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数学归纳法
4.4.1 数学归纳法(1)
1. 了解数学推理的常用方法(归纳法).
2. 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初步掌握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中的简单命题.
活动一 了解数学归纳法的背景
情境1:很多同学小时候都玩过多米诺骨牌的游戏,码放骨牌时,要保证任意相邻的两块骨牌,若前一块骨牌倒下,则一定导致后一块骨牌也倒下,这样只要推倒第一块骨牌,就可导致第2块骨牌倒下;而第2块骨牌倒下,就可导致第3块骨牌倒下;…….总之,不论有多少块骨牌,都能全部倒下.
思考1
这个游戏中,能使所有多米诺骨牌全部倒下的条件是什么?
情境2:对于数列{an},已知a1=1,且an+1=(n∈N*),通过对n=1,2,3,4,前4项的归纳,我们可以猜想出其通项公式为an=1,但归纳推理得出的猜想不一定成立,必须经过严格的证明.
要证明这个猜想,同学们自然就会想到从n=5开始一个个往下验证,当n较小时可以逐个验证,但当n较大时,逐个验证起来会很麻烦,特别是证明n取所有正整数时,逐个验证是不可能的.能不能寻求一种方法,通过有限个步骤的推理,证明n取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思考2
你认为证明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1这个猜想与上述多米诺骨牌游戏有相似性吗?你能类比多米骨牌游戏解决这个问题吗?
思考3
归纳上述过程的共性,你能得出推理的一般结构吗?
活动二 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归纳奠基)证明当n=n0(n0∈N*)时命题成立;
(2) (归纳递推)以“当n=k(k∈N*,k≥n0)时命题成立”为条件,推出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那么,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数学归纳法.
用框图表示为:
活动三 掌握数学归纳法的简单应用——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例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果{an}是一个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那么an=a1+(n-1)d对任何n∈N*都成立.
例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2+…+n2= (n∈N*).
1. (2024成都阶段练习)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任意的n∈N*,都有1-+-+…+-=+++…+,第一步应该验证的等式是( )
A. 1-+-=+ B. 1-+=+
C. 1=+ D. 1-=
2. 已知n∈N*,用数学归纳法证明f(n)=1+4+7+…+(3n-2)=时,假设当n=k(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需要用到的f(k+1)与f(k)之间的关系式是( )
A. f(k+1)=f(k)+3k-5 B. f(k+1)=f(k)+3k-2
C. f(k+1)=f(k)+3k+1 D. f(k+1)=f(k)+3k+4
3. (多选)已知一个命题F(k),k=2n(n∈N*),当n=1,2,…,999时,F(k)成立,并且当n=999+1时,它也成立,则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 F(k)对于k=2 002成立 B. F(k)对于每一个自然数k成立
C. F(k)对于每一个偶数k成立 D. F(k)对于某些偶数可能不成立
4.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3+…+2n=n(2n+1)时,从n=k推证n=k+1时,左边增加的代数式是 .
5. (2023全国随堂练习)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n∈N*).
4.4.2 数学归纳法(2)
1. 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能通过“归纳→猜想→证明”的方法处理问题.
2. 通过数学归纳法的学习,体会用不完全归纳法发现规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规律的途径.
活动一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性问题
例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n+1)·7n-1能被9整除.
方法一:配凑递推假设;
方法二:计算f(k+1)-f(k),避免配凑.
说明:①归纳证明时,利用归纳假设创造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②注意从“n=k到n=k+1”时项的变化.
活动二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平面几何问题
例2 在平面上画n条直线,且任何两条直线都相交,其中任何三条直线不共点,则这n条直线将平面分成多少个部分?
活动三 体会归纳→猜想→证明的方法
例3 已知数列{an}满足a1=0,2an+1-anan+1=1(n∈N*),试猜想数列{an}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例4 设x为实数,且x>-1,x≠0,n为大于1的正整数,记数列x,x(1+x),x(1+x)2,…,x(1+x)n-1,…的前n项和为Sn,试比较Sn与nx的大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结论.
1. 猜归法是发现与论证的完美结合.
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的一般方法:归纳→猜想→证明.
2. 两个注意:
(1) 是否用了归纳假设;
(2) 从n=k到n=k+1时关注项的变化.
1. 上一个n层的台阶,若每次可上一层或两层,设所有不同上法的总数为f(n),则下列猜想中正确的是( )
A. f(n)=n B. f(n)=f(n-1)+f(n-2)
C. f(n)=f(n-1)f(n-2) D. f(n)=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5n-2n(n∈N*)能被3整除”的过程中,当n=k+1时,为了使用假设,应将5k+1-2k+1变形为( )
A. 5(5k-2k)+3×2k B. (5k-2k)+4×5k-2k
C. (5-2)(5k-2k) D. 2(5k-2k)-3×5k
3. (多选)(2023珠海斗门一中期中)有如下四个命题,其中满足“假设当n=k(k∈N*,k≥n0)时命题成立,则当n=k+1时命题也成立”,但不满足“当n=n0(n0是题中给定的n的初始值)时命题成立”的是( )
A. 2n>2n+1(n≥2)
B. 2+4+6+…+2n=n2+n+2(n≥1)
C. 凸n边形的内角和为f(n)=(n-2)π(n≥3)
D. 凸n边形的对角线条数g(n)=(n≥4)
4. 观察下列式子:1+<,1++<,1+++<,…,则可以猜想的结论为 .
