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4课 解决垃圾问题
第三单元 环境与我们
核心素养
探究实践
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活动和垃圾处理方案设计,掌握垃圾分类方法,能运用科学知识提出可行的垃圾处理措施。
科学思维
学会通过数据分析、案例对比,探究垃圾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培养逻辑推理与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态度责任
增强对垃圾问题的危机感,树立环保责任意识,养成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减少垃圾产生的良好习惯。
科学观念
认识垃圾产生的危害,理解垃圾分类和合理处理的重要性,形成“垃圾问题需科学解决”的科学认知。
目录
情境与问题
1
探究与发现
2
研讨与拓展
3
回顾与复习
4
总结与评价
5
学习任务
1
情境与问题
聚焦
一、聚焦
【说一说】你们小区或村里的垃圾堆放情况。
聚焦
垃圾问题这么严重,怎样解决垃圾问题
学习任务
2
探索与发现
探索
1
围绕下面的问题展开班级讨论: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垃圾问题?
①什么地方产生垃圾
②产生了哪些垃圾
③这些垃圾的质量有多少?
④它们都到哪里去了
探索
1
围绕下面的问题展开班级讨论: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垃圾问题?
(1)什么地方产生垃圾
探索
1
围绕下面的问题展开班级讨论: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垃圾问题?
(2)产生了哪些垃圾
菜叶
剩饭
各种塑料瓶酸奶盒
包装袋
废纸
纸壳
用过的笔
落叶
砖
水泥
渣土
木头
探索
1
围绕下面的问题展开班级讨论: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垃圾问题?
(3)这些垃圾的质量估计有多少
一天约40吨
一天1.5~3千克
一天约500千克
探索
1
围绕下面的问题展开班级讨论: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垃圾问题?
垃圾填埋占用大片的土地资源,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我们要重视垃圾问题。
探索
2
家庭生活垃圾统计。
如果一个家庭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约为3千克,
(1)估算全班所有同学的家庭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的总质量。
(2)估算全校所有同学的家庭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的总质量。
(3)估算我们所在的城市(地区)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的总质量。
一个家 庭垃圾 全班所有同 学家庭垃圾 全校所有同 学家庭垃圾 所在城市
家庭垃圾
3千克
一天中家庭生活垃圾总质量统计表
探索
2
家庭生活垃圾统计。
一个家庭一天产生的垃圾
3
千克
全班所有家庭一天产生的垃圾
(45个)
135
千克
全校所有家庭一天产生的垃圾
(24个班)
3240
千克
全市所有家庭一天产生的垃圾
(520万个)
156万
千克
探索
2
家庭生活垃圾统计。
阅读47页柱状图和文字资料,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资料:越来越多的垃圾
2018年9月,世界银行发布了《2050年全球固体废弃物管理一览》报告。报告指出,2016年,全球人口74亿,按照人均日产生量0.74千克估算,生活垃圾年产生量是20亿吨。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97亿,按照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0.96千克计算,垃圾年产生量将达34亿吨。
探索
2
家庭生活垃圾统计。
人类产生的垃圾要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非常庞大,无处不在的垃圾,亟待我们解决。垃圾分类是一种常用的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垃圾如何分类?
生活垃圾分类的“四分法”: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不同垃圾采用不同颜色垃圾桶承装,还有不同的标志。
探索
2
家庭生活垃圾统计。
探索
3
了解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减量化 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
资源化 将回收的垃圾再利用,变废为宝。
无害化 在垃圾管理的全过程,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探索
3
了解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国际上通行的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所要求和加以实施的。
探索
3
了解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哪些垃圾分别可以用哪一种方法解决?
减量化 资源化 无害化
米饭、面条、衣服、巧克力
报纸、本纸、箱纸板、易拉罐、牛奶盒、奶瓶、饮料瓶、洗发水瓶、食用油桶、塑料衣架、
手机电池、铅蓄电池、纽扣电池
探索
4
对于解决垃圾问题,说说我们还能够做些什么。
①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②减少食物浪费
③少买不必要的衣服
④用布袋取代塑料袋
⑤尽量少用一次性电池,采用可充电电池
⑥养成良好习惯,不乱丢垃圾
⑦向家人宣传垃圾分类的方法
学习任务
3
研讨与拓展
研讨
1.垃圾分类有什么意义?
(1)垃圾分类让垃圾更好地资源化利用,有利于垃圾减量,从而减少垃圾占地面积和废弃污染。
(2)垃圾分类是有效处理垃圾的前提和基础!
研讨
2.还有什么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用布袋取代塑料袋
少买不必要的衣服
减少食物浪费
废物利用
重复使用
拓展
肥 料
做一个堆肥箱
将厨余垃圾掺入洗菜水或者洗拖把的水,堆积起来,表面覆盖这一层土壤,让堆肥慢慢腐熟。腐熟时间一般需要1~3个月。腐熟后的垃圾可以作为家庭种植花草的底肥。
学习任务
4
回顾与练习
1.填空题。
练习
(1) 有害 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的生活垃圾,例如 过期药品 、 荧光灯管(合理即可) 。
(2)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方法: 减少食物浪费 、 减具的使用 、 用布袋取代塑料袋(合理即可) 。
有害
过期药品
荧光灯管(合理即可)
减少食物浪费
减少一次性餐
具的使用
用布袋取代塑料袋(合理即可)
2.判断题。
练习
(1)可回收垃圾是指适宜循环使用和资源化利用的废弃物。( )
(2)水银体温计不小心打碎,可以放入有害垃圾桶。( )
(3)堆肥是一种非常环保的处理垃圾的方法,任何垃圾都可以用来做堆肥。( )
