湾的暑假其实正逢新西兰的冬天,这一点,我虽然也知道,却仍然心存侥幸,不肯多带厚重的衣服。管他呢,等到了新西兰冷得受不了,再想办法吧!
⑧到了新西兰,我那几件毛衣实在挡不了事,立刻想去买衣服。刚好那天朋友开车带我出游,车子高速开在公路上(新西兰人少车少,路又宽平,几乎每条路都可当高速公路来开),我忽然大叫:
⑨“停车,停车——开回去,我看到一所教堂!”
⑩“教堂怎么了?”
“教堂门口有草坪,草坪上有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大义卖。 ”
“奇怪,”朋友半信半疑,“车子开那么快,你也看得到!”
但她还是把车退了回去,果真教堂在举行义卖。义卖多半不卖什么好东西,都是些人家用不着的旧物品,倒是巧克力奶和饼干做得非常好,我们各点了一份。忽然,我看到了一件美丽的羽绒外套。哎呀,那刚好是我想要的,跑去一试,尺码正合适;再看价钱,天哪,差不多合台币两千元。当天的大堂里,每件东西都贱价,就这件外套死贵。怎么回事,我竟看上唯一一件贵货,便忍不住想还价。
“对,我知道,”摊位的主人说,“这是场子里最贵的东西,可是这是我朋友刚从美国寄来送我的,全新呢!”
天气实在冷,我立刻付了钱,并且舍不得脱下。
“这件衣服穿来不错,你为什么不自己留着呢?”
“我不想穿得那么奢华,我穿普通的衣服就好。而且,教堂需要钱!”
我这才仔细看她,她穿一件非常黯淡的土色毛衣,她的人也带几分土色。我忽然惭愧起来,我这样随手就买了东西,而这东西却是原主人口中的奢侈品。
年年冬天,我穿这件衣服的时候,内心都十分惶愧。想起那清瘦的主人,我觉得自己有点过分,但我又不能拿这件衣服去还她,只好小心翼翼爱惜着穿,好来赎我的罪咎。不管我能活多少岁,不管我有多重要的场合须出席,我立志再不去买第二件冬衣。
我惭愧,对那位我不知名的南半球的穿着素朴的女子。平生极少生愧,但一想起那妇人安静的眼神,瘦弱的身体,低抑的语调,我就——惶恐惭愧。
(选自《读者》2012年第19期,略有删改。)
21.文章①~⑤段写了四个“惭愧”的例子,请找出让作者“惭愧”的原因,依次填补下列空白(每空不超过9个字)。
(1)人家 (2)人家
(3)人家 (4)人家
22.文章第⑦段有“心存侥幸”一词,请揣摩一下作者当时的心理,并分析该词语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答:_
23. 文章题目为“例外的惭愧”,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对“惭愧”的理解和认识。(不超过100个字)
答:_
答案
1.A 2.A 3.B 4.B 5.B 6.A 7.B 8.(1)英歌舞流行地区、主题以及特点。 (2)槌槌刚劲宣豪放,步步铿锵舞野狂
9. A 10. 不可以调换顺序。因为“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这三个词语从语法上来看是并列关系,但从情感表达上来看,一个比一个强烈,因此不能调换顺序。
11. 这是用环境和观众的感受来烘托鼓声,使鼓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更能表现腰鼓的震撼力。(意思相近即可)
12. “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四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这句中的“好一个”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13.D
14.B
15.C
16.(1)正确认识“国家安全”,可以了解人民的普遍诉求和愿望,促进人类的发展和进步。(2)正确认识“国家安全”,明确人民、领土和政权等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为人的自由和发展开辟通衢大道。(3)正确认识“国家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当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走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17、C
18、A
19、①本文以“到橘子林去”为题,文中也一再强调让读者对橘子林充满期待,而“我”和小岫最终选择放弃,结果出人意料;②“到橘子林去”是叙述的主要线索,本文主要记述的是去橘子林途中的所见所闻;③突出小岫的随性,到橘子林去是出于她的要求,放弃也是她的决定。
20、①小岫“还不等回,她就又抢着说了”,体现了孩童的急切心理及一点狡黠;②小岫沿途不关心眼前景物,“一直拉着我向前走”,体现了孩童的单纯可爱;③小岫偷偷看自己的指甲,透露出孩童的小心思;④“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这是孩童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体现孩童的天真。
21.示例:(1)烧得一手好菜 (2)屋子(布置得)雅洁清幽 (3)研究(做得)深沉扎实 (4)菜园(打理得)鲜翠欲滴
22.(1)台湾正值暑期,新西兰虽然是冬天但也应该不会太寒冷。
(2)引出下文买外套这件事,从而进一步引出这次“例外的惭愧”。
23.示例:作者生活中经常的“惭愧”,只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并不是真惭愧;买了那件外套后的“例外的惭愧”才是真惭愧,是发自内心的不安,觉得自己过分奢侈,并立志不再买第二件冬衣。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人常把“惭愧”挂在嘴上,其实并不是真惭愧。生活中,的确需要有发自内心的惭愧,使人们的心灵更加纯净,社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