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第8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22 10:2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单元重难点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书写
1.看拼音写词语。
二、填空题
2.在语境中看拼音写词语。
大mǔ zhǐ( )虽很少有机会给人sāo yǎnɡ( ),但它却是最肯吃苦的。食指经常接触huì wù( ),还会遭遇yà shānɡ( )、咬伤等伤害,还要nǐng luó sī( )、解niǔ kòu( );中指的xiànɡ mào( )最堂皇;无名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小指的用处则更miǎo xiǎo( ),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但五根手指,谁都不是谁的fù yōnɡ( )。我们应该像五指一样,去xiǎng shòu( )人生中的苦与乐。
3.按要求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姿态——( ) 差异——( ) 参加——( )
反义词:淘气——( ) 渺小——( ) 轻盈——( )
4.先把句子补充完整,再根据意思选择。(填序号)
① 恻隐之心, 。 ② ,则能有所不为。
③ ,必自毙。 ④ 喻于义, 喻于利。
(1)“同情之心是仁的萌芽”是 的意思。
(2)“不义之事做多了,一定会自受其害”是 的意思。
(3)“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是 的意思。
(4)“人有了羞耻之心,有的事情就不会去做”是 的意思。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手指》的作者是 ,作者写出了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 ,各具不同的 ,各有所长, 。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 ,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 之分了。
(2)《孟子》中说明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的句子是:“ , ”
(3)“ 。”出自《 》告诉我们君子和小人的价值取向不同。
三、判断题
6.《童年的发现》中的“我”是一个天真单纯、爱探究、学习不认真爱奇思妙想的孩子。( )
7.《手指》介绍了五个手指的特点和作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各有优缺点。( )
8.杨氏之子回答的巧妙之处在于:一是说话有礼貌;二是没有正面作答;三是将孔雀的“孔”与孔君平的“孔”联系在一起;四是自己的话与孔君平的话异曲同工,巧妙作答。由此看出杨氏之子很聪明。( )
9.画作《神秘的外太空》充满了无限的幻想,这让我们感受到画家非凡的想象力。( )
四、语言表达
10.口语交际。
班里要举行讲笑话大赛,老师请你做主持人,请你写一段恰当的主持词。
五、修改病句
11.下面一段话中有四处不符合实际的地方,横线标出来的地方写出错误的原因。
暑假里的一天,阳光灿烂,我和妈妈乘长途汽车到郊区奶奶家去。我从车窗向外望去,只见近处的田野跟着汽车飞速向前。路边的柳树已经抽出了新芽,梅花竞相开放。远处的天空中,一弯彩虹鲜艳夺目。景色真是美极了。
六、现代文阅读
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
12.这段文字巧用 、 的修辞手法,将无名指、食指在中指左右比作 在关公左右,接着加上第三句中“ ”一词,风趣地凸显了中指 的特点。
13.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
将句中叠词去掉一字,好不好?为什么?
14.“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手指的全体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B.手指的全体没有强弱、美丑之分
C.五根手指一致团结,成为拳头,才有力量
阅读理解。
幽默感
①在许多国家,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人们极高的赞赏。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幽默的语言可以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以于谈笑间有警世的作用,更可以作为不动声色的自卫与反击。
②譬如在某国家的议会里,曾发生过议员之间争斗的事,有人提议入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门口。议长觉得左右为难,若是表决,无论结果如何,总是不愉快的。于是他急中生智,笑着说:“如果为了防止不正当的动作,就须把拐杖挂在会场门口,那嘴也该挂在门口,手脚也该摆在保管处。”他的话引得全场大笑,于是在一笑之间,双方摆脱了尴尬的处境。
③但是必须强调,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讽,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或自己为幽默对象,在这当中,便显示了幽默与被幽默的胸襟与自信。有一个秃头者,在别人对他的头发幽默时,当场变了脸,这一方面可能因为对方幽默不得体,刺伤了他,更可能是因为他原来对秃头有极大的自卑。相反,另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绝顶时,他居然笑着回答:“你小看我也,我早就聪明‘绝顶’了!”你想,若不是这位主编有相当的自信,又怎么可能接着别人的话幽自己一默呢?
