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考复习——集训精选题(六)(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中考复习——集训精选题(六)(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5-24 21:5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江中考复习——集训精选题(六)
一、选择题:
1.(2025·嘉兴模拟)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有菱形,点A的坐标为,对角线,相交于点D,反比例函数经过点D,交的延长线于点E,且,则点E的坐标是(  )
A. B. C. D.
2.(2025·拱墅模拟)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有A(, , 2m, 3m)三点, (  )
A.若, 则 B.若, 则
C.若, 则 D.若, 则
3.(2025·嘉兴模拟)二次函数 ,当 且 时,y的最小值为 ,最大值为 ,则 的值为(  )
A. B. C. D.
4.(2025九下·浙江模拟)当时,二次函数有最小值,记作,随着的变化,的最大值为(  )
A.8 B.6 C.4 D.2
二、计算题
5.(2025·嘉兴模拟)(1)计算:
(2)解不等式组:
6.(2025·杭州模拟)(1)计算: .
(2)化简: .
7.(2025·杭州模拟)(1)化简:.
(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8.(2025九下·宁波模拟)
(1)解方程:
(2)计算:
填空题:
9.(2025·拱墅模拟) 在图中,中,, BD是的角平分线,点在BD上,过点E作,交AB于点.若,,,则   .
10.(2025·嘉兴模拟)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点、在抛物线上,点在轴上,、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1和,的值为   .
11.(2025·宁波模拟) 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点E为对角线BD上一点.若的外接圆与边CD相切,则的半径长为   .
12.(2024九下·瓯海模拟)如图1的一汤碗,其截面为轴对称图形,碗体ECDF呈半圆形状(碗体厚度不计),直径cm,碗底cm,,.
(1)如图1,当汤碗平放在桌面上时,碗的高度是   cm.
(2)如图2,将碗放在桌面上,绕点B缓缓倾斜倒出部分汤,当碗内汤的深度最小时,tan的值是   .
四、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13.(2025九下·浙江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轴于点,轴于点与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1)若的面积为6.
①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②当时,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已知,求的长.
14.(2025·宁波模拟)在一次无人机表演活动中,甲、乙两架无人机在同一平台竖直向上起飞,飞行的路径互相平行,当飞行高度达到300米时,飞机停止表演.甲从起点出发,先以4米/秒的速度匀速飞行了30秒,然后以a米/秒的速度继续匀速飞行.乙在甲出发20秒后起飞,以b米/秒的速度匀速飞行,乙出发10秒后,与甲飞行的高度相差40米.如图,折线OAB,线段CD分别表示甲、乙的飞行高度s(米)与甲飞行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图象.请结合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 a=   ,   ;
(2) 分别求出线段AB,CD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3) 当两架无人机之间的飞行高度不超过20米时,能形成特定的表演效果.求在整个飞行过程中,能形成这种特定的表演效果时t的取值范围.
15.(2025·朝阳模拟)在一条高速公路上依次有A,B,C三地,甲车从A地出发匀速驶向C地,到达C地休息后调头(调头时间忽略不计)按原路原速驶向B地,甲车从A地出发后,乙车从C地出发匀速驶向A地,两车同时到达目的地.两车距A地路程与甲车行驶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请结合图象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甲车行驶的速度是_____,乙车行驶的速度是_____.
(2)求图中线段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乙车出发多少小时,两车距各自出发地路程的差是?请直接写出答案.
五、解直角三角形
16.(2025·浙江模拟)小吉购买了可升降夹书阅读架(如图1),将其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侧面示意图如图2,测得底座AB的高为2 cm, ∠ABC=150°,支架长 BC为 18 cm,面板长 DE为24 cm,CD为6 cm(厚度忽略不计).
(1)求支点C离桌面/的高度
(2)当面板DE绕点C转动时,面板与桌面的夹角满足30°<α<60°,当面板与桌面的夹角增大时,点E离桌面1的高度也随之增大,问当面板DE绕点C转动过程中,点E离桌面l最大高度与最小高度的差是多少 (计算结果保留根号)
17.(2025·榕江模拟)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如图是小红同学安装的化学实验装置,安装要求为试管略向下倾斜,试管夹应固定在距试管口的三分之一处.已知试管, ,试管倾斜角为.(参考数据:)
(1)求酒精灯与铁架台的水平距离的长度(结果精确到);
(2)实验时,当导气管紧贴水槽,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F,且(点C,D,N,F在一条直线上),经测得:,求线段的长度(结果精确到).
六、几何图形
18.(2025·拱墅模拟)如图,在中,AB=AC,BD,BE分别是边AC上的高线和中线.
(1) 若,求的度数.
(2) 求证:.
19.(2025·嘉兴模拟)如图,在菱形中,是的中点,连接并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
(1)求证:;
(2)连接,若,求的长.
20.(2025九下·浙江模拟)如图,在矩形中,点在边上,,作,点,恰好在直线上.
(1)求证:.
(2)求线段的长.
七、二次函数
21.(2025九下·浙江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为实数)的顶点为.
(1)当时,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与对称轴.
(2)求证:无论取任何实数,抛物线与轴总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3)若以为一个顶点作抛物线的内接等边三角形(点,均在抛物线上),直接写出的面积.
22.(2025·嘉兴模拟)如图,顶点为的抛物线经过点.设动点在对称轴上,纵坐标为,过点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用含,的代数式表示与;
(3)若为定值,直线是否过确定的点?如过确定点,请求出点坐标:否则请说明理由.
23.(2025·宁波模拟) 甲、乙、丙三个同学研究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交流了自己的学习成果.
(1) 甲同学的说法:当和时,函数值相等.你认为甲同学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2) 乙同学的发现:a取某个值时,该函数图象上到x轴的距离为1的点有3个,且以这三个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3.根据乙同学的发现,求出此时a的值.
(3) 丙同学的探索:若,当时,y的取值范围中恰有4个不同的整数值.根据丙同学的结论,求出a的取值范围.
八、圆的几何图形
24.(2025·嘉兴模拟)如图,AB为⊙O的直径,C为圆上的一点,D为劣弧的中点,过点D作⊙O的切线与AC的延长线交于点P,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F,AD与BC交于点E.
(1)求证:;
(2)若⊙O的半径为,DE=1,求AE的长度;
(3)在(2)的条件下,求的面积.
25.(2025九下·丽水模拟)如图,三角形ABC内接于⊙O,AB=AC,连结BO并延长交AC于点E,交⊙O于点D,连结AO,AD,CD。
(1)求证:∠ABC=∠ADB;
(2)猜想OA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CD=6,tan∠OAB=,求AE的长。
26.(2025·宁波模拟) 如图 1,四边形 ABCD 内接于 ,BD 为直径, 为锐角,过点 B 作 于点 E,过点 A 作 BC 的平行线交 BE 的延长线于点 F.
(1) ,请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 ;
(2) 若 ,求证:;
(3) 如图 2,在 (2) 的条件下,BF 与 交于点 G,与 AD 延长线交于点 H,连结 DO.
①若 ,,求 AD 的长.
②若 ,求 的值.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解:如图,作轴于,

