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课题 2.1 船的历史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船的历史》是小学五年级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教材通过介绍船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船在结构、动力等方面的演变,让学生认识到技术的进步对船发展的推动作用,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和观察分析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有较强的探究欲望。但对于船的历史发展中涉及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变革,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引导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学生能够了解船的发展历程,知道船在结构、动力等方面的演变,认识到科学技术对船发展的影响,理解船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不同时期船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能力,学会从现象中总结规律,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经历收集资料、观察模型、小组讨论等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态度责任: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船的发展历程,掌握不同时期船的结构、动力等特点。
难点:理解科学技术在船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船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 学生:独木舟模型、船型模型(相同大小形状)、细线、垫圈、钩码、水槽、记录单等。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等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情境与问题 船是生活中常见的水上重要交通运输工具。在没有船的远古年代里,人们是怎么渡河的? 船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便利? ◆借助它在水面上自由、方便地行驶 ◆可以把很多货物运送到远方 3.引出课题:船的历史。
探究与发现 活动1:交流我们知道的关于船的知识 1.我们把船分为三个部分:船长、船帮(船高)和船底。 2.你对船体形状、材料、构造、动力系统、功能等了解多少? 3.关于船,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吗? 4.把我们知道的和还想研究的有关船的知识整理到班级记录表里。 活动2:观看船的发展历史图片,思考船的哪些方面发展了 1.请学生观看在船的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船只的图片或视频。 谈话:船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了解船的历史。 2.船在发展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 学生在充分发表观点的基础上,再来完成学生活动手册中关于“船的比较”记录表。 3.学生汇报。 活动3:研究独木舟 1.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 刳木为舟:剖凿木头制成小船(独木舟) 2.材料准备 3.独木舟载物实验 ①独木舟放到水里,垫圈一个一个往独木舟里放,直到小船倾翻为止。 ②数一数,独木舟承载多少垫圈。 ③注意轻轻放,放均匀。 ④重复做三次,取最多一次。 4.测试发现:独木舟可承载的重物较少;独木舟不稳定,容易侧翻。怎样让独木舟保持稳定而不侧翻? ◆船体两侧厚薄要均匀 ◆船的边缘高度要一致 ◆装载物体时要保持平衡 5.船首形状与阻力关系:船在水中行驶时,会受到水的阻力。比一比,哪个形状的船受到的阻力小。 6.实验步骤 ①分别将尖形和方形木片系上细线,细线下端挂上钩码。 ②将小船拉至水槽或桌面相同位置,同时释放,比较小船的行驶速度。 ③重复实验三次。 7.实验记录。
研讨与拓展 1.从船的发展历史中,你发现了哪些变化 我们可以发现船在外形、体积、材料、动力系统、载重量、速度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2.怎样让独木舟保持稳定而不侧翻 通过第一个实验我们发现,独木舟不稳定,容易侧翻,且不能承载很多重物,此时我们可以采用多加一根树干来加大船体,或者在船外加支架等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3.怎样减小船在行驶中的阻力 通过第二个实验我们发现,尖形船首的船在水中行驶得快,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因此在设计船时我们可以将船首设计成尖形。
回顾与练习 1.选择题。 (1)在15世纪初,郑和乘宝船向西太平洋进发。结合你对船的发展史的认识,郑和乘坐的宝船最有可能是( B )。 A.独木舟 B.帆船 C.竹筏 (2)人在湖中用桨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 C )。 A.人对船的推力 B.桨对水的推力 C.水对桨的推力 ……
总结与评价 总结: 评价: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板书设计 古代船 独木舟:结构简单,树干挖空,人力划桨 帆船:利用风力,复杂帆具,贸易、探险 近代船 蒸汽船:蒸汽动力,效率提升,工业发展推动 现代船 轮船:燃油等动力,大型化、多功能,全球化贸易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船的历史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大部分学生能够了解船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高,讨论不够深入;在模型观察与实践环节,由于时间有限,有些学生没有充分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未来船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6张PPT)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2.1 船的历史
第二单元 船的研究
核心素养
探究实践
经历收集资料、观察模型、小组讨论等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不同时期船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能力,学会从现象中总结规律,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态度责任
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
科学观念
学生能够了解船的发展历程,知道船在结构、动力等方面的演变,认识到科学技术对船发展的影响,理解船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目录
情境与问题
1
探究与发现
2
研讨与拓展
3
回顾与复习
4
总结与评价
5
学习任务
1
情境与问题
聚焦
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借助它在水面上自由、方便的行驶,还可以把很多货物运送到远方。
人们是怎么造船的?造船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哪些技术呢?让我们跟着船的历史去探索吧!
