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认识地球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认识地球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5-23 16:11:16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运动的两种方式及其特点。
2.记忆二分二至日及地球上的五带。
3.能利用地球公转的意义解释四季的产生等自然现象。
4.通过活动培养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基本地理技能。
【学习重点】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运动规律。
【学习难点】
正确列举实例说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学习过程】
地球有两种最基本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
2.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不同经度位置地方时间的差异。
3.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4.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朝向太阳的半球处在白昼,称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半球处在黑夜,称为夜半球。
活动一 地球的自转
1.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被太阳照亮的一侧是白昼,无法被太阳照亮的一侧是黑夜。
2.此时,A点为黎明(选填“黎明”或“黄昏”)。
3.指出“坐地日行八万里”的纬线。
赤道(0°纬线)。
4.从赤道及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各有什么特点?
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5.为什么会出现昼夜现象?昼夜现象为什么会出现交替?
出现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昼夜更替现象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运动。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其周期为一年。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夹角,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人们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昼夜长短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在地球的南、北极圈以内,还会产生极昼和极夜这种特有的自然现象。
4.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不同,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最为明显。
??活动二 地球的公转
1.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分别说出每年太阳直射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的大致时间。
春分日和秋分日(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一年中什么季节中午太阳升得高一些?什么季节比较低?
夏季;冬季。
(2)一年中什么季节白昼时间较长?什么季节较短?
夏季;冬季。
(3)一年中我国中午太阳升得高、白昼时间长的季节是什么季节?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什么季节?
夏季;冬季。
3.赤道地区的昼夜状况如何?
全年昼夜等长。
【思维导图】
地球的运动 自转 公转
方向 东西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时针方向(从北极看) 逆时针 逆时针
周期(转动一周所需的时间) 一天 一年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地理现象(意义) 昼夜更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极昼极夜现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二章 认识地球
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
【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会用相关数据对比分析描述地球的大小。
3.利用经纬网和地球仪,归纳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
4.利用地球仪和地图判读某地的经纬度,学会用经纬网进行定位。
【素养提升】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学习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线特征,经纬网定位。
【学习难点】
1.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
2.东西半球和东西经的划分。
【学习方法】
图表分析法、活动探究、查阅资料等方法。
【自主学习】
一、地球在宇宙中
1.认识宇宙天体系统:
宇宙
2.太阳系八颗行星(以离太阳由远到近):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火星、地球、金星、水星。
3.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
二、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盖天说:“天圆地方”→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实例:站得高,望得远;月食;海边看远方行船;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
3.地球的大小
三、地球仪
1.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也就是地球仪。
2.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叫地轴。
活动一:探究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自我突破
读“地球仪示意图”,请在地球仪相应位置的字框里填注:北极、南极、赤道、经线、纬线。
地球仪示意图 
(2)小组探究
观察“地球仪示意图”解释下列概念。
(3)探究结论:
①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
②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有两个交点,叫两极。
③北极和南极: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
活动二:探究经线和纬线
(1)自我突破
读“经纬网示意图”,按要求描出经纬线,并写出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经纬网示意图
①在图中用蓝色笔描出两条纬线,概括出纬线的特点。
与赤道平行,所有纬线形状为圆,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指示东西方向。
②在图中用红色笔描出两条经线,概括出经线的特点。
连接南、北两极,所有的经线形状为半圆,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2)小组探究
根据上面“经纬网示意图”,比较经纬线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项目 纬线 经线(子午线)
概念 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特点 长度 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 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
形状 圆圈 半圆,与对应经线组成圆
长度 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 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
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3.纬度与经度
项目 0°线 度数范围 表示方法 度数的变化规律
纬度 赤道 0°~90° 0°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
经度 本初子午线 0°~180° 0°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由0°向东西两侧逐渐增大
  4.半球划分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20°W)和东经160°(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5.经纬网
由经线与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作经纬网。利用经纬网,我们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活动三:探究经度和纬度
(1)自我突破
读“纬线和纬度” 图(甲图)和“经线和经度” 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图 乙图
①什么是本初子午线(0°经线)
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始线,即0°经线,或称本初子午线。
②什么是北纬和南纬?如何表示?
赤道的纬度为0°,是纬度的起始点。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90°,称为北纬和南纬,分别用“N”和“S”表示。
③什么是东经和西经?如何表示?
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0°,是经度的起始线。由此向东向西,各分180°,称为东经和西经,分别用“E”和“W”表示。
④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就是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吗?
不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2)小组探究
①根据活动三的甲图和乙图,比较经纬度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项目 纬度 经度
标注起点 赤道(0°纬线) 本初子午线(也叫0°经线)
度数划分 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向南、向北各分90° 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向东、向西各分180°
符号表示 北纬(N),南纬(S) 东经(E),西经(W)
半球划分 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20°W和16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
  ②读下面“东西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划分示意图”,说出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哪两条经线构成的经线圈?为什么把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没有规定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
东西半球划分示意图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20°W和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若把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规定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会出现把同一个国家或地区划分到两个半球上的情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思维导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