∵四边形是菱形,
∴,
∴,
∵点A的坐标为,,
∴,,
∴,,
∴,
∴,
∵是的中点,
∴,
∵反比例函数经过点D,
∴,
∴,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当时,,即,
故答案为:D.
【分析】作轴于,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然后利用正弦的定义求出点B的坐标,即可得到点D的坐标,代入解析式求出k的值,即可得到点E的坐标解题.
2.【答案】A
【解析】【解答】解:分别将点A(x1, m), B(x2, 2m), C(x3, 3m)坐标代入解析式得:
故选项A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项B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项C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项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答即可.
3.【答案】D
【解析】【解答】解:二次函数 的大致图象如解图,
∵ ,且 ,
∴ , ,
①当 时,当 时,y取最小值,即 ,
解得 (舍去)或 ;
当 时,y取最大值,即 ,
解得 (舍去)或 (舍去);
②当 时,当 时y取最小值,即 ,
解得 (舍去)或 ;
当 时,y取最大值,即 ,
解得 ,
∴ .
故答案为:D.
【分析】由 ,且 ,可得 , ,分两种情况①当 时,得出当 时,y取最小值,当 时,y取最大值;②当 时,得出当 时y取最小值当 时,y取最大值,据此分别解答即可.
4.【答案】A
【解析】【解答】解:∵,
∴当时,取最小值m,
∴,
∵,
∴,
∴,
当时,m有最大值8.
故答案为:A.
【分析】先求出顶点坐标,再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解.
5.【答案】解:(1)