√
√
3.选择题。
练习
(1)下列垃圾不属于有害垃圾的是( )。
A. 废电池 B. 水银温度计 C. 过期化妆品 D. 废餐巾纸
(2)下列垃圾中,可以用堆肥箱的方法来处理的是( )。
A. 青菜叶 B. 筷子 C. 药瓶 D. 旧衣服
(3)下列垃圾分类图标,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 )。
A. B. C. D.
D
A
A
学习任务
5
总结与评价
总结
科学态度
合作学习
评价
1.完成《同步分层作业》。
2.预习下一节课文内容,准备实验用具。
作业
感谢聆听/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课题 3.4 解决垃圾问题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解决垃圾问题》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教材中关注现实环境问题的重要一课。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根据班级讨论、统计家庭生活垃圾等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垃圾的数量之多,意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之大。第二部分是交流研讨垃圾分类的意义和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并提供了堆肥箱的制作方法,同时,设置“垃圾分类实践”“设计垃圾处理方案”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原则,掌握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教材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不仅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更致力于让学生树立环保责任意识,学会从自身做起解决垃圾问题,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垃圾问题有一定的感知,了解垃圾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但对垃圾的科学分类标准、合理处理方式以及垃圾问题的复杂性认识不足。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动手实践能力,但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有所欠缺。在思维上,学生容易受生活经验的局限,难以从科学角度深入思考垃圾处理问题。教学中需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系统认识垃圾问题,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其主动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认识垃圾产生的危害,理解垃圾分类和合理处理的重要性,形成“垃圾问题需科学解决”的科学认知。 科学思维:学会通过数据分析、案例对比,探究垃圾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培养逻辑推理与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探究实践: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活动和垃圾处理方案设计,掌握垃圾分类方法,能运用科学知识提出可行的垃圾处理措施。 态度责任:增强对垃圾问题的危机感,树立环保责任意识,养成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减少垃圾产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标准和处理方式,认识垃圾问题的危害,掌握科学处理垃圾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难点:通过解决垃圾问题的活动,了解常见的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理解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或后续处理处置。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班级活动记录表。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情境与问题 1.说一说你们小区或村里的垃圾堆放情况。 2.设疑:垃圾问题这么严重,怎样解决垃圾问题 3.点出课题:解决垃圾问题。
探究与发现 探索一、围绕下面的问题展开班级讨论: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垃圾问题? 1.出示问题。 ◆什么地方产生垃圾 ◆产生了哪些垃圾 ◆这些垃圾的质量有多少 ◆它们都到哪里去了 2.调查交流。 3.播放视频。 探索二、家庭生活垃圾统计 1.如果一个家庭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约为3千克, (1)估算全班所有同学的家庭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的总质量。 (2)估算全校所有同学的家庭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的总质量。 (3)估算我们所在的城市(地区)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的总质量。 2.一天中家庭生活垃圾总质量统计表 3.阅读47页柱状图和文字资料,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4.播放视频 探索三、了解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1.根据班级记录表,将各种生活垃圾的名称写在卡片上,试着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标准,对这些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在班级展示。 2.按照 2019 年 12 月 实施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志》,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3.生活垃圾分类班级汇总表 探索三、了解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1.了解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减量化: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 资源化:将回收的垃圾再利用,变废为宝。 无害化:在垃圾管理的全过程,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2.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国际上通行的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所要求和加以实施的。 3.哪些垃圾分别可以用哪一种方法解决? 探索四、对于解决垃圾问题,我们还能够做些什么?
研讨与拓展 (一)研讨 1.研讨一:垃圾分类有什么意义? 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废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变废为宝,有效利用资源等。 2.还有什么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二)拓展 做一个堆肥箱 将厨余垃圾掺入洗菜水或者洗拖把的水,堆积起来,表面覆盖这一层土壤,让堆肥慢慢腐熟。腐熟时间一般需要1~3个月。腐熟后的垃圾可以作为家庭种植花草的底肥。
回顾与练习 1.填空题。 (1) _______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的生活垃圾,例如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2)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
总结与评价 总结: 评价: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板书设计 4.解决垃圾问题 1.垃圾分类 可回收垃圾: 塑料瓶…… 有害垃圾:电池…… 厨余垃圾:果皮…… 其他垃圾:餐巾纸…… 2.少买非必要衣物 3.减少食物浪费 4.少用一次性餐具 ……
教学反思 在《解决垃圾问题》教学中,通过播放垃圾污染环境的视频、组织垃圾分类游戏和小组讨论,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度显著提高,课堂氛围活跃。但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垃圾分类标准的掌握不够准确,在实际分类操作时容易混淆类别;在设计垃圾处理方案环节,提出的措施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可行性不足。此外,对学生环保行为的长期引导缺乏有效策略。后续教学中,可增加垃圾分类实践操作的训练,利用生活中的常见垃圾进行分类练习,强化分类标准的记忆;加强对方案设计的指导,引导学生结合社区、家庭实际情况提出方案;建立环保行为监督和鼓励机制,如开展 “环保小卫士” 打卡活动,激励学生将环保意识转化为长期行动,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以上教学设计围绕垃圾问题的解决构建体系。若你对教学活动的形式、案例选取还有其他想法,欢迎随时交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