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23 19:1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目 录
2
1
3
争取民主之路: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
确立民主之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扩展民主之势:资本主义的扩展
含义: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制度的革命;
历史使命:推翻封建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
实质: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取代封建剥削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制度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概念解析:资产阶级革命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快速阅读课文“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思考以下问题:
4:结合材料说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1:依据材料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背景。
3:革命的结果如何?依据材料分析《权利法案》是如何限制王权的?如何扩大了议会的权利?
2:简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结果,分析其革命特点。
5:依据材料分析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8:简要叙述法国大革命的过程。
6:简述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并结合背景分析独立战争的性质和作用。
7:结合课文归纳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9: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贸易中心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作为新的商业强国崛起,资本主义加速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从15世纪晚期起,通过圈地运动,英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发展起来,出现了与资产阶级利益一致的新贵族。
材料二 1625年,(英王)查理一世继位后,在财政问题上与议会产生矛盾。1628年,国王召开议会,企图解决财政困难……次年,国王解散议会,实行独裁,大量出售专利权,征收新税……激起社会不满。
依据材料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政治: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破坏了议会传统。
经济:英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强大。
英国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一、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
2、过程
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1640年,议会重开
1642年,内战爆发
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
1653年,克伦威尔成为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
1660年,王朝复辟,查理二世与继任者詹姆士二世加强专制统治
1688年,光荣革命,议会邀请玛丽和她的丈夫威廉承袭王位。
1689年,
《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确立
4.特点:
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杀了一个王,逐了一个王,请了一个王
不流血的政变
3.结果:
长期性、曲折性、渐进式、妥协性。
革命成果获得巩固
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和新旧贵族之间的相互妥协。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简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结果,分析其革命特点。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一、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
5.结果:
1689年《权利法案》;1701年《王位继承法》
第一条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第四条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皆为非法。
第六条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第八条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第九条 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第十三条 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1689年《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限制国王立法权
限制国王征税权
限制国王军事权
保障议会集会权
保障议会选举权
保障议会言论自由权
国王仅剩下行政权
国王的权力来源于议会,为君主立宪制提供条件
扩大了议会权力
限制了王权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革命的结果如何?依据材料分析《权利法案》是如何限制王权的?如何扩大了议会的权利?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
6.意义:
材料: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
——《大国崛起》
①结束王权专制,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权,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②有利于英国长期稳定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基础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结合材料说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一、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二)美国独立战争
1、背景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日益加快了步伐, ……资本主义经济……尽管它们尚处在资本主义手工工厂阶段,但却代表了经济发展的方向。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对法战争结束后,英国夺取了法属加拿大,因之它在北美的领土大大扩张,为了保卫辽阔的帝国疆域,也需要巨额费用。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统治当局却决定把税的负担转嫁到殖民地居民身上。1765年颁布的“印花税法案”和1767年颁布的“唐恩森德法案”......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抗议。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上编》
材料三:在独立前的100多年中,他们也不断地从欧洲先进思想中汲取滋养。......在英、法启蒙思想的熏陶下,在北门殖民地上也产生了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上编》
经济: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政治:英国对北美殖民地限制和剥削,激起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
思想: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依据材料分析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一、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二)美国独立战争
2.过程:
1775年4月,莱克星顿的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1776年7月,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美国诞生。
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英国议会逼迫接受议和。
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莱克星顿的枪声
大陆会议
约克镇战役
《巴黎和约》签署
作用: 对美国: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独立国家,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对世界:促进欧洲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为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提供范例。
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是民族独立运动,也是资产阶级革命。