(2),
解不等式①得:,
解不等式②得:,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解析】【分析】(1)先运算零指数幂、算术平方根、负整数指数幂,代入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然后加减解题即可;
(2)求出两个不等式的解集,根据“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口诀得到公共部分解题即可.
6.【答案】(1)解:原式
=0;
(2)解:原式
.
【解析】【分析】(1)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绝对值的性质、0次幂的运算性质分别化简,然后根据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2)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分别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化简即可.
7.【答案】解:(1)

(2)

当时,
原式.
【解析】【分析】(1)先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展开,再合并同类项;
(2)先将括号内的通分,再将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约分,最后代入的值求值.
8.【答案】(1),
(2)
【解析】【分析】(1)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
(2)根据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运算法则,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进行计算即可.
9.【答案】
【解析】【解答】解:作DH⊥AB于点H, 则∠BHD =∠C =90°,
∵BD是∠ABC的角平分线,
∴∠HBD=∠CBD,
∵BD=BD,
∴△HBD≌△CBD(AAS)
∵EF⊥BD于点E,
∴∠BEF = 90°,
∵BE=4, BF=5,
∴BD=BE+DE=4+3=7,
故答案为:
【分析】作DH⊥AB于点H, 则∠BHD=∠C=90°, 而∠HBD=∠CBD, BD=BD, 可根据“AAS”证明△HBD≌△CBD,根据勾股定理求得DE =EF=3, 则BD=7, 由余弦的定义求出BH长,即可求出BC长解题.
10.【答案】2
【解析】【解答】解∶过A作于D,过B作轴于E,
∵点、在抛物线上,、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1和,
∴点A、B的纵坐标为、,
∴,,
∴,,,,
∴,
∴,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
∴,
∴,
又,,
∴,
∴,,
又,
∴,
解得,(不符合题意,舍去)
∴b的值为2,
故答案为:2.
【分析】过A作于D,过B作轴于E,求出A、B的坐标,根据即可得到,进而可得,,然后根据OE长列方程求出b值即可.
11.【答案】
【解析】【解答】解:设CD与⊙O相切于点F,连接FO,并延长交AB于N,连接OA,
∵△ABE的外接圆⊙O与边CD相切,
∴OF⊥CD,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DC=∠BAD=90°
∴四边形ANFD为矩形,
∴NF=AD=4,
∴NF//AD,
∴NF⊥AB,
∴AN=NB=2,
在Rt△OAN中,OA2=AN2+ON2,
即OA2=22+(4-OA)2,
解得:
故答案为:.
【分析】设CD与⊙O相切于点F,连接FO,并延长交AB于N,连接OA,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OF⊥CD,根据矩形的性质切线NF,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方程得到答案.
12.【答案】;
【解析】【解答】(1)解:如图,设半圆的圆心为O,连接,过点O作直线于P,交于Q,
∴四边形是矩形,四边形是矩形,
∴cm,,
∵,
∴cm,
∵=(cm),
∴cm.
∴碗的高度为15cm;
故答案为:;
(2)解:如图1,==5cm,
∵将碗放在桌面上,绕点B缓缓倾斜倒出部分汤,
∴当半圆O与直线相切时,碗内汤的深度最小,
如图2,设半圆O与直线相切于点R,连接,连接,,过点O作于K,
∵旋转,
∴cm,,
∵半圆O与直线相切于点R,
∴,
∴cm,
∴==9cm,
∵,
∴(cm2),
∴,
∴×5,
∴cm,
∴==3cm,
∴===,
∴tan,
故答案为:.
【分析】(1)由垂径定理“垂直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段弧”和勾股定理可求的长,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OQ=OP+PQ计算即可求解;
(2)由旋转的性质可得cm,,由勾股定理可求的长,由面积关系可求的长,然后根据锐角三角函数tan∠OBO ==tan∠MBA可求解.
13.【答案】(1)解:①由题意,设点C的坐标为C(a,b)(a>0,b>0),
∵CE⊥x轴于点E,
∴OE=a,CE=b,
∵△OCE的面积为6,
∴OE·CE=ab=6.
∴ab=12,
∵点C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
∴k=ab=12,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②当y=4时,x==3,
∵反比例函数中的12>0,x>0,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且在第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y≤4时,x≥3.
(2)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象限,
∴k>0,
∵点C,D都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CE⊥x轴于点E,DB⊥x轴于点B,CE=4,BD=4/3,
∴C(,4).D(,)
∴OE=,OB=,
∵CE⊥x轴于点E,DB⊥x轴于点B,
∴CE Il DB,
∴△OAB~ △OCE,
∴,
∴,
∴AB=12.
【解析】【分析】(1)①设点C的坐标为C(a,b)(a>0,b>0),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ab=12,再将点C(a,b)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即可得;②先求出当y=4时,x的值,再根据结合函数图象即可得;
(2)先得出k>0,再用k表示出C,D的坐标,然后用k表示出OE,OB,再证明OAB~OCE,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得.
14.【答案】(1)6;8
(2)解:设AB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