聚焦
船是生活中常见的水上重要交通运输工具。在没有船的远古年代里,人们是怎么渡河的?
聚焦
船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便利?
◆借助它在水面上自由、方便地行驶
◆可以把很多货物运送到远方
学习任务
2
探索与发现
探索
交流我们知道的关于船的知识。
1
我们把船分为三个部分:船长、船帮(船高)和船底。
探索
交流我们知道的关于船的知识。
1
船体形状、材料、构造、动力系统、功能等角度会议和描述。
探索
交流我们知道的关于船的知识。
1
我们已经知道的 我们还想研究的
关于船的知识(班级记录表)日期:
人力→风力→发动机
木头→钢铁
交通工具→运输
→旅行→军事
构造简单→复杂
钢铁是沉的,为什么做成
船后可以浮起来
船是怎样浮在水面上的
怎样才能让船的载重量更大
怎么设计让小船又稳又好
探索
观看船的发展历史图片,思考船的哪些方面发展了。
2
探索
观看船的发展历史图片,思考船的哪些方面发展了。
2
独木舟
独木舟是一种用单根树干挖成的小舟,需要借助桨驱动。独木舟的优点在于由一根树干制成,制作简单,不易有漏水,散架的风险。它可以说是人类最古老的水域交通工具之一。每艘独木舟最多乘两人。
探索
观看船的发展历史图片,思考船的哪些方面发展了。
2
摇橹木船
摇橹木船由船和撸或桨组成。船工利用水力推进船舶。摇橹船是用橹来推进的船舶,它是一种江河中航行的早期船舶。摇橹船使用方便,是江河中的运输工具,在江南水乡曾经广泛应用。最多能承载10人左右。
探索
观看船的发展历史图片,思考船的哪些方面发展了。
2
帆船
帆船是利用风力前进的船,一般由船体、帆、桅杆、横杆、稳向板等构成。是一种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中国明代郑和率领庞大船队7次出海,当时一艘帆船可以载300人左右。现代帆船始于荷兰,也成为竞技比赛的重要项目。
探索
观看船的发展历史图片,思考船的哪些方面发展了。
2
蒸汽船
蒸汽船是用蒸汽机作动力的机械推进船舶,船舶用蒸汽机提供的巨大动力,使人类有可能建造越来越大的船,运载更多的货物。由于蒸汽机体积大、功率小、效率低,也逐步被淘汰。现代舰船的常用的动力装置是内燃机和汽轮机。
探索
观看船的发展历史图片,思考船的哪些方面发展了。
2
轮船
现代轮船指用机械发动机推动的船只,多用钢铁制造为了提高效率,往往有多个气缸组成,现代轮船多用涡轮发动机。它们一般由船体、动力装置、船舶舾装和其他装备组成。现代轮船有客轮、货轮和油轮,关系这全球性商业航运。
探索
观看船的发展历史图片,思考船的哪些方面发展了。
2
潜艇
潜艇是能够在水下运行的舰艇。潜艇的种类繁多,形制各异,小一两人操作、作业时间数小时的小型民用潜水探测器,大至可装载数百人、连续潜航3-6个月的台风级核潜艇。潜艇是公认的战略性武器。
探索
观看船的发展历史图片,思考船的哪些方面发展了。
2
探索
观看船的发展历史图片,思考船的哪些方面发展了。
2
小
大
木材
钢铁
人力
发动机
功能
载人载物少
载人载物多
探索
研究独木舟。
3
独木舟的材料来自自然环境,很容易在水面漂浮,是船的历史的开端。
刳木为舟:剖凿木头制成小船(独木舟)
探索
研究独木舟。
3
材料准备:
探索
研究独木舟。
3
(1)把一根木条当作独木舟的模型。试一试,你的独木舟能稳定地负载一个物体吗?