简述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并结合背景分析独立战争的性质和作用。
一、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材料2:1715—1786 年, 法国税收总额从8600万锂提高到5.4亿锂,其中以间接税提高幅度最大。同时,由于法国国内关卡林立,在各大城市还征收商品入市税,......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障碍。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上编》
材料1:17、18世纪,法国君主专制下全国被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天主教僧侣;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一和第二个等级都享有免税权);第三等级主要是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和农民,负担着沉重的捐税。
材料3: 通过“社会契约”的学说,卢梭提出了全新的国家组织原则,而“人民主权论”则更是直接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旗帜。
——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4:与此同时,随着美国革命走向成功,上至议会,下至城堡开始有人讨论“人的权利。” ——玛丽·普拉特·帕米利《法国简史》
②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根本原因)
①政治: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
③思想:启蒙思想的影响。
④外因:美国独立战争的鼓舞。
结合课文归纳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一、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2、过程——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颁布《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拿破仑建立军事独裁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颁布《民法典》,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蓝本。
攻占巴士底狱,大革命爆发。
6月18日,滑铁卢战役,拿破仑帝国覆灭
《民法典》
1789.7.14
1789.8
1791年
1804年
1815年
1799年
简要叙述法国大革命的过程。
一、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3、影响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材料二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推毁人。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一 这场革命(法国大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
—【法】托克维尔著,冯棠译《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三 拿破仑大军所到之处,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受到当地许多革命者的欢迎。但是,拿破仑也压榨被征服地区,掠夺财物、摊派兵役,引起当地人民的不满。在反法斗争中,欧洲各地的民族主义骤然兴起。
——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自由的思想;
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拿破仑率领法军入侵一些欧洲国家,给其带来了沉重灾难,也促进各国民族主义兴起
一、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拓展提升: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比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根本原因
开始标志
起止时间
领导阶级
重要文献
政体
性质
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
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
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
1640-1688年
1789-1794年(高潮结束)
1775-1783年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
资产阶级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
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民族解放运动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快速阅读课文“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资本主义制度?实质是什么?确立的前提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3:美国共和制确立的标志。归纳1787年宪法的内容,分析其体现的原则。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是如何逐步形成的?内容是什么?根据图示说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运行机制。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主要特点。
4:如何评价1787年宪法
5:分析法国共和制确立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艰难曲折的原因,共和制的确立有什么作用?
6:举例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政党制度及其实质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包含哪些内容?确立的前提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
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上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
民主共和制
英国、意大利、日本、德国
美国、法国
国家元首世袭产生
国家元首选举产生
资产阶级革命成功
前提
代议制: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有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两种形式。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是议会斗争的产物;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知识拓展】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
1、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向议会
①议会权力至上,国王逐渐统而不治。(此时国王拥有行政权。)
②标志着英国实现了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革命前:国王的议会
革命后:议会的国王
限制国王权力
第一条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第四条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皆为非法。
第六条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保障议会的权力和自由
第八条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第九条 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受到弹劾或询问。
第十三条 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立法权
征税权
军事权
选举权
言论自由
集会权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是如何逐步形成的?内容是什么?根据图示说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运行机制。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主要特点。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发展:18世纪20年代,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并不断发展。
责任内阁制——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向内阁;政党政治——两党制
①标志:1721年,议会下议院沃波尔经常主持议会。(第一任首相)
首相
内阁
提名组阁
集体负责
议会
对议会负责
国王
形式任命首相
国家元首
统而不治
权力中心
立法机关
对议会负责,解散议会
监督内阁
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
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政府首脑
②运行
君主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是如何逐步形成的?内容是什么?根据图示说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运行机制。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主要特点。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
国王查尔斯三世如果反对,内阁决议会不会发生改变?为什么?