解得.
AB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
设CD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
图象过,

解得.
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
(3)解:当30解得t=40或t=60(舍去),
∴在整个飞行过程中,能形成这种特定的表演效果时t的取值范围是40≤t≤60
【解析】【解答】解:(1)120+(60-30)a=300,
解得a=6,
120-(30-20)b=40,
解得b=8.
故答案为:6,8.
【分析】(1)根据“OA段飞行的路程+AB段飞行的路程=300”列关于a的方程并求解,根据“当t=30时,甲飞行的高度-乙飞行的高度=40”列关于b的方程并求解即可;
(2)根据待定系数法即可求解;
(3)分别求出当两架无人机之间的飞行高度差不超过20米时对应的t的值,从而得到符合条件的t的取值范围即可.
15.【答案】(1),
(2)解:设线段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
∵,在直线上,
∴.
解得:.
线段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
(3)解:设乙车出发时,
∵在中,当时,,
∴,
∵乙车行驶速度为,甲车行驶速度为且两车同时到达目的地,
∴乙到达目的地时,甲距离A地的距离为,
∴,,
∴两车距各自出发地路程的差是,
当时,此时甲在到达C地前,

解得:,(不合题意,舍去);
当时,此时甲在C地休息,

解得:,(不合题意,舍去);
当时,此时甲在返回B地中,
解得:,(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乙车出发或,两车距各自出发地路程的差是.
【解析】【解答】解:(1)由图可得,即甲出发3时后与地相距,
∴甲车行驶速度为;
由题意可得,,即乙车出发行驶,
∴乙车行驶速度为,
故答案为:,;
【分析】(1)结合函数图象中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求速度;
(2)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先求得点E、F坐标,然后分情况列方程求解.
16.【答案】(1)解:如图,过点C作CF⊥l于点F,过点B作BM⊥CF于点M,
∴∠CFA=∠BMC=∠BMF=∠BAF=90°,
∴四边形ABMF是矩形,
∴∠ABM=90°,MF=AB=2,
∵∠ABC=150°,
∴∠MBC=∠ABC-∠ABM=60°,
∵BC=18,
∴CM=BCsin60°=9,
∴CF=CM+MF=2+9,
即支点C离桌面l的高度为2+9cm.

