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3.画杨桃 教师笔记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朗读指导,体会人物内心,以生为本,以读促悟。 语言运用: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语气。 思维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到不同的印象。 审美创造: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2课时
课前预习
(预习要求及预习作业) 1、阅读教材,初步感知:将课文读三遍。 2、完成任务单,评估检测: (1)练习书写本课写不好的生字。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室、靠、而”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10个生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2个词语。 2.能积累“靠、而”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课始检测,以学定教 1.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最爱吃什么水果?谁来说说这是什么水果呢? 2.了解杨桃。 预设:椭圆形、有五个棱。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杨桃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问题驱动,激发兴趣 1.教师提出要求: ① 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圈画出生字,读通课文,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2.认读生字 重点指导:易读错的字:“审、视、晌”是翘舌音,“肃”是平舌音;“审”是前鼻音,“晌、抢”是后鼻音。 3.交流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1)比较识记:借助熟悉的字,通过比较,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2)字谜识记 (3)运用识记 (4)扩词识记:想一想词语的意思,同桌互读,纠音正音。 (5)多音字:“倒”“dào”“dǎo” 三、合作探究、思辩解惑 1.教师提出问题:再读课题,说说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谁画杨桃 怎么画杨桃?画得怎样?结果怎样? 教师提出要求:读课文,把“谁画杨桃 怎么画杨桃?画得怎样?结果怎样?”这几个问题连起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汇报交流:课文讲了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画成了__________,同学们嘲笑我,老师教育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内化提升 1.学写字 (1)观察生字,发现规律 (2)独立书写 教师提出要求: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写生字,描一遍写两遍,注意坐姿。 2.出示课后习题三:读一读,记一记。 课后巩固:基础性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2.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
一、课始检测、以学定教 1.复习词语。 2.教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板书:画杨桃。 二、问题驱动,激发兴趣 1.学习第1自然段 (1)教师指名读课文,“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自己画得怎么样? (2)教师引导思考:为什么“我”看到的杨桃会是这个样子?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3)教师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我”看杨桃、画杨桃时的情景。 2.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和老师看到“我”的画后分别有什么反应?圈画相关词句。 教师指名读2-4自然段,引导思考:同学们看了“我”的画后,有什么样的反应? 预设:反问、指责、嘲笑。 学习第5自然段 边读边画:老师看到“我”画的杨桃时,是怎么做的? (2)教师引导理解:“审视”是怎么看呢? 4.学习第6-11自然段 (1)朗读课文,引导思考:从同学们的回答中,你读出了什么? 老师的神情变得怎样了?请同学读一读。(出示课件34) (2)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对话时的语气。 三、合作探究、思辩解惑 1.学习第12-16自然段 (1)朗读课文,引导思考:在同学们嘲笑“我”画的杨桃不像时,老师是怎样做的?老师让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2.对比朗读:同学们看画时和看杨桃时,他们的看法及心情有什么的变化? 3.教师指导: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五、拓展延伸、内化提升 1.教师提出问题:课文最后,作者为什么说“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2.教师追问:请小组交流,在生活中,如果看到别人说的、做的,与我们想的不一样,我们应该怎么办? 课后巩固: 重点作业、核心作业
板书设计: 基础性作业 1、连一连。 kào dào shěn sù shǎng yuè 悦 晌 肃 审 倒 靠 2、补充词语。 ( )地看 ( )地画 ( )地说
重点性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老师( )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 ),( )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 )讲桌前,( )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2、对老师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②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核心性作业 你见过杨桃吗?你心目中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请用你观察到的角度画一画杨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