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 第八单元 第45讲 群落的主要类型和演替(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考生物学(通用版)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2 第八单元 第45讲 群落的主要类型和演替(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考生物学(通用版)一轮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5-22 23:19:35

文档简介

(共89张PPT)
第45讲 群落的主要类型和演替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
1.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2.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
一、群落的主要类型
1.分类依据:群落的外貌和________。
2.
考点1 群落的主要类型
物种组成
二、陆地生物群落的比较
群落类型 荒漠生物群落 草原生物群落 森林生物群落
生存环境 极度干旱;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匀 半干旱;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______ 湿润或较湿润
群落结构 ______;结构非常简单 物种较少;结构相对简单 ________;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不均匀
物种少
物种繁多
群落类型 荒漠生物群落 草原生物群落 森林生物群落
生存生物特点 动植物具有耐旱的特性 植物抵抗干旱能力强,动物善于挖洞或快速奔跑 阳生植物多居上层,阴生植物利用光能能力较强,动物善于树栖和攀缘
1.(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37拓展应用)农田生物群落与森林、草原等自然生物群落相比,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与自然生物群落相比,农田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低,群落结构简单,易受外界影响,需要人工干预才能维持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
三、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1.影响群落类型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等因素。
2.生物对群落的适应性
(1)生活在某一群落中的生物都能适应所处的__________。
(2)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________,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从而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3)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________的天然群聚。
水分、温度
非生物环境
种间关系
不同物种
2.(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35思考·讨论)若将森林中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群与草原上善于奔跑的动物种群对调,对这些种群产生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对调的种群因为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可能会迅速衰退,并最终消失
四、其他生物群落
1.湿地生物群落: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________也有________。
2.海洋生物群落:生物类群主要有微小____植物和大型____(如海带、裙带菜等),以及种类繁多的动物。
水生生物
陆生生物
浮游
藻类
1.草原上动植物的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  )
2.在不同的森林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 (  )
3.森林中的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之间,可以因生态位的不同而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  )
4.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阴生植物,其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等。 (  )




科研人员为了揭示锦鸡儿属不同类型植物的生态适应机制,为内蒙古高原地区造林植物物种的选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对该地区的锦鸡儿属A种(生活在半湿润至半干旱区)、B种(生活在干旱区)和C种(生活在极干旱区)植物的叶片形态结构、渗透压、气孔开放度日均值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
种类 叶片 形态 叶片厚 度/mm 叶片面 积/mm2 叶片 被毛 渗透 压/kPa 气孔开放
度日均值/
(mmolH2O·
m-2·s-1)
A种 平展或 微瓦状 0.208 95.10 少许绿 色柔毛 1 276 234.56
B种 平展或 瓦状 0.235 14.88 密灰色 柔毛 1 807 211.37
C种 平展或 卷筒状 0.323 11.90 密直立 或伏贴 绢毛 2 286 152.93
锦鸡儿属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叶片形状的筒状改变,叶片厚度加大、面积减少、被毛度大、渗透压增大、气孔开放度日均值降低
考向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1.(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34正文、图2-9)森林生物群落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干扰往往会使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形成断层,断层对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生物群落中,绝大部分开花植物都是风媒花
B.在森林的不同区域,优势物种的更迭速度没有差异
C.森林的断层处能为一些生物提供较适宜的生存环境
D.森林生物群落中的动物大多具有树栖、攀缘、快速奔跑的特点

C [森林生物群落中,大部分开花植物依赖动物进行传粉或传播种子,A错误;在森林的断层处和非断层处,优势物种的更迭速度不同,B错误;在森林的断层处,适合一些阳生草本植物生存,C正确;森林生物群落中的动物大多具有树栖、攀缘的特点,D错误。]
2.(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34-35正文)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不同的群落在外貌和结构上存在差异,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类型的形成容易受到水分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B.草原上的动物大都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C.热带雨林中的乔木往往在树顶形成树冠来争夺阳光
D.荒漠中绝大多数植物的地面株高远大于根系的长度

D [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类型的形成容易受到水分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A正确;草原上地势平坦,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B正确;热带雨林中的乔木高大,树的分支不发达,只在树顶形成树冠,以争夺阳光,C正确;荒漠中绝大多数植物的根系长度较长,甚至大于地面株高,以更好地吸收水分,D错误。]
一、群落的演替
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___________的过程。
提醒:演替过程中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考点2 群落的演替
另一个群落代替
2.群落演替类型的比较
彻底
土壤条件


繁殖体


1.(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40思考·讨论)在群落演替中,地衣通过______________加速岩石风化形成________,并积累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苔藓取代地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分泌有机酸 土壤 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逐渐取代了地衣
2.(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40图2-12)演替最终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能形成森林;原因:演替最终能否形成森林取决于所处地域的________等条件,如________地区或冻土地带很难演替到森林阶段。
提示:不一定 气候 干旱
二、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1.因素
(1)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
(2)________________。
(3)群落内部____________的发展变化。
(4)人类的活动。
生物的迁入、迁出
种群相互关系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
(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和____进行。
方向
速度
三、自然群落演替的特征
增加
增加

1.近期开始对京西地区多个停采煤矿的采矿废渣山进行生态修复。为尽快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从演替的角度分析,对废渣山治理建议最合理的是取周边地表土覆盖。 (  )
2.某经营性森林有27种植物,林场对其林木采伐后彻底清除地表植物。自然恢复若干年后,该地段上形成了有36种植物的森林。采伐后的空地上出现新群落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  )


3.某退耕农田群落演替与在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相比,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区别还在于该群落演替类型时间短,速度较快。 (  )
4.人类的干预对群落的演替总是不利的。 (  )
提示:人类的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等能使群落演替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进行。
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 (  )
提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的是群落的季节性更替。
×