(2)解:如图,过点C作CN//l,过E作EH⊥CN于点H,
∴∠EHC=90,
∵DE=24,CD=2,
∴CE=DE-CD=18,
当∠ECH=30°时,
EH=CEsin30°=9;
当∠ECH=60°时,EH=CEsin60°=9;
∴当面板DE绕点C转动过程中,E离桌面1最大高度与最小 高度的差是 9-9cm.
【解析】【分析】(1)先证明四边形ABMF是矩形,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ABM=90°,MF=AB=2,再利用角的和差求出∠MBC,然后利用正弦求出CM,再利用线段的和差求出CF即为支点C离桌面l的高度;
(2)分“∠ECH=30°”、“∠ECH=60°”两种情况,分别求出CH,再求出E离桌面1最大高度与最小 高度的差.
17.【答案】(1)解:如图,过点E作于点G.
∵,
∴四边形为矩形,
∴.
∵,,
∴,
∴.
在中,,
∴.
(2)解:如图,过点B分别作于点H,于点P.
∵,
∴四边形是矩形,
∴.
易知,
在中,


∴,
∴.
∵,
∴,
∴,
∴().
答:的长度约为.
【解析】【分析】(1)过点E作于点G.可以得到为矩形,得到.然后利用余弦的定义求出EG长即可;
(2)过点B分别作于点H,于点P.得到是矩形,得,在中运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HE和BH长解题即可.
(1)解:如图,过点E作于点G.
∵,
∴四边形为矩形,
∴.
∵,,
∴,
∴.
在中,,
∴.
(2)解:如图,过点B分别作于点H,于点P.
∵,
∴四边形是矩形,
∴.
易知,
在中,


∴,
∴.
∵,
∴,
∴,
∴().
答:的长度约为.
18.【答案】(1)解:∵AB=AC,
∴∠ABC =∠C,
∵∠ABC+∠C+∠A=180°, 且∠A =40°,
∴2∠C+40°=180°,
∴∠C=70°,
∵BD是边AC上的高,
∴BD⊥AC,
∴∠BDC=90°,
∴∠CBD=90°-∠C=20°,
∴∠CBD的度数是20°
(2)证明:在AD上取一点F, 使FD=CD, 连接FB, 分别取AB、FB的中点H、L, 连接EH、DL、HL,
∵BE是边AC上的中线,
∴点E是AC的中点,
∴EH∥BC, 且

且.
∴四边形DEHL是平行四边形,
【解析】【分析】(1)由AB=AC, 得∠ABC =∠C, 而∠A =40°, 所以2∠C+40°=180°, 求得∠C = 70°, 因为BD是边AC上的高, 所以∠BDC=90°, 则∠CBD=20°;
(2)在AD上取一点F, 使FD=CD, 连接FB, 分别取AB、FB的中点H、L, 连接EH、DL、HL,因为BE是边AC上的中线,所以点E是AC的中点, 则EH∥DL∥BC, 且. 所以四边形DEHL是平行四边形,则HL=DE,所以AF=2HL=2DE, 即可证明结论.
19.【答案】(1)证明:∵在菱形中,,
∴,
又∵是的中点,
∴,
∴,
∴,

∴;
(2)解:∵在菱形中,,由(1)可知,
∴,
∵,
∴,
是斜边上的中线,

【解析】【分析】(1)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再根据中点定义得到,利用AAS证明即可得到结论;
(2)根据菱形性质得到,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解答即可.
(1)证明:∵在菱形中,,
∴,
又∵是的中点,
∴,
∴,
∴,

