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专题训练:实验题
1.探究土壤成分实验.
(1)实验目的:探究土壤的成分。
(2)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铁架台、酒精灯、火柴、铁盘、土壤等。
(3)实验步骤:
①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有什么现象?
②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搅拌,然后静置,观察有什么现象?
③把土壤放在铁盘上,用酒精灯加热,有什么现象?
(4)实验现象及结论:
①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会发现( ),说明土壤中有( )。
②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搅拌,然后静置一会后,会发现烧杯中的土壤出现了( )现象,说明土中有黏土和沙子。
③把土壤放在铁盘上,用酒精灯加热,看到( ),闻到( ),说明土壤中含有( )。
2.科学小组准备用电池、导线和灯泡研究怎么让灯泡亮起来。
(1)用线代替导线,连接右面的电池和小灯泡,使小灯泡发光。
(2)在连接导线时,不能同时连接电池的 。
(3)在做这个实验时,必须使小灯泡、导线和电池连接形成 时,灯丝中有电流通过,小灯泡才会发光。
(4)为使电路更完整,还可以在电路中增加一个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灭。根据要求设计电路,用线连起来。
①一个开关控制两盏灯。 ②每盏灯都有单独的开关。
3.明明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电路暗箱,让同伴亮亮来检测。亮亮根据外部小灯泡的变化依次进行了检测。请和他一起来完成下列实验。
(1)探究暗箱里的电路时,当检测A、B两接点时,若外部小灯泡变亮了,那么暗箱中A、B两接点之间应该是 (填“通”或“断”)着的。
(2)当检测A、D两接点时,若检测器中的小灯泡更暗了,则暗箱A、D两接点之间可能有( )。
A.导线 B.小灯泡 C.电池
(3)当检测B、D两接点时,外部小灯泡不亮,说明暗箱中B、D之间 (填“有”或“无”)电流通过,此时的电路是 (填“通”或“断”)着的。
(4)若检测A、C两接点时,外部小灯泡更亮了,则暗箱A、C两接点之间可能有( )。
A.导线 B.小灯泡 C.电池
(5)在(4)题中,若交换接线位置,外部小灯泡会( )。
A.亮 B.不亮 C.更暗
4.科学小组的同学在户外采集了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土壤,为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他们将三个同样的空塑料瓶的瓶底剪下,然后用棉线和纱布固定瓶口处,确保牢固,装置如图所示。同学们在做实验时,使三个装置的高度一致,土壤的量一样,并且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在相同的时间内,同学们发现①号土壤渗水性最好,流下的水最多:②号土壤渗水性中等;③号土壤渗水性最差,流下的水最少。
(1)根据现象可推测,①号土壤最可能是 ;②号土壤最可能是 ;③号土壤最可能是 。
(2)同组的小美想种植一盆仙人球放在自己的书桌上,经过查资料,小美发现仙人球耐高温、干旱、贫瘠,不喜潮湿。因此,小美应将仙人球种植在 (填“①”“②”或“③”)号土壤里。
5.“沙地洋芋”对土壤环境要求较高,适合生活在渗水能力强、疏松的沙质土中。小华和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从不同的地方采集了三种类型的土壤,观察并比较其渗水性,最后选择一种满意的土壤进行种植。
(1)三种土壤摸起来都湿湿的,说明它们都含有( )(单选)。
A.水分 B.黏土 C.空气
(2)同学们分别在带孔的罐子中装入等量的土壤,并从相同高度同时倒入等量的水。5分钟后,罐子下方量筒中的水位如图所示。其中,渗水性最好的是( )号土壤,渗水性最差的是( )号土壤。
(3)他们应该选择( )(填“1”“2”或“3”)号土壤种植“沙地洋芋”。
6.小明采集了三种土壤,将三种土壤分别标记为甲、乙、丙,然后通过实验进行土壤渗水性研究。
(1)三种土壤摸起来都是潮湿的,说明这三种土壤中都含有 ( )。
A.水分 B.腐殖质 C.黏土
(2)小明在做实验时需要保持相同条件的,请在后面括号里打“√”,不同条件的在后面括号里打“×”。
①漏斗中装入的土壤种类 ( ) ②漏斗的大小 ( )
③倒入的水量 ( ) ④漏斗中装入土壤的多少 ( )
(3)进一步研究发现,甲、乙、丙分别是壤土、沙质土、黏质土,其中壤土做完土壤渗水性实验后,杯子里的水位如下,请画出沙质土、黏质土的水位可能的位置。