×
科研人员为分析发生重度林火后的森林在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规律,选取4个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作为一个演替序列,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及个体数量,结果见下表。
表 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及个体数量
演替阶段 物种组成(种) 个体数量/[株·(400 m2)-1]
乔木 灌木 草本 总计 乔木 灌木 草本 总计
火后演替5年 — 24 76 100 — 131 3 579 3 710
火后演替15年 — 17 46 63 — 196 2 773 2 969
火后演替23年 7 18 39 64 151 204 2 077 2 432
森林顶级群落 12 35 30 77 112 171 1 476 1 759
(1)发生重度林火后的森林进行____________(填“初生演替”或“次生演替”),表述做出该判断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次生演替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2)随着演替的进行,灌木层植物个体的数量表现出的变化趋势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乔木层形成后,草本植物的个体数出现急剧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先增加后减少 乔木层形成后,草本层可接受的光照强度减弱,不利于草本植物的生长
(3)当群落演替到森林顶极群落后,在中等或高等强度的林火干扰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会上升,原因是什么?(答出一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在中等或高等强度的林火干扰后,乔木层郁闭度大幅度降低,草本和灌木将得到更多的光资源,可用生存空间及资源大幅度增加;火烧促进了土壤养分循环,为植被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表现出物种多样性的上升
考向1 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分析
1.(2025·四川适应性考试)夏季高山峡谷常在暴雨后发生山体滑坡形成滑坡体,滑坡体的恢复治理主要有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方式。经过一段时间演替,滑坡体的动植物多样性会逐渐恢复到原有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工播种可加快群落演替速度
B.人工播种干预应该优先选用固氮能力强和生长速度快的本地植物
C.滑坡体群落演替过程中食物网逐渐趋于复杂,不同物种生态位重叠程度增加
D.滑坡体周边的动物取食植物减缓了群落演替速度,不能促进滑坡体自然修复

2.(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41思考·讨论)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
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
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C [外界因素的改变,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都可能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A正确;裸岩上没有土壤结构,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而弃耕农田具有较好的土壤结构,甚至保留了部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初生演替先后经历了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等,但次生演替一般直接进入草本植物阶段,不经历苔藓阶段,C错误;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只有遇到极端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时,群落结构才会退化,稳定性降低,D正确。]
考向2 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3.(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42思考·讨论)自20世纪60年代起,对长江中游某湖泊进行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湖水面积缩减近50%。对该湖泊多种生物的调查表明,水生植物、鱼类的物种丰富度下降,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生物类群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水生植物 种类 92种 68种
占优势的物种 菱、竹叶眼子菜、苦草、黑藻 微齿眼子菜、菰、金鱼藻、黑藻
鱼类 种类 74种 54种
占优势的物种 鲤鱼、鲫鱼、鳊鱼 鲫鱼、黄颡鱼、红鳍鲌
A.去除人类活动,该群落一般会朝着人类活动出现之后的状态进行演替
B.人类活动使该湖泊群落演替朝着物种丰富度降低、结构简单的方向进行
C.人类活动只影响了该群落演替的方向,并没有影响该群落演替的速度
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不会超过群落外界环境变化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B [去除人类活动,该群落一般会朝着人类活动出现之前的状态进行演替,A错误;围湖造田中人类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该过程中群落演替朝着物种丰富度降低、结构简单的方向进行,B正确,C错误;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有时会超过群落外界环境变化对群落演替的影响,D错误。]
4.(2024·广东揭阳期末)根据引起演替的主导因素不同,群落演替可分为内因性演替和外因性演替。内因性演替是由于群落本身形成的特有生境导致不利于自身发展而有利于新群落的替代,外因性演替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所引起的群落变化,如由气候变化导致,人类的生产及其他活动导致。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演替的起始条件,群落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属于外因性演替,次生演替属于内因性演替
C.演替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D.退耕还林时发生的演替是外因性演替,朝着群落结构复杂化的方向进行

B [根据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群落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速度慢,次生演替速度快,A正确;初生演替属于内因性演替,次生演替属于外因性演替,B错误;演替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达到顶极群落,C正确;退耕还林时存在人类的生产,所以发生的演替是外因性演替,朝着群落结构复杂化的方向进行,D正确。]
体验真题 感悟高考 · 有章可循
1.(2024·浙江6月卷)在自然界中,群落演替是普遍现象。下列现象不属于群落演替的是(  )
A.裸岩上出现了地衣
B.草本群落中出现成片灌木
C.灌木群落中长出大量乔木
D.常绿阔叶林中樟树明显长高

D [裸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即裸岩上出现了地衣属于演替现象,A不符合题意;草本群落中出现成片灌木这属于演替过程,即处于优势地位的灌木逐渐把草本植物替代,B不符合题意;灌木群落中长出大量乔木,为群落演替过程,表现为乔木作为优势种取代灌木,C不符合题意;常绿阔叶林中樟树明显长高属于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D符合题意。]
2.(2024·黑、吉、辽卷)下列关于森林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土壤的理化性质不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
B.植物种群数量的改变不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
C.森林由乔木林变为灌木林属于群落演替
D.砍伐树木对森林群落演替的影响总是负面的

C [土壤的理化性质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A错误;植物种群数量的改变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B错误;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森林由乔木林变为灌木林也属于群落演替,C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不一定总是负面的,适度的砍伐对森林群落的演替是有意义的,D错误。]
3.(2023·浙江6月卷)群落演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动态过程,短时间的观察难以发现这个过程,但是有些现象的出现,可以一窥其演替进行的状态。下列事实的出现,可以用来推断群落演替正在进行着的是(  )
A.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
B.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
C.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
D.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

