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枣核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8 枣核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22 19:2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下28《枣核》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枣核》是一则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叫“枣核” 的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村民夺回牲口、惩治恶官的故事。
课文共有十三个自然段。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讲述了“枣核”名字的由来,“枣核”真的只有枣核那么大;第二部分(第 2-3 自然段)讲述了夫妻两人为长不大的枣核发愁,但枣核很勤快,学了很多本领;第三部分(第4-13 自然段)详细讲述了一年大旱,县衙门把庄稼人的牛、驴都牵走了,枣核趁着天黑用计把牛、驴牵回了村子。第二天,县官和衙役们把枣核带回县衙治罪,在大堂上,小巧灵活的枣核反而巧妙地惩治了县官,然后大摇大摆回家了。
课文的语言非常鲜活,有很强的画面感。比如:“闹腾了一阵,衙役们什么也没搜着,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吆喝声‘哦喝!哦喝!’,于是衙役们又都跳了起来,还是没搜到。”一群衙役被枣核捉弄,疲于应对的画面,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读者眼前。又如,枣核“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小小的枣核机智灵活的模样、县官狼狈不堪的样子跃然纸上。课文中诸如此类的语句还有不少,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教学既要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也要注意单元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在本课教学的落实。教师应尽可能放手,给学生充分自主阅读课文、自主练习复述的时间。可在自由读文后交流故事内容,感知枣核是个怎样的孩子。然后布置复述任务,在回顾交流复述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独自完成或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等方式复述故事。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枣核的聪明和勇敢。
语言运用: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思维能力:弄清楚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表现了枣核怎样的品质。
审美创造:合作交流讨论关于枣核斗智斗勇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够借助故事支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 揭示课题,识字学词
1.出示单元篇章页主题句,齐读:有趣的故事,留下的不仅是开心的笑声,还有许多的思考。
2.这节课开始,我们继续走进趣味故事会。今天带来的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民间故事——
揭示课题:枣核。认读“枣、核”两个生字。
见过枣核吗?出示图片,知道枣核本来是指红枣的核儿,很小。
题目中的这个“枣核”,其实指的是——一个小孩的名字,这个小孩的个子很特别,只有一个枣核那么大小,所以叫“枣核”。
3.检查预习,认读字词。
枣核 夫妻 爹娘 扶犁 聪明
困得很 牲口 官府 善罢甘休
(1)自由练读。
(2)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3)结合语句,理解“牲口”“官府”“善罢甘休”等词语。
(3)去掉拼音巩固认读。
(4)认读多音字“折”“涨”“嚷”。
◎学习活动二 抓关键句,了解人物特点
1.枣核虽然个子只有一个枣核那么大小,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孩子。如果用一个词语来评价一下他,你会想到哪个词语?提示:要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评价。
交流,相机出示课文中的关键句: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2.枣核很勤快,故事中是怎么讲的呢?
出示语段,读一读,说一说枣核的“勤快”:
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邻居们都夸枣核,枣核的爹娘非常高兴。
3.这个故事主要讲枣核的勤快,还是讲枣核的聪明呢?
◎学习活动三 细读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
1.枣核的聪明,体现在哪几件事情上?
(1)找出课文中写枣核聪明的段落。
(2)引导梳理概括体现枣核聪明的两件事情:
一是赶回牲口;二是智斗县官。
2.出示表格支架,进一步梳理两件事情的起因和结果。
赶回牲口:起因是衙役牵走了牛和驴;结果是枣核赶回了牲口。
智斗县官:起因是县官带着衙役来捉枣核;结果是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
那么,这两件事情,枣核是怎么做到的呢?
3.枣核是用什么办法赶回牲口的?
细细品读4-7自然段,圈出最能体现枣核聪明机智的关键语句。
交流反馈,标画语句:
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 大声吆喝着赶驴。
闹腾了一阵,衙役们什么也没搜着,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吆喝声:“哦喝!哦喝!”
可刚躺下,又听到吆喝声。
引导聚焦枣核的三次“吆喝”,说说枣核的三次吆喝,聪明在哪里。相机理解“折腾”的意思。
4.枣核是怎么智斗县官和衙役的?
细细品读8-13自然段,圈出最能体现枣核聪明机智的关键语句。
交流反馈,标画语句:
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么也打不着。
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
引导聚焦枣核的三次“蹦”,说说枣核的三次蹦,聪明在哪里。
◎学习活动四 借助支架,复述故事情节
1.再次呈现“交流平台”的对话,回顾复述的要求。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情节,借助故事支架,用自己的话讲给同桌听,并且互相评一评。
评价:用自己的话讲☆☆ 重要情节不遗漏☆☆ 语气和表情有变化☆☆
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情节,借助故事支架,讲给全班同学听,互相评一评。
4.进一步提高要求,借助故事支架,完整地复述《枣核》的故事:
5.布置课后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请家人评一评。
◎学习活动五 拓展学习,尝试续编故事
县官吃了大亏,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枣核还会怎么跟县官斗智斗勇呢?请你接着往下编故事。
以下是一个续编版本:
枣核大闹县衙后,县官气得把桌子都掀翻了。他把所有的衙役都叫来,发誓要把枣核抓回来当“蛐蛐” 关着。
这天,枣核正在村口给小伙伴们分野果,突然听见马蹄声。他眼珠一转,立刻钻进路边的蚂蚁洞。衙役们累得直喘气,找遍了所有的角落,也没有发现枣核的踪影。
枣核偷偷跟着壮丁回到县衙,发现县官正在睡觉。他悄悄爬上枕头,对着县官耳朵大喊:“打雷啦!” 县官吓得从床上滚下来,撞翻了油灯。县衙顿时乱成一锅粥,壮丁们举着水桶到处灭火,却不知道枣核正坐在房梁上笑出了声。
等县官反应过来,枣核已经把他的官印藏进了老鼠洞。县官哭丧着脸求饶:“小祖宗,我再也不敢欺负人了!” 枣核这才把官印滚出来,蹦蹦跳跳地回家了。从那以后,县官看见小孩就躲得远远的,生怕又冒出个“枣核”来。
板书设计
28枣核
枣核出生
枣核能干活
枣核救牲口
枣核斗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