④所以,越是胸襟宽广、充满智慧的人,可能就越富有幽默感。
15.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
急中生智:
16.结合短文,说说为什么“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人们极高的赞赏”。
17.“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被派到这儿来了。”这是晏子面对楚王的讽刺给予的回答,他的幽默起到了( )的作用。
A.化解尴尬 B.警世 C.不动声色的自卫与反击
18.第③自然段中两位秃头者面对别人的幽默时的态度截然不同,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七、书面表达
19.习作
题目:漫画的启示
提示:请你从课本中的两幅漫画中选择一幅,或者选自己看过的一幅漫画写启示。
要求:语句通顺,内容连贯,结合生活实际写出真实的感受;不少于400字。
漫画的启示 开头 简要说明漫画的内容
中间 从漫画内容展开思考,并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阐明漫画带来的启示
结尾 揭示主旨:善待地球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呼吁大家保护环境
提示 可参考上面的思维导图,或者自由发挥,认真完成本次习作。
《第8单元重难点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端”“掩”“赞”“貌”“渺”“庸”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 拇指 搔痒 秽物 轧伤 拧螺丝 纽扣 相貌 渺小 附庸 享受
【详解】本题考查了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注意“拇”“搔”“秽”“纽”“貌”“庸”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3. 姿势 差别 参与 乖巧 伟大 笨重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辨析。
姿态:(名)姿势;态度。近义词:姿势。
差异:指区别,不同。近义词:差别。
参加:加入某种组织或活动。近义词:参与。
淘气:(形)顽皮。反义词:老实、规矩等。
渺小:(形)藐小。反义词:伟大。
轻盈: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反义词:笨重。
4. 仁之端也 人有耻 多行不义 君子 小人 ① ③ ④ ②
【详解】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的识记与运用。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出自《孟子》,意思是: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出自朱熹《朱子语类》,意思是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就能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
“多行不义,必自毙”最早出自《左传·隐公元年》。意思是:指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论语·里仁》,意思是: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1)“同情之心是仁的萌芽”意思是同情心是仁的开始,“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符合句意。故选①。
(2)“不义之事做多了,一定会自受其害”意思是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多行不义,必自毙”符合句意。故选③。
(3)“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意思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相符合。故选④。
(4)“人有了羞耻之心,有的事情就不会去做”意思与“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相符合。故选②。
5. 丰子恺 姿态 性格 各有所短 拳头 强弱、美丑 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名人名言的理解记忆能力。
(1)《手指》是丰子恺的散文集《缘缘堂再笔》中的一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的意思是同情心是仁的开端。出自《孟子·公孙丑上》的第六章。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告诉我们君子和小人的价值取向不同。出自《论语·里仁》。
6.×
【详解】本题考查课内文章理解。
《童年的发现》中的“我”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这体现了“我”善于观察、思考和探究的品质,不能由此得出“学习不认真”的结论。故此判断有误。
7.×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手指》通过写五个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告诉我们“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而非强调任何事物各有优缺点 ,所以该说法错误。
8.√
【详解】本题考查课内文章理解。
在《杨氏之子》中,孔君平以“此是君家果”,借杨梅与杨氏姓氏的关联打趣,杨氏之子回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先以“未闻”起句,语气委婉谦逊,尽显礼貌;不直接反驳孔君平的调侃,而是仿照对方将姓氏与事物关联的思路,把孔雀的“孔”与孔君平的姓氏联系起来,既未正面回应,又巧妙地以相似逻辑进行类比,让孔君平的话与自己的话形成呼应,异曲同工;这种委婉又不失智慧的应答方式,既维护了自家尊严,又避免了言语冲突,充分展现出杨氏之子思维敏捷、应对巧妙,体现出其过人的聪慧。题干表述正确。
9.×
【详解】本题考查习作材料的选择。
只是阐述画作充满幻想以及画家的想象力,未涉及从漫画中得到什么启示,不适合“漫画的启示”习作主题,故错误。
10.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我们的讲笑话大赛!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就是要抛开烦恼,释放快乐,用笑声装点我们的校园生活。讲笑话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智慧,它能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接下来,每位同学都有机会上台,分享你的笑话,展现你的幽默风采。让我们准备好,一起迎接这场欢笑盛宴吧!谁会是今天的笑话大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首先要明确主持词的目的,即引出讲笑话大赛,并调动现场气氛;接着,可以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开场,比如用一句简短的笑话或者一个有趣的比喻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然后,简要介绍讲笑话大赛的规则和流程,让大家对接下来的活动有个大致的了解;最后,用热情洋溢的话语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比如“让我们用笑声填满这个教室,看看谁是今天的笑话大王”。这样的主持词既体现了活动的主题,又能激发大家的兴趣。
示例: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班级的讲笑话大赛!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今天,我们就要用笑声来填满这个教室!讲笑话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智慧,它能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接下来,每位同学都有机会上台,分享你的笑话,让大家一起开怀大笑。别害羞,别拘束,让我们看看谁是今天的笑话大王!准备好了吗?那就让我们的笑声大赛正式开始吧!
