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23 08:3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机杼(zhù)  军帖(tiè)   鞍马(ān)   溅溅(jiān)
B.鞍鞯(jiān) 辔头(pèi) 可汗(hàn) 朔气(shuò)
C.金柝(tuò) 红妆(zhuāng) 云鬓(bìn) 雄雌(cí)
D.阿姊(zǐ) 啾啾(qiū) 燕山(yān) 戎机(róng)
2.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木兰当户织  当:__________________
(2)不闻机杼声 杼:___________________
(3)唯闻女叹息 唯:___________
(4)昨夜见军帖 军帖:_________________
(5)旦辞爷娘去 旦:____________
(6)万里赴戎机 戎机:_______________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东市买骏马 愿为市鞍马  
B.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花黄
C.将军百战死 出郭相扶将
D.军书十二卷 策勋十二转
5.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北宋郭茂倩编,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B.《木兰诗》与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
C.在古代,女子年龄有特定说法,如“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D.《木兰诗》中“阿爷无大儿”中的“阿爷”是木兰父亲的自称。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默写填空
(1)、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
(2)、.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 。
(3)、描写征战激烈的句子是: 。
(4)、说明木兰战功卓著的句子是: 。
(5)、《木兰诗》中比喻作结,抒情议论的句子是: 。
9.学习完《木兰诗》后,很多同学都被木兰保家卫国的精神所感染,为此,七年级(2)班准备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下联,以“爱国”为主题,对出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立大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2)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爱国主义是中国精神最深层、最根本的内容,也是文艺创作的永恒追求。坚持唯物史观,不管历史条件发生什么变化,凡是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的英雄,都应得到尊敬,受到颂扬,被人民牢记。
阅读理解
(一)阅读《木兰诗》选段,完成各题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②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⑤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0.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集市)
B.出郭相扶将(外城)
C.木兰不用尚书郎(不愿作)
D.朔气传金柝(北方)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2、填写下列批注内容。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批注:_______修辞手法)朔气传金柝(批注:____觉角度描写),寒光照铁衣(批注:_____觉角度描写)。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批注:运用________手法,虚实相应,以精练的笔墨突出了木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
13.参照示例,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示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赏析:“赴”和“度”形象地描绘出木兰出征路途的遥远和艰难;“传”和“照”生动地描绘出雄壮悲凉的边塞夜景。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14.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联系全诗,简要评价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快说(节选) 金圣叹
夏七月,亦无风,亦无云。前后庭赫然如洪炉,无一鸟敢飞来。汗出遍身,纵横成渠, 置饭于前,不可得吃。于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西瓜,不亦快哉!
重阴匝月,如醉如病。朝眠不起,忽闻众鸟毕作弄晴之声,急引手搴帷,推窗视之, 日光晶荧,林木如洗,不亦快哉!
子弟背诵书烂熟,如瓶中泻水,不亦快哉!
夜来似闻某人素心,明日试往看之,入其门,窥其闺,见所谓某人方据案面南看一文书。顾客入来,默然一揖,便拉袖命坐,曰:“君既来,可亦试看此书。”相与欢笑。日影尽去,既已自饥,徐问客曰:“君亦饥耶?”不亦快哉!
坐小船,遇利风,苦不得张帆一快其心。忽逢艑舸疾行如风。试伸挽钩,聊复挽之, 不意挽之使着,因取缆,缆向其尾,口中高吟老杜“青惜峰峦过,黄知桔柚来'之句,极大笑乐,不亦快哉!
(《闲雅小品集观》)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顾客入来 (2)相与欢笑
17、翻译下面的句子。
忽闻众鸟毕作弄晴之声。
通过阅读本文,你能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仍照本文写法(可不使用文言文),描写一件你感到“不亦快哉”的趣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①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抵谷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渠就,用注填阏②之水,溉潟卤③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节选自《史记·河渠书》)
【注释】①说(shuì):劝说。②填阏(è):淤泥。③澙(xì)卤:土地含过量的盐碱。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韩闻秦之好兴事( ) (2)欲罢之,毋令东伐()
(3)东注洛三百余里( ) (4)秦以为然,卒使就渠()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乃”,与“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中“乃”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蒙乃始就学 B.屠乃奔倚其下
C.陈胜,吴广乃谋曰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
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郑国有没有完成韩国交给他的使命? 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
1、C 2.A 3.(1)对着 (2)织布的梭子 (3)只 (4)军中的文告 (5)早晨 (6)战事 4.D 5.(1)对偶 (2)夸张 (3)反问 (4)排比、互文 6.D 7.(1)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征战多年胜利归来。(2)给木兰记很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3)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女儿。8.(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9.(1)树雄心,誓把青春献祖国
(2)示例:爱国主义是中国精神最深层、最根本的内容,也是文艺创作的永恒追求。
10.A 11.(1)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2)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的铠甲。 12.夸张 听 视 互文 出生入死、英勇善战的英雄
13、“开”“坐”“脱”“著”“理”“帖”,一系列的动词,传神地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装时欣喜兴奋的心情。
14、不仅写出了伙伴的惊讶情态,还从侧面表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15、示例: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表现了她孝顺、勤劳、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功名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家爱国的崇高精神。
16、(1)看,视 (2)共同,一起
17、忽然听到许多鸟儿都在晴空下欢快地鸣叫。
18.略
19、晨光斜照,微风轻拂,三圈晨跑已是常态。一圈汗珠下坠,两圈气喘吁吁,三圈疾步终点,精神振奋,快乐之感充溢心间。晨跑三圈,神清气爽,不亦快哉!
20、①听说 ②进攻,征伐 ③向东 ④对的
21、D
22、①当初我是间谍,然而水渠修成也对秦国有利。
②秦国因此富强,最终兼并了诸侯国。
23、示例一:我认为郑国没有完成使命。韩国本来派他游说秦国修建水利工程,消耗秦国国力,来阻止其向东扩张。可是郑国渠的建成反而让秦国变得富强,韩国最终被吞并。
示例二:我认为郑国完成了使命。韩国给他的使命是游说秦国修建水利工程,他作为一名水工,历尽艰险完成了水利工程的修建。