7.小明尝试多种连接电路的方法。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小灯泡发光的部位是 。
(2)甲图电路开关闭合后,会发生 (选填“短路”或“断路”)现象。
(3)乙图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一直不亮,小明怀疑是电池出现问题。下列使用电路检测器的步骤,请按照正确顺序排列: 。(填序号)
①重复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
②电路检测器自检
③用两个检测头接触电器元件两端,看检测器灯泡是否发光
④从故障电路中取出电池
(4)小明发现不是电池的问题,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小灯泡不亮的其他两种可能原因。
① ; ②
8.凤仙花植株逐渐成长,小明想继续探究植物的其他器官的功能与作用。
他把整株凤仙花植株放在盛有红色染液的透明玻璃瓶中,水面处滴入植物油并做好标记。3 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距枝条底部的10cm、12cm、14cm位置切出切片,切面上处表示有深浅不同的染液经过。
(1)从不同位置的染液颜色可以知道,茎被染红的方向是 ( )。
A.从下向上 B.从上向下 C.没有方向
(2)做该实验时,在水面处做标记是为了( )。
A.能区分不同的小组
B.记录实验时间
C.能清楚地观察水面的变化
(3)该实验说明植物的茎能够 。
(4)3小时后,小明观察到水面没有明显下降,以下操作和结论正确的是( )。
A.根吸收水分的能力很弱
B.根不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C.延长时间重新实验,1-天后再次观察并记录水面高度
(5)与凤仙花植株发达的根系相比,水中的浮萍退化至只有一根较细的根,由此推测植物根系的一个重要作用是( )。
A.光合作用 B.固定植物 C.吸收水分
9.下图是小明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
(1)A、B两个装置中,塑料袋上水珠较少的是 ,原因是 。路边的树木在移栽前,都要去掉叶子是为了减少 作用。
(2)比较C、D两个装置, 实验装置更严谨?因为 。
(3)大树最好的移植时期是移植后根系马上进行生命活动期,同时地上的蒸腾作用又比较低,所以大树移植的最佳时期是( )
A.早春 B.立夏 C.立秋 D.入冬
10.土壤是地球上宝贵的资源,人类的食物绝大多数要依靠土壤才得以生长。科学课上,我们也准备了一些土壤,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了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
(1)小明用干燥的纸袋装了一些土壤带回教室研究,发现 现象说明土壤中有水分。
(2)把水倒进盛有土壤的玻璃杯,看到了 现象,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3)将土壤和水的混合物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水面上漂浮着一些黑色物质,它们是 。同时发现土壤有 现象,比较符合实验结果的是图1的 (选填“A”或“B”)。
(4)小明用图2的装置研究了壤土、沙质土、黏质土的渗水性。其中壤土做完实验后,接水杯中水位如图2,请画出沙质土、黏质土的水位可能位置。
(5)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土壤是一种 。
11.小明假期外出旅游,在一个景区发现了不同的土壤,他很好奇不同的土壤究竟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为了解决心中的疑惑,他开展了如下实验。
(1)要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性,用到的实验器材是:玻璃杯、空塑料瓶、纱布,其中空塑料瓶是用来做( )的。
(2)在这个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 ),要保持相同的条件是等量的时间、( )、( )等。
(3)小明发现水流过3号土壤时流速很慢,流过1号流速很快,这说明了( )。
A.1号土壤沙粒较多 B.3号土壤沙粒较多 C.3号土壤黏粒比1号土壤少
(4)小明用手搓土壤时感到了湿润,说明土壤中有( );把土壤倒入水中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 )。