B [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是同一物种内部的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A错误;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该过程中浮叶根生植物和挺水植物属于不同的物种,挺水植物的出现意味着优势种可能发生变化,B正确;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是发生在荷塘中的过程,是荷花这一物种的自然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C错误;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过程中不涉及两个物种之间的更替,不属于演替,D错误。]
4.(2024·湖北卷)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主要的生态系统,多年来受气候变化和生物干扰的共同影响退化严重。高原鼢鼠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常年栖息于地下。有研究发现,高原鼢鼠挖掘洞道时形成的众多土丘,能改变丘间草地的微生境土壤物理性状,进而对该栖息生境下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空间结构以及物种组成等产生显著影响。随着高原鼢鼠干扰强度增大,鼠丘密度增加,样地内植物物种数明显增多,鼠丘间原优势种在群落中占比减少,其他杂草的占比逐渐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鼠丘样地内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2)高原鼢鼠干扰造成微生境多样化,为栖息地植物提供了更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促进植物群落物种共存。
(3)如果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以及人为干扰如过度放牧等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发生逆行演替,其最终生态系统类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相比,演替后的最终生态系统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填序号)。
①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丰富度减少 ②群落结构不变,物种丰富度增加 ③群落结构趋于复杂,物种丰富度减少 ④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丰富度增加
标记重捕法
物理性状
土壤
荒漠生态系统

