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梅岭三章 第1课时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梅岭三章 第1课时课件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23 10:3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1
2
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小序和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阅读目标
难点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三首诗,关注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
3
品味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重点
重点,涉及阅读提示
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诗中用典的写法。
写作目标
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素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的美誉。作品收入《陈毅诗词选集》,代表作品《十年》后经项英等人集体修改,成为《新四军军歌》。
作者简介
1934 年10 月,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便在赣粤边区开展游击战。1936 年10 月的一天,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在大庾岭遇险,马上转回梅山,正遇上敌人搜山,就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放火烧山,适逢大雨,山火被雨淋灭。他们天黑时佯装撤走,半夜时又如狼似虎地扑了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
背景资料
当夜陈毅就藏在陡坡上丛莽间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地方。后来敌人从叛徒提供的情报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又兴师动众,日夜搜查,持续了“二十余日”,直到12月“西安事变”发生,敌人内部慌乱,才悻悻离去,于是“围解”。《梅岭三章》就是陈毅在这种万分危险的情况下写成的。
xìng xìng,形容怨恨愤怒或失意的样子。
文体知识
意 象
意象就是客观事物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即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被赋予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分析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要的是抓住诗中的“意象”。如《梅岭三章》中,诗人以“泉台” “烽烟”“血雨腥风”等意象,形象地概括了革命征程的艰辛,表达了对牺牲者的缅怀,又以“斩阎罗”的十万“旌旗”、纷飞的“捷报”、遍种人间的“自由花”等意象,表达了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1. 阎( )罗:即阎罗王,也称“阎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
2. 捷( )报:胜利的消息。
3. 血雨腥( )风: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诗中喻指战争。
4. 取义成仁( ): 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诗中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
yán
读读写写
jié
xīng
rén
多音字
( )(了解)
( )(押解)
( )(解数)
jiě
jiè

xiè
形近字
涯( )(无边无涯)
睚( )(睚眦必报)


捷( )(捷报)
睫( )(睫毛)
jié
jié
小序有什么作用?
小序作用
内容理解
这三首诗各自着重写什么?
2
导思
1
关键词:爱国情怀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层次结构
第一章: 以生死绝境发想,追怀往昔,表达了作者创业未成、死而不已的豪情壮志。
第二章: 叮咛后死者,奋勇杀敌,频传捷报,在忆征程之余激励战友,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第三章: 展望未来,宣言革命必将胜利,为自由献身死得其所。抒写了革命者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这三首诗,作者回首征程,将牺牲视作“移师新战区”,豪情满怀;勉励战友,激励后死者努力作战,以捷报告慰死者;展望未来,革命信念乐观坚定。全诗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回顾征程
梅岭三章
勉励战友
展望未来
招旧部、斩阎罗
头悬国门、
诸君努力
取义成仁、
人间自由
视死如归
坚定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