12.为了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能力。小科准备三个同样的塑料瓶,剪去了瓶底并用棉线将纱布固定在瓶口处,确保牢固。(如下图1)
图1
(1)选择三种土壤进行对比实验,在做实验时,要求土壤的量 ,倒入水的体积 。(选填 “相同”、“不同”)并且要 向漏斗里倒水。(选填“同时”或“分别”)
(2)实验中小科发现三种土壤流入杯子的水量不同,分 析可得①号是 ;②号是 ;③号是 。(选填“黏质土”“壤土”或“沙质土”)
(3)小科查阅了多肉植物的相关资料(图2),请你分析资料及不同类型土壤的特征,小科应该选择 号土壤,理由是 。
13.小科收集了一块岩石,他把岩石擦拭干净后带回了教室,对岩石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岩石外形为长方形,用眼观察发现有花斑状花纹,由黑、白、肉红等颜色的颗粒组成,用手摸感觉粗糙且颗粒较粗;闻上去没有气味;用小铁棍轻轻敲打会发出低沉的声音;用指甲、铜钥匙、小刀都不能画出痕迹;用放大镜没有看到岩石里有空隙;放入水中没有冒出小气泡。
(1)观察这块岩石用到的感觉器官有( ) (多选)。
①眼 ②鼻 ③手 ④耳 ⑤口
(2)根据观察记录,这块岩石的软硬程度属于( )
(3)通过观察分析,认为这块岩石是( )
A.砂岩 B.石灰岩 C.花岗岩
(4)小科想把以前采集的岩石和矿物制作成标本,正确的步骤是( )。
①做标签 ②采集岩石 ③分类编号 ④识别标本
A.②④③①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14.科学课上老师带领你们一起探究了根的作用,请根据你们的实验情况完成填写。
(1)在实验中,我们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为了( )。
A.让根吸收 B.防止水蒸发 C.为了美观
(2)为了更清楚地观察到水位是否发生变化,我们可以( )
A.在瓶子上做好记号 B.事先测量水的质量 C.大概估计一下
(3)第二天我们明显观察到水位( )这一现象说明( )。
A.上升 B.不变 C.下降 D.水蒸发了 E.水被根吸收了 F.试管漏水
15.土壤是宝贵的资源,为了探究土壤的成分,亮亮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土壤放在手上捻一捻,感觉到土壤是湿润的,这说明土壤中有( )。
(2)把土壤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看到有许多( )冒出,这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下图( )可表示土壤分层的真实情况,其中最底层的土壤微粒是( )。
(4)爷爷准备了A、B、C三份土壤,让亮亮判断哪份土壤最适合种植西瓜。亮亮将这三种土壤 分别装入漏斗,到达同一高度后,将等量的水分别缓慢地倒入三个漏斗中。发现水流下来最快的是
土壤C, 最慢的是土壤A。
①上述实验是比较三种土壤的( )性。
②西瓜喜欢土质疏松,渗水性、透气性好,不易板结开裂的土壤。则土壤( )最适合种植西瓜,这种土壤属于( ) (填“壤土”、“沙质土”或“黏质土”)。
16.为了探究叶片是否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首先从一株阔叶植物上剪下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将一根枝条插入试管中,将另一枝条的叶片全部剪去插入B试管中。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在水面上再滴上少量植物油,然后用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试管上,扎紧塑料袋口。如图所示。将上述A、B两套装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后,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试问:
(1)设置B装置作为实验的 组,作用是 。
(2)两支试管内的水面上滴少量植物油的作用是 ,减少对实验现象的干扰。
(3)实验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好处是 。
(4)数小时后,发现试管 (选填“A”或“B”)中的塑料袋内侧有 ,说明植物的叶确实有蒸腾的作用。
(5)叶片除了有蒸腾作用外,你还了解到它有 作用。
17.比较不同的土壤。
兰兰小组收集了三种不同的土壤,分别标号为1、2、3号。
(1)肉眼观察。1号土壤颗粒最大,摸起来比较硬。2号土壤颗粒最小,摸起来比较滑腻。3号土壤颗粒大小不均。
(2)比较三种土壤的黏性,将三种土壤加水变潮湿,2号土壤最容易团成球,并且很紧实,3号土壤也能团成球,比较紧实,1号土壤无法团成球,极易散掉。