11.1.田野跟着汽车飞速后退
2.春天柳树才抽新芽
3.梅花在冬天开放
4.晴天没有彩虹
【详解】略
12. 比喻 拟人 关平、周仓 养尊处优 地位最优 13.不好。 因为如果去掉叠词中的一个字,语言会变得生硬,缺乏感染力。在这里使用叠词能更加突出小指用处的渺小,所以不能去掉。 14.C
【导语】这段文字以拟人化手法生动描绘了手指的形态与功能。通过将中指比作“居于中央”的统帅,无名指和食指比作关平、周仓,巧妙运用历史典故和拟人修辞,赋予手指人格化特征。“养尊处优”等词既幽默又精准地刻画出中指的优势地位。整体采用由表及里的描写顺序,先外形后功能,语言形象生动,在趣味性中暗含对手指协作关系的思考,为后文“团结成拳”的哲理铺垫。行文兼具文学美感与生活智慧。
1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作用。
阅读句子可知,句中将“无名指、食指”比作“关平、周仓”,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居于中央”“养尊处优”赋予中指人的特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故这段文字巧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无名指、食指在中指左右比作“关平、周仓在关公左右,接着加上第三句中“养尊处优(生活在有人伺候、条件优裕的环境中)”一词,风趣地凸显了中指地位优越、受保护的特点。
13.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作用。
首先表明观点:不好。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说明理由。
“掏掏”“抹抹”这两个叠词的使用,增强了动作的轻巧感和随意性,体现了小指作用的微不足道;单字“掏”“抹”会弱化这种表达效果。所以不能去掉。
14.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A. “手指的全体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是在“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这个前提条件下才成立的。所以题干说法不准确。
B. “手指的全体没有强弱、美丑之分”也是在五根手指“团结后”这个前提条件下才”不再有强弱、美丑之分,而不是默认没有区别。所以题干说法不全面。
C.“五根手指一致团结,成为拳头,才有力量”完全符合句子的意思和要表达的主旨,强调团结(形成拳头)是发挥力量的关键。
故选C。
15.在紧急中想出好的应付办法。 16.因为幽默的语言可以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以于谈笑间有警世的作用,更可以作为不动声色的自卫与反击。 17.C 18.在以别人为幽默对象时应注意分寸;面对别人的幽默时,不妨大度一点,不仅能化解尴尬,也能显示自己的胸襟与自信。
【导读】这篇《幽默感》通过议长机智解围、秃头者不同反应等生动事例,层层递进地阐释了幽默的本质与价值。文章以“智慧火花”为喻,精准把握幽默的三重功能:化解尴尬、温和警世、巧妙自卫。尤其通过对比描写,凸显幽默与胸襟、自信的内在关联,最终升华出“幽默是智慧与气度的外显”这一核心观点。结构上采用“总—分—总”框架,事例与说理相得益彰,楷体字体的运用更强化了文风的雅致感,是一篇兼具思想性与可读性的说理散文。