5. 在数列{an}中,a1=,an+1=.
(1) 求出a2,a3并猜想an的通项公式;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
4.4 数学归纳法
4.4.1 数学归纳法(1)
【活动方案】
思考1:①第一张骨牌倒下;
②任意相邻的两块骨牌,前一块倒下一定导致后一块倒下.
思考2:相似.
①易知,当n=1时,猜想成立;
②假设当n=k,k∈N*时,猜想成立,即ak=1,
则当n=k+1时,ak+1===1,
即n=k+1时,猜想也成立.
综合①②知,猜想成立.
思考3:先证明当n=n0时,这个结论成立;再以“当n=k(n≥n0)时结论成立”为条件,推出当n=k+1时结论成立.两者缺一不可.
例1 ①当n=1时,a1=a1+0×d=a1,结论成立;
②假设当n=k(k≥1,k∈N*)时,结论成立,即ak=a1+(k-1)d.
当n=k+1时,ak+1=ak+d=a1+(k-1)d+d=a1+[(k+1)-1]d,
所以当n=k+1时,结论也成立.
综上,an=a1+(n-1)d对任意n∈N*都成立.
例2 ①当n=1时,等式左边=12=1,等式右边==1,结论成立;
②假设当n=k(k≥1,k∈N*)时,结论也成立,
即12+22+…+k2=,
则当n=k+1时,
12+22+…+k2+(k+1)2
=+(k+1)2
=
=
=,
所以当n=k+1时,结论也成立.
综上,对任意n∈N*,等式都成立.
【检测反馈】
1. D 在等式1-+-+…+-=+++…+,n∈N*中,当n=1时,2n=2,则等式的左边为1-,右边为,所以第一步应该验证的等式是1-=.
2. C 由题意,得当n=k时,f(k)=1+4+7+…+(3k-2).当n=k+1时,f(k+1)=1+4+7+…+(3k-2)+[3(k+1)-2],则f(k+1)=f(k)+3k+1.
3. ABC 由命题F(k),k=2n (n∈N*),当n=1,2, …,999时,F(k)成立,并且当n=999+1 时它也成立,可得F(k)对于1~2000内的偶数均成立,而对于其他数不一定成立,故F(k)对于k=2002不一定成立,F(k)对于每一个自然数k不一定成立,F(k)对于每一个偶数k不一定成立,F(k)对于某些偶数可能不成立.故选ABC.
4. 4k+3 由题意,可得当n=1时,等式左边=1+2;当n=k时,等式左边=1+2+3+…+2k;当n=k+1时,等式左边=1+2+3+…+2k+(2k+1)+2(k+1),所以从k到k+1时,左边需增加的代数式是(2k+1)+2(k+1)=4k+3.
5. ①当n=1时,等式左边=,等式右边=1-=,结论成立;
假设当n=k(k≥1,k∈N*)时,结论也成立,
即++…+=1-,
则当n=k+1时,++…++=1-+=1-+=1-,
即当n=k+1时,结论也成立.
综上,++…+=1-(n∈N*)成立.
4.4.2 数学归纳法(2)
【活动方案】
例1 ①当n=1时,原式=(3×1+1)×7-1=27,能被9整除,命题成立.
②假设当n=k(k∈N*,k≥1)时,命题成立,即(3k+1)·7k-1能被9整除,
则当n=k+1时,
[3(k+1)+1]·7k+1-1=(21k+28)·7k-1=[(3k+1)+(18k+27)]·7k-1=(3k+1)·7k-1+9(2k+3)·7k,
所以[3(k+1)+1]·7k+1-1能被9整除,即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综上,对任何n∈N*命题都成立.
例2 设n条直线将平面分成f(n)个部分,
则f(1)=2=1+1,
f(2)=4=1+1+2,
f(3)=7=1+1+2+3,
f(4)=11=1+1+2+3+4,
……
由此猜想f(n)=1+1+2+3+4+…+n.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n=1,2时,结论均成立;
②假设当n=k(k∈N*,k≥2)时,结论成立,即f(k)=1+1+2+3+…+k,
则当n=k+1时,第(k+1)条直线与前面的k条直线都相交且不共点,有k个交点,这k个交点将这条直线分成(k+1)段,每一段将原有的平面部分分成2个部分,即在原平面部分数上增加了(k+1)个部分,所以f(k+1)=f(k)+k+1=1+1+2+3+…+k+k+1.
综上,对任意n∈N*,都有f(n)=1+1+2+3+…+n=.
例3 由2an+1-anan+1=1,
可得an+1=(n∈N*).
由a1=0,得a2==.
同理可得a3==,a4==,a5==.