根据以上两个实验,兰兰推测这三种土壤分别是1号: ;2号: ;3号: 。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兰兰小组又进行了比较三种土壤渗水性的实验,实验结果证明兰兰的推测是正确的,那么这三种土壤的渗水性从强到弱排序是 (写序号)。
在进行第2步实验时,兰兰给三种土壤加水时不小心倒多了,搅拌时发现有气泡产生,这说明土壤中有 。
18.如图所示是验证花生种子萌发是否需要空气的实验,请回答问题。
(1)实验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两粒花生种子所处的环境有何异同。
相同点: ;
不同点: 。
(2)通过一段时间观察花生种子发芽的情况:部分露出水面的种子发芽了,完全浸泡在水中的种子 。
(3)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种子萌发 空气。(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19.平阳宋埠出产的白洋瓜甜中含咸,美味多汁,小科打算种植这种瓜。学校种植园里有三种不同的土壤,为了选出最适合白洋瓜生长的土壤,小科采集样本展开了研究。
(1)在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 )。
A.土壤的种类 B.加入的水量 C.容器的大小
(2)为了比较土壤的黏性,小科可以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A.加入水中搅拌 B.用放大镜观察 C.尝试将土壤团成球
(3)根据下表小科的实验记录,可判断1号土壤是( ),3号土壤是( )。
1号土壤 2号土壤 3号土壤
颗粒大小 较大 大小不均 最小
渗水性 流下的水最多 流下的水中等 流下的水最少
黏性 差 较好 最好
A.沙质土 B.壤土 C.黏质土
(4)白洋瓜喜欢生长在肥沃、保水性好、黏性好的土壤中,小科应该选择 号土壤进行种植。
20.科学课上,我们准备了一些土壤,在老师的指导下开给子找土壤中有什么。
(1)把土壤放在手中捻一捻,感觉到了土壤的湿润,说明土壤中有( )。
(2)搅拌水中的土壤,发现水面上漂浮着一些枯枝烂叶及小动物的残骸,将来它们会变成土壤中的( )。
(3)静置一段时间,土壤出现( )现象。
(4)研究发现,土壤中的不同颗粒都是由岩石( )形成的。
(5)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实验结束后,我们应将烧杯中的土壤( )。
A.倒在花坛里 B.倒在垃圾桶里 C.倒在水槽里
(6)根据土壤中沙粒的含量,我们可以把土壤分为( )、( )和( )三种。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页,共10页
第9页,共10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专题训练:实验题》参考答案
1. 有气泡冒出 空气 分层 冒烟 难闻气味 腐殖质
2.(1)
(2)正负极
(3)闭合回路
(4)
3.(1)通
(2)B
(3) 无 断
(4)C
(5)A
4. 沙质土 壤土 黏质土 ①
5.(1)A
(2) 1 2
(3)1
6.(1)A
(2) × √ √ √
(3)
7. 灯丝 短路 ④②③① 小灯泡坏了 开关坏了
8.(1)B
(2)C
(3)输导水分
(4)C
(5)C
9.(1) B 因为叶子数量少,蒸腾作用减慢 蒸腾
(2) C 因为D装置中土壤中的水分也会蒸发成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
(3)A
10.(1)纸变潮湿了
(2)冒气泡
(3) 腐殖质 分层 A
(4)
(5)混合物
11.(1)漏斗
(2) 土壤种类 等量的水 等量的土壤
(3)A
(4) 水 空气
12.(1) 相同 相同 同时
(2) 沙质土 壤土 黏质土 ① 渗水性、透气性都好
13.(1)①②③④
(2)硬
(3)C
(4)C
14.(1)B
(2)A
(3) C E
15.(1)水分
(2)气泡
(3) 乙 沙砾
(4) 渗水 C 沙质土
16.(1) 对照组 对比唯一条件变化的影响
(2)防止水分蒸发
(3)加快实验进程
(4) A 小水珠
(5)光合
17. 沙质土 黏质土 壤土 1号、3号、2号 空气
18. 所处的温度是一样的 一颗种子完全浸泡在水中,一颗种子一半在水中,一半在空气中 没有发芽 需要
19.(1)A
(2)C
(3) A C
(4)3
20.(1)水分
(2)腐殖质
(3)分层
(4)风化
(5)A
(6) 沙质土 黏质土 壤土
答案第4页,共4页
答案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