∴;
(2)解:∵在菱形中,,
由(1)可知,
∴,
∵,
∴,
是斜边上的中线,

20.【答案】(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D,∠BAD=∠CDE=90°,
∴∠BAM=∠CDN=90°,
∵∠AMB=∠DNC=60°,
∴△BAM ≌△CDN(AAS),
∴BM=CN;
(2)解:设BM=CN=2x,
∵∠AMB=∠DNC=60°,
∠BAM=∠CDN=90°,
∴∠MBA=∠NCD=30°
∴AM=DN=x
∵∠AMB=∠DNC=∠BEC=60°,
∴∠BED=60°+∠MBE=60°+∠NEC,
∴∠MBE=∠NEC,
∴△MBE∽△NEC,
∴,
∵AE=1, DE=2,
∴,
解得:(负值已舍去),
∴BM=2x=.
【解析】【分析】(1)根据“AAS”证明△BAM≌△CDN即可证得结论;
(2)先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M=DN=x,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得到△MBE~△NEC,然后列出比例式,得到关于x的方程求解.
21.【答案】(1)解:当k=2时,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4x=(x-2)2-4,
所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对称轴为直线.
(2)证明:∵当y=0时,x2-2kx+4k-8=0,
∴△=(-2k)2-4(4k-8)=4k2-16k+32=4(k-2)2+16>16>0,
∴无论k取任何实数,这个方程都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无论k取任何实数,抛物线与x轴总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3)解:如图,

∴顶点工的坐标为(k,-k2+4k-8),对称轴为直线x=k,
∵△AMN是等边三角形,
∴AM=AN=MN,
∴点M,N关于这个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
如图,不妨设点M在对称轴左侧的抛物线上,点N在对称轴右侧的抛物线上,MN与对称轴的交点为点E,则AE垂直平分MN,
设点M的横坐标为k-t(t>0),
则点N的横坐标为k+t,
∴MN=k+t- (k-t)=2t,
∴ME=MN=t,
当x=k-时,y=(k-t-k)2-k2+4k-8=t2-k2+4k-8,
∴M(k-t,t2-k2+4k-8), N(k+t,t2-k2+4k-8),
∴E(k,t2-k2+4k-8),
∴AE=t2-k2+4k-8-(-k2+4k-8) =t2,
∵在等边△AMN中,AM=MN=2t,ME=t,AE⊥MN,
∴AE==3t,
∴t2=t,解得:t=或t=0(舍去),
∴MN=2t=2. AE=t=3,
∴△AMN的面积为MN·AE=×2×3=.
【解析】【分析】(1)将k=2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化成顶点式,由此即可得;
(2)当y=0时,x2-2kx+4k-8=0,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即可得证;
(3)先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点M,N关于这个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再求出A点的坐标,设点M的横坐标为k-t(t>0),可用k,t表示出M的坐标与N的坐标,从而可得AE的长,然后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也可得AE的长,建立方程,解方程求出的值,最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得.
22.【答案】(1)解:由顶点为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把代入得,

∴;
(2)解:由题意可得直线过点,
∴,
∴,
∴,
由得

∴;
(3)解:由(2)得,

点,在上,
∴,,


∵为定值,设定值为


∴,

解得:或
∴或.
【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即可;
(2)把点C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得出,即可得到,联立两解析式,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即可解题果;
(3)代入两点的坐标求出p,q的值,计算,然后整体代入解答即可.
(1)解:由顶点为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把代入得,

∴;
(2)解:由题意可得直线过点,
∴,
∴,
∴,
由得

∴;
(3)解:由(2)得,

点,在上,
∴,,


∵为定值,设定值为


∴,

解得:或
∴或.
23.【答案】(1)解:∵,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
∴当x=0和x-2时,函数值相等,甲同学说法正确
(2)解:∵抛物线顶点坐标为(1,-1),
∴顶点到x轴的距离为1,由条件可知a>0,三角形的另两个顶点的纵坐标都为1,
∴题设中的三角形是高为2,底边长为3的等腰三角形,
∴底边顶点坐标为(,(),
代入得,