(4)在高原鼢鼠重度干扰的地区,如果需要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系统,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可以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材料说明,除了人为活动、气候变化外,群落演替还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因素的影响(回答一点即可)。
引入高原鼢鼠的天敌
降低高原鼢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群落内
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
[解析] (1)由于高原鼢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所以调查鼠丘样地内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2)由题干信息可知,高原鼢鼠挖掘洞道时形成的众多土丘,能改变丘间草地的微生境土壤物理性状,进而对该栖息生境下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空间结构以及物种组成等产生显著影响,所以高原鼢鼠干扰造成微生境多样化,为栖息地植物提供了更丰富的土壤物理性状,促进植物群落物种共存。(3)如果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以及人为干扰如过度放牧等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发生逆行演替,其最终生态系统类型可能是荒漠生态系统。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相比,演替后的最
终生态系统发生的变化是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丰富度减少,①正确,②③④错误。(4)在高原鼢鼠重度干扰的地区,如果需要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系统,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可以采用的措施是引入高原鼢鼠的天敌,其原理是降低高原鼢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5)上述材料说明,除了人为活动、气候变化外,群落演替还受到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1.(2024·广东华侨中学期中)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地球各地因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出现生物适应性不同的群落类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课时数智作业(四十五) 群落的主要类型和演替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荒漠中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有利于保存水分
B.森林中阴生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适合弱光生存
C.在热带雨林地区,林中植物的花多是风媒花,不少植物的果实有翅
D.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着阳光、温度和水分等季节性变化而有规律性的变化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C [荒漠生物群落中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而不是产生需要更多水才能溶解的尿素,这有利于保存水分,A正确;森林生物群落中,林下光线相对较弱,阴生植物的茎细长,叶薄,但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适应在弱光条件下生存,B正确;热带雨林中空气流通不畅,风媒花植物很少,大多数是虫媒花植物,而落叶阔叶林多数是风媒花植物,C错误;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着阳光、温度和水分等季节性变化而有规律性的变化,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2.(2024·广东汕头期末)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差异,可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甲、乙、丙、丁四种群落类型的代表动植物分布情况如下,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甲 乙 丙 丁
代表动物 蜥蜴、蛇 松鼠、蜂猴 旅鼠 斑马、狮子
代表植物 仙人掌、 骆驼刺 三叶橡胶 树、望天树 地衣、 苔藓 尖毛草
A.甲中植被极度稀疏,动植物均以其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适应干旱环境
B.乙中的植物种类丰富,其中生活着大量树栖和攀缘动物
C.丁主要分布在雨量不均匀的区域,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相对较少
D.丙中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生物群落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D [甲中代表植物为仙人掌、骆驼刺,说明甲为荒漠,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植被极度稀疏,动植物均以其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适应干旱环境,A正确;乙表示森林,乙中的植物种类丰富,其中生活着大量树栖和攀缘动物,B正确;丁表示草原,主要分布在雨量不均匀的区域,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相对较少,C正确;丙表示苔原,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但生物群落依旧存在垂直分层现象,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3.(2024·重庆期末)进展演替是指随着演替的进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种类成分由简单到复杂,对环境的利用由不充分到充分的过程。逆行演替则与进展演替相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逆行演替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与气候条件无关
B.进展演替中群落有机物总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
C.退耕还林、还草的过程属于进展演替
D.进展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提高,而逆行演替过程则相反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 [逆行演替往往与人类活动有关,但气候条件的剧烈变化也可能导致逆行演替,A错误;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种类成分逐渐变复杂,属于进展演替,但进展演替到一定阶段之后会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即有机物总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B、C正确;由题干可知,进展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组分变多,营养结构由简单到复杂,故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提高,而逆行演替生态系统组分变少,营养结构由复杂到简单,故抵抗力稳定性逐渐降低,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4.(2024·辽宁沈阳一模)CBS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绿化技术是采用特定的混凝土配方和种子配方对岩石边坡进行防护和绿化的新技术。某采石场利用该技术进行山坡生态修复,2年后灌木开始生长,3年后灌木茂密,4年后基本看不出人为痕迹,使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采石场山坡喷洒植被混凝土和在冰川泥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相同
B.该采石场生态环境恢复后,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且不会再发生改变
C.导致群落类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水分、温度及其他环境因素
D.该采石场生态修复过程中,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均不断增多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C [在采石场山坡喷洒植被混凝土的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冰川泥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是初生演替,A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该采石场生态环境恢复后,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会再发生改变,B错误;导致群落类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气候、环境因素等,如水分、温度以及其他环境条件,C正确;该采石场生态修复过程中,不适应环境的生物种群的数量会不断减少,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5.(2024·广东茂名模拟)图甲表示在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乙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图甲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该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
C.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
D.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导致岩石体积下降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D [图甲表示在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该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A正确;该群落的结构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B正确;由图乙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的种数逐渐增加并趋向稳定,说明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C正确;由图乙可知,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时,岩石体积增大,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6.(2024·广东广州模拟)为研究河流中石块上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将灭菌后的裸石置于河流中,统计裸石上不同时间新增物种数目(图1)、自养类群和异养类群的个体数量(图2,以圆的面积大小表示)。已知其中的自养类群为异养类群提供有机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裸石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
B.裸石上新增物种之间存在激烈的种间竞争,导致120天内物种丰富度不断下降
C.该演替稳定后,自养类群与异养类群的能量金字塔应呈倒金字塔形
D.该演替稳定后,其群落结构应与周围类似石块上已稳定存在的群落结构相似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D [灭菌后的裸石上无土壤条件,该裸石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A错误;由图1可知,120天内裸石上新增物种数不断减少,但依然有新物种增加,物种数量在增加,120天内物种丰富度不断上升,B错误;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自养类群为异养类群提供有机碳,因此能量金字塔呈正金字塔形,C错误;当实验裸石上的演替稳定后,其群落结构应与周围类似石块上已稳定存在的群落结构相似,原因是两者所处的环境条件相似,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7.(2024·青海西宁一模)抽彩式竞争指干扰造成群落的断层以后,该群落所在的区域可能被周围群落中的任何一个物种侵入和占有且侵入物种发展成为优势者的现象,哪一物种是优势者完全取决于随机因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竞争模式下,理论上各物种获得资源的机会相同
B.森林中的雪兔和猞猁之间会发生抽彩式竞争
C.在干扰形成的断层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抽彩式竞争中若出现入侵物种,则生物多样性可能会降低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B [依据题干信息,抽彩式竞争指干扰造成群落的断层以后,该群落所在的区域可能被周围群落中的任何一个物种侵入和占有且侵入物种发展成为优势者的现象,哪一物种是优势者完全取决于随机因素,可推知,该竞争模式下,理论上各物种获得资源的机会是相同的,A正确;森林中的雪兔和猞猁之间属于捕食关系,不是竞争,B错误;断层上进行的演替因生存环境并没有完全被破坏,是次生演替,C正确;抽彩式竞争中出现入侵物种时,由于入侵物种通常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它们可能迅速占据优势生态位,从而排除其他本土物种,进而导致本土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度下降,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8.(2024·重庆巴蜀中学月考)定殖在生态学中指物种扩散到新区域的过程。新物种的定殖成功率和群落演替的速度不仅取决于物种数目,也取决于物种之间的差异。假设有 A、B两个群落,除了下表所示条件外,其他条件相同。比较两个群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群落 植株高度 植物丰富度 生态位差异
A 矮小 高 小
B 有高有矮 高 大
A.群落B的垂直结构更复杂,动物丰富度应更高
B.能在群落 B中成功定殖的新物种应该较少
C.群落 A 的种间竞争更强,演替速度应比群落 B 更慢
D.高的植株竞争力较强,更可能成为优势种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C [垂直结构是群落内不同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据表分析,群落B的植株高度有高有矮,垂直结构更复杂,而植物能为动物提供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故群落B动物丰富度应更高,A正确。分析题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更加多样化的群落更能抵抗新的定殖物种。更大的多样性应该导致群落里的物种组合能更充分地利用当地资源,生态位差异越大,生态位空间利用得越充足,潜在的物种找到可以定殖并与本地物种稳定共存的生态位的机会就越少,群落的演替速度也越慢,由于群落B更加多样化,种间竞争更强,能在群落 B中成功定殖的新物种应该较少,B正确,C错误。优势种是指数量很多、对其他物种的影响很大的植物,高的植株对于光照等资源的竞争力较强,更可能成为优势种,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9.(11分)(2024·湖北武汉实验中学月考)一个湖泊经历一系列的演替阶段可以演变为一个森林群落,演替过程大体要经历如下图5个阶段。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此湖泊上发生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__。裸底阶段以浮游生物为主,还有一些以微小生物为食的石蚕和小鱼等,此阶段沉水植物无法生长是因为缺乏______条件。
(2)随着湖底有机质和沉积物的增加使湖底逐渐垫高、湖水变浅,于是浮叶根生植物如睡莲和荇菜等就可以把根扎在湖底使叶浮在水面,演替进入第三阶段。此时沉水植物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初生演替
土壤
浮水植物阻挡射入水中的阳光,使沉水植物的生长受到影响而逐渐被淘汰(3分)
(3)湖水水位的季节波动使湖边浅水地带的湖底时而露出水面时而又被水淹没,浅水地带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出现规律性的变化,说明影响演替的因素除了群落内部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而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则会改变群落的______________,从而改变演替的方向。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外部环境的变化
物种组成
[解析] (1)由图可知,从一个湖泊演替为一个森林群落大体要经历这样几个阶段: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森林群落阶段(顶极群落)。裸底阶段无土壤条件和植物的繁殖体,从裸底阶段开始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裸底阶段以浮游生物为主,此阶段沉水植物无法生长是因为缺乏土壤条件,植物无法扎根。(2)由题意可知演替进入第三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此时浮叶根生植物叶子浮在水面阻挡了阳光,使沉水植物不能吸收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无法生存,逐渐被淘汰。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3)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群落内部因素(根本原因):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动力;种内和种间关系动态变化——催化剂;外界环境因素(重要条件):自然因素:火灾、洪水、严寒等;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由题意可知演替的因素除了群落内部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外,还包括外部环境的变化。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则会改变群落的物种组成,从而改变演替的方向。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教师用书独具)
1.(2024·贵州贵阳二模)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分为不同类型。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中两种动物的食性相同,但它们的生态位可能不相同
B.群落中种群密度大的就是该群落的优势种
C.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
D.草原上的植物往往根系发达,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