探索
研究独木舟。
3
船头
船中
船尾
均匀放置
轻轻放,放均匀;
做三次,取最大。
我的独木舟能稳定地负载( )个垫片。
思考:在船中放置重物时,怎样才能做到保持稳定、不侧翻?独木舟在装重物时有哪些不足?
探索
研究独木舟。
3
探索
研究独木舟。
3
(1)船体两侧厚薄要均匀。
(2)船的边缘高度要一致。
(3)装载物体时要保持平衡。
使独木舟稳定而不侧翻的方法:
探索
研究独木舟。
3
船在水中行驶时,会受到水的阻力。比一比,那个形状的船受到的阻力小。
探索
研究独木舟。
3
这是一个对比实验
实验计划
研究的问题:
预测:
相同的条件:
不同的条件:
实验方法:
船首形状与阻力大小有关
尖的船首收到的阻力小
相同质量形状的船
相同质量的垫圈(动力)
尖船首与方船首
两块形状大小相同的木船模型一个在尖的,一个在方的挂上相同的重物,放在水面同时出发。
探索
研究独木舟。
3
探索
研究独木舟。
3
我的发现:尖形船首的船在水中行驶得最快,尖形船首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
学习任务
3
研讨与拓展
研讨
1.从船的发展历史中,你发现了哪些变化
我们可以发现船在外形、体积、材料、动力系统、载重量、速度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研讨
2.怎样让独木舟保持稳定而不侧翻
通过第一个实验我们发现,独木舟不稳定,容易侧翻,且不能承载很多重物,此时我们可以采用多加一根树干来加大船体,或者在船外加支架等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制作的时候,要保证船左右两侧要一样高一样厚,使用的材料也一样多。放垫圈的时候要尽量放在中间,不要偏左或者偏右,让小船保持平稳。
研讨
3.怎样减小船在行驶中的阻力?
通过第二个实验我们发现,尖形船首的船在水中行驶得快,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因此在设计船时我们可以将船首设计成尖形。还可以优化船体的尺度和线型及减小船体粗糙度。
学习任务
4
回顾与练习
练习
一、选择题
1.在15世纪初,郑和乘宝船向西太平洋进发。结合你对船的发展史的认识,郑和乘坐的宝船最有可能是( B )。
A.独木舟 B.帆船 C.竹筏
B
要点: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独木舟的国家之一, 并利用独木舟和桨渡海。船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水上运输工具,种类很多,有帆船、集装箱货轮、邮轮等。郑和下西洋时乘坐的宝船是木船,也就是帆船。
练习
一、选择题
2.人在湖中用桨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 C )。
A.人对船的推力 B.桨对水的推力 C.水对桨的推力
要点:划船时,船桨对水一个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对船桨也施加了一个向前的推力,这个力就是船前进的动力。C选项符合题意。
练习
1.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 重量 来实现在水中的沉浮的。
2.摇橹木船是由 人力 作为动力的,橹通常装在船尾,利用水的反作用力推动船前进。
3.尖形船首的船在水中行驶得 快 ,尖形船首可以减小水对船的 阻力 。
重量
人力
快
阻力
二、填空题
练习
三、综合题
如图,分析鱼的形状结构,请选择一个答案填入题号后的括号里。
1.你觉得鱼的身体形状是( C )。
A.椭圆形 B.长方形 C.纺锤形
C
练习
三、综合题
2.鱼这样的身体形状的作用是( A )。
A.游泳时可以减少水的阻力
B.游泳时为了平衡
C.游泳时为了美观
3.通过以上探究分析,可以得出 动植物的形态特征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和生活习性相关联 。
A
动植物的形态特征与它们所生活
的环境和生活习性相关联
学习任务
5
总结与评价
总结
总结
科学态度
合作学习
评价
1.完成《同步分层作业》。
2.预习下一节课文内容,准备实验用具。
作业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