(3)解: ∵,抛物线顶点坐标为(1, -1),
∴当时,,
∴4个不同的整数值为-1, 0, 1, 2,即,

【解析】【分析】(1)根据对称轴计算公式求出对称轴为直线x=1,据此可得结论;
(2)求出顶点坐标为(1,-1),则可推出纵坐标为1的有两个点,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纵坐标为1的两个点的距离为3,则可推出在二次函数图象上,据此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
(3)根据增减性可求出当024.【答案】(1)解:证明:如图,连接,
为劣弧的中点,


又为⊙O的切线,


(2)解:如图,连接,,
设,则,
为劣弧的中点,


又,




为⊙O的直径,

又⊙O的半径为,

由得,
解得或(舍),

(3)解:如图,设与交于点,
由(2)知,
,,
在中,




又,




为⊙O的直径,

由(1)可知,,
四边形为矩形,
,,

【解析】【分析】(1)连接,根据垂径定理得到,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即可得到结论;
(2)连接,,设,然后证明,根据对应边成比例求出CD2,BD2长,再在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x值即可解题;
(3)连接,,设与交于点,根据余弦的定义求出,然后在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再证明为矩形,根据解答即可.
(1)解:证明:如图,连接,
为劣弧的中点,


又为⊙O的切线,


(2)解:如图,连接,,
设,则,
为劣弧的中点,


又,




为⊙O的直径,

又⊙O的半径为,

由得,
解得或(舍),

(3)解:如图,设与交于点,
由(2)知,
,,
在中,




又,




为⊙O的直径,

由(1)可知,,
四边形为矩形,
,,

25.【答案】(1)证明:∵AB=AC,
∴∠ABC=∠ACB,
∵∠ADB=∠ACB,
∴∠ABC=∠ADB;
(2)解:OA∥CD,理由如下
如图,延长AO交BC于点F
∵AB=AC,
∴弧AB=弧AC,
又∵AO为半径,
∴AF⊥BC,
∴∠AFB=90°,
∵BD是直径,
∴∠BCD=90°,
∴AO//CD;
(3)解:∵AB=AC,AF⊥BC,
∴BF=BC,
∵OF∥CD,
∴△OFB∽△DCB,

∴OF=CD=3,
∵tan∠OAB=,
∴设BF=x,则AF=2x,
∴OA=OB=2x-3,
∵BF2+OF2=OB2,
∴x2+32=(2x-3)2,
解得 x=4,
∴OA=5,
∴AB=AC=4,
∵AO//CD,
∴△AOE~△CDE,

.
【解析】【分析】(1)由等边对等角得∠ABC=∠ACB,由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ADB=∠ACB,进而由等量代换可得结论;
(2)延长AO交BC于点F,由同圆中相等得弦所对弧相等得弧AB=弧AC,由垂径定理的推论“平分弧的直径垂直于弦”可得AF⊥BC,则∠AFB=90°,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出∠BCD=90°,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O∥CD;
(3)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BF=BC,由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截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得△OFB∽△DCB,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得OF=CD=3;由∠OAB的正切函数值可BF=x,则AF=2x,OA=OB=2x-3,在Rt△OBF中,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出x的值,可得OA的长,进而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AC=4,由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的延长线,所截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得△AOE~△CDE,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求出,从而代值计算即可.
26.【答案】(1)解:∵BD为直径,

∵,
∴,
∵于点E,
∴;
(2)证明: ∵,
∴,
∵,,
∴(AAS).

(3)解:①连结AG,作于点M,
∵,,
∴,
∴,
∴,
∴,
∵ BD为直径,
∴,
∵,
∴四边形DGEM为矩形,
∴ME = DG = 1,DM = EG,
设,,
∴,,
∴,
解得:,(舍),
∴AD的长为;
②连结AG,
∵BD为直径,
∴,
∴,
∵,
∴,
∴.
∵,,
∴.
∵,
∴.
又∵,
∴.
∴,
∴.
∵,
∴.
∵,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