B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因此食性相同的两种动物,生态位不一定完全相同,A正确;优势种是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群落中种群密度大的不一定就是该群落的优势种,B错误;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C正确;草原上的植物往往根系发达,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D正确。]
2.(2024·吉林长春模拟)近年来,吉林省图们江下游的某湿地地区废弃稻田面积逐年增加,统计不同弃耕年限稻田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弃耕年限 一年生草本 多年生草本 湿地植物占比
<5 23 38 72%
5~15 15 33 83%
>15 15 26 56%
自然湿地 11 24 83%
注:表中一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的数据为物种数目。
A.废弃稻田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废弃后群落中各种群K值均上升
C.废弃稻田演替的结果是由环境和群落内的生物共同决定的
D.随弃耕年限增加,废弃农田植物丰富度一定与自然湿地相同

C [废弃稻田演替是在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K值与环境条件有关,废弃后群落中各种群的K值有的上升,有的下降,B错误;废弃稻田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C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废弃稻田植物丰富度逐渐增加,趋近于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但不一定与自然湿地相同,D错误。]
3.(2024·湖南娄底期末)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退耕还林工作,旨在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促进可持续发展。如图是淮河流域伏牛山区某地“退耕还林”过程中的群落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另一种演替模式相比,该演替速度慢,趋向形成新群落
B.与草丛群落相比,灌木丛群落中每个植物种群的密度都在增大
C.在弃耕地群落演替成阔叶林群落过程中,其物种构成不断地变化
D.没有人类过度的干扰和其他生物的显著影响,生物群落不发生变化

C [该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其演替速度快,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A错误;与草丛群落相比,灌木丛群落中每个植物种群的密度并不是都在增大,如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降低,B错误;在弃耕地群落演替成阔叶林群落过程中,优势物种会发生变化,其物种构成不断地变化,C正确;没有人类过度的干扰和其他生物的显著影响,生物群落也会发生变化,D错误。]
谢 谢 !第45讲 群落的主要类型和演替
 1.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2.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
考点1 群落的主要类型
一、群落的主要类型
1.分类依据:群落的外貌和____________。
2.
二、陆地生物群落的比较
群落类型 荒漠生物群落 草原生物群落 森林生物群落
生存环境 极度干旱;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匀 半干旱;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______ __________ 湿润或较湿润
群落结构 _______________;结构非常简单 物种较少;结构相对简单 ____________;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生存生物特点 动植物具有耐旱的特性 植物抵抗干旱能力强,动物善于挖洞或快速奔跑 阳生植物多居上层,阴生植物利用光能能力较强,动物善于树栖和攀缘
1.(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37拓展应用)农田生物群落与森林、草原等自然生物群落相比,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1.影响群落类型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__等因素。
2.生物对群落的适应性
(1)生活在某一群落中的生物都能适应所处的______________。
(2)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____________,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从而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3)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____________的天然群聚。
2.(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35思考·讨论)若将森林中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群与草原上善于奔跑的动物种群对调,对这些种群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其他生物群落
1.湿地生物群落: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_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
2.海洋生物群落:生物类群主要有微小__________植物和大型____________(如海带、裙带菜等),以及种类繁多的动物。
1.草原上动植物的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  )
2.在不同的森林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 (  )
3.森林中的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之间,可以因生态位的不同而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  )
4.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阴生植物,其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等。 (  )
科研人员为了揭示锦鸡儿属不同类型植物的生态适应机制,为内蒙古高原地区造林植物物种的选择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对该地区的锦鸡儿属A种(生活在半湿润至半干旱区)、B种(生活在干旱区)和C种(生活在极干旱区)植物的叶片形态结构、渗透压、气孔开放度日均值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
种类 叶片 形态 叶片厚 度/mm 叶片面 积/mm2 叶片 被毛 渗透 压/kPa 气孔开放 度日均值/ (mmolH2O· m-2·s-1)
A种 平展或 微瓦状 0.208 95.10 少许绿 色柔毛 1 276 234.56
B种 平展或 瓦状 0.235 14.88 密灰色 柔毛 1 807 211.37
C种 平展或 卷筒状 0.323 11.90 密直立 或伏贴 绢毛 2 286 152.93
锦鸡儿属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有
                                    
                                    
                                    
                                    
                                    
                                    
                                    
                                    
                                    
                                    
                                  。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1.(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34正文、图2-9)森林生物群落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干扰往往会使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形成断层,断层对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生物群落中,绝大部分开花植物都是风媒花
B.在森林的不同区域,优势物种的更迭速度没有差异
C.森林的断层处能为一些生物提供较适宜的生存环境
D.森林生物群落中的动物大多具有树栖、攀缘、快速奔跑的特点
2.(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34-35正文)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不同的群落在外貌和结构上存在差异,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类型的形成容易受到水分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B.草原上的动物大都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C.热带雨林中的乔木往往在树顶形成树冠来争夺阳光
D.荒漠中绝大多数植物的地面株高远大于根系的长度考点2 群落的演替
一、群落的演替
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演替过程中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2.群落演替类型的比较
1.(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40思考·讨论)在群落演替中,地衣通过______________加速岩石风化形成________,并积累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苔藓取代地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40图2-12)演替最终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能形成森林;原因:演替最终能否形成森林取决于所处地域的________等条件,如________地区或冻土地带很难演替到森林阶段。
二、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1.因素
(1)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
(2)____________________。
(3)群落内部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变化。
(4)人类的活动。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
(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进行。
三、自然群落演替的特征
1.近期开始对京西地区多个停采煤矿的采矿废渣山进行生态修复。为尽快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从演替的角度分析,对废渣山治理建议最合理的是取周边地表土覆盖。 (  )
2.某经营性森林有27种植物,林场对其林木采伐后彻底清除地表植物。自然恢复若干年后,该地段上形成了有36种植物的森林。采伐后的空地上出现新群落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  )
3.某退耕农田群落演替与在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相比,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区别还在于该群落演替类型时间短,速度较快。 (  )
4.人类的干预对群落的演替总是不利的。 (  )
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 (  )
科研人员为分析发生重度林火后的森林在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规律,选取4个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作为一个演替序列,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及个体数量,结果见下表。
表 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及个体数量
演替阶段 物种组成(种) 个体数量/[株·(400 m2)-1]
乔木 灌木 草本 总计 乔木 灌木 草本 总计
火后演替5年 — 24 76 100 — 131 3 579 3 710
火后演替15年 — 17 46 63 — 196 2 773 2 969
火后演替23年 7 18 39 64 151 204 2 077 2 432
森林顶级群落 12 35 30 77 112 171 1 476 1 759
(1)发生重度林火后的森林进行      (填“初生演替”或“次生演替”),表述做出该判断的理由。
                                    