◆ 如果议会中大多数都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不会。内阁掌握行政权,不对国王负责。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首相及其内阁下台;首相及其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对于俄乌战争,如果英国首相宣布对俄制裁,人民议论纷纷,那么你认为:
【实战演练】
赞同。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同进退。
英国首相里希·苏纳克
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二)美国民主共和制——联邦制总统共和制
1、确立:1787年宪法
1787年宪法内容:
三权分立: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
联邦制:美国为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联邦制原则
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民主原则(人民主权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
美国共和制确立的标志。归纳1787年宪法的内容,分析其体现的原则。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787年宪法》评价
(2)进步:
①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②联邦制既有利于中央集权又调动地方积极性,为美国稳定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保障。③共和制政体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民主政治范例。
“ 尽管有很多缺憾,但想不出有比这更好的宪法。”
——本杰明·富兰克林
如何评价1787年宪法
(3)局限:①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为美国内战埋下祸根。②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
1787年宪法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儿童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相等的权利,等等。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学思之窗
(二)美国民主共和制——联邦制总统共和制
(1)性质:近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三)法国民主共和制——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1、确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实质是君主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
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终于1875年以一票微弱优势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制度。
特点:反复性、曲折性、艰难性
①经济:工业革命尚未完成,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弱;
②政治:法国封建势力强大;
③思想:法国小农经济发达,君主思想浓厚;
④外因:欧洲其他国家的干涉。
拓展: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艰难曲折的原因
分析法国共和制确立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艰难曲折的原因,共和制的确立有什么作用?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影响:
① 确立了共和政体, 并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帝制的道路
② 社会稳定发展,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法国民主共和制——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议会
总统
内阁
立法权
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行政权
行政权
总统经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员
总统经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
参议院(间选)
众议院(普选)
对议会负责
总统经众议员同意有权任命内阁
副属
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特点
总统和参议院有很大权力,又相互制约。
分析法国共和制确立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艰难曲折的原因,共和制的确立有什么作用?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四)政党制度
英国:保守党、工党
美国:共和党、民主党
法国:多党制
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
本质: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①资产阶级不同阶层因利益诉求不同形成不同政治派别,因力量对比差异而形成两党或多党制;
②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诉求的不同政党,通过定期议会选举轮流执政,以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举例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政党制度及其实质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资本主义的扩展
快速阅读课文“资本主义的扩展”,思考以下问题:
2:归纳美国内战的背景,经过和意义并分析其实质。
1:据材料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并评价。
3:意大利统一的背景、手段和影响。
4:德意志统一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6: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依据材料分析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5:阅读“学思之窗”思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1861俄国
农奴制改革
1861-1865
美国内战
1870
意大利统一
1871德意志帝国宪法
1868
日本明治维新
材料:19世纪,随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农奴制日益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与此同时,长期在农奴制压迫下生活的广大人民为了摆脱被奴役的地位,掀起了大规模反对农奴制的革命斗争。国内掀起了废除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新思潮,与工农运动相呼应。1853-1856年,落后的俄国与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之间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俄国遭到惨败,充分暴露了政府的无能和农奴制度的腐朽,也使俄国统治者猛然惊醒,他们意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发展本主义工业,才能使俄国走上强大的道路。
经济: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政治:农奴制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
思想: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军事: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矛盾(直接原因)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一)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
1、背景:
据材料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并评价。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一)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
1861年3月3日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二一九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
3、主要内容:
①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通过赎买得到土地;解放后的农奴受到村社的管理。
②其他改革: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刺激工业发展等。
4、评价:
积极: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消极: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大量农奴制残余。
2、开始标志:
性质: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据材料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并评价。
方式:自上而下的改革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二)美国内战(1861~1865年)
1、背景
南北双方矛盾尖锐,斗争焦点在于奴隶制的存在问题。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南方以种植园经济为主,主张蓄奴
北方以工业为主,主张废奴
实质: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矛盾
方式:国内战争
归纳美国内战的背景,经过和意义并分析其实质。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二)美国内战(1861~1865年)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2、过程
1861年
内战爆发
1862年5月
《宅地法》
1862年9月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5年
内战结束
凡是美国公民,只要交10美元手续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土地,连续耕种5年后,这块土地就成为他的私有财产。
——《宅地法》
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归纳美国内战的背景,经过和意义并分析其实质。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二)美国内战(1861~1865年)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3、意义:
(1)维护了国家统一;
(2)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3)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4)局限性:黑人仍备受歧视。
4、实质:
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马丁·路德·金 1929—1968 年)
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归纳美国内战的背景,经过和意义并分析其实质。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1、背景