归纳上述结果,猜想an=(n∈N*).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猜想.
①当n=1时,a1==0,猜想成立;
②假设当n=k(k∈N*)时,猜想成立,
即ak=,
则当n=k+1时,ak+1====,
即当n=k+1时,猜想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猜想对任何n∈N*都成立.
例4 方法一:由已知可得Sn=x+x(1+x)+x(1+x)2+…+x(1+x)n-1.
当n=2时,S2=x+x(1+x)=x2+2x,
由x≠0,知x2>0,可得S2>2x;
当n=3时,S3=x+x(1+x)+x(1+x)2=x2(x+3)+3x,
由x>-1且x≠0,知x2(x+3)>0,可得S3>3x.
由此,我们猜想,当x>-1且x≠0,n∈N*且n>1时,Sn>nx.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猜想.
①当n=2时,由上述过程知,猜想成立.
②假设当n=k(k∈N*,且k≥2)时,不等式成立,即Sk>kx,
则Sk+1=Sk+x(1+x)k>kx+x(1+x)k.
当x>0时,因为k>1,所以(1+x)k>1,
所以x(1+x)k>x;
当-10.
又因为k>1,所以(1+x)k<1+x,
可得x(1+x)k>x(1+x)=x+x2>x.
综上可知,当x>-1且x≠0时,
Sk+1>kx+x(1+x)k>kx+x=(k+1)x,
所以当n=k+1时,猜想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不等式Sn>nx对任何大于1的正整数n都成立.
方法二:因为x>-1,x≠0,所以所给数列是等比数列,公比为1+x,
则Sn=x+x(1+x)+x(1+x)2+…+x(1+x)n-1==(1+x)n-1.
当n=2时,S2=(1+x)2-1=x2+2x,
由x≠0,知x2>0,可得S2>2x;
当n=3时,S3=(1+x)3-1=x2(x+3)+3x,
由x>-1,x≠0,得x2(x+3)>0,可得S3>3x.
由此,我们猜想,当x>-1且x≠0,n∈N*且n>1时,Sn>nx.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n=2时,由上述过程知,猜想成立.
②假设当n=k(k∈N*,且k≥2)时,不等式Sk>kx成立,即(1+x)k-1>kx,即(1+x)k>1+kx.
由x>-1,得x+1>0.
又因为k>1,x≠0,所以kx2>0,
则Sk+1=(1+x)k+1-1=(1+x)k(1+x)-1>(1+kx)(1+x)-1=kx2+(k+1)x>(k+1)x,
所以当n=k+1时,猜想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不等式Sn>nx对任何大于1的正整数n都成立.
【检测反馈】
1. D 当n=1时,f(n)=1;当n=2时,f(n)=2;当n≥3时,f(n)分两类,第一类从第n-1层再上一层,有f(n-1)种方法;第二类从第n-2层再上两层,有f(n-2)种方法,所以f(n)=f(n-1)+f(n-2)(n≥3).综上,f(n)=
2. A 假设当n=k(k∈N*)时,命题成立,即5k-2k能被3整除,则当n=k+1时,5k+1-2k+1=5×5k-2×2k =5×5k-5×2k+5×2k-2×2k =5(5k-2k)+3×2k,所以5k+1-2k+1能被3整除,故选A.
3. AB 对于A,假设当n=k,k∈N*,k≥2时,命题成立,即2k>2k+1.当n=k+1时,有2k+1=2·2k>4k+2=2k+2+2k=2(k+1)+2k>2(k+1)+1,故当n=k+1时,命题也成立.又当n=2时,有4>5,所以当n为给定的初始值时,命题不成立,故A符合题意;对于B,假设当n=k,k∈N*时,命题成立,即2+4+6+…+2k=k2+k+2.当n=k+1时,有2+4+6+…+2k+2(k+1)=k2+k+2+2(k+1)=k2+2k+1+k+3=(k+1)2+(k+1)+2,故当n=k+1时,命题也成立.又当n=1时,等号左边为2,右边为1+1+2=4,2≠4,所以当n为给定的初始值时,命题不成立,故B符合题意;对于C,假设当n=k,k∈N*,k≥3时,命题成立,即f(k)=(k-2)π.当n=k+1时,有f(k+1)=f(k)+π=(k-1)π,故当n=k+1时,命题也成立.又当n=3时,内角和为π,命题也成立,故C不符合题意;对于D,假设当n=k,k∈N*,k≥4时,命题成立,即g(k)=,则当n=k+1时,有g(k+1)=g(k)+k-1=+k-1=≠,故当n=k+1时,命题不成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B.
4. 1+++…+<(n≥2,n∈N*)
5. (1) 因为a1=,an+1=,
所以a2===,
a3===,
因此可猜想:an=(n∈N*).
(2) 当n=1时,a1=,猜想成立,
假设n=k,k≥1,k∈N*时,猜想成立,即ak=,
则当n=k+1时,ak+1====,
即当n=k+1时,猜想也成立,
综上所述,对任意自然数n∈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