                                  。
(2)随着演替的进行,灌木层植物个体的数量表现出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乔木层形成后,草本植物的个体数出现急剧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
(3)当群落演替到森林顶极群落后,在中等或高等强度的林火干扰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会上升,原因是什么?(答出一点即可)
                                    
                                    
                                    
                                    
                                  。
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分析
1.(2025·四川适应性考试)夏季高山峡谷常在暴雨后发生山体滑坡形成滑坡体,滑坡体的恢复治理主要有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方式。经过一段时间演替,滑坡体的动植物多样性会逐渐恢复到原有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工播种可加快群落演替速度
B.人工播种干预应该优先选用固氮能力强和生长速度快的本地植物
C.滑坡体群落演替过程中食物网逐渐趋于复杂,不同物种生态位重叠程度增加
D.滑坡体周边的动物取食植物减缓了群落演替速度,不能促进滑坡体自然修复
2.(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41思考·讨论)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
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
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3.(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42思考·讨论)自20世纪60年代起,对长江中游某湖泊进行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湖水面积缩减近50%。对该湖泊多种生物的调查表明,水生植物、鱼类的物种丰富度下降,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生物类群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水生植物 种类 92种 68种
占优势的物种 菱、竹叶眼子菜、苦草、黑藻 微齿眼子菜、菰、金鱼藻、黑藻
鱼类 种类 74种 54种
占优势的物种 鲤鱼、鲫鱼、鳊鱼 鲫鱼、黄颡鱼、红鳍鲌
A.去除人类活动,该群落一般会朝着人类活动出现之后的状态进行演替
B.人类活动使该湖泊群落演替朝着物种丰富度降低、结构简单的方向进行
C.人类活动只影响了该群落演替的方向,并没有影响该群落演替的速度
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不会超过群落外界环境变化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4.(2024·广东揭阳期末)根据引起演替的主导因素不同,群落演替可分为内因性演替和外因性演替。内因性演替是由于群落本身形成的特有生境导致不利于自身发展而有利于新群落的替代,外因性演替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所引起的群落变化,如由气候变化导致,人类的生产及其他活动导致。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演替的起始条件,群落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属于外因性演替,次生演替属于内因性演替
C.演替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D.退耕还林时发生的演替是外因性演替,朝着群落结构复杂化的方向进行
1.(2024·浙江6月卷)在自然界中,群落演替是普遍现象。下列现象不属于群落演替的是(  )
A.裸岩上出现了地衣
B.草本群落中出现成片灌木
C.灌木群落中长出大量乔木
D.常绿阔叶林中樟树明显长高
2.(2024·黑、吉、辽卷)下列关于森林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的理化性质不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
B.植物种群数量的改变不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
C.森林由乔木林变为灌木林属于群落演替
D.砍伐树木对森林群落演替的影响总是负面的
3.(2023·浙江6月卷)群落演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动态过程,短时间的观察难以发现这个过程,但是有些现象的出现,可以一窥其演替进行的状态。下列事实的出现,可以用来推断群落演替正在进行着的是(  )
A.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
B.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
C.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
D.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
4.(2024·湖北卷)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主要的生态系统,多年来受气候变化和生物干扰的共同影响退化严重。高原鼢鼠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常年栖息于地下。有研究发现,高原鼢鼠挖掘洞道时形成的众多土丘,能改变丘间草地的微生境土壤物理性状,进而对该栖息生境下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空间结构以及物种组成等产生显著影响。随着高原鼢鼠干扰强度增大,鼠丘密度增加,样地内植物物种数明显增多,鼠丘间原优势种在群落中占比减少,其他杂草的占比逐渐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鼠丘样地内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高原鼢鼠干扰造成微生境多样化,为栖息地植物提供了更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促进植物群落物种共存。
(3)如果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以及人为干扰如过度放牧等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发生逆行演替,其最终生态系统类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相比,演替后的最终生态系统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丰富度减少 ②群落结构不变,物种丰富度增加 ③群落结构趋于复杂,物种丰富度减少 ④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丰富度增加
(4)在高原鼢鼠重度干扰的地区,如果需要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系统,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可以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材料说明,除了人为活动、气候变化外,群落演替还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因素的影响(回答一点即可)。
[夯实必备知识]自主诊断
考点1
一、1.物种组成
二、不均匀 物种少 物种繁多
三、1.水分、温度 2.(1)非生物环境 (2)种间关系 (3)不同物种
四、1.水生生物 陆生生物 2.浮游 藻类
考点2
一、1.另一个群落代替 2.彻底 土壤条件 种子 繁殖体 长 短
二、1.(2)生物的迁入、迁出 (3)种群相互关系
2.(2)方向 速度
三、增加 增加 多
第45讲 群落的主要类型和演替
考点1
教材隐性知识
1.提示:与自然生物群落相比,农田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低,群落结构简单,易受外界影响,需要人工干预才能维持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
2.提示:对调的种群因为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可能会迅速衰退,并最终消失
澄清概念
1.√ 2.√ 3.√ 4.√
达成学科素养
提示:叶片形状的筒状改变,叶片厚度加大、面积减少、被毛度大、渗透压增大、气孔开放度日均值降低
评价迁移应用
1.C [森林生物群落中,大部分开花植物依赖动物进行传粉或传播种子,A错误;在森林的断层处和非断层处,优势物种的更迭速度不同,B错误;在森林的断层处,适合一些阳生草本植物生存,C正确;森林生物群落中的动物大多具有树栖、攀缘的特点,D错误。]
2.D [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类型的形成容易受到水分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A正确;草原上地势平坦,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B正确;热带雨林中的乔木高大,树的分支不发达,只在树顶形成树冠,以争夺阳光,C正确;荒漠中绝大多数植物的根系长度较长,甚至大于地面株高,以更好地吸收水分,D错误。]
