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落花生》 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落花生》 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23 08:1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许地山
语文五年级上册


导入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04
01
02
03
布置作业
壹:
导 入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写一种事物。
教学目标
麻布衣裳白夹里,
大红衬衫裹身体,
白白胖胖一身油,
建设国家出力气。
(打一植物)
导入
许地山(1893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男,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幼年随父在广东读书,中学毕业因家境衰落,到漳州第二师范教书,1913年赴缅甸仰光中学任教,1916年回国。次年入燕京大学,获得文学士学位后再入宗教学院,得神学士学位。1923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次年到英国牛津大学研习。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落花生》《空山灵雨》《缀网劳蛛》;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与印度文学类有关的文章。妻子周俟松,为晚清民初诗人周大烈的六女儿。
作者介绍
贰:
初读课文
亩 吩 榨 便 榴 矮
开辟 爱慕 分辨 体面
学习字词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详写:议花生 略写: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想一想,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默读课文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第一自然段
(1)文中哪些词语写了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2)结合上文,说说“居然”是什么意思。再用“居然”写一句话。
买种 翻地 播种 浇水
“居然”突出了惊喜的感情,因为大家是在荒地上种花生,对能否收获心里没底,没想到居然收获了,非常惊喜
那晚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我们争着回答:“爱!”“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段落理解
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段落理解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发的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个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放意炫耀自己?为什么?
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
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叁:
整体感知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全文中心思想
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总结: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
整体感知
肆:
课后作业
作业
  1.用“居然”“成熟”造句。
  2.背诵课文。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