15.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结合第②自然段“于是他急中生智,笑着说:‘如果为了防止不正当的动作,就须把拐杖挂在会场门口,那嘴也该挂在门口,手脚也该摆在保管处。’他的话引得全场大笑,于是在一笑之间,双方摆脱了尴尬的处境。”可知,“急中生智”在文中指议长因为议员之间争斗左右为难时的幽默化解了尴尬。因此可知,急中生智:紧急的时候,猛然想出办法。
16.本题考查关键句子理解。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幽默的语言可以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以于谈笑间有警世的作用,更可以作为不动声色的自卫与反击。”第③自然段“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讽,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或自己为幽默对象,在这当中,便显示了幽默与被幽默的胸襟与自信。”第④自然段“越是胸襟宽广、充满智慧的人,可能就越富有幽默感。”可知,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人们极高的赞赏,因为幽默可以化解尴尬场面,起到警世作用,还能作为自卫与反击的手段,同时体现了智慧与胸襟。
17.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被派到这儿来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按照晏子的说法,那么楚国就是最下等的国家了。这是对楚王的反击,来而不往非礼也,所以他的幽默起到了不动声色的自卫与反击。
故选C。
18.本题考查主旨概括。
结合第③自然段秃头者的态度“有一个秃头者,在别人对他的头发幽默时,当场变了脸,这一方面可能因为对方幽默不得体,刺伤了他,更可能是因为他原来对秃头有极大的自卑。”可知,秃头者当场变了脸,说明他在意别人说他秃头,缺乏自信,因此,在以别人为幽默对象时应注意恰当的幽默需要分寸感;
结合秃头报纸主编的态度“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绝顶时,他居然笑着回答:“你小看我也,我早就聪明‘绝顶’了!””可知,秃头报纸主编用幽默的方式自嘲,展现豁达与智慧,因此,面对别人的幽默时,不妨大度一点,不仅能化解尴尬,也能显示自己的胸襟与自信。
19.例文一:
漫画的启示
漫画,是幽默的,也是发人深思的,漫画往往表达着一些人生道理。我在语文书上看到了一幅漫画,让我感触很深。
漫画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悠闲的年轻人坐在一棵小树苗下,那小树苗的树枝都被他压弯了腰。从远处走来了一位勤劳的工作人员,他手提喷壶,正准备工作,看到树苗下有一个年轻人,便问道:“你干什么?”那年轻人自然地回答道:“等着乘凉。”
看到这儿,我不禁发笑,那位年轻人不劳动就想在树下乘凉,这不是白日做梦吗?天上不可能掉馅饼,天下也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辛勤付出,才会结出成功的果实。
这就好像《守株待兔》的故事一样。农夫就因有一次在树桩下发现了一只撞死的兔子,就整天不干活,只守在树桩旁,等待着另一只兔子的出现。荒废了种粮食的好时间,结果一无所获。
我的同学小茹就好像那位踏实工作的人,她的数学成绩一直很不稳定,忽上忽下。于是她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她每天上课认真听,作业仔细做,每天坚持,一个学期下来,小茹取得了92分的好成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才能有结果!