考点2
教材隐性知识
1.提示:分泌有机酸 土壤 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逐渐取代了地衣
2.提示:不一定 气候 干旱
澄清概念
1.√ 2.√ 3.√
4.×提示:人类的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等能使群落演替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进行。
5.×提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的是群落的季节性更替。
达成学科素养
提示:(1)次生演替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2)先增加后减少 乔木层形成后,草本层可接受的光照强度减弱,不利于草本植物的生长
(3)在中等或高等强度的林火干扰后,乔木层郁闭度大幅度降低,草本和灌木将得到更多的光资源,可用生存空间及资源大幅度增加;火烧促进了土壤养分循环,为植被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表现出物种多样性的上升
评价迁移应用
1.D
2.C [外界因素的改变,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都可能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A正确;裸岩上没有土壤结构,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而弃耕农田具有较好的土壤结构,甚至保留了部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初生演替先后经历了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等,但次生演替一般直接进入草本植物阶段,不经历苔藓阶段,C错误;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只有遇到极端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时,群落结构才会退化,稳定性降低,D正确。]
3.B [去除人类活动,该群落一般会朝着人类活动出现之前的状态进行演替,A错误;围湖造田中人类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该过程中群落演替朝着物种丰富度降低、结构简单的方向进行,B正确,C错误;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有时会超过群落外界环境变化对群落演替的影响,D错误。]
4.B [根据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群落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速度慢,次生演替速度快,A正确;初生演替属于内因性演替,次生演替属于外因性演替,B错误;演替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达到顶极群落,C正确;退耕还林时存在人类的生产,所以发生的演替是外因性演替,朝着群落结构复杂化的方向进行,D正确。]
体验真题
1.D [裸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即裸岩上出现了地衣属于演替现象,A不符合题意;草本群落中出现成片灌木这属于演替过程,即处于优势地位的灌木逐渐把草本植物替代,B不符合题意;灌木群落中长出大量乔木,为群落演替过程,表现为乔木作为优势种取代灌木,C不符合题意;常绿阔叶林中樟树明显长高属于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D符合题意。]
2.C [土壤的理化性质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A错误;植物种群数量的改变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B错误;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森林由乔木林变为灌木林也属于群落演替,C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不一定总是负面的,适度的砍伐对森林群落的演替是有意义的,D错误。]
3.B [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是同一物种内部的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A错误;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该过程中浮叶根生植物和挺水植物属于不同的物种,挺水植物的出现意味着优势种可能发生变化,B正确;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是发生在荷塘中的过程,是荷花这一物种的自然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C错误;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过程中不涉及两个物种之间的更替,不属于演替,D错误。]
4.(1)标记重捕法 (2)土壤物理性状 (3)荒漠生态系统 ① (4)引入高原鼢鼠的天敌 降低高原鼢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5)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
1 / 11课时数智作业(四十五) 群落的主要类型和演替
1.(2024·广东华侨中学期中)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地球各地因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出现生物适应性不同的群落类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中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有利于保存水分
B.森林中阴生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适合弱光生存
C.在热带雨林地区,林中植物的花多是风媒花,不少植物的果实有翅
D.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着阳光、温度和水分等季节性变化而有规律性的变化
2.(2024·广东汕头期末)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差异,可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甲、乙、丙、丁四种群落类型的代表动植物分布情况如下,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甲 乙 丙 丁
代表动物 蜥蜴、蛇 松鼠、蜂猴 旅鼠 斑马、狮子
代表植物 仙人掌、 骆驼刺 三叶橡胶 树、望天树 地衣、 苔藓 尖毛草
A.甲中植被极度稀疏,动植物均以其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适应干旱环境
B.乙中的植物种类丰富,其中生活着大量树栖和攀缘动物
C.丁主要分布在雨量不均匀的区域,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相对较少
D.丙中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生物群落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
3.(2024·重庆期末)进展演替是指随着演替的进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种类成分由简单到复杂,对环境的利用由不充分到充分的过程。逆行演替则与进展演替相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逆行演替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与气候条件无关
B.进展演替中群落有机物总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
C.退耕还林、还草的过程属于进展演替
D.进展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提高,而逆行演替过程则相反
4.(2024·辽宁沈阳一模)CBS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绿化技术是采用特定的混凝土配方和种子配方对岩石边坡进行防护和绿化的新技术。某采石场利用该技术进行山坡生态修复,2年后灌木开始生长,3年后灌木茂密,4年后基本看不出人为痕迹,使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采石场山坡喷洒植被混凝土和在冰川泥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相同
B.该采石场生态环境恢复后,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且不会再发生改变
C.导致群落类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水分、温度及其他环境因素
D.该采石场生态修复过程中,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均不断增多
5.(2024·广东茂名模拟)图甲表示在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乙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该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