(三)意大利统一(1861~1870年)
意大利分裂状态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9世纪中期分裂的意大利
2、过程
19世纪中期四分五裂。
1861年,意大利经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建立了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通过收复失地,于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3、手段:
4、结果:
(1) 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2) 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方式:对外战争
①实现了国家统一;②推动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
5、影响:
革命和反侵略战争
意大利统一的背景、手段和影响。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四)德意志统一(1864~1871年)
德意志统一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1、背景
①德意志四分五裂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普鲁士经济、军事实力强大。
2、过程
三次王朝战争
第三次王朝战争
1870年普法战争
第一次王朝战争
1864年普丹战争
第二次王朝战争
1866年普奥战争
方式:王朝战争
材料 长期以来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到18世纪后期,德意志全境分布着296个邦国,各邦之间关卡林立。一个商人从柏林去瑞士必须经过十个国家,兑换十次货币,办理十次过境手续,缴纳的关税超过他所运货物的价值。
德意志……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演说词与多数决议所能解决的——要解决它只有用铁与血。
——俾斯麦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四)德意志统一(1864~1871年)
德意志统一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确立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君主立宪制,联邦制
皇帝
议会
内阁|宰相
①召集解散议会
②军事财政等方面拥有否决权
任命宰相和官员
领导
无任何监督权
帝国议会
联邦议会
批准其通过的法案
国家元首|立法、行政、军事、外交大权
评价
进步性:国家统一,君主立宪制确立,促进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快跻身强国之列。
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专制主义与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帝国的扩张对欧洲乃至世界局势的走向产生深刻影响。
内容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四)德意志统一(1864~1871年)
学思之窗
第十一条 联邦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帝国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思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主义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马克思
特点:立宪是虚,专制是实,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皇帝拥有较大权力
问题5:阅读“学思之窗”思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五)日本明治维新(19C60~90S)
1、背景
①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②幕府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1868年日本有识之士推翻幕府统治。
明治维新含义
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为实现富国强兵,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废除了旧的封建体制,建立起新的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上称之为“明治维新”。
2、内容
(1)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2)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3)仿效西方制定宪法,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
方式:自上而下的改革
3、影响:①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②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 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③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依据材料分析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五)日本明治维新(19C60~90S)
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日本
中国台湾
朝鲜
满蒙
中国内地
世界
日本的大陆政策
原因:
①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②军事实力的增强,推行军国主义;
③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先天不足。
日本大陆政策
第一步征服中国的台湾
第二步征服朝鲜
第三步征服中国的满蒙地区
第四步征服中国内地
第五步征服世界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第一条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第三条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第四条 天皇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并依此宪法之条规行使之。
第六条 天皇裁可法律,命公布与执行。
第七条 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命其开会、闭会、停会及解散众议院。
第十一条 天皇统率陆海军。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比较德意志帝国与日本君主立宪制有何相同之处?为何会这样?
【合作探究】
相同之处:君主拥有实权,是国家权力中心;君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
原因:德国通过普鲁士主导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确立君主立宪制;日本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确立君主立宪制,官僚寡头和军阀掌握实权。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材料二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一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如何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资本主义?
材料三 杰斐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印第安人在迁徙的过程中约减少了1/3的人口。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
——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1)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
(2)①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
②列强大肆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进行压榨和掠夺。
材料四:虽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比较发达,物质生活水平也比较高、它的经济制度也比较健全,但是它根本没有把巨大的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自觉地用于推动劳动人民自身的发展与完善,没有提供每个成员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环境,没有体现出尊重社会成员那种自主、创造的个性。
——陈兆芬 黄明理《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三重维度及其启示》(《理论导刊》2013.1)
(3)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必然灭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必定实现!
争取
民主之路
确立
民主之制
扩展
民主之势
总结提升
国家 时间 方式 制度 完善民主的特点
英国 1640-1689 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 君主立宪制 和平渐进的改革
法国 1789-1875 资产阶级革命 共和制 艰难曲折;血腥暴力
美国 1775—1865 独立战争、南北战争 共和制 稳定和创新
俄国 1861 农奴制改革 沙皇专制 沙皇传统;封建残余
日本 1868 明治维新 君主立宪制 封建残余;军国主义
德国 1864—1871 国家统一 君主立宪制 封建残余;军国主义
意大利 1861—1871 国家统一 君主立宪制
先激进后温和(英)
激进的革命(美、法)
温和的改革(俄、日)
战争统一(意、德)
总结提升:评价资本主义制度
①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②有利于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间的矛盾,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
③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
④其建立方式和政体形式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世界意义。
进步性
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
①对内,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劳动人民很少享受到民主、自由的权利;
②对外,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主义,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局限性
课堂小结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扩展民主之势:
资本主义的扩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争取民主之路:
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
确立民主之制: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过程、影响
背景、过程、影响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美国民主共和制
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原则、民主原则
法国民主共和制
俄国1861农奴制改革
美国内战|1861~1865
意大利1870统一
德意志1871统一
日本1868明治维新
感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