虽然,自己的努力可能一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可是只要日积月累,是金子就总会发光的,每个人的努力付出,都值得被发现!“乘凉的树不是等来的”,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取得好的结果。例文二:
漫画的启示
在语文课本上我看到了一幅漫画。三只啄木鸟站在树桩上,树桩边还有几个小树苗,这些树都被伐木工砍下来了,啄木鸟们没有工作了。
在生活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大家都想拥有一个干净舒适,空气清新的环境,可是我们身边,环境破坏的现象逐渐变多。
看着漫画里的树桩,让我在谈笑之余不禁沉思:这则漫画反映了人们的贪心和心中的欲望,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我在七岁时喜欢在小广场玩,那里地上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垃圾,但现在,人们为了方便,把垃圾随手一扔,小广场变得脏乱不堪,来玩的人也变少了。
这些人就像漫画中的伐木工一样,脑中长了“虫子”,这些“虫子”把他们的理智渐渐“吃掉”,并繁衍出自私、贪欲等反面思想。随便在花丛里摘花的人、在公共场所吸咽的人、工厂排放的废气……这些行为让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差。
环境的好坏直接地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保卫我们的家园,让我们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
让我们铭记这句名言: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例文三:
漫画的启示
漫画有着幽默的画风,同时,有的漫画也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深思。最近我在网上看见一则漫画,上面是一对父母,他们拿着一根杆子,上面写着“父母的要求”。而孩子真的变成了“跳高运动员”,父母不停的让孩子跳过栏杆,可是,他却,不足高度的一半。
这幅漫画很是讽刺,家长的高要求总是让孩子措手不及,自以为孩子可以轻松越过,却不知,孩子永远“跳”不过去。
在现实中,有些父母身为麻雀,却总想让孩子成为一只凤凰,我理解,他们只是想要孩子将来有出路,但是,正返回漫画当中,如果孩子真正跳过去,那么,等待他的可能就是受伤。
这不禁让我想起“拔苗助长”这则故事,那位宋朝的农民为了让麦子长得又高又丰满,他把麦子一株株从土里拔出一点,最后,却适得其反,麦子全部死掉,根本没有任何收获。
多年前,有位神童,名字叫“张炘杨”,十岁上大学,16岁读博士,可是。他却在2011年向记者透露,自己曾要求父母在北京全款拿下一套房子,否则就不考博士。他的思想是扭曲的,之所以成这样,都来源于他的童年,小时候除了书,其他的东西都不能接触,在这么压抑的环境下,他的心理便逐渐扭曲。
这样教育出的孩子只会成为“好孩子”,并不会成为真正的好孩子。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例文一:
一、审题。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要求以“漫画的启示”为题习作。选择书上第一幅漫画。漫画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多以讽刺为主,使阅读者在深沉的微笑中得到启迪。观察漫画我们一定要“看标题”“看画面”“看文字”“看夸张处”,通过观察,弄清画面内容,了解漫画内涵。
书上第一幅图通过地上的铁锹、刚长出几片叶子的小树以及提着水壶准备浇水的那个人可以看出,这是一棵刚种下的小树。对比图上的两个人,一个在浇水,一个坐着,可以得出结论,一个人勤劳、一个人懒惰。那个懒惰的人“等着乘凉”,可见是一种“坐享其成”的心态。从这些内容可知,这幅漫画,主要是讽刺“坐享其成”的那些人。我们写作围绕这个主题写就可以。
二、立意。
通过树下乘凉者等待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讽刺社会中坐享其成、不愿付出的消极态度。
三、写作思路。
开头:引出漫画。
中间:可以由漫画的内容展开议论,然后联系实际;可以由漫画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或事例,然后综合起来展开议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尾:再次强调自己的启示:收获不是等来的,而是努力得来的。
例文二:
一、审题。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要求以“漫画的启示”为题习作。选择书上第二幅漫画。第二幅图漫画有题目《待业啄木鸟》。图片上只有几个光秃秃的树桩、两棵特别小的小树和两只啄木鸟,联系题目《待业啄木鸟》可以得知,这两只啄木鸟没有树木可以医治,它们失业了。从这可以看出,漫画是讽刺滥伐树木的乱象,呼吁大家保护环境。
二、立意。
通过漫画揭示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呼吁保护地球、珍惜资源。
三、写作思路。
开头:引入漫画和看漫画的感受。
中间:可以由漫画的内容展开议论,然后联系实际;可以由漫画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或事例,然后综合起来展开议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尾:发出呼吁:保护一片绿色,共享一片蓝天。
例文三:
一、审题。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要求以“漫画的启示”为题习作。选自己看过的一幅漫画写启示。先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再写出受到的启示,记住漫画的内容不是重点,可以写得简略些。重要的是要把漫画的启示写深刻,结合生活实际来谈感受,结合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或事例来进行分析。
二、立意。
漫画艺术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能通过简单画面反映深刻社会问题;通过漫画揭示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呼吁保护地球、珍惜资源。
三、写作思路。
开头:可以直接介绍漫画的题目及内容。
中间:可以由漫画的内容展开议论,然后联系实际;可以由漫画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或事例,然后综合起来展开议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尾:可以总结自己得到的启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