C.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
D.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导致岩石体积下降
6.(2024·广东广州模拟)为研究河流中石块上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将灭菌后的裸石置于河流中,统计裸石上不同时间新增物种数目(图1)、自养类群和异养类群的个体数量(图2,以圆的面积大小表示)。已知其中的自养类群为异养类群提供有机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裸石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
B.裸石上新增物种之间存在激烈的种间竞争,导致120天内物种丰富度不断下降
C.该演替稳定后,自养类群与异养类群的能量金字塔应呈倒金字塔形
D.该演替稳定后,其群落结构应与周围类似石块上已稳定存在的群落结构相似
7.(2024·青海西宁一模)抽彩式竞争指干扰造成群落的断层以后,该群落所在的区域可能被周围群落中的任何一个物种侵入和占有且侵入物种发展成为优势者的现象,哪一物种是优势者完全取决于随机因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竞争模式下,理论上各物种获得资源的机会相同
B.森林中的雪兔和猞猁之间会发生抽彩式竞争
C.在干扰形成的断层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抽彩式竞争中若出现入侵物种,则生物多样性可能会降低
8.(2024·重庆巴蜀中学月考)定殖在生态学中指物种扩散到新区域的过程。新物种的定殖成功率和群落演替的速度不仅取决于物种数目,也取决于物种之间的差异。假设有 A、B两个群落,除了下表所示条件外,其他条件相同。 比较两个群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群落 植株高度 植物丰富度 生态位差异
A 矮小 高 小
B 有高有矮 高 大
A.群落B的垂直结构更复杂,动物丰富度应更高
B.能在群落 B中成功定殖的新物种应该较少
C.群落A的种间竞争更强,演替速度应比群落B更慢
D.高的植株竞争力较强,更可能成为优势种
9.(11分)(2024·湖北武汉实验中学月考)一个湖泊经历一系列的演替阶段可以演变为一个森林群落,演替过程大体要经历如下图5个阶段。
(1)此湖泊上发生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__。裸底阶段以浮游生物为主,还有一些以微小生物为食的石蚕和小鱼等,此阶段沉水植物无法生长是因为缺乏______________条件。
(2)随着湖底有机质和沉积物的增加使湖底逐渐垫高、湖水变浅,于是浮叶根生植物如睡莲和荇菜等就可以把根扎在湖底使叶浮在水面,演替进入第三阶段。此时沉水植物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湖水水位的季节波动使湖边浅水地带的湖底时而露出水面时而又被水淹没,浅水地带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出现规律性的变化,说明影响演替的因素除了群落内部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而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则会改变群落的______________,从而改变演替的方向。
课时数智作业(四十五)
1.C [荒漠生物群落中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而不是产生需要更多水才能溶解的尿素,这有利于保存水分,A正确;森林生物群落中,林下光线相对较弱,阴生植物的茎细长,叶薄,但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适应在弱光条件下生存,B正确;热带雨林中空气流通不畅,风媒花植物很少,大多数是虫媒花植物,而落叶阔叶林多数是风媒花植物,C错误;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着阳光、温度和水分等季节性变化而有规律性的变化,D正确。]
2.D [甲中代表植物为仙人掌、骆驼刺,说明甲为荒漠,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植被极度稀疏,动植物均以其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适应干旱环境,A正确;乙表示森林,乙中的植物种类丰富,其中生活着大量树栖和攀缘动物,B正确;丁表示草原,主要分布在雨量不均匀的区域,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相对较少,C正确;丙表示苔原,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但生物群落依旧存在垂直分层现象,D错误。]
3.A [逆行演替往往与人类活动有关,但气候条件的剧烈变化也可能导致逆行演替,A错误;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种类成分逐渐变复杂,属于进展演替,但进展演替到一定阶段之后会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即有机物总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B、C正确;由题干可知,进展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组分变多,营养结构由简单到复杂,故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提高,而逆行演替生态系统组分变少,营养结构由复杂到简单,故抵抗力稳定性逐渐降低,D正确。]
4.C [在采石场山坡喷洒植被混凝土的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冰川泥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是初生演替,A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该采石场生态环境恢复后,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会再发生改变,B错误;导致群落类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气候、环境因素等,如水分、温度以及其他环境条件,C正确;该采石场生态修复过程中,不适应环境的生物种群的数量会不断减少,D错误。]
5.D [图甲表示在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该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A正确;该群落的结构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B正确;由图乙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的种数逐渐增加并趋向稳定,说明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C正确;由图乙可知,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增加时,岩石体积增大,D错误。]
6.D [灭菌后的裸石上无土壤条件,该裸石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A错误;由图1可知,120天内裸石上新增物种数不断减少,但依然有新物种增加,物种数量在增加,120天内物种丰富度不断上升,B错误;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自养类群为异养类群提供有机碳,因此能量金字塔呈正金字塔形,C错误;当实验裸石上的演替稳定后,其群落结构应与周围类似石块上已稳定存在的群落结构相似,原因是两者所处的环境条件相似,D正确。]
7.B [依据题干信息,抽彩式竞争指干扰造成群落的断层以后,该群落所在的区域可能被周围群落中的任何一个物种侵入和占有且侵入物种发展成为优势者的现象,哪一物种是优势者完全取决于随机因素,可推知,该竞争模式下,理论上各物种获得资源的机会是相同的,A正确;森林中的雪兔和猞猁之间属于捕食关系,不是竞争,B错误;断层上进行的演替因生存环境并没有完全被破坏,是次生演替,C正确;抽彩式竞争中出现入侵物种时,由于入侵物种通常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它们可能迅速占据优势生态位,从而排除其他本土物种,进而导致本土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度下降,D正确。]
8.C [垂直结构是群落内不同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据表分析,群落B的植株高度有高有矮,垂直结构更复杂,而植物能为动物提供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故群落B动物丰富度应更高,A正确。分析题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更加多样化的群落更能抵抗新的定殖物种。更大的多样性应该导致群落里的物种组合能更充分地利用当地资源,生态位差异越大,生态位空间利用得越充足,潜在的物种找到可以定殖并与本地物种稳定共存的生态位的机会就越少,群落的演替速度也越慢,由于群落B更加多样化,种间竞争更强,能在群落 B中成功定殖的新物种应该较少,B正确,C错误。优势种是指数量很多、对其他物种的影响很大的植物,高的植株对于光照等资源的竞争力较强,更可能成为优势种,D正确。]
9.(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1)初生演替 土壤 (2)浮水植物阻挡射入水中的阳光,使沉水植物的生长受到影响而逐渐被淘汰(3分) (3)外部环境的变化 物种组成
4 / 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