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旧瓶装新酒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俄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概念内涵
俄国科学社会主义·概念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 ——《辞海》
政权建设
经济建设
列宁(1870——1924)
俄国科学社会主义·概念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创立列宁主义
读列宁大事年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列宁一生的社会主义运动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他在每个阶段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第二阶段领导苏俄十月革命
第三阶段探索苏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发展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并付诸于实践
领导社会主义革命
斯大林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
义建设理论,并付诸于实践
列宁主义
斯大林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俄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概念内涵
俄国科学社会主义·概念
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
——《历史课程标准》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列宁主义)
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实践
(十月革命)
俄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
概念外延
核心概念
子概念
用概念群架构课程内容
俄国科学社会主义·内涵
材料1 列宁17岁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捕,警官问他:“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造反?年轻人,要知道在你面前是一堵墙,你不是在用脑袋往墙上撞吗?”列宁藐视的回答:“是的,一堵墙,不过已经腐朽了,一推就倒,我们可以从上面跨越过去。
1、结合所学“一堵墙”指的是什么?说说为什么列宁说它“已经腐朽了”。
指沙皇专制统治;
2、列宁为推倒这堵墙做了什么努力?
创立了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在科学社会主义这个旧瓶中装入了怎样的新酒?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沙皇专制统治却持续强化,社会矛盾尖锐;俄国产业工人兴起。
材料2 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
材料3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1915年列宁《论欧洲联邦口号》
1、阅读三则材料,试分析列宁和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观点有何不同。
2、列宁是否背叛了马克思主义?说说你的理由。
俄国科学社会主义·内涵
列宁主义是俄国的马克思主义(空间上不同)
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时间上不同)
恩格斯主张同时革命论;列宁主张先后革命论。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的基础
俄国科学社会主义·内涵
1.(2024·北京高考·14)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下列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
A.“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B.“公社……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C.“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D.“重工业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切部门、加强我们祖国的国防、增进人民福利的基础”
C
俄国科学社会主义·内涵
俄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列宁主义)
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
概念内涵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列宁主义:一国胜利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俄国科学社会主义·外延
二月革命
1917.3
11月
十月革命
四月提纲
4月
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1、结合所学知识,列宁对欢迎他的群众说了些什么?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什么说它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月革命;因为它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由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国家政权
判断革命的性质主要看革命的任务和革命的结果属于哪个阶级
俄国科学社会主义·外延
用判断革命性质的标准,结合所学来说明十月革命的性质。
十月革命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它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革命
十月革命:从理想到现实
巴黎公社:从理论到实践
《共产党宣言》:从空想到科学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俄国科学社会主义·外延
1922年底列宁刚刚把日常权力移交给斯大林时两人合影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有哪些?
俄国科学社会主义·外延
辨析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模式
背景 十月革命苏俄陷入内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战后经济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措施 余粮收集制,一切余粮收归国家所有 通过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允许私人企业;引入外国资本 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经济上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
性质 直接进入共产主义 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作用 保证了前线食食供应,也导致战后的经济政治危机 稳定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积极:1937年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国的基础,有利于卫国战争的胜利
消极:排斥市场手段,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硬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
俄国科学社会主义·外延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
结合所学材料中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是功劳的前提是什么?
战争和经济破坏;即十月革命后苏俄陷入内战
俄国科学社会主义·外延
阅读材料概括列宁眼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性质是什么?结合所学说明为什么列宁说“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为什么在理论上“我们错了”
性质:用国家直接下命令的方法实行共产主义原则
现实角度的错误: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史观角度的错误:俄国当时生产力上还处于小农国家的落后水平,无法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先进的共产主义制度,即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严重脱离生产水平实际。
俄国科学社会主义·外延
辨析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模式
背景 十月革命苏俄陷入内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战后经济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措施 余粮收集制,一切余粮收归国家所有 通过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允许私人企业;引入外国资本 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经济上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
性质 直接进入共产主义 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作用 保证了前线食食供应,也导致战后的经济政治危机 稳定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积极:1937年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国的基础,有利于卫国战争的胜利
消极:排斥市场手段,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硬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
俄国科学社会主义·外延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新经济政策的性质是什么?
利用市场机制恢复和发展经济,巩固工农联盟。
(2024·浙江高考·14)1923年,张闻天的一篇译文提及,“(苏维埃共和国)不会做纯粹的社会主义,因为这种日子尚未到来;他也不会做纯粹的资本主义,因为这种日子已在衰败了。他是过去与未来的唯一的结合——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底原素(的元素)混合的同时存在。……而现在苏维埃共和国正在这种界限上。”文中的“混合”指向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新经济体制”
B
俄国科学社会主义·外延
辨析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模式
背景 十月革命苏俄陷入内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战后经济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措施 余粮收集制,一切余粮收归国家所有 通过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允许私人企业;引入外国资本 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经济上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
性质 直接进入共产主义 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作用 保证了前线食食供应,也导致战后的经济政治危机 稳定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积极:1937年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国的基础,有利于卫国战争的胜利
消极:排斥市场手段,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硬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
俄国科学社会主义·外延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1985年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这个概念提出来还不到两百年,但从其实质含义来界定社会主义可以向上追溯五百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乌托邦意为"空想的国家")。
1824年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欧文开始新和谐移民区实验。
1831年、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运动。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1871年巴黎公社。
1880年恩格斯发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9世纪最后3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世界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原则。
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6年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0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就“社会主义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因时间关系要求写出标题、二个及以上分论点即可。
例一:
主题: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鲜明的阶段性
分论点一:从空想到科学
分论点二:从理想到实践
分论点三:从一国到多国
例二:
主题:社会主义在曲折中不断发展
分论点一:19世纪中期从空想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到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分论点二:20世纪前后从巴黎公社的失败到十月革命的胜利
分论点三:20世纪中后期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到社会主义运动的严重受挫
分论点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
例三:
主题:社会主义理论在世界经济巨变中与时俱进
分论点一:19世纪中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诞生了科学社会主义
分论点二: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诞生了列宁主义
分论点三: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诞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俄国科学社会主义·外延
俄国社会主义理论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列宁主义)
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实践
(十月革命)
俄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
概念内涵
概念外延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列宁主义:俄国的马克思主义、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直接进入共产主义、利用市场机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用核心概念建构知识
旧瓶装